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律失常案

心律失常案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服西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故求治于中医。心为君主之官,脏腑功能失常皆可导致心病。周教授临证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强调整体辨证,全面衡量,不局限于心律失常仅仅就属中医之心病。反映了周仲瑛辨治顽固性心律失常,注重标本缓急、虚实主次,强调标本兼顾、分期图治的学术思想。

1.病历摘要

案1:顾某,男,26岁,1999年4月20日初诊。一年半前因工作劳累后始感心慌不安、阵发而作,西医院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多项检查提示“室性期前收缩”。先后服用普罗帕酮(心律平)、莫雷西嗪(乙吗噻嗪)等药,取效不著,期前收缩仍时作时止。因服西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故求治于中医。患者时感心慌不适,心跳有停搏感,疲劳后易于发作,午后、傍晚时分发作较频,休息后可稍稳定。伴胸闷不适,口干乏力,夜寐一般,大便溏,小便自调,舌苔薄腻色淡黄,舌质偏暗。从阴阳失调、气阴两虚、心神失宁治疗。

处方:炙桂枝10g,炙甘草5g,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5g(先煎),潞党参12g,大麦冬10g,五味子5g(杵),紫丹参15g,苦参10g,熟枣仁25g,合欢皮15g,朱灯心3g,石菖蒲9g。

服药7剂复诊,心慌期前收缩有所稳定,但情绪激动后有影响,稍有气短,舌象同前,脉来小弦。原方既效,勿需易辙,前方中加入白檀香3g(后下)、阳春砂3g(后下)、炒玉竹10g,改炙甘草为6g。三诊时患者告知期前收缩基本未发,叠进前方,以固疗效。此后患者因感冒一度证情复发,俟治愈感冒后,仍以原方为基础加减施治,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已极少发作。

案2:王某,女,60岁。2000年9月3日初诊。多年来心慌不宁反复发作,心电图等检查多示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有时也出现“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发时多呈二联律、三联律,心中有虚悬感,常用美西律(慢心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普罗帕酮等多种西药,未能控制病情。患者平素畏寒,大便常稀溏,腹泻之后心慌易作。望诊患者面色欠华,舌质淡稍暗,舌苔薄腻。切脉患者两脉结代。周仲瑛从脾土阳虚、心神失养入手。

处方:炙桂枝10g,制附片5g,潞党参12g,焦白术10g,炙甘草6g,炮姜3g,粉葛根12g,紫丹参12g,熟枣仁30g,川雅连3g,阳春砂3g(后下),石菖蒲6g。二诊时患者诉服药1周内期前收缩只发作1次(呈二联律),平时尚为稳定,便溏渐渐转实,但仍觉怕冷喜暖,舌诊未变,脉象转细。效不更弦,前方中加入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

患者服药后频发期前收缩控制较为满意,基本已不再发作。

案3:鲍某,男,50岁。2001年1月12日初诊。患者近3个月来心中惊惕阵作,住本市某医院近2个月,各项检查提示“频发房早”“部分导联S-T段、T波改变”,经服心可舒、心元胶囊,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等,病情一度稍见好转而出院,但期前收缩仍常发作。时觉心慌,夜寐不酣,多梦早醒,动则易汗,心烦口干,饮水较多,面色油光多脂,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腻有黏沫,脉结而涩。证属心经郁热、痰瘀内阻、心神失宁而为,

处方:川雅连4g,法半夏10g,石菖蒲12g,紫丹参15g,川芎10g,赤芍12g,苦参12g,功劳叶10g,煅龙骨25g,煅牡蛎25g,熟枣仁15g,苏罗子10g。连服7帖,患者证情稍减,仍自觉心跳快,心烦寐差早醒,苔脉同前。前方中加入广会皮6g,炒竹茹6g。三诊时证情显减,自觉心慌有时发作,但程度较前大为减轻,心中仍觉有下沉感,夜寐改善,动则易汗,口干饮水较多,食纳知味,苔黄薄腻,舌质暗红,脉细涩而数。周师告知,此乃气阴两虚为本,痰热内扰、心营不畅未尽,改拟方如下。

太子参15g,大麦冬10g,炒玉竹10g,炙甘草5g,五味子4g(杵),煅龙骨25g,煅牡蛎25g,川黄连5g,莲子心3g,熟枣仁15g,功劳叶10g,炙远志5g,紫丹参12g,苦参10g,法半夏10g。

再诊时病人诸症皆平,此后多次复查心电图未见心律失常,常以生脉散为主加味调治,证情未再反复。

2.辨析

心律失常(心悸)之病机有虚实之分,且常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临证时须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难执一方一药尔。

案1病家虽为青年,但久居机关,伏案工作,劳心伤神,病延年余,遇劳诱作,虽没有“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的典型表现,但辨证仍属“心悸”虚证。周教授认为本证乃阴阳失调、气阴不足,治宜阴阳并调、养心安神,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生脉散为主加味施治。方中桂枝、甘草温补心阳,龙骨、牡蛎潜镇安神,党参、麦冬、五味子、玉竹益气养阴,熟枣仁、合欢皮养心安神。《伤寒论》桂甘龙牡汤中甘草用量倍于桂枝,重在资助中焦,使阴阳之气交通中土。本例患者病机重在心中阴阳不调,故而周教授所用甘草药量不及桂枝,但已超过常量,取意为桂枝入心温阳,配以甘草补虚益气,桂枝配甘草则温而不热,所以能益阳而不致发汗,辛甘合用,阳气乃生,使心阳得复,反映了周仲瑛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治学精神。

案2乃属脾阳虚弱所为。中土阳虚,子病累母,心失所荣,故而心慌心悸阵作、脉来结代。全方以桂枝、附子为君,温运脾阳,振奋心阳;党参、甘草益气补中;白术健脾燥湿;炮姜温中祛寒,寓意桂附理中是也。心为君主之官,脏腑功能失常皆可导致心病。周教授临证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强调整体辨证,全面衡量,不局限于心律失常仅仅就属中医之心病。本例患者悸在心中,而治在中阳,温脾而宁心,实为母病治子、上病下取之妙,反映了周教授整体观的辨证思路。

案3初诊时病机重在心经郁热、心神被扰,但热可灼津炼液成痰,痰阻脉道滞血成瘀。诊察患者面色油光多脂及苔脉异常,辨证有痰瘀同证、心脉阻滞之病机存在,故治疗上参入了痰瘀同治之法,以陈皮、半夏、竹茹、远志、石菖蒲等化痰药,与丹参、川芎、赤芍等活血药为伍,痰化则气机调畅,有利于活血,痰去则脉道通畅,而有助于痰清。周仲瑛同时对扶正补虚、养心通脉之治本之道十分重视,此即“不治痰而痰化,不治瘀而瘀去”之意。当标邪渐祛之时,周仲瑛更为重视养心治本,以冀气血冲和、心脉流畅,而无生痰停瘀之患。对此例验案,吾辈感悟周教授临证十分重视察舌切脉,因舌为心之苗,心之外象可从舌诊上表现;心主血脉,血行脉中,“脉者血之府”。以苔脉为主,合参四诊,则痰瘀同证昭然。反映了周仲瑛辨治顽固性心律失常,注重标本缓急、虚实主次,强调标本兼顾、分期图治的学术思想。

(顾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