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继发性白血病

继发性白血病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较常用于儿童癌症的为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发病时多经过MDS阶段,约70%患者由MDS转为AML,并大多在12个月内转化。另一法国对儿童实体瘤治疗使用鬼臼毒素及蒽环类药物与t-L的研究,总剂量对t-L的发生率有重要影响。放疗可以引起不同的继发性肿瘤,较常见为脑瘤。近年,美国州旧金山大学报道3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在接受大剂量MIBG放射治疗后,出现MDS/AML,但这些患者均曾接受大剂量化疗,不容易将化疗及放疗的致癌因素分开。

继发性白血病(Secondary Leukemia)主要包括两类非原发性白血病,一类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转化的AML,包括一些有遗传性骨髓病如凡可尼贫血症,在前文已详述。另一类为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herapy-related leukemia,t-L),患者曾接受化疗、放疗或接触一些特别的环境因素。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在更多癌症病患者曾接受强烈化疗,存活率有所提高,在长期随访研究中发现更多患者有t-L。本文亦主要集中论述t-L。

一、t-L病因

化疗与放疗是引起t-L主要原因,但其他因素如人种及基因、原发癌症种类亦可能对部分t-L有影响。t-L的出现是血液细胞在受多重打击后产生,致癌基因被激活或抑制癌基因的消失是血癌成因的重要部分,化疗药物引起t-L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如缺失或易位,与上述基因有关。最常报导引致t-L的化疗为两大类,一类为烷化剂,另一类为拓扑异构酶Ⅱ抑制药。

(一)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

烷化剂与细胞中DNA结合,使核酸失去正常生理活性,引致细胞死亡。烷化剂对癌细胞造成杀伤,骨髓细胞为生长快速组织,烷化剂亦对其有较大伤害。大多数烷化剂都能引起t-L,而氮芥(Nitrosourea)与丙卡巴肼(Procarbazine)引致t-L机会较高,白消安(Busulphan)与美法仑(Melphalan)的致癌性亦较高,但上述烷化剂在儿童癌症治疗中较少使用。较常用于儿童癌症的为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烷化剂引起的t-L大多在治疗后2年以上出现,高峰期为治疗后5~7年,8~10年或以后的增加率减慢。发病时多经过MDS阶段,约70%患者由MDS转为AML,并大多在12个月内转化。化疗的总剂量与t-L的发病率有关,美国COG报道尤因肉瘤治疗后出现的MDS与AML,578例患者接受不同强度化疗,在随访中位数8年(0~11.8年)中,11例出现MDS/AML,5年的t-L发病率为2%,低化疗组(环磷酰胺20.4g/m2,或环磷酰胺9.6g/m2+异环磷酰胺90g/m2)的t-L发病率增高至11%,大大增加。与正常人比较,低化疗组高47.4~77.6倍,而高化疗组更高达1126.3倍。t-L的AML大多为M1或M2型,细胞遗传学异常高达75%~90%,最常见为整条5号或7号染色体缺失(-7,-5),或部分缺失(5q-,7q-)。其他一些较常报道的有17-、18-及21p-,上述染色体缺失应与抑制癌基因有关。

(二)拓扑异构酶Ⅱ抑制药(Topoisomerase II inhibitors)

DNA拓扑Ⅱ抑制药亦分为两类,嵌入DNA分子的蒽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及鬼臼毒素类(Epipodoplyllotoxins)。拓扑Ⅱ抑制剂引起的t-L发病较早,平均在用药后2~3年出现,甚少有MDS前期,较多为AML M4及M5型,但亦有报道M3型及ALL,而CML则较罕见。较多文献报道鬼臼毒素与t-L的关系,裴正康在1991年报道St Jude ALL使用依托泊苷(Etoposide)或替尼泊苷(Teniposide)后出现的t-AML,734例ALL病例有21例t-AML,每周1或2次使用鬼臼毒素大大增加t-AML的发病率,6年出现t-AML率为12.3%,而不曾接受或只少于每2周1次,只有1.6%出现t-AML,研究显示用药时间表对t-AML十分重要。法国一研究显示长时期持续使用依托泊苷,出现t-L机会较高,持续使用方法为每天口服50mg/m2,连续3周,休息1周,重复使用。另一方法为每周3天100mg/m2,连续3周休息1周,18例患者在使用>6个月后,总剂量12.6g/m2(3.2~33.2g/m2),5例发生t-L,其中4例为髓性,一例ALL,而连续21d使用依托泊苷组占4例。

