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小板增多症案

血小板增多症案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去年7月因后脑颈后疼痛,去医院检查血小板增多达600×109/L,骨髓象示粒系、红系、巨核系增生活跃,血小板成大片可见。血小板增多症是血液系统一种少见疾病,现代医学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病因不明,治疗措施包括骨髓抑制剂如马利兰、羟基脲、干扰素,抗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单采术等。周师认为,此病中医少有记载,本患者症状不多,无特异性,虽曾有头痛,但仅为一过性,主要表现为血象异常,血中血小板增多。

1.病历摘要

王某,女,11岁,2001年4月6日初诊。

去年7月因后脑颈后疼痛,去医院检查血小板增多达600×109/L,骨髓象示粒系、红系、巨核系增生活跃,血小板成大片可见。多次血查肝肾功能、免疫功能、血沉等正常,血小板最多达800×109/L,该院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先后用丹参、右旋糖酐、干扰素等治疗少效。目前血小板波动在(400~600)×109/L上下,血小板数较高时有头痛。今日诊前查血小板为457×109/L,疲劳乏力,出汗稍多,舌质红、苔黄薄腻,脉细滑。从络热血瘀、肝肾不足治疗。

处方:水牛角片15g(先煎)g,生地黄15g,赤芍12g,牡丹皮10g,丹参10g,白薇12g,山栀子10g,玄参12g,生甘草3g,紫草10g,熟大黄3g,凌霄花6g,炙女贞10g,枸杞子10g,7剂。

二诊:2001年4月13日。复查血小板695×109/L,但未见伴有头痛,自觉痛苦不多,口不干,今日上午发热38.2℃,不恶寒,伴咳嗽,舌苔黄薄腻,质红偏暗,脉小滑数。治守原意,兼以治标。上方去生甘草、炙女贞、枸杞子,加连翘10g,青蒿15g,大青叶15g,7剂。

三诊:2001年4月20日。复查血小板414×109/L,发热已解,易疲劳,膝关节疼痛,舌质暗红、苔黄薄,脉细。仍从络热血瘀、肝肾不足治疗。

处方:水牛角片20g(先煎),生地黄15g,赤芍12g,牡丹皮10g,丹参10g,白薇15g,山栀子10g,玄参12g,紫草10g,熟大黄4g,凌霄花6g,炙女贞子10g,墨旱莲20g,大青叶15g。7剂。

其后一直以此法加减治疗,基本用药为水牛角片、生地黄、赤芍、牡丹皮、丹参各10g,白薇15g,山栀子10g,玄参12g,紫草10g,凌霄花6g。除炙女贞子、墨旱莲、大青叶外,还加减运用过鬼箭羽、炙水蛭、桃仁、红花、炮山甲、泽兰、黄精、乌梅、僵蚕、砂仁等。至2001年9月底之前,每次诊前查血小板均示增高,波动于(350~600)×109/L,10月19日血小板下降至220× 109/L,其后多次复查稳定在(195~300)×109/L。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目前仍在继续服药巩固治疗中。

2.辨析

血小板增多症是血液系统一种少见疾病,现代医学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病因不明,治疗措施包括骨髓抑制剂如马利兰、羟基脲、干扰素,抗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单采术等。本患者年幼,未曾用骨髓抑制药,曾经干扰素治疗未效,慕名找周师诊治。周师认为,此病中医少有记载,本患者症状不多,无特异性,虽曾有头痛,但仅为一过性,主要表现为血象异常,血中血小板增多。因而在病机上,应当中西医结合起来认识。从肾主骨生髓,血小板增多使血液黏度加大,易于形成血栓,结合患者舌质红暗,脉细滑,综合分析,其病机应为络热血瘀,肝肾不足,治当凉血清热,活血化瘀,滋阴补肾。故方选犀角地黄汤(易犀角为水牛角)凉血活血为主,配白薇、山栀子清血分之热,丹参、紫草、凌霄花活血兼以凉血,玄参合生地黄养阴清热。周师从初诊开始,直至其后的诊治一直以此方作为基本方,或入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或入水蛭、桃红活血化瘀,或大青叶清热解毒,或砂仁芳香醒脾,但基本治法、主要用药不变。患者在10月之前,每次诊前均查血小板,一直波动于(400~600)×109/L,直至10月之后始降至300×109/L以下,周师经验,对于此类顽固性疾病,只要认证准确,当守方守法图治,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取得成功的又一关键。

(张成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