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与风格

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与风格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一直提倡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有自己的知识与做法,鼓励教师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和教育家型的教师。首先为自己的教学法取个名字。比如,我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悟出了指导毕业班学生英语写作的教学法,我把它命名为:初中毕业年级英语“三段式”写作教学法。学校要尊重这些有教学主张的教师,努力支持他们的改革创新。功夫不负有心人,逐渐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现提供给大家一起思考。

一个名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历练,一定会慢慢生成自己的主张,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他的主张,慢慢会与他的做人、工作、教学、管理等行为风格化为一体。待条件成熟了,就会变成学生、家长、同事所敬佩、可供学习借鉴的产品,不仅仅在当地小有名气,还会慢慢在全市、全省、全国变得越来越有名气。他的主张和产品,不仅仅适用于个人,供他人学习效仿,也适用于一所学校,对其他地区的学校也有较强的普及意义与价值。

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大多在循规蹈矩地遵循上级业务部门和学校的规定动作,教师没有意识提炼自己多年的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继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法或教学主张。其实,理想的教育,是需要教师能够创立自己的教学法,构建自己的教学主张的,即使普通教师,也应该如此。当普通教师能够创立自己的教学法,能够按照科学和规范的程序,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主张进行提炼和加工,并进行理性的升华、理论的提升,也就象征着他已经步入名师的行列,因为由此他有了自己的成果和产品。

我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比较心仪这种做法,力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主张,不只是整体的教学观念,就是具体的教学行为,如听、说、读、写等,我都会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构建自己的做法。自己做了校长,也是注重引领教师走这样的道路。我一直提倡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有自己的知识与做法,鼓励教师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和教育家型的教师。

首先为自己的教学法取个名字。很多教师经验丰富、成果不少,但是却形不成一个概念来精准地说明自己的特点。起个名字下个定义,界定好这种教学法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其次说明环节和操作程序,即它的教学环节和操作程序。再阐述依据和创新价值。(王敏勤:《普通教师也能创立自己的教学法》)

当然,一个教师的教学法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不断总结和反思的结果。只有不断地梳理自己的教学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与教学质量,才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他人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才能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

一名教师的教学法、教学风格,或者是他的教学主张,是在教学中自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的教学面貌与图景,也是一个教师日益走向成熟的标志。它体现了一个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哲学思想、思维方式,甚至还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气质、性格、能力、修养等多种个性素养。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引导教师充分认识、把握自身的个性特征,并按照课程标准、教学目的和审美诉求,鼓励他自始至终地将之贯彻运用于教学实践,使其逐步形成一种独特而稳定的样态,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比如,我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悟出了指导毕业班学生英语写作的教学法,我把它命名为:初中毕业年级英语“三段式”写作教学法。

英语“三段式”写作教学法是我根据多年初中毕业年级复习的特点和规律,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的迫切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做法。它既符合中考复习规律,又适应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能使学生对写作始终兴趣盎然。现仅把操作流程简单呈现出来:

第一阶段(第一学期9月—12月下旬):开放写作(open writing)。

(1)听写结合;(2)说写结合;(3)读写结合;(4)译写结合;(5)赛写结合。

第二阶段(第二学期1月—4月下旬):引导写作(guided writing)。

(1)写作能力的引导;(2)写作过程与技巧的引导;(3)文化意识的引导。

第三阶段(第二学期5月—6月上旬):控制写作(controlled writing)。

(1)课堂限时成文策略;(2)评价与反拨策略。

以上是基于学科的教学法的流程介绍,有的教学法是综合的,适合于多数学科。比如我做过一个课题“初中领导式教学实践研究”,可以引领学校各个学科教师的探索实践。我把其概念定义为:作为领导者的教师采用影响、激励和授权等领导策略,通过制定目标和计划、建立学习规程与检查和评价机制等手段,激发学生及其相关影响者的动机和积极性,以“问题”为课堂主体,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均作为共同体平等一员,在课堂学习中高度追随这一“主体”,彼此都以“问题”的名义向对方发表见解,学生未经中介而直接接触“主体”,教师依据“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起到示范、服务作用,以实现学生学习成功和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其理论依据是中国领导式教学研究者薄蕊、鲁子问的观点:领导式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领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领导者运用领导策略引导学生学习。

我认为,教师能否成长为名师,其关键在于教师教学主张的明晰与模糊。在教育界,往往时兴教师学习外来经验或遵从专家指导,却忘了构建自己的教学主张。我希望学校要慎重进行“一刀切”改革,关注教师个性化的教学主张的生成发现;希望教师学会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厘清思想脉络,逐渐由经验走向理论,让自己的教学精神、教学观念与学科文化融为一体,寻找自己主张的依据。学校要尊重这些有教学主张的教师,努力支持他们的改革创新。当然,学校的教学改革主张首先要精准,教师的教学改革才会有效,才能形成不同特色的教学风格。

余文森教授有这样的观点,我非常认同。他说:“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名师?这一过程有很多制约的因素和条件。但是,从专业的角度而言,我认为最基础、最核心、最根本的是要提出、形成并凝炼自己的教学主张,我称之为名师的专业生长点。”