另一法国对儿童实体瘤治疗使用鬼臼毒素及蒽环类药物与t-L的研究,总剂量对t-L的发生率有重要影响。61例t-L病例与196例对照组比较,使用鬼臼毒素及蒽环类出现t-L率高3.2及2.3倍,当鬼臼毒素剂量是1.2~6g/m2或蒽环类剂量>170mg/m2,t-L的发生与较低剂量或不曾接受者增加7倍,而鬼臼毒素剂量>6g/m2的机会率更高至197倍,提示化疗总剂量是t-L发生的重要因素。

细胞遗传学异常在此类t-L亦甚为普遍,11q23的MLL基因是最常见的异常,如t(9;11)、t(19;11)、t(4;11)。其他染色体易位亦有报道,如t(8;21)、t(3;21)、t(16;21)、t(17;21)。意大利报道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使用依托泊苷总剂量5g/m2,有2例AML M3圴为t(15;17),日本亦报道2例t(15;17)在LCH接受包括依托泊苷化疗,t(9;22)ALL在化疗后甚罕见,文献中只有10例报道,其中2例为尤因肉瘤儿童,其他较多为成人淋巴瘤病例。化疗方案包括多种不同药物,致癌因素互相影响,有时不易简单分开分析,但不同药物的总剂量最为重要。

美国MSKCC的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研究,每期化疗有4.2g/m2环磷酰胺及75mg/m2多柔比星,与VP-16 600mg/m2及顺铂200mg/m2交替使用,108例患者中有8例出现t-MDS/ALL。接受≥6次疗程t-L 5年发生率为7.1%,而<6疗程为0%。不同类别化疗引起t-L的特点,见表7-21。

表7-21 化疗与治疗相关性白血病

(三)放疗

放疗可以引起不同的继发性肿瘤,较常见为脑瘤。原子弹爆发后及放射工作者出现AML/MDS机会增高。St.Jude研究分析ALL患者,曾接受头颅放疗比不接受放疗组出现t-L概率高4倍。近年,美国州旧金山大学报道3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在接受大剂量MIBG放射治疗后,出现MDS/AML,但这些患者均曾接受大剂量化疗,不容易将化疗及放疗的致癌因素分开。

二、形 态 学

t-L最常报道为MDS或AML。烷化剂引起的t-L,约2/3经过MDS,而AML大部分为M1或M2型。拓扑Ⅱ抑制药大多是M4或M5型,M3型主要在意大利及日本患者。ALL在t-L中较少见,在法国实体瘤治疗后的t-L,61例中34例为AML,19例MDS,只有8例(12%)为ALL。ALL病例中,11q23亦有报道。Ph ALL颇为罕见,文献中只有10例报道,t(9;22)易位及bcr/abl阳性,p190及p210转变均有。其中2例为儿童,而原发病是尤因肉瘤曾接受化疗及放疗。在一项研究48例t-ALL报道中,67%为11q23,13%t(9;22),而8%为正常细胞遗传学,t-L出现的中位时间为19个月。CML在t-L甚为罕见,可能与CML的原始细胞是较早期并处于静态,而较少有DNA受破坏。

三、原发癌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最常见儿童癌症,而其长期存活率亦>80%,故较多的t-L发生在ALL生存者,但随着减少VP-16用于化疗方案,t-L的报道亦减少。霍奇金淋巴瘤(HD)方案较多包括烷化剂药物,如丙卡巴肼用于MOPP方案,而部分患者亦接受局部放疗,故HD亦较多报道t-L。法国一研究显示HD与骨肉瘤出现t-L比正常高6.4倍及5倍。LCH追踪研究亦有报道t-L,其中意大利患者较多,可能与其使用大剂量VP-16有关。但最重要决定何种肿瘤发生t-L是治疗所使用的化疗组合及是否使用放疗。德国一个儿童生殖细胞瘤研究1 132个病例,10年出现t-AML的概率为单用化疗1%、化疗加放疗4.2%,而化疗包括VP-16及异环磷酰胺。原发病与治疗对t-L的关系见表7-22。

表7-22 治疗后出现MDS/AML的风险

HL.霍奇金淋巴瘤;NHL.非霍奇金淋巴瘤

亦有报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BMT)后出现t-L,较多报道是成年人的淋巴瘤及实体瘤如乳腺癌,主要原因是ABMT在儿童中较少应用。ABMT的预处理使用大剂量化疗,烷化剂是常用的一种,如白消安、环磷酰胺等,出现的t-MDS/AML与上述化疗后引起的临床表征相类似,如发病时间离治疗后较长期间,5号或7号染色体异常,对治疗反应不好。欧洲EBMT登记组报道,淋巴瘤患者在化疗后再加ABMT治疗,5年后出现t-L的概率为2.6%,但患者在ABMT前均有接受强烈化疗,较难分辨是移植前化疗、或预处理化疗在t-L成因的重要性。最近一些研究支持移植前接受的化疗,对采集时的自体干细胞已造成破坏,在回输后引至出现t-L。异基因移植后出现的t-L发生率低,因输入的干细胞为正常干细胞,未曾接受任何化疗的损伤。

