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颈椎损伤康复方案

上颈椎损伤康复方案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颈椎损伤特别是单纯骨折的患者大多数因未达到临床不稳定的标准而可应用非手术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上颈椎骨折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介绍如下,供临床及康复医师参考,对合并脊髓损伤者的康复,参考相应章节。上颈椎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包括必要的牵引复位及制动。2.手术治疗患者康复治疗方案 寰枢椎骨折外科手术治疗依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分别应用前路或后路手术。

脊柱损伤后脊柱稳定性的判断不仅是确定外科治疗方案(手术或非手术)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康复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内固定或外固定)、无严重的并发症或未处理的多发伤及生命主要体征平稳是开展康复治疗的基本条件。上颈椎损伤特别是单纯骨折的患者大多数因未达到临床不稳定的标准而可应用非手术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未达到临床不稳定的标准并不说明脊柱稳定性未受到损害或不存在潜在的临床不稳定。同时对于手术内固定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患者,从手术后的早期(1~4周)直至植骨良好融合也可能存在潜在的临床不稳定。因此,患者在急救、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应用牵引骨折复位时必须逐渐增加牵引重量,上颈椎损伤头部的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4.5kg。进行Halo-vest外固定术时必须专人保证患者头部稳定,防止加重损伤。

非手术治疗患者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当的外固定支具,并确保外固定支具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制动效果,必要时定期复查骨折情况。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应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并初步评估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情况。由于术后组织愈合和植骨融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术后一般应用费城围领做必要的制动,以利于开展早期康复。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早期应注意控制上肢带的活动,避免加重颈椎不稳定。同时注意患者临床症状特别是神经功能的改变,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并做相应处理。

上颈椎骨折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介绍如下,供临床及康复医师参考,对合并脊髓损伤者的康复,参考相应章节。由于每个临床患者的年龄、身体情况及损伤情况不同(如有无多发伤等),每个康复治疗方案应做相应的个体化调整。对有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对瘫痪的肌肉应做被动训练,具体康复方案参照相关章节。

1.非手术治疗患者康复治疗方案 80%以上的急性上颈椎骨折患者可应用非手术疗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上颈椎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包括必要的牵引复位及制动。C1的Ⅰ型骨折和齿突的Ⅰ型骨折及复合骨折中的棘突骨折应用费城围领或SOMI制动。C1的Ⅱ型骨折和Ⅲ型骨折侧块移位<7mm者,C2齿突骨折Ⅱ型(移位<6mm)、齿突骨折Ⅲ型及绞刑骨折Ⅰ型和Ⅱ型(可复位)者可应用Halo-vest制动(见表6-7和表6-8)。对无神经损伤的上颈椎骨折不同骨折类型应用不同的外固定方法,康复方案略有不同(表6-9和表6-10)。伴有多发伤的患者可根据情况先行颈部制动,待病情稳定后开展康复训练。

表6-9 非手术治疗患者康复治疗参考方案Ⅰ(应用费城围领)

表6-10 非手术治疗患者康复治疗参考方案Ⅱ(应用Halo-vest制动)

2.手术治疗患者康复治疗方案 寰枢椎骨折外科手术治疗依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分别应用前路或后路手术。前路手术主要包括C2齿状突螺钉内固定(主要用于移位>6mm或粉碎的齿突Ⅱ型骨折及非手术治疗失败齿状突不连的陈旧性骨折)、C2~C3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前路内固定(主要用于难以复位的绞刑Ⅱ型骨折及Ⅲ型骨折)。后路手术主要包括寰枢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寰枢关节突关节内固定、枕颈融合内固定术等。手术内固定可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从而可以缩短卧床时间,利于开展早期康复训练。但后路内固定融合后可明显影响寰枢椎的功能,应当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由于术后组织愈合和植骨融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术后一般应用费城围领做必要的制动,以利于开展早期康复(表6-11)。伴有多发伤的患者可根据情况先行颈部制动,待病情稳定后开展康复训练。

图6-13 颈肌等长收缩训练

A.前屈;B.后伸;C.右侧屈;D.左侧屈等长收缩训练

图6-14 Halo-vest制动,上下肢自主活动

表6-11 手术治疗患者康复治疗参考方案

(关 骅 刘亚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