首页 理论教育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血清检查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血清检查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殖细胞肿瘤是松果体最常见的肿瘤,占松果体区肿瘤的50%~75%。肿瘤起源于胚胎卵黄囊内胚层向性腺分化过程中迷走的生殖细胞。生殖细胞瘤可为单发或多发,松果体区和鞍上同时发生者约占15%。影像学上,生殖细胞瘤与非生殖细胞肿瘤难以区别,但后者恶性程度高,可有侵犯邻近结构及沿脑脊液通路转移、坏死和出血等改变。此外,内胚窦肿瘤分泌甲胎蛋白,绒毛膜癌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胚胎性癌分泌以上2种物质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生殖细胞肿瘤是松果体最常见的肿瘤,占松果体区肿瘤的50%~75%。肿瘤起源于胚胎卵黄囊内胚层向性腺分化过程中迷走的生殖细胞。这些迷走的生殖细胞可因免疫机制而死亡,但存活下来的生殖细胞可因基因突变等因素,形成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性肿瘤,如成熟性畸胎、未成熟性畸胎瘤(恶性畸胎瘤)、绒毛膜癌、胚胎性癌、卵黄囊肿瘤(内胚窦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等,其中生殖细胞瘤占生殖细胞肿瘤的65%以上。

【影像检查方案】

主要检查手段为CT和MRI增强扫描,但MRI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CT对于较小的肿瘤易漏诊,故不推荐首选。

【典型病例】

病例1 男,13岁,以颅内高压、恶心、呕吐、复视症状就诊(图12-3-1)。

图12-3-1 生殖细胞肿瘤

影像所见

A.MRI矢状位T1WI;B.MRI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C.MRI轴位T2WI;D.MRI轴位T1WI增强扫描

肿瘤于T1WI呈边界清楚的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由于肿瘤对第三脑室后部的压迫,引起较明显的幕上脑积水。

病例2 女,12岁,近1年来出现头痛、呕吐,近两个月出现复视、视力减退等症状(图12-3-2)。

图12-3-2 异位生殖细胞肿瘤

影像所见

A.CT平扫;B.MRI轴位T2WI;C.MRI矢状位T1WI;D.MRI轴位T1WI增强扫描

肿瘤位于鞍上区,CT上呈稍高密度,其内散在斑点状钙化灶;MRI上呈边界清楚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显著,无脑积水。

【影像与病理】

1.颅内生殖细胞瘤中,55%~60%发生于松果体区,30%发生于鞍上区,15%发生于基底节或下丘脑区。生殖细胞瘤可为单发或多发,松果体区和鞍上同时发生者约占15%。

2.镜下肿瘤由两种类型的细胞构成,一种是圆形或多角形细胞,大小基本一致,核大且胞质丰富;另一种为胞质少、染色深的小细胞(可能为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分泌胚胎性碱性磷酸酶。

3.生殖细胞瘤对放疗敏感,与非生殖细胞肿瘤明显不同。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1.CT表现

(1)松果体生殖细胞瘤于第三脑室后部出现边缘清楚、稍不规则、不十分均一的略高密度病灶,钙化常见而清楚,平扫钙化率可达70%左右。

(2)增强扫描为边缘清楚、圆形一致高密度灶,很少有低密度区,放疗后可出现囊性变,可清晰见到梗阻性脑积水。

(3)有室管膜扩散时,脑室壁可出现带状或结节状强化影。

2.MRI表现

(1)肿瘤T1WI呈等或稍低、T2WI高信号,周围水肿不明显,由于肿瘤对第三脑室后部的压迫,故幕上脑积水常较明显,在矢状位T1WI上,可很好地显示肿瘤与脑室及脑干的关系。

(2)有室管膜扩散时MRI增强扫描比CT显示更为清楚。增强扫描不能增加诊断的特异性,但能改善肿瘤边界的显示,并有助于检出经脑脊液种植的肿瘤。

(3)异位松果体瘤发生于视交叉,则于鞍上区出现边界清楚的T2WI高信号灶,强化显著,一般无脑积水。

3.比较影像学 CT对肿瘤钙化敏感。MRI较CT更能显示出肿瘤的确切部位和侵及范围,邻近结构如背侧丘脑或四叠体的受累,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及基底静脉的移位,压迫第三脑室或导水管等。

【影像与临床】

1.该肿瘤发病年龄常低于30岁,10~15岁为最好发年龄。

2.发生于松果体区的生殖细胞瘤75%~90%为男性,而发生于鞍上区者男女无差别。

3.常见症状有颅高压、恶心、呕吐、复视等。

【鉴别诊断】

影像学上,生殖细胞瘤与非生殖细胞肿瘤难以区别,但后者恶性程度高,可有侵犯邻近结构及沿脑脊液通路转移、坏死和出血等改变。成熟性畸胎瘤含有脂肪、骨骼、钙化等3个胚层组织成分,为其特异征象。此外,内胚窦肿瘤分泌甲胎蛋白,绒毛膜癌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胚胎性癌分泌以上2种物质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