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肾病有哪些常规治疗方案

慢性肾病有哪些常规治疗方案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肾病防治的总目标:减慢肾脏损害的进展速度,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肾性骨病、贫血,最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当慢性肾病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时,常用潘生丁或小剂量阿司匹林,需要监测肝功能和大便隐血,避免出血。合理治疗肾性贫血:由于慢性肾病导致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患者容易发生肾性贫血。

慢性肾病防治的总目标:减慢肾脏损害的进展速度,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肾性骨病、贫血,最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休息:恰当的休息可减低机体的能量消耗、降低肾脏的代谢负荷。

(2)饮食治疗:根据年龄、临床症状及肾小球滤过率调整蛋白质入量,制定合理的饮食谱,国内提出的原则为“两低、两高、两适当、一限制”,即低蛋白、低磷(<800mg/d)、高热量、高生物价蛋白、适当矿物质及适当微量元素、限制植物蛋白。①饮食中低蛋白,但要高生物价蛋白,而要限制植物蛋白,如50%蛋白应为高生物价蛋白或优质蛋白,如动物性食品来源蛋白质和大豆蛋白。低蛋白饮食要恰当,避免影响机体的营养需要,否则反而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②给予低胆固醇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异常,降低血黏稠度,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饮食中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2∶。必要时应用降脂药物。营养摄入模式以饱和脂肪酸小于总热量的10%、平均总脂肪不超过总热量的30%、胆固醇小于300mg/d为佳。③低盐饮食,有血压和蛋白尿的患者需要限制食盐摄入(4~6g/d)。

(3)合理治疗高血压:合理控制血压能有效保护肾脏,其中降低收缩压很重要。①根据尿蛋白情况控制血压,尿蛋白<1g/d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尿蛋白>1g/d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25/75mmHg。②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ARB),在保护肾脏方面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疗效优于其他降压药,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两类药可合用。药物有卡托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群多普利等。

(4)降低血黏稠度:低白蛋白血症(血白蛋白≤20g/L)和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12mmol/L)时,提示存在高凝状态。降低血黏稠度有助于缓解病情和减少并发症,常用肝素、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等,使用血管肽酶抑制药。

(5)抗纤溶:当发生动、静脉血栓栓塞时采用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及其他纤溶药物,如蝮蛇抗栓酶等。当慢性肾病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时,常用潘生丁或小剂量阿司匹林,需要监测肝功能和大便隐血,避免出血。

(6)抑制醛固酮:安体舒通可抑制醛固酮功能,研究显示安体舒通能有效预防实验性高血压肾硬化的发生并保护肾功能,因此,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安体舒通,但要注意电解质平衡问题。

(7)抑制炎症反应:多种肾脏病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药物治疗抑制炎症反应,要注意药物的个体化,尤其是药物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如易发感染、肾脏毒性、骨质疏松等,儿童还有抑制生长发育等问题。

(8)合理治疗肾性贫血:由于慢性肾病导致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患者容易发生肾性贫血。肾性贫血不主张常规输血治疗,只有血红蛋白<60g/L时,可输注少量血浆,儿童每次5~10ml/kg。肾性贫血主要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使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Hgb/Hct)达到11g(33%),提倡皮下注射,因观察显示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同样有效,所需剂量比静脉注射少(15%~50%),节省了患者的经济费用。

(9)控制感染:感染可引起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循环衰竭可加重对肾的损害,要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但应尽量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

(10)免疫调节:慢性肾病患者存在免疫紊乱,加上抑制炎症反应的药物治疗,患者较易感染,合理选择免疫调理剂,如胸腺肽、维生素A、维生素D、左旋咪唑等有助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减少感染发生率。

(11)中医中药:对肾病有免疫调理和助肾康复的作用,如丹参、冬虫夏草、黄芪、杜仲、大黄等,需要合理选择。

(12)去除不良因素:当患者存在肾内尿酸盐结晶、尿路结石、电解质紊乱、水肿等要及时去除。

(13)生长发育迟缓防治:儿童慢性肾病容易发生生长发育迟缓,如贫血、肾性骨病、酸中毒、肾小管功能障碍等,因此在治疗儿童慢性肾病的同时,要合理防治贫血、肾性骨病、酸中毒、肾小管功能障碍等。

(14)透析和移植:如存在尿毒症表现,需通过透析和移植等进行替代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