四、追 踪

患者曾接受上述化疗或放疗后,均有出现t-L的可能性,絶大部分并无t-L,但定期追踪仍是必要。定时长期门诊追踪及血常规检查可及早发觉异状,最先出现为细胞数下降及红细胞容积增加(macrocytosis),外周血涂片或见幼稚白细胞或有核红细胞,有怀疑时应做骨髓检查,而细胞遗传学是必须检查的部分,因大多数有染色体异常。但上述血常规轻微转变不一定是MDS/AML,感染亦可短暂引致血小板或白细胞下降,在感染消退后,细胞数亦恢复正常。美国一个长期追踪儿童癌症康复者研究,193例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每1~2年随访1次,平均随访6.7次,其中70%患者曾出现1次或以上血常规异常(低白细胞、低血小板、低血红蛋白、高红细胞容积MCV),异常中23%为白细胞、37%MCV、9%血小板、49%血红蛋白不正常,但随访中并无一例出现t-L,而曾接受拓扑Ⅱ抑制药患者较多有MCV异常,比正常人高1.6倍。

五、治 疗

t-MDS-AML预后一般较差,50%t-MDS在短时间内急变为AML。治疗t-MDS-AML必须考虑以下因素:①患者身体状况;②以前曾接受的治疗及其强度;③t-MSD-AML是何种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一般身体较差,不能承受大剂量化疗,以前化疗使患者骨髓功能较弱,而同时有其他器官功能受损,如AML患者在第一次治疗时已接受很高剂量蒽环类化疗,心脏功能可能已受损,不能再接受强烈化疗。一些中心提议只提供支持性治疗如输血。亦有尝试使用维A酸类药物,但一随机研究显示与服用安慰剂的存活率并无分别。使用细胞刺激因子,如G-CSF、GM-CSF、EPO等,对临床症状有改善但对存活率无帮助。小剂量阿糖胞苷亦较多用于t-MDS,希望能对催化成熟有帮助,一般只有10%~25%反应率,且一般只维持3~15个月,而达至CR亦未有延长存活。近期一些研究使用Azacytidine、Amifostine,其效果仍在研究中。

若患者身体状况可以,可考虑标准AML强化诱导化疗,30%~70%可达到第二次CR,但治疗相关死亡率较高,为15%~30%。染色体异常亦影响化疗的反应,若有-5、-7染色体,化疗效果一般较差。化疗药物以大剂量Ara-C、去氧甲柔红霉素(Idarubicin)、氟达拉滨(Fludarabine)效果较好。若有预后好的染色体转变如t(15;17),t(8;20),inv(16),及前期并未有MDS的患者,诱导化疗缓解率可达79%,而-5、-7染色体只有14%缓解率。继发性APL的预后与原发APL在CR及存活方面无差别。继发AML有11q23异常者,预后较原发11q23差,CR率只有42%(vs 77%),而存活时间亦短(6周vs 71周)。

化疗不能维持长期缓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较彻底治愈t-MDS/AML手段。t-MDS患者可直接进行SCT,t-AML患者应先接受化疗达至完全或部分缓解后,尽快安排接受移植,供者可为HLA相合同胞,非血缘供者,亦可考虑半相合近亲供者。西雅图移植中心报道99例t-MDS/AML移植,原发第一癌症包括33例HD、12例NHL、5例ALL,移植前状况为51例AML、15例RAEBT、19例RAEB、12例RA,供者为同胞5例、非血缘者34例及半相合近亲8例。移植后复发率28%,死亡原因有感染18例、器官衰竭17例、GVHD 7例、出血4例。6年的存活率仅12%,而早期MDS、RA的效果最好,12例中有7例为长期存活,提示t-MDS应尽早安排移植。与原发MDS/AML的移植比较,t-MSD/AML的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

总之,化疗及放疗可改善癌症生存率,但亦有部分出现t-MDS/AML。研究可更多了解致癌原因,从而避免使用高致癌性治疗,而设计较安全化疗方案。出现t-MDS/AML后应考虑是否有细胞遗传学异常,对随后化疗及移植有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