我长期从事初中英语教学,深知当下英语教学的弊端。中小学生为了学好外语,不分昼夜地背单词、听录音、研究语法、请家教。即使一部分学生成绩好些,也只是做的试题多一些,阅读水平比一般学生高一点,而仍然是对外语听不懂、讲不出,难以用英语作为工具与人交流思想。造成这种英语学习现状的原因很复杂,有受传统英语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影响的原因,有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原因,也与教授者还不能充分理解和重视语言学习本原规律有关。对外语学习,有人提出从语法入手,有人提到听说是关键,还有人建议听说读写一起练,用十个指头弹琴。反映在一线教师课堂上,教学观念与方法更是五花八门。英语教学,长期在一种费时费力的黑暗中摸索徘徊,没有找到一条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与策略。

于是,我决心从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习得规律出发,遵循语言的进化、成长和文化三大本原律,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多年坚持进行“基于语言学习本体论的英语特色课程行动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逐渐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现提供给大家一起思考。

一是以聆听为学习切入点,驱动学生英语自然习得。声音是语言天然的生理的媒介,文字只是语言的人工媒介。语言学习首先是大脑对声音的加工过程,将声音与情感、声音与语义及语法相联系的过程。以往的外语教学体系,大多对聆听在语言学习中的关键作用重视不够,重读轻听,重文轻语,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出现缺陷。因此我试图尝试一种新的英语课堂学习策略,在课堂上,自始至终从聆听开始,再说、读、写。课前课后,同时探索从聆听开始的活动,如听英语歌曲、英语广播、英语配音等。学习评价增加每学期一次的口语测试。

二是依据课程标准精神,研发真实的英语文化素材。语言学习是学生与语言文化素材的互动,语言学习的启蒙素材是学生吸收外语的第一食品,它绝对应当是富含文化营养的食品,恰如母乳。外语学习接触吸收的真实的语言素材,能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育产生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前,众多学生学习英语进步缓慢,即使通过了这个那个考试,最终能达到的中西文化修养的高度很有限。用语言文化的“母乳”突破学习教材,是学好英语的不二法门。我选用原汁原味的“外版教材”New Headway作为实验教材,同时自主研发一些适合学生的真实的语言文化素材,拓展课程资源,提高跨文化意识。

三是开发英语学习工具,挖掘语言表达艺术。语言不仅是人类最强大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最优美的表达艺术。因此,不可把语言这一人类独有的永恒艺术仅仅当作实用工具。语言艺术包括聆听的艺术,口语表达的艺术,朗诵表达的艺术,文学表达的艺术,思想淬炼的艺术,等等。要学好语言,学习者应该把自己当作艺术家而非考生,涵养艺术家的美感,发展艺术家的鉴赏眼光,培养艺术家的气质,挖掘语言艺术表达的热情与创作冲动,超越考试。因此,我充分开发多种多样的语言学习工具,如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网络信息等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英语学习中挖掘运用各种专门艺术形式和手段,如英语游戏、英文诗歌、英语节日等,努力创设情境,把文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对接,模仿和再现英语文化语境,使学习者进入真实的、自然的语言交流之中,进入艺术再创造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英语。

为了促进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我曾经联合北京本真教育文化公司组织了一次“我的教学主张高峰论坛”。具体做法是让参加活动的老师按自己的教学主张上一节公开课,然后再把自己的主张讲给大家听。为此,我校参加活动的老师在学科组的帮助下,将一些零散的经验汇聚在一起,按着起一个名字、进行概念阐释、寻找理论依据、策划操作流程等路径梳理出自己的教学主张——悦动语文。

我也会邀请一些有自己主张的名师走进学校,让老师零距离感受他们的教学个性与主张。我曾经邀请过青岛的苏静老师到学校授课,下面我呈现当时我评课时的文字,大家会从中体悟到苏静老师“诗意课堂”的教学主张与她的独特的个性魅力。

听苏静老师的课,感受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欣赏她新颖的教育视角。她那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语言,精美的措辞,坦诚的话语,会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使我们不得不为她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古典文化的特质所折服。在课堂中,苏老师的自然而贴切的引用,行云流水般的演说,使我们在享受中无不为之惊叹,同时也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语文的诗意离不开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教师是不可能使这种诗意弥散于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的。同时,我想,不管是教授哪门学科的老师,也都应因此受到启发,只要我们以艺术的眼光来构建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就一定充满无限的春光。

可能在座的所有人都能够感觉到,苏静老师的语言,最大的特点是诗词曲赋、经典名句的运用如囊中取物,信手拈来。我不禁惊叹她超凡的记忆力,惊叹她丰富的语言积累。我想,只要一个人的脑海中装着中国古典文化最精粹的篇章,自然会居高而临下,出口而成章,妙语成连珠。

原来,我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学生的认知与年龄密切相关,很多知识,很多思想,我们不必过早、过深地渗透给学生。但是,今天听了苏老师的课,了解到她大容量的语文课堂教学,我的心灵的确为之一震,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得这样宽泛!回想以往的教学,也有文本以外的拓展与延伸,但那仅仅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既没有系统地去查阅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献,也没有系统地构思,设计呈现形式。而苏静老师,却能把一篇《燕子》上成一堂文学综合课。从朱自清的《春》到钱钟书的《窗》,从陆游、唐婉的《钗头凤》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再到德国的里尔克,春天,成了课堂的主话题,穿越了时空,穿越了国界,流淌在学生心间的,是对文学深邃的理解,对人生深刻的感悟。这,才是真正的大语文教学观吧?

我想,在让深邃成为学生的习惯之前,先让深邃成为我们教师的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苏静老师和她的“诗意教育”让我明白了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

想立志成为一位名师,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与行动,形成自己的教学法、教学主张与个性风格,如此,你就是一位名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