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咨询的定义与发展

心理咨询的定义与发展

时间:2022-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者则肯定了心理咨询的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与发展模式。但整个心理咨询的发展过程,始终没有触及医学心理咨询的问题。其在心理咨询发展上的重要性是提出了帮助个人选择职业的方法,这是心理咨询发展的起始。有关心理咨询的专门刊物,目前有2种:一是1954年由美国俄亥俄大学创办的双月刊《咨询心理学杂志》;另一是季刊《咨询心理学家》。但这初期的心理咨询并不用心理咨询的名义对外公开挂号。

一、心理咨询的定义

按字面来说,“咨”就是商量,“询”就是询问,二者合之,基本意义应是商讨、质疑的意思。心理咨询,也就是存在心理问题或困惑者来向心理学工作者求助时,后者应用心理学的观点与方法,给求助者以帮助、劝告、辅导的意思。国外的心理学家对于心理咨询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张人骏等(1987)在其所著的《咨询心理学》一书中,引用了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与国际心理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前者认为心理咨询的重要特征是:①主要着重于正常人;②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③强调个人的力量与价值;④强调认知因素……后者则肯定了心理咨询的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与发展模式。该书认为“咨询心理学始终遵循着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是病人)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该书指出:“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它试图帮助咨询对象得到充分的发展,扫除其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西方国家这种对心理咨询的见解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在国内是有一定分歧的。钱铭怡(1994)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基本上是全盘接受了西方学者的观点。张人骏等(1987)对心理咨询下的定义是:“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马建青(1992)在其《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一书中认为心理咨询定义为: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咨询对象(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赵耕源(1987)在《综合医院心理咨询》一书中提出,我国的心理咨询概念是:向已经有了心理刺激而尚未发病的人,或已有某些心理疾病(变态心理)或躯体疾病的人进行心理指导,通过耐心细致的交谈,帮助他避免或消除不利于心身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或认识这些心理社会因素在已发生疾病中的作用,因此能增强对心理刺激与冲突导致疾病的防卫能力,减轻已经发生疾病者的心理负担,树立起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从而能预防某些精神病、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的发生,使工作、学习、生活更美满,或促使病人向良好的痊愈方向发展。

二、国外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国外心理咨询的兴起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其起始与咨询对象的转折大约与下列因素有关:首先是20世纪初的职业指导运动;其次是心理卫生运动的发起与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及个体差异的研究;最后是以罗杰斯为代表的非医学、非心理分析的心理治疗崛起。但整个心理咨询的发展过程,始终没有触及医学心理咨询的问题。

Parson在1909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其在心理咨询发展上的重要性是提出了帮助个人选择职业的方法,这是心理咨询发展的起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适应对招募的士兵进行分类,以便淘汰智力不足者的需要,开始兴起心理测量技术,特别是智力测验。这为职业咨询与指导亦提供了科学手段。因而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兴起了规模很大的职业指导浪潮。Williamson在1930年出版的《如何对学生进行咨询》可以说是这个阶段在心理咨询方面以心理测验为基础的代表作。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个性与学习理论及心理治疗理论的发展亦促进了心理咨询的进一步发展,并使心理咨询从以心理测验为基础逐渐走上以心理治疗为基础的模式。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乱所产生的社会条件的变化的影响,远超过职业与教学问题,人们着眼如何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如何在人际交往及情绪方面得到帮助,因而心理咨询就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出现了所谓“心理咨询的心理治疗年代”。罗杰斯(Rogers)1942年出版的《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是这阶段的重要代表作。

在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咨询与指导分会(1952年改名为咨询心理学会)。各类学校、产业界及社会福利机构也纷纷设立心理咨询机构。1963年,美国国会通过“有关设置社区心理卫生中心”的法案,预定于1970年在全国建立500所心理卫生中心。中心由精神科医生、护士、临床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联合组成小组,负责心理诊疗工作及心理咨询。日本也于1965年制定了在各县市设立“精神卫生中心”专门机构的法令,规定其在社区推行心理卫生保健与咨询工作。60年代以来,原苏联对心理咨询工作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在莫斯科设立有“家庭心理咨询中心”。近些年,德国在医院与门诊机构中建立各种咨询中心,加强了心理治疗与预防工作。

