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成抗原的条件

构成抗原的条件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某种物质能否成为抗原及免疫原性强弱取决于多种因素。异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正常组织成分的差异程度,是构成抗原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异种动物血清蛋白或组织细胞对人体来说均是良好的抗原性物质,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若抗原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就可导致其免疫原性改变或丧失。若将抗原与佐剂同时注入机体,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某种物质能否成为抗原及免疫原性强弱取决于多种因素。一方面取决于抗原物质本身的性质,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对该抗原物质的反应性和抗原物质进入机体的途径。

(一)异物性

异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正常组织成分的差异程度,是构成抗原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通常认为,在胚胎期未与自身免疫活性细胞接触过的物质,均可视为异物。具备异物性的物质有三类。

1.异种物质 绝大多数抗原都是异种物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异种动物血清蛋白或组织细胞对人体来说均是良好的抗原性物质,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通常抗原物质与宿主间的种系亲缘关系越远,其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就越强。

2.同种异体物质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不同,其相同组织或细胞表面的化学组成或结构也有差异。因此,同种异体物质间也有免疫原性。人类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抗原和组织细胞表面存在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医学上重要的同种异体物质。

3.改变和隐蔽的自身物质 自身组织成分通常对机体没有免疫原性,但在感染、外伤、电离辐射、药物和手术等因素作用下,可导致自身组织细胞结构的改变或某些隐蔽性的自身成分的释放,可被机体免疫系统视为“非已”物质,引起免疫系统对自身物质进行排斥而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理化性状

1.分子的大小 抗原多为大分子物质,完全抗原的分子量通常在1×104以上,小于1× 104者免疫原性弱,低于4×103一般不具有免疫原性。但分子量大小不是决定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唯一因素,免疫原性的强弱还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密切相关,如明胶的相对分子量虽高达1×105,但结构简单,缺乏芳香族氨基酸,故其免疫原性很弱。

2.化学组成结构 通常抗原分子的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就越强。天然蛋白质结构都较复杂,无论是单纯的蛋白质还是糖蛋白、核蛋白或脂蛋白,都是良好的抗原。当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大量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酪氨酸时,其免疫原性更强;复杂的多糖也具有免疫原性;核酸及脂类的免疫原性均很弱,但若与蛋白质结合,其免疫原性则明显增强。

3.分子构象和物理状态 抗原分子中一些特殊化学基团的立体构象是决定抗原分子与免疫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引起免疫应答的关键。若抗原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就可导致其免疫原性改变或丧失。抗原的物理状态对免疫原性也有一定影响,通常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较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强。因此,对一些免疫原性弱的抗原,可采用聚合或吸附在某些大颗粒物质表面的方式,增强其免疫原性。

4.免疫方式 抗原物质可因进入机体的途径、剂量的不同以及是否应用佐剂而产生不同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多数抗原须经非胃肠道途径进入机体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经口服用则易被消化、降解失去免疫原性。但刺激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分泌型IgA的抗原物质,则须经适当处理后口服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每种抗原均有其最适剂量,太高或太低则诱导免疫耐受。若将抗原与佐剂同时注入机体,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5.机体的应答能力 机体对某种物质的应答能力受其遗传基因(主要是MHC)的控制。由于个体遗传因素的差异,因此对同一种抗原的应答能力也不同。此外,动物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也会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应答能力。一般青壮年比幼年和老年的免疫应答强,如新生儿和婴儿对多糖类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故易发生细菌感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