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生素缺乏性维生素缺乏病

维生素缺乏性维生素缺乏病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生素D缺乏性维生素D缺乏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异常,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营养性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慢性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如肝、肾、胰的严重损害,可使维生素D在体内羟化作用发生障碍,而发生维生素D缺乏病。维生素D缺乏病在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常规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经观察3~6个月后无异常变化,即为治愈。

维生素D缺乏性维生素D缺乏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异常,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营养性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

【病因】

1.维生素D摄入不足 维生素D有两个来源:①内源性:由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如紫外线被高大建筑、尘埃、烟雾、衣服和普通玻璃所遮挡,影响人体内源性生成,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②外源性:摄入含维生素D的食物。

2.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 婴幼儿生长迅速,需要维生素D较多;早产、低体重和双胎婴儿体内储存维生素D较少,且出生后生长速度快,若缺乏维生素D更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病。

3.其他因素

(1)母亲在妊娠后期体内维生素D较少,可致婴儿体内维生素D储存不足。

(2)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合适。

(3)谷类食物含大量植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成不溶性植酸,不易被吸收。

(4)慢性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如肝、肾、胰的严重损害,可使维生素D在体内羟化作用发生障碍,而发生维生素D缺乏病。

【临床表现】 主要为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性神经症状.临床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

1.活动期早期(初期) 大多数在出生后3个月开始,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不安或对周围不感兴趣、不活泼或表情淡漠;夜间睡眠不安、惊啼等;多汗而与周围环境无关,由于头部汗液的刺激而常摇头擦枕,致使枕部脱发,形成“枕秃”。

2.活动期(激期) 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代谢失常和典型的骨骼改变。

(1)骨骼系统改变

①头部:颅骨软化为维生素D缺乏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个月婴儿,好发于枕颞部,以手指轻按枕骨或顶骨的后部乒乓球样感觉;8~9个月的婴儿,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出现方颅,严重时呈鞍状或“十”字状颅形,头围也较正常增大;前囟大,且在18个月以后尚未闭合;出牙延迟至1岁以后。

②胸部:肋骨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称维生素D缺乏病串珠,可压迫肺而致局部肺不张,并易患肺炎;因膈肌附着处的肋骨软化,呼吸时被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横沟,称郝氏沟;胸廓骨骼改变多见于1岁左右患儿,肋骨骺端内陷,胸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剑突区内陷,形成漏斗胸。

脊柱及四肢:由于骨样组织增生而致手腕、足踝部也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呈维生素D缺乏病“手镯”与“足镯”,多见于6个月以上婴儿;患儿会坐或开始站立与行走,由于受重力的牵引,加之肌肉及关节处韧带松弛,可使脊柱畸形,严重者可见骨盆畸形(髋外翻),两下肢由于负重于身体重量易发生股骨、胫骨和腓骨弯曲,形成O形或X形腿。

(2)其他表现:严重低血磷导致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肌松弛而呈蛙腹状.重症患儿脑发育亦受累,表情淡漠,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

3.恢复期 初期或活动期的患儿经日光照射或维生素D常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辅助检查】 血生化检测、骨骼X线检查。

【诊断要点】

1.判定内容

(1)主要体征:颅骨软化、乒乓颅、方颅、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手镯、O形腿、X形腿。

(2)次要体征:枕秃、囟门增大、囟门晚闭、出牙迟缓、肋外翻、肌肉韧带松弛等。

(3)症状:夜惊、多汗、烦躁不安。

(4)病史:近1~2个月内缺乏日光接触,又未补充维生素D的婴幼儿,早产儿、双胎、低出生体重儿及人工喂养儿,食欲缺乏或生长过快的婴幼儿。

2.判定标准

(1)维生素D缺乏病活动期标准:①有2项主要体征,同时有维生素D缺乏史和明显症状者;②有1项主要体征和2项次要体征,同时有维生素D缺乏史明显症状者;③有2项次要体征,同时有明显症状、维生素D缺乏史中其他条件者。

(2)可疑维生素D缺乏病:虽有维生素D缺乏病体征、症状和病史,但不具备维生素D缺乏病活动期标准者。

【治疗要点】

(1)维生素D缺乏病在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常规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经观察3~6个月后无异常变化,即为治愈。

(2)坚持户外活动,增加光照时间,合理平衡膳食,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钙剂。

【康复指导】

1.开展健康教育 采取积极综合措施,大力宣传维生素D缺乏病的防治知识。

2.加强孕期和哺乳期保健 孕妇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强调平衡膳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特别是含钙的食物。

3.增加日光照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户外活动,尽早晒太阳。

4.补充维生素D 早产儿、双胎、低出生体重儿及人工喂养儿或冬、春季节出生的婴儿,生后2周即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