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统性红斑狼疮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案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自1993年起患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服用泼尼松,最大剂量达每日40mg。多方求中西医治疗,均未取得明显效果。目前仍服泼尼松每日15mg,雷公藤多苷片每日2片,病仍反复发作。面部潮红升火已延至中午前后,面颧痒感不显,红斑余迹不著,两目充血有火热感,关节疼痛减轻。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中医学虽无红斑狼疮这一病名,但从主症分析,当属“温毒发斑”之类,许多患者在发病初期或疾病活动期有发热等外感症。

1.病历摘要

朱某,女,56岁。1998年2月11日初诊。

患者自1993年起患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服用泼尼松,最大剂量达每日40mg。多方求中西医治疗,均未取得明显效果。目前仍服泼尼松每日15mg,雷公藤多苷片每日2片,病仍反复发作。去年查尿常规示尿蛋白弱阳性,抗核抗体阳性,血沉90mm/小时。来诊时症见面颧部红斑成片,色赤,瘙痒,火热疼痛,周身关节肿痛而热,两目充血。口干苦,小便黄,大便调。舌质暗紫,苔薄黄,脉细滑。证属风毒痹阻,营血热盛,肝肾亏虚。治当祛风解毒,凉血通痹。方选犀角地黄汤加味。

处方:水牛角片12g(先煎),生地黄15g,赤芍12g,牡丹皮10g,秦艽10g,青蒿20g,漏芦12g,白薇15g,青风藤15g,广地龙10g,菝葜20g,葎草20g,甘中黄6g,紫草10g。

二诊:1998年2月18日。面部瘙痒、关节疼痛均有减轻,但一时尚难控制。口干口苦,烘热易汗,舌边尖红,苔薄腻,脉细滑。治守原法,上方加土茯苓20g。

三诊:1998年2月25日。面部红斑缩小、转淡,瘙痒减轻。两目充血,口干,背痛减轻,痛时仍有烘热感,手指原有裂口愈合,大便或溏。舌质暗,苔黄腻,脉细。守法继进。原方加知母10g,功劳叶10g。

四诊:1998年3月4日。面部红斑逐渐消退,面部潮红,烘热时作,汗出,口苦,恶心,关节疼痛减轻,腰酸胁痛,小便色黄。舌质暗,苔黄薄腻,脉细兼数。病机仍为营血伏热,风毒痹阻,肝肾阴虚。前方去葎草、甘中黄,加黄柏6g。

五诊:1998年3月18日。周身关节痛减不尽,面部红斑消退,面红升火,潮热发作时间后移2~3小时,至下午2点即退,仍口干口苦。曾一度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尿痛不畅,服用头孢氨苄胶囊缓解。近日大便偏稀,一日2次,尿黄。舌质暗红有裂,苔黄薄腻,脉细弦滑。原方去知母加防己12g。

六诊:1998年3月25日。面部潮红升火已延至中午前后,面颧痒感不显,红斑余迹不著,两目充血有火热感,关节疼痛减轻。口苦。苔黄腻,质暗红,脉细滑。治当清热凉血,祛风化湿。原方去漏芦,加炒苍术12g。

七诊:1998年4月8日。两颧红斑、刺痛消失,但有陈旧性斑块色素沉着,烘热减轻但仍作,腰肩膝关节仍有阵发性酸痛。舌质暗红,苔黄薄腻,脉小滑数。守原法继进。

嘱:中药已取得一定疗效,泼尼松和雷公藤多苷片可缓缓减量,逐渐停药。

原法及主方不变,随症适当加减,调治至8月下旬,患者面部红斑全部消退,关节疼痛基本消失,面部烘热偶有发生。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继续巩固治疗。

2.辨析

中医学虽无红斑狼疮这一病名,但从主症分析,当属“温毒发斑”之类,许多患者在发病初期或疾病活动期有发热等外感症。本例病人病延日久,虽经多方杂治,然营血伏热,风毒炽盛之征仍十分突出。分析其病机为外邪入侵,羁留不去,郁久化热,积热成毒;风毒搏结于营血,致使气血壅滞,脉络痹阻。《金匮要略》指出:“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故营血热盛者多有瘀血之证,此与本病患者病情颇为相符。

治宜标本兼顾,祛风解毒与凉血通痹并行,选犀角地黄汤加味。方中,水牛角代替清热凉血解瘀毒,秦艽祛风清热通经络,风血同治,共为君药。生地黄滋阴清热,牡丹皮、紫草凉血散瘀,赤芍活血和营,共助水牛角增强清热凉血散瘀解毒之功;青蒿、白薇清营分之热,青风藤、广地龙清热息风而通络,漏芦、菝葜等舒筋通脉,散皮肤之瘀热,共辅秦艽祛风清热通痹阻。诸药合用,既协同增效,又各有所司,故使病邪无所遁藏。

(王长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