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恢复骨髓造血功能

怎样恢复骨髓造血功能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呈明显异质性和重叠性的特征,包括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破坏、造血生长因子异常、免疫功能紊乱和遗传因素等。 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均有不同程度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严重者发生颅内出血。贫血进行性加重,感染严重,甚至发生败血症。②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进展较缓慢,贫血、出血、感染均较轻。1.支持治疗 为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生障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约半数以上的患者不能明确病因,称为原发性再障。继发性再障的可能病因包括化学因素(如药物和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如离子辐射)和生物因素(如病毒)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呈明显异质性和重叠性的特征,包括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破坏、造血生长因子异常、免疫功能紊乱和遗传因素等。

【临床表现】 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均有不同程度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严重者发生颅内出血。贫血进行性加重,感染严重,甚至发生败血症。既往病死率高,>90%,近十余年来,随着治疗进步,预后得以改善,但仍有1/3患者死于感染和出血。②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病情进展较缓慢,贫血、出血、感染均较轻。

【诊断和鉴别诊断】 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全血细胞减少,Ret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一般无肝、脾大;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②SAA分型诊断标准:SAA-I型,发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常伴严重感染和(或)出血。血象具备下述三项中两项:Ret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增生广泛重度减低。SAA-Ⅱ型,NSAA病情恶化后,临床、血象及骨髓象达到SAA-I型诊断标准。

再生障碍性贫血应与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Fanconi贫血、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某些急性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相鉴别。

【手术风险评估】 SAA原则上不适合手术。NSAA需紧急手术时,可通过输注成分血,将Hb提高在80g/L以上,血小板在50×10g/L以上后进行。

【处理】

1.支持治疗 为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感染机会。有感染者应及早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Hb<60g/L给予红细胞输注,血小板<2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宜输注血小板。

2.NSAA的治疗 雄激素联合环孢菌素成为NSAA的常用治疗方案,一般需用药6个月才能判断疗效。造血生长因子对某些NSAA可能有一定疗效。可以联合一些中药治疗。

3.SAA的治疗 ①应用免疫抑制药治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联合环孢菌素,是目前治疗SAA的主要方案,有效率50%~70%。其他一些免疫抑制药如吗替麦考酚酯和他克莫司也在临床上试用。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年龄<40岁,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有HLA相合供者,50%~70%患者移植后而获长期生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