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节炎(痹证)

关节炎(痹证)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节炎,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两种,均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无论男女老少,皆可发病,尤以中老年人居多。用梅花针叩刺,至皮肤微出血为度,再用旋罐法拔罐至皮肤紫红色,3日治疗1次,至愈为止。以上配穴可根据病情加减,灵活取穴。隔日治疗1次,或痛痹拔罐后加温灸;行痹用闪罐法;热痹用刺络拔罐法。

关节炎,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两种,均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无论男女老少,皆可发病,尤以中老年人居多。

【病因】 《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云:“所谓痹毒,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说明本病之作,主要是风寒湿三气杂至,邪阻经络,气血运行失畅所致。邪客关节经络,“不通则痛”是也。又由于体质有强弱,感邪有轻重和邪之偏甚不同,故临床又有寒痹(痛痹)、风痹(行痹)、湿痹(着痹)和热痹之分。

【症状】 关节疼痛,酸麻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胀,甚则畸形。根据临床表现,又有四痹之分,如疼痛游走不定,多为风邪偏甚,属风痹;痛处固定而痛剧,多为寒邪偏甚,属寒痹;痛虽不甚,但肢体重着者,多为湿邪偏甚,属湿痹;痛剧而红肿灼热,多为湿热之邪偏甚,称热痹。

【疗法】

配穴方一 根据疼痛部位,按经络循行和局部取穴原则,在痛处上下取1~2个阿是穴。方法:采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用梅花针叩刺(即叩刺范围略大于火罐口)至皮肤微出血为度,血止后,用闪火法将罐罩上,留罐5~10分钟。起罐后,用消毒草纸将血污擦净,再用艾条温和灸3~7分钟。每3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主治:痹证。效果:治疗90例,结果痊愈43例,显效35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9%。附记:引自《中国针灸》。风寒湿痹可用闪罐法或留罐法;风湿热痹及痰瘀痹阻者用刺络拔罐法;痛痹用灸罐法;脊椎痛用走罐法;急性关节炎用针后拔罐(可用闪罐法或留罐法);慢性关节炎用灸罐法或针后灸罐法。

配穴方二 患处局部区域。方法:采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用梅花针叩刺(围刺,叩刺面积应略大于患区),至皮肤微出血为度,再用旋罐法拔罐至皮肤紫红色,3日治疗1次,至愈为止。主治:皮痹(肌肉痛)。效果:效果满意,一般10次即可见效或痊愈。

配穴方三 以痛点为中心。方法:采用涂药拔罐法。先用中药涂剂(川乌、草乌、当归、白芷、桂皮各15g,红花10g。用白酒500ml浸泡24小时后,去渣取汁,再加入风油精10瓶)涂直径约10cm的药液面积,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5分钟。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主治:关节炎。效果:止痛效果颇著。附记:高渌纹经验。

配穴方四 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风市、血海、阳陵泉、足三里、绝骨(均取两侧穴)。方法:采用留针药罐法。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将大小不等的竹罐药煮(药用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钩藤、羌活、独活、艾叶各20g,防风、威灵仙、木瓜、牛膝、当归、川芎、乳香、没药、穿山甲(代)、红花、川椒、栀子、生甘草、麻黄各15g,忍冬藤40g,共装入布袋,加水(适量)蒸煮15分钟,取出布袋,再以药液煮竹罐3分钟,然后夹出罐迅速扣于针上,15分钟后起罐、起针。隔日治疗1次。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效果:屡用屡验、效佳。附记:高渌纹经验。笔者应用,除按上法治疗外,并将药袋趁热熨患处15~20分钟,每取良效。此方法还可治疗风湿肌肉痛,效果亦佳。

配穴方五 阿是穴(以痛点中心)。病在上肢者加天宗、肩贞、肩前、肩髃、曲池;病在下肢者加秩边、足三里、丰隆、解溪;背脊及腰腿痛者加身柱、风门、腰阳关、肾俞、秩边。以上均取患侧穴位。方法:采用涂药拔罐法。术前用中药涂剂(方附后)涂擦应拔部位,擦至皮肤微红为度,然后拔火罐,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再用上药涂擦一遍。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脊椎痛、腰腿痛、肌肉风湿痛等。效果:多年使用,疗效显著。附记:凡脊椎关节炎、腰腿痛、肌肉痛则在患部拔走罐法。余同上法。