有关心理咨询的专门刊物,目前有2种:一是1954年由美国俄亥俄大学创办的双月刊《咨询心理学杂志》;另一是季刊《咨询心理学家》。

三、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发展

(一)我国心理咨询的起步、探索、宣传阶段(1986年以前)

l.心理咨询的起步 我国心理咨询工作起始于精神病院与精神病专科,一开始即带有医学心理咨询的特点。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经开展的神经衰弱综合疗法已包含有心理咨询的内容,其后因种种原因,长期没有开展心理咨询工作。1978年之后,心理学开始复苏。在1979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心理学会上,一些精神科工作者深感精神病人康复之后,要解决如何预防复发,如何更好地去适应病后的社会生活等问题,必须对病人本身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指导。此后,何慕陶在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精神科,彭有方在福州精神病院建立了最初的心理咨询门诊,开展对康复期精神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指导,当然其中也杂有一些神经症或其他的心理问题。但这初期的心理咨询并不用心理咨询的名义对外公开挂号。这种类型的心理咨询在预防精神病的复发及使精神病康复者对病后的社会再适应上有着很大的作用。故不久之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精神病院纷纷效法。因而其在心理咨询工作的推广上,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2.综合医院心理咨询的兴起 随着医学心理学工作的逐步开展及全国医学心理师资培训班的举办,不少从临床各科转来搞医学心理的工作者都有意在综合医院内开展心理服务工作,因为通过他们在各自所在医院的调查研究,发现综合医院各科病人都存在有不少的心理障碍表现或心理问题,如能给予这些病人及时的心理指导或配合适当的心理治疗,就能使他们的心身两方面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这就需要有专门的心理指导机构及人员。但是,当时这些工作并不被医疗行政领导及临床各科所理解。通过全国各地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的艰苦努力,1982年初,陈佩璋首先打开缺口,在当时西安医学院附属一院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公开对外挂号的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对象不限于精神病病人,还涉及性心理障碍等其他有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的人。同年,他们在于成都举行的第一次全国神经症座谈会上作了初步经验介绍。但由于缺乏广泛的心理卫生知识的科普宣传,这一工作并未引起医务界重视。1983年3月,赵耕源在当时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三院开设了第二个公开对外挂号的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他们吸取了西安的经验教训,在开设心理咨询门诊的同时,广泛开展书信心理咨询及心理卫生知识科普宣传,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做了大量的心理卫生知识介绍,从而使大批咨询者来到了心理咨询门诊,并取得了满意的咨询效果。1984年,王效道、胡佩诚在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开展了心身疾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深受病人的欢迎。在此前后,钟友彬在首钢医院精神科门诊开展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为主的认知领悟疗法来治疗精神科病人与其他各类病人,并逐渐由此发展成心理咨询门诊,创造了以心理治疗促进心理咨询发展的范例。与此同时,鲁龙光在南京神经精神病院以自创的疏导心理疗法来治疗各种有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病人,并逐步发展成独立的心理咨询部。此外,无锡的某部队医院、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等综合医院亦通过医学心理工作者的努力,在1984年前后相继创办了心理咨询门诊。这些心理咨询门诊在全国综合性医院中,虽是极少数,却在当地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不同程度地推动着心理咨询工作在全国的开展。

3.心理卫生的科普宣传是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动力 各地心理咨询开展的创始者都有这样一条经验:没有心理卫生的科普宣传,就无法使心理咨询健康地发展。在我国,广大群众大都缺乏心理知识,不知道什么是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亦不知道心理咨询是做什么的。因此,各地的心理咨询创始者都是在各种当地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作有关心理卫生的科普宣传,从而获得咨询者的来源,取得当地医疗行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4.及时总结心理咨询经验,不断交流,推动全国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 任何工作开展之后,如果能够及时总结,汇报成果,必能引起有关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从而促使其发展。这是一条规律。我国心理咨询从第一步起,就应用了这条规律。1985年11月在肇庆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医学心理学术会议。这次会议以心理咨询为讨论重点。在会上,除了中山医科大学代表报告他们的心理咨询经验外,各地已开展心理咨询的代表亦带来了大量的资料与经验。经过深入讨论,与会者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大会主席李心天在会议的总结中指出,心理咨询是心理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一条道路。这为今后全国心理咨询的大发展统一了心理学界与医学界的思想。1986年11月在于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赵耕源受邀作了《综合医院开展精神卫生(心理咨询)工作迫切性》的报告,引起广泛兴趣,当时卫生部副部长何界生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综合医院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逐步设立精神和心理咨询科,这是加强精神卫生和做好精神病防治工作的一项必要措施”,并建议各省市在1987年内选择一两所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卫生行政领导的意见与广大医学心理与精神科工作者的心意一致,我国心理咨询工作将迎来大发展的时期。

(二)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阶段(1987年以后)

1987年以后,全国心理咨询工作发展迅速,不但综合医院、精神病院以及一些医学科研单位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而且出现了单独存在的心理咨询机构,如北京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等。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也大量地增加。

1992年上海审批建立新的心理咨询机构,并对已开设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组织协调及业务上的指导,使全市的心理咨询工作做到有计划、规范化,以保证咨询质量与效果。卫生部的卫生工作“八五规划”(草案)中亦规定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应设立精神服务或心理咨询部门。卫生部并且规定,凡综合性大医院是否建立心理咨询门诊作为考核医院工作内容之一。特别在近年来,医院评定等级中,凡三级甲等医院必须设立心理咨询门诊。

(赵耕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