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台秘要》桔梗白散证

《外台秘要》桔梗白散证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将桔梗、贝母捣为散,加入巴豆,在容器中杵研均匀,应用时取制成的散约1克,以白米汤和服。 桔梗白散证与桔梗汤证、苇茎汤证,均属肺痈脓成未溃证。苇茎汤证其证治为清热通瘀之功,不峻亦不缓,可补桔梗汤、桔梗白散两方之偏。桔梗白散主要用于肺痈成脓将溃,胸痛急剧,便秘等证之急者。

【证象】 肺痈:咳而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状,脉数。

【证质】 寒痰凝结,肺痈成脓。

按:本方证为肺痈溃后重证的证治。寒邪与痰饮结于肺中,凝滞肺中经脉,肺气壅塞,故咳而胸满,肺卫受阻,则振寒;寒饮留肺,肺津不承,故咽干不渴,肺中阳虚,肺成痈溃破,则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状。

【证治】 宣上通下,化痰排脓

【证方】 《外台秘要》桔梗白散方(图6-12):

6-12 《外台秘要》桔梗白散方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将巴豆去皮、心,炒黑,去尽油,研如脂备用。另将桔梗、贝母捣为散,加入巴豆,在容器中杵研均匀,应用时取制成的散约1克,以白米汤和服。

用药时,体质壮盛者服1~1.5克;体质弱者服0.5~0.75克。本药服后,病在膈上者,必吐;病在膈下者,必下利。一般服药后有较剧烈的呕吐与下利。如服药后不下利者,可服热粥1杯,以促进药效发挥。如服药后下利不止者,可服冷粥1杯,有止利的作用。

按:本方由巴豆、桔梗、贝母三药组成,因其药色以白,故名白散。方中用辛热大毒之巴豆,攻逐寒饮,泻下冷结,作用十分峻猛,故为方中之君药。更用贝母化痰解郁开结,桔梗开提肺气,既可利肺散结去痰,又可载药而上行,使药力作用于上,三药合用,可将寒水痰饮一举排出体外。方后注云:“病在膈上者吐脓血,病在膈下者泻出。”这是服药后的反应。因本方属温下寒实之剂,故欲加强其泻下作用,可进服热粥,以促进药效发挥;如下利太过,又可进冷粥,以抑制其泻下作用。故用白饮和服,既能保养胃气,又能制巴豆之毒性。因其药性峻猛,故有因人体质之强弱而增减药量之变,以免药过伤正。

【类证辨析】 桔梗白散证与桔梗汤证、苇茎汤证,均属肺痈脓成未溃证。苇茎汤证其证治为清热通瘀之功,不峻亦不缓,可补桔梗汤、桔梗白散两方之偏。苇茎汤加味,既可主治肺痈初起或初成,又可主肺痈脓成未溃。桔梗汤主要用于肺痈脓已成将溃而体弱者。桔梗白散主要用于肺痈成脓将溃,胸痛急剧,便秘等证之急者。

【临床运用】 本方证可见于肺脓肿,重症支气管炎,白喉,痫病狂乱,寒痰食结等病症。

现代研究】 药理实验证明:本方具有刺激胃黏膜、催吐致泻、抗菌、镇痛和镇咳等作用。

【医案选例】

(1)吾曾用本方治疗肺痈5例(包括初晚期不同的病例,都是用苇茎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泻白散以及青霉素治疗多日而不效者),取得满意疗效。一般下午服药,至晚上泻下数十次,服冷粥一碗而泻止,次日热退,胸畅,咳减痰消,继以肃肺化痰收功。

(王焕庭医案)

(2)中年族婶王某,前因丧子而时时哭泣,时而神志恍惚,昨因猛进平素喜食的糯米饭一大碗,食毕即诉胸闷如窒,躁扰不宁,经乡医院医师注射“镇静”剂后,即昏然入睡,然瞬间忽起喉间痰鸣声,两目上瞪,呼之不应,举家惊慌失措,其时恰逢笔者回家休假,遂于1969年3月29日当日延余诊视。刻下牙关紧闭,查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存在,脉沉滑,断其证为痰食交阻,气机闭塞,先予针刺开窍,病势稍缓,继处桔梗白散:

巴豆0.3克,桔梗、贝母各10克,研极细末,均分3分,每隔4小时以热米汤调和灌服1次。

首次灌服后,先呕出较多稠黏痰涎,继而泻出大量臭粪,喉间痰鸣渐平,代之以呻吟不已。

第2次灌服后,又先后得泻两次,神志逐清,牙关开启,口渴索饮,停用前药,改服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善后,其病渐次向愈,直至1996年病逝之前,该病未再复发。

(张笑平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