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循环支持(,)

循环支持(,)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仍推荐传统的标准剂量为0.02mg/kg,首次静脉注射1mg,3~5分钟重复1次。大剂量肾上腺素0.2mg/kg可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和自主循环恢复率,但不能改善存活率和神经系统预后,因此,大剂量不作为常规使用。通过直接刺激V1受体而产生生理效应。首剂40U静脉注射,5分钟后可重复1次。心搏骤停病人如为室颤或无脉性心律失常,初始剂量为300mg静脉注射。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一)心电监测

3种类型的心搏骤停临床表现相同,但治疗却不相同;复苏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心律失常;心电监测可以明确心搏骤停的类型和心律失常的性质,为治疗提供依据。

(二)建立静脉通路

迅速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既可以补充血容量,又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在心跳停止的情况下,周围静脉穿刺不易成功,可以果断地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保证输液通畅。

(三)药物治疗

心搏骤停复苏时药物治疗非常重要,能激发心脏复跳,增强心脏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提高室颤阈值心肌张力,为电击除颤创造条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

1.给药途径

(1)静脉给药:静脉给药安全、可靠,作为首选的给药途径。复苏时强调在不中断的心肺复苏的情况下尽快开通静脉通路。可选择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经外周静脉给药虽然药物到达心脏的时间较中心静脉长,但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操作简便、迅速;而中心静脉插管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较费时。外周静脉首选肘前或颈外静脉,手部和下肢的远端静脉是最不理想的部位。中心静脉多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2)气管内给药:开放静脉有困难时,可以采用气管内给药或经环甲膜穿刺给药。但气管内给药的效果不佳,因为药物经气管吸收入血液的浓度很低,而且会产生不良反应。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可经气管内给药,用药量为静脉给药的2~2.5倍,并用10ml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稀释,用一细导管送至导管插管远端,停止胸外按压,将药物迅速注入气管插管以下,并快速人工通气几次,使之产生迅速吸收的药物气雾,再行胸外按压。

(3)心室内给药:不良反应较多,如注药需中断CPR,能造成气胸、血胸、心包积血、心肌或冠状动脉撕裂等,目前已不主张使用;但是在静脉给药和气管内给药困难时可以选择使用;方法是选取10cm长的穿刺针,抽取药液后在胸骨左侧第4肋间,距胸骨1.5~2.0cm处垂直进针;刺入心室有落空感,回抽活塞见回血后将药物注入。

(4)婴儿可考虑经骨髓内给药。

2.主要急救药物

(1)肾上腺素:为心搏骤停的首选药物。肾上腺素能提高动脉血压,提高心率;增加冠脉灌注和脑血流量;使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提高除颤效果。

目前仍推荐传统的标准剂量为0.02mg/kg,首次静脉注射1mg,3~5分钟重复1次。若1mg无效,可应用更大剂量,方法以递增量(1mg、3mg、5mg)、直接使用中等剂量(每次5mg)或根据病人体重增加(0.1mg/kg)。大剂量肾上腺素0.2mg/kg可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和自主循环恢复率,但不能改善存活率和神经系统预后,因此,大剂量不作为常规使用。

(2)血管加压素:是一种有效的血管加压药,可作为除肾上腺素外的另一种备选药物。通过直接刺激V1受体而产生生理效应。在正常循环的动物模型中,其半衰期为10~20分钟,较肾上腺素半衰期长。首剂40U静脉注射,5分钟后可重复1次。

(3)碳酸氢钠:目前对CPR过程使用碳酸氢钠原则是“宜迟不宜早、宜少不宜多、宜慢不宜快”。因为心搏骤停和复苏早期酸血症是由于低通气和组织低灌注所造成的,肺泡通气和组织灌注的改善是纠正酸碱失衡的关键,应在除颤、胸外心脏按压、辅助通气和血管收缩药治疗无效时才可考虑使用碳酸氢钠,除非是原代谢性酸中毒造成的心搏骤停病人。

(4)多巴胺:复苏过程中,纠正自主循环后的低血压状态,常选用多巴胺治疗。药物不能与碱性溶液用同一输液管道输注,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依剂量不同可分别对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以及多巴胺受体产生激动作用。推荐剂量为5~20μg/(kg·min);2~4μg/(kg· min):主要对多巴胺受体产生激动作用,有轻度正性肌力和肾血管扩张作用;5~10μg/(kg· min):主要激动β肾上腺素能受体,有正性肌力作用并介导血管收缩作用;10~20μg/(kg· min):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效应占主要地位,能促进体循环和内脏血管收缩。

(5)利多卡因: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用法:首剂1~1.5mg/kg,3~5分钟后重复1次;顽固性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可酌情再给1次,剂量为0.5~0.75mg/kg,总剂量不超过3mg/kg。静脉维持一般为1~4mg/min。不良反应有:口齿不清、意识改变、肌肉颤动、心动过缓。

(6)胺碘酮: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在相同条件下,胺碘酮作用更强,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更小,目前被推荐作为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用法:首剂静脉注射150mg,宜10分钟以上,后以1mg/min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2g/d。心搏骤停病人如为室颤或无脉性心律失常,初始剂量为300mg静脉注射。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7)阿托品:为选择性M胆碱能受体阻断药,治疗有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对发生在房室结水平的房室阻滞或心脏停搏可能有效。用法:心搏骤停和无脉心电活动病人,可立即静脉推注1mg,必要时每3~5分钟重复1次,总剂量不得超过0.04mg/kg。

(8)多巴酚丁胺:是增强心肌收缩力合成的儿茶酚胺类药物,主要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激动,效应与剂量相关,常用剂量为5~20μg/(kg·min),不能与碱性药物混合使用。

(9)腺苷:又名腺嘌呤核苷,参与心肌能量代谢,同时还参与扩张冠脉血管,增加血流量,用于阵发性室上速。用法:静脉注射,先给予6mg,然后给予12mg,再给予12m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