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素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肝素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化疗后亦可引起DIC。白血病细胞内含有促凝活性物质类似组织凝血活酶,当白血病细胞坏死或经化疗杀伤,细胞内促凝物质大量释入血流,启动外源凝血系统引起DIC。颅内出血最为严重是DIC致死的主要原因。白血病患者毫无疑问应针对白血病进行化疗,但不能快速去除白血病,而且化疗又能杀伤白血病细胞使促凝物质进一步释放而加重或诱发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亦称消耗性凝血病、去纤维蛋白综合征、去纤维蛋白原综合征等。指微循环中广泛形成微血栓,大量消耗凝血因子,继发性纤溶亢进所致出血而言。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病理过程中一中间环节。病因很多,由癌肿与白血病引起者为DIC中20%~28.3%。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都可引发DIC,尤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发DIC较多,在化疗后更易发生,发病率可达37%~65%,病死率9%~12%。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化疗后亦可引起DIC。

白血病细胞内含有促凝活性物质类似组织凝血活酶,当白血病细胞坏死或经化疗杀伤,细胞内促凝物质大量释入血流,启动外源凝血系统引起DIC。

在DIC发生初期高凝血期可无出血症状,仅有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静脉采血常出现针管内血液凝固,输液中针头发生堵塞,骨髓穿刺骨髓液快速凝固等,在消耗性低凝及继发性纤溶时出血严重而广泛,皮肤出现大片瘀斑可扩展、痛感,有时瘀斑中心有痛性硬结,也可为紫癜和血肿,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或其他部位出血,注射部位渗血不止,血液不凝或凝后很快液化。颅内出血最为严重是DIC致死的主要原因。随着出血增多,血压可下降甚至休克。其他还有微血管栓塞引起器官缺血和功能障碍,如呼吸困难、肝功能受损、黄疸、蛋白尿、少尿、无尿、肾衰竭、神志模糊、嗜睡、昏迷等。有时患者无明显出血,而实验室结果支持DIC,是为亚临床性DIC亦应高度重视。

诊断DIC的简便实验室指标为血小板减少或进行性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3P试验阳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破碎红细胞>2%等。有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血为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而不是DIC继发性纤溶,由于白血病患者血小板低极易误为DIC继发纤溶,但3P试验阴性,D-二聚体不高,血片中破坏红细胞不多,可与DIC继发纤溶鉴别。

去除引起DIC的病因,阻断促凝-凝血的恶性循环是治疗DIC成败的关键。白血病患者毫无疑问应针对白血病进行化疗,但不能快速去除白血病,而且化疗又能杀伤白血病细胞使促凝物质进一步释放而加重或诱发DIC。在化疗同时用肝素10~20mg(1 250~2 500U),sc,1/12h,或每日静脉滴注肝素100mg(12 500U),不少于4~6h,直至出血停止,凝血酶原时间正常、3P试验阴性、D-二聚体减少,再继续3~5天才停。应用肝素过程中应注意:①肝肾功能障碍时,肝素灭活排出缓慢,宜用小量;②酸中毒时,肝素灭活快,用量宜偏大;③肝素应用中如出血加重血小板继续减少,血栓栓塞症状加重,可能发生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征应停肝素;④应用中出血加重,而血小板不减少可能肝素过量,应停肝素给予同等剂量鱼精蛋白(1mg可中和肝素1mg);⑤如凝血因子消耗过多,肝素疗效亦差,应补充新鲜全血,新鲜血浆等,必须与肝素同用,每毫升加5~10U;⑥如肯定病因去除,促凝物质不再入血,出血系继发纤溶所致,可单用抗纤溶药物,如6氨基己酸,止血环酸等,如不能肯定,肝素与抗纤溶药物合用;⑦如有条件可用低分子肝素,其抗活化凝血因子Ⅹ强于而副作用低于一般未组分肝素;⑧如确定出血系原发性纤溶所致,可单用抗纤溶药物。

双嘧达莫(潘生丁)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沉积于血管壁,以阻断DIC发病机制中重要环节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我们认为可预防性应用400mg/d,也可用于轻症者。肝素和抗纤溶药物视DIC情况,不一定常规应用。输注血小板和补充凝血因子极为重要,特别治疗APL并发DIC时,据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有时足以纠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