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原则

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原则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如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3.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极为关键。手术中发现已存在细菌性感染,手术后应继续用药直至感染消除。具体预防心内膜炎发生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及其治疗方案见表4-4,预防性抗菌药物在外科手术中应用指征及其治疗方案见表4-5。

1.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药物应选择对可能存在的主要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有效者,不要求这种药对可能感染的所有细菌都有效。如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视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

2.预防应用的抗菌药物应具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具体应根据手术长短决定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和剂量。时间短的手术,用单剂短效抗菌药物即可;操作复杂、时间较长的手术,要选用半衰期长的广谱抗生素。常用的预防药物为第一代头孢菌素,尤其以头孢唑林的应用为最普遍,头孢拉定和第二代中的头孢呋辛也可采用。侵犯的细菌除需氧肠杆菌科细菌外,尚有包括脆弱类杆菌在内的厌氧菌者,则可选用哌拉西林(或庆大霉素)加甲硝唑(或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宜用以预防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感染。其他较常用的预防药物有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

3.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极为关键。在细菌侵入组织时,组织中的抗菌药物已达到抑制或杀灭细菌的浓度,而不是等术后定植于伤口的致病菌繁殖后再用药,故应在麻醉同时或略前(麻醉诱导期)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一般在术前0.5~1.0h,如手术时间长(超过3h以上)、所选药物半衰期短或失血量大(>1 500ml),需要术中追加1次抗生素。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可以快速滴入,氨基糖苷类和万古霉素的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宜少于1h。预防应静脉给药,30min内滴完,不宜放在大瓶液体内慢慢滴入,否则达不到有效浓度。

4.一般应短程用药,若病人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置入物,或术前已发生细菌污染(如开放性创伤)时,可再用1次或数次到24h,特殊情况可以延长到48h。连续用药多日甚至用到拆线是没有必要的,并不能进一步降低SSI发生率。手术中发现已存在细菌性感染,手术后应继续用药直至感染消除。

5.清洁肠道用药。结肠、直肠等手术,术前1d可分次口服不易吸收、肠道内药物浓度高、对肠道细菌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如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并用口服泻药或灌肠清洁肠道。不主张术前连用数日。

6.患者的免疫缺陷一时不可逆,或原发病不易治愈,则预防用药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可于感染征兆出现时即做各种培养(阳性时测定其药敏),并按经验及早给予足量治疗。

7.视野无污染,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的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8.术中防止体温过低对预防术后感染十分重要。

具体预防心内膜炎发生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及其治疗方案见表4-4,预防性抗菌药物在外科手术中应用指征及其治疗方案见表4-5。

表4-4 在外科手术中预防心内膜炎发生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及其治疗方案

(续 表)

注:预防中所选用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均为当前专家推荐中有代表性的,但是由于在周围环境(医院环境)中细菌耐药性不断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预防用药方案

表4-5 预防性抗菌药物在外科手术中应用指征及其治疗方案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注:预防中所选用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均为当前专家推荐中有代表性的,但是由于在周围环境(医院环境)中细菌耐药性不断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预防用药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