中药外擦剂方药:①二乌丹参汤——生川乌、生草乌、秦艽各15g,桂枝、艾叶各10g,丹参30g,川芎、威灵仙各9g。用清水适量,煎沸15分钟,取汁,再加水煎沸15分钟,过滤取汁。两汁合并浓缩至500ml,备用。用消毒纱布蘸药液用力涂擦患处及应拔部位,每次擦5分钟,至皮肤微红为度,药液温度以60℃左右为宜。主要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每日涂擦数次。②二乌马钱油——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去壳)、白芷各30g,川芎、红花、细辛各20g,乳香、没药各10g,冰片、樟脑各2g,桐油1000ml,白酒(或75%乙醇)300ml。先将前9味放入盛有桐油的锅中,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起锅,一并盛入瓷瓶中,再加入冰片、樟脑与白酒摇匀备用。同时,每取适量药油加热,用消毒纱布蘸药油涂擦患处及应拔部位,用力擦至皮肤微红为度。如果温度(油温)过高,可再加入桐油适量;温度过低,酌加白酒适量。主要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及腰腿酸痛。每日涂擦数次。③二乌山甲散——生川乌、生草乌各30g,穿山甲(代)(另研)50g,桂枝30g,细辛20g,乳香、没药各15g,红花30g,冰片(后入)1.5g,共研细末,备用。每取适量,用米醋调成稠糊状,敷于患处,保持药层湿润,如药层干燥,加米醋适量或取下重调再敷。外用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主要用于关节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者。

配穴方六 曲池、外关、阿是穴。肩关节炎配肩井、肩髎、肩髃;肘关节炎配天井、手三里;腕关节炎配阳池、阳溪、合谷;指关节炎配中渚、八邪、后溪;髋关节炎配秩边、环跳、关元俞、风市;膝关节炎配梁丘、血海、膝眼、阳陵泉、委中、足三里;踝关节炎配悬钟、昆仑、解溪、丘墟;趾关节炎配申脉、足临泣、公孙、八风;四肢窜痛配合谷、阳陵泉、足三里;全身窜痛配大椎、风池、肝俞、关元俞、申脉。方法:采用针刺后拔罐法。以上配穴可根据病情加减,灵活取穴。每次用1个主穴,2~3个配穴。先用毫针刺入,留针10~15分钟。出针后再拔罐,留罐15~20分钟。隔日治疗1次,或痛痹拔罐后加温灸;行痹用闪罐法;热痹用刺络拔罐法。均10次为1个疗程。主治:肩、肘、腕、指、髋、膝、踝、趾关节炎及四肢或全身窜痛。效果:临床屡用,效果良好。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配穴方七 随患部位取穴。肩关节炎:取肩髃、肩髎、肩井、天宗,或局部压痛点。肘关节炎:取曲池、天井、手三里,或局部压痛点。腰髋关节炎:取腰阳关、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秩边、环跳,或局部压痛点。膝关节炎取梁丘、血海、膝阳关、曲泉、鹤顶、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或局部压痛点。踝关节炎:取绝骨、解溪、丘墟、太溪、昆仑,或局部压痛点。方法:用留针拔罐法。先以针刺,用泻法(或根据身体情况用平补平泻法)。但针刺得气必到病所,留针5~10分钟后,再捻针1次。然后按针刺部位选好罐的型号,将针扣在罐里,留罐10~15分钟,再把罐启下,捻针1次,留针10分钟。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如果施罐部位淤血过重,患病部位可每日针刺,但施罐则间日1次,以防患处皮肤损伤。每个疗程间隔5~7日。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治疗300例,其中治愈128例,显效81例,有效66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92%。附记:引自《中国针灸》。

配穴方八 以局部取穴为主,辅以循经取穴。上肢取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风市、梁丘、阴陵泉、阳陵泉、悬钟、昆仑、丘墟等。方法:用针罐法,先检查肿大之关节处,指下如有波动感,先在波动处用火针连刺数下,待黄白色透明液体流出时,用手指按压针孔周围,促进液体尽量流出。然后用火罐拔于针孔处5~10分钟,起罐后用绷带包扎针孔处。若关节不肿大则按上述上下肢取穴,用泻法针刺,起针后(或留针)拔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主治:风湿痛痹,或膝关节肿大、积液明显,同时伴有痛胀,屈伸困难,病程较长者。效果:多年使用,效果颇著。尤以关节肿大者收效颇捷,一般3次即愈。附记:师怀堂经验。

配穴方九 主穴:肘部选用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腹部选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背部选用身柱、腰阳关;膝部取膝眼、梁丘、阳陵泉;踝部取申脉、照海、昆仑、丘墟。方法:按部随证采用拔罐法。热邪偏盛者,主穴加大椎、曲池,多用刺络拔罐法;湿热蕴蒸者,主穴加足三里、三阴交、大肠俞。多用刺罐法;寒湿偏盛者,主穴加关元、肾俞,多用灸罐、水煮药罐、药罐、刺罐法;气阴血虚者,主穴加膈俞、气海、足三里,多采用综合罐法。均为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5日。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屡用效佳。附记:张莉经验。临证时应配合药物治疗为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