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期及分型

分期及分型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型DIC往往在尸体解剖病理学检查时才被发现。此外,根据凝血物质的消耗与代偿性生成增多之间的对比关系,还可将DIC分为代偿性、失代偿性和过度代偿性。

三、分期及分型

(一)分期

根据DIC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发展过程,典型者一般可经过以下3期。

1.高凝期 由于凝血系统被激活,血液中凝血酶含量增多,导致大量微血栓形成,此期主要表现为血液的高凝状态。

2.消耗性低凝期 由于大量微血栓的形成,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而减少,同时继发性纤溶系统也被激活。此期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患者有出血表现。

3.继发性纤溶期 凝血酶及Ⅻa等激活了纤溶系统,产生大量纤溶酶,同时又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的形成,使纤溶和抗凝作用增强。患者有明显的出血倾向。

DIC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各期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在急性DIC时,病情发展迅速,不易发现高凝期。

(二)分型

按临床经过,可将DIC分为以下3种类型。

1.急性型 DIC可在数小时或1~2天内发生,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异型输血、严重创伤、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等。临床表现明显,常以休克和出血为主,病情迅速恶化。分期不明显,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

2.亚急性型 DIC在数天内逐渐形成,常见于恶性肿瘤转移、宫内死胎、胎盘早期剥离等患者。临床表现介于急性型和慢性型之间。

3.慢性型 由于机体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较健全,所以DIC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常以某器官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或有时仅有实验室检查异常,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型DIC往往在尸体解剖病理学检查时才被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可转为急性型,常见于恶性肿瘤、胶原病、溶血性贫血、巨大血管瘤等疾病。

此外,根据凝血物质的消耗与代偿性生成增多之间的对比关系,还可将DIC分为代偿性、失代偿性和过度代偿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