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栓形成过程及分型

血栓形成过程及分型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栓形成主要是血小板黏集及继发性凝血的过程。血小板在内膜损伤处大量黏附变性,形成白色血栓。如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上疣状赘生物,或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头部)。2.混合血栓 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的体部,呈灰白与红色交替。灰白色是由大量粘连变性的血小板与少量纤维蛋白构成。3.红色血栓 延续性血栓的尾部,呈暗红色、湿润、表面光滑,有弹性。延续性血栓头部为白色血栓,混合血栓构成体部,尾部是红色血栓。

血栓形成主要是血小板黏集及继发性凝血的过程。当心脏、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内膜下胶原纤维暴露,表面不光滑,血小板黏附其上,随着变性的血管内皮细胞和黏附变性血小板释放出ADP、凝血因子、组织因子、血小板第Ⅲ因子和血栓素A2等,黏附变性的血小板越来越多,夹杂少量纤维蛋白,越来越紧密地与血管壁粘连,形成均质无结构的血小板黏集堆。随后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血液凝固,血流停止,形成血栓(图4-3)。

血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取决于发生的部位、局部血流速度,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1.白色血栓 常见于血流速度较快的心室、心房和动脉内。血小板在内膜损伤处大量黏附变性,形成白色血栓。如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上疣状赘生物,或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头部)。

2.混合血栓 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的体部,呈灰白与红色交替。灰白色是由大量粘连变性的血小板与少量纤维蛋白构成。红色部为纤维蛋白网罗的大量红细胞。多见于静脉,呈条索状。在二尖瓣狭窄的心房、心耳常呈球形或层状。

3.红色血栓 延续性血栓的尾部,呈暗红色、湿润、表面光滑,有弹性。陈旧性血栓因水分蒸发变得干燥,易碎。镜下观察,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常见于静脉内。

4.微血栓 又名透明血栓或纤维素性血栓,多见于微循环的血管内,镜下观察,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呈均质透明状。多见于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各种传染病等。

图4-3 血栓形成过程

注:1.血管内膜损伤,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表面不光滑,血小板黏集堆形成,局部形成涡流;2.血小板小梁形成,血小板小梁周围有中性粒细胞黏附;3.小梁间形成纤维蛋白网,网眼间充满红细胞

重点提示

静脉血栓在形成过程中不断沿血管延伸而增长,又称延续性血栓。延续性血栓头部为白色血栓,混合血栓构成体部,尾部是红色血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