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控制体重对预防冠心病有什么意义

控制体重对预防冠心病有什么意义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已知,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分布在内脏者更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除热卡摄入总量要控制外,饮食的成分结构也需合理调整,使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比例平衡。控制饮食有饥饿感时,可以用此类食物充饥。其下降幅度与单纯限制热量的下降幅度相等。

1.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 肥胖也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要比消瘦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2~2.5倍。凡体重超出了标准的20%即称为肥胖。目前一些专家提出以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来判断身体肥胖的程度更为合理,正常BMI介于20~25,>25为肥胖,>40为病态肥胖。目前已知,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分布在内脏者更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可以用腰-臀比例来测算,腰围与臀围之比男性>0.9,女性>0.8提示内脏脂肪组织过多。它的增多与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病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减低有关。此外,肥胖还可影响代谢,包括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产生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等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所以,凡BMI>25、腰-臀比例超出以上数值者,应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和节制饮食,若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则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35%~45%。

2.科学控制体重的方法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肥胖有增加冠心病发病的趋势。但控制体重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盲目过度地控制饮食,通过极低的热量摄入或完全饥饿以达到迅速减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不仅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反而会造成过大的精神负担、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而招致其他疾病。

控制饮食并不是说吃得越少越好,而是指在满足机体需要的情况下,避免摄入过多热量。每人每天热卡的正常需要量为:轻体力劳动者30千卡/千克体重;中等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者35~40千卡/千克体重;重体力劳动者45~70千卡/千克体重。计算能量消耗时,还应考虑年龄修正值,从35岁起,每增加10岁每天饮食应减少100千卡热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在20-30岁时,人的热卡需要量最高,如以此值为100%,那么,51-60岁时应降至80%,61-70岁时应降至70%,70岁以后应降至60%。当已有明显肥胖时,饮食热卡应较正常量小30%~50%。

除热卡摄入总量要控制外,饮食的成分结构也需合理调整,使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比例平衡。总热卡的10%~15%应来自蛋白质,其中一半应该是动物蛋白;15%~30%由脂肪提供,其中绝大部分应当是植物性的(植物油),植物油中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可使脂代谢和凝血系统正常化;其他50%~60%的热量由糖类提供,但是注意限制精糖摄入。人类从植物食物中不仅可获得丰富的糖类,而且能获得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进食足量的新鲜水果、蔬菜是非常有益的,它们含有大量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而热量较低。控制饮食有饥饿感时,可以用此类食物充饥。

体育锻炼可以减肥,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不限制热量,单纯体育锻炼亦可减肥。有报道,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等,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使体重下降。其下降幅度与单纯限制热量的下降幅度相等。但对中、重度患者,应避免竞争性强的体育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