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空肠弯曲菌肠炎

空肠弯曲菌肠炎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空肠弯曲菌肠炎是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为人畜共患病。空肠弯曲菌感染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可成为感染源。在我国急性细菌性腹泻中,空肠弯曲菌感染发病率仅次于志贺菌。6.健康教育 讲解空肠弯曲菌肠炎的传播途径、临床特征、治疗原则等;指导患者便后洗手,督促患儿家长将污染尿布等丢入黄色的垃圾袋中,不得让患儿随地大小便;告知患者本病多可在1周内痊愈,重症患者积极配合有效地治疗,可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空肠弯曲菌肠炎(campylobacter jejuni enteritis)是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为人畜共患病。临床以发热、腹痛、血性便等为主要特征,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肠外感染。可有严重并发症。

【病原学】 空肠弯曲菌属弯曲菌科,革兰阴性菌。在水、牛奶中存活较久,4℃淡水中可存活3~4周;粪便中,如鸡粪中保持活力达96h,人粪中如每克含菌数108,则可保持活力达7d以上。对热敏感,60℃时5min即可死亡,也易被干燥、直射阳光及消毒剂杀灭。

该菌对酸碱有较大耐力,容易通过胃肠道并能生存、致病。

【流行病学】

1.感染源 带菌的动物及感染者。弯曲菌属广泛散布在各种动物体内,以家禽、野禽和家畜带菌最多,如鸡、鸭、牛、猪、猫、狗等,其中鸡的带菌率最高(60%~90%),动物多无症状且带菌率高,是重要的感染源和储存宿主。空肠弯曲菌感染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可成为感染源。病菌通过其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

2.传播途径 进食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如肉、蛋、奶、水果、蔬菜等均可引起传播。经食物和水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也可因人与动物、人与人的接触导致感染。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发展中国家以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为高发,而发达国家以10~29岁为主最高。

4.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发。可由食物、牛奶、水源等被污染而引起局部暴发流行。在我国急性细菌性腹泻中,空肠弯曲菌感染发病率仅次于志贺菌。

【发病机制】 空肠弯曲菌肠炎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其侵袭力、内毒素及外毒素有关。病变部位主要在空肠、回肠和结肠,肠黏膜可出现急性弥漫性充血、水肿、出血及溃疡等。免疫力低下的者细菌可随血流扩散,导致菌血症、败血症,引起脑、心、肺、肝、尿路、关节等损害。婴幼儿可引起全身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1~8d。平均3~5d。

初期有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腹泻、恶心呕吐。骤起者开始即表现为高热、腹痛、腹泻。

轻症患者一般与病毒性肠炎不易区别,症状可仅持续24h。

重症患者起病急,首发症状多为发热,约50%以上的患者体温可达38~40℃,伴严重血便,或呈中毒性巨结肠炎、或呈假膜性结肠炎及下消化道大出血等表现。高热患儿可出现惊厥。

腹痛、腹泻为最常见症状,表现为全腹或右下腹痉挛性绞痛,每天腹泻4~20次,大便性状初期多为水样便,继而出现黏液或脓血便,部分为血便,约50%的患者伴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里急后重感。多数患者可在1周内自愈。少数患者病程迁延,间歇腹泻2~3周,或愈后复发或呈重型。个别衰竭或老年患者可死亡。

婴幼儿患者症状可不典型,多无发热和腹痛,仅有间歇性轻度腹泻,间或有血便,持续较久。

肠道外感染多见于老年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见发热、咽痛、干咳、荨麻疹、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肝脾大、黄疸及神经症状。部分可发生败血症、反应性关节炎和脑膜炎等。

孕妇感染者可见上呼吸道症状、肺炎及菌血症,可引起早产、死胎或新生儿败血症及新生儿脑膜炎。

空肠弯曲菌肠炎后可发生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文献认为本病可能是GBS的病因之一。

【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呈水样便、黏液便等,镜检有较多的白细胞或红细胞。

2.粪便涂片:直接涂片检查空肠弯曲菌。

3.细菌培养:采集患者的粪便、肠拭子或发热时的血液、穿刺液等标本,在厌氧环境下进行培养,阳性者可确诊。

4.患者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做间接凝血实验,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者可确诊。

【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粪便检查。确诊有赖于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

【治疗】 轻症者可不予治疗。但对婴幼儿、年老体弱及重症患者应积极治疗。

1.抗菌治疗 根据病情选用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四环素族、林可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阿奇霉素及喹诺酮类等抗菌药。

2.对症治疗 对发热、腹痛、腹泻重者予对症处理,脱水者予口服或静脉补液。

【护理】

1.隔离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对患者接触的物品、餐具、排泄物以及病室物表等应予以消毒。隔离期应自患者发病到大便细菌培养转阴。

2.保证营养供给 给予清淡、易消化、无刺激饮食,鼓励多饮水;呕吐严重者可暂时禁食,遵医嘱静脉补液及营养支持。母乳喂养的患儿,呕泻明显时适当减少哺乳次数和时间,症状好转后逐渐恢复哺乳次数。

3.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

(1)观察体温变化,注意高热患儿有无惊厥症状,遵医嘱及时予物理和药物降温,保持衣被清洁、干燥,注意保暖,加强安全护理。

(2)观察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及时采集粪便或肠拭子等标本立即送检。加强婴幼儿及老年患者的肛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用清洁柔软纸巾等沾干,可予肛周涂鞣酸软膏、氧化锌油膏等。血便明显或下消化道出血者应准确记录便血量,严密监测血压脉搏,注意有无休克症状。

(3)观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症状,注意患者有无精神差、患儿前囟凹陷、哭时少泪、皮肤弹性下降、尿量减少等,遵医嘱及时补充水及电解质等。

4.保持口腔清洁 患者呕吐后,及时予温开水漱口,对免疫力低下、重症等患者,应做口腔护理,每日2次,保持口腔清洁和湿润,预防口腔感染。

5.药物治疗的护理 密切观察各种抗生素等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应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时,应注意患者听力有无下降、尿常规有无异常;青霉素、链霉素易引起过敏性休克,须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皮试及初期应用时,必须床旁观察15~20min,随时做好抢救准备;静脉应用抗生素时,必须现用现配,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有无不适症状;口服红霉素等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时,应指导患者饭后或饭中服用,以减少消化道等不良反应;婴幼儿哭闹、呕吐等时不要强行喂服,避免呛咳等。

6.健康教育 讲解空肠弯曲菌肠炎的传播途径、临床特征、治疗原则等;指导患者便后洗手,督促患儿家长将污染尿布等丢入黄色的垃圾袋中,不得让患儿随地大小便;告知患者本病多可在1周内痊愈,重症患者积极配合有效地治疗,可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预防】 该病的发生与卫生条件、卫生习惯以及动物的饲养、接触史密切相关。应严格动物饲养规定,及时隔离治疗患病动物,防止动物排泄物污染水、食物等。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动物粪便,做好水源及食物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特别是在接触禽类、畜类活体或肉、蛋制品后,必须彻底洗手。不食生水,不食未煮熟的肉、蛋、奶等。

(唐永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