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感受器和光感受器的光电换能机制

光感受器和光感受器的光电换能机制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光刺激,启动了光感受器的光电换能机制,所产生的电信号经由视网膜视神经神经网络的加工和处理,最后生成视神经纤维上的视觉冲动传向中枢,这是整个视觉过程的开始。脊椎动物光感受器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再经过复杂变化,诱发光感受器发生兴奋,出现感受器电位。现代研究表明,在光感受器中,cGMP为光感受的内部信使,正是它,能直接调节离子通道的活动。因此光电换能机制可归纳为以下两种。

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光刺激,启动了光感受器的光电换能机制,所产生的电信号经由视网膜视神经神经网络的加工和处理,最后生成视神经纤维上的视觉冲动传向中枢,这是整个视觉过程的开始。

脊椎动物光感受器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细胞的基本构成相似。细胞由外向内分为外段、内段和终末部分。外段中含有对光敏感的视色素。内段包括核、线粒体和其他细胞器。终末部分与下级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视锥细胞感受强光、颜色;视杆细胞感受弱光。

视杆细胞或视锥细胞,外段包含许多由原生质膜内褶而成的膜盘,膜盘上排列着视色素分子。视色素由视蛋白和维生素A的醛类(视黄醛)组成。在暗环境中,这两部分镶嵌成一体;光照后,视色素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这种反应是多阶段的。第一步,视色素吸收一个光量子后,其中的11—顺视黄醛异构化成为全反型,使视色素活化,触发了视蛋白构型的一系列改变,视色素水解为全反视黄醛和视蛋白。再经过复杂变化,诱发光感受器发生兴奋,出现感受器电位。视色素变化过程中,颜色不断变浅,最终失去颜色,称为色素漂白。而当眼处于黑暗中时,上述视色素漂白过程逆向进行,称为色素复生。

在暗环境中,光感受器的膜对Na有较高的通透性,有电流从内段经细胞间隙进入外段。这一电流称为暗电流。光照时,膜电阻随着光照而增大,暗电流减小。光照时膜电阻增大是膜对Na的通透性下降所致;暗电流减小,意味着光照导致外段膜离子通道的关闭,膜电导下降,于是整个感受器呈现超极化。

现代研究表明,在光感受器中,cGMP为光感受的内部信使,正是它,能直接调节离子通道的活动。因此光电换能机制可归纳为以下两种。

(1)在暗环境中,暗电流通过cGMP门控通道流入光感受器外段。当cGMP在外段膜胞浆侧和通道结合时,通道维持开放状态。暗电流系由Na携带。在内段膜存在着非门控性的通道,借助于代谢能量,K通过该通道进入膜内,Na移出膜外。

(2)光为外段盘膜的视色素分子吸收,激活三磷酸鸟苷—结合蛋白,结合蛋白(G)进而激活磷酸二酯酶(PDE),PDE将3,5-cGMP水解为5-GMP,结果就降低了cGMP的浓度,进而关闭了cGMP门控通道,结果暗电流部分甚或完全消失,光感受器呈现超极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