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胞治疗与心肌梗死有哪些论证资料

细胞治疗与心肌梗死有哪些论证资料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干细胞修复心肌损伤的机制在慢性心力衰竭与细胞治疗的相关章节已有陈述,然而在心肌梗死选择细胞治疗比慢性心力衰竭者更有理由。心肌梗死病理基础更需要细胞治疗:由于急性期心肌梗死时心肌内出现大片灶性凝固性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有多量炎症细胞浸润等,这些病理特征正是细胞治疗的基础。④目前国内外有关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期心肌梗死有较多的临床应用报道,多数选择以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治疗的种子细胞。

心肌梗死选择细胞治疗的理由与慢性心力衰竭类似,其主要机制是干细胞可以修复心肌损伤。有关干细胞修复心肌损伤的机制在慢性心力衰竭与细胞治疗的相关章节已有陈述,然而在心肌梗死选择细胞治疗比慢性心力衰竭者更有理由。

(1)心肌梗死病理基础更需要细胞治疗:由于急性期心肌梗死时心肌内出现大片灶性凝固性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有多量炎症细胞浸润等,这些病理特征正是细胞治疗的基础。

(2)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就是从治疗心肌梗死开始的:①2001年德国学者Stauer等将干细胞移植用于临床,他们的研究表明,在对10例心肌梗死患者行球囊导管治疗过程中,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相关梗死动脉,10周后左心室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心脏指数增加了20%~30%。②2001年日本学者Hamano等通过观察移植细胞的安全性,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同时,移植自体骨髓细胞治疗5例缺血性心脏病,随访1年,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明显增加,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显示该种方法是安全的。③2002年国外进行的TOPCARE-AMI和BOOST两项小规模的临床试验均证明,移植干细胞后患者没有出现恶性的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大多数参与研究的学者均认为,尽管干细胞移植治疗机制不明确,但移植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得到改善,心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干细胞移植还有利于预防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减少潜在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④目前国内外有关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期心肌梗死有较多的临床应用报道,多数选择以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治疗的种子细胞。接受移植的患者其心脏射血分数和收缩功能有所提高,且心室扩张发生率降低。由此可见,对于急性期心肌梗死这样的心脏急症,能够提高心脏射血分数和收缩功能,降低心室扩张等,对帮助心脏急症的治疗和心脏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从而挽救患者生命。

(3)细胞治疗时机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实施细胞移植的时机是其发病后的第7~20天,最佳时机是第8~14天,因为这个时间段内更利于干细胞归巢及分化。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第1~3天为炎症反应高峰期,此时炎症反应不利于干细胞形成心肌和血管。②心肌梗死的第3~7天,坏死心肌的周边逐渐形成毛细血管网和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新生毛细血管网缺乏平滑肌细胞等因素,都是干细胞归巢的必要条件。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的浓度在梗死后第7天达到最高峰,生长因子助于干细胞迁移。④当心肌梗死发生20d后,梗死区域的肌血管壁逐渐形成,肌血管壁会妨碍干细胞的迁移。因此,在梗死后1周移植可以保障干细胞有效地迁移到梗死区域。

(4)细胞治疗途径选择:①报道的资料以冠状动脉移植路径最多,但心肌梗死发病后为了检查或心脏介入治疗时多数在梗死的早期,梗死的早期经冠状动脉路径移植干细胞并不是最佳细胞治疗时期,而在梗死后的第8~14天再行冠状动脉路径移植,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有诱发再梗死的风险,寻找安全的细胞治疗途径对心肌梗死患者是必要的。②观察显示静脉注射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顺利达到心脏,大量细胞分布到心肌梗死区域,并能明显延缓左心室重构及其所导致的心功能恶化。在细胞移植后1周的组织切片,可见大部分存活的移植细胞在梗死组织和正常组织的交界区域内,在细胞移植后3周移植细胞主要存留在心肌梗死的组织内。③经静脉途径移植的细胞治疗会损失干细胞,因干细胞会随着血流到肺、肝、脾、肾等各脏器中去,但器官组织没有损伤时,干细胞并不影响脏器结构,细胞形态均正常,只有损伤的脏器会更多地召引干细胞去修复,故细胞损伤决定干细胞归巢及分化,心肌梗死则静脉内的干细胞更多的到心脏梗死区,脑出血即使有血脑屏障仍然显示静脉内的干细胞更多的到大脑的出血区促进脑功能恢复,因此,经静脉途径细胞治疗既无创又可以反复实施,梗死后在最佳细胞治疗时期选择经静脉途径是可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