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生的主要问题

产生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高校基本建设融资管理未引起高校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据《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为此,学校不得不向全校师生征集解决问题的办法。[166]由此可见,高校基本建设是诱发高校财务危机的罪魁祸首。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基本建设融资管理未引起高校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计划经济时代,学校的基本建设经费基本上依赖国家拨款,渠道单一,管理过死,实行的是“预算包干,结余留用”的财务管理办法,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出现透支行为,不存在资金缺口;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学校基本建设由依靠国家拨款向依靠银行贷款过渡,高校基本建设贷款逐年增加;特别是高等教育实施扩招后,大部分高等学校出现了“吃饭靠财政,运转靠收费,建设靠贷款”现象。即基本建设大量使用银行贷款。近几年来,少数高校出现财务危机,财务陷入困境。纵观高校基本建设融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高校基本建设项目主管部门不重视融资管理,审批把关不严,项目批复依据不充分,可行性研究不够,未将资金是否到位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审批依据。前几年,主管部门在批复项目时,只注意扩招带来的高等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十分紧张的一面,在项目批复时只考虑其必要性,而忽视其财务的可行性,不管其资金是否落实和到位,不管是使用何种性质的资金,一律绿灯放行。而高校自身的管理者,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欠充分,即使有些项目开展了可行性研究工作,但也是出于为获得批文的需要,校园的基本建设规划欠缺,学校的事业规划、学科规划和校园规划缺乏统筹协调,有些项目是领导人凭经验决定,在项目上马前,未落实资金来源渠道,学校贷款以一笔总数向银行申请,而非按项目贷款。

(2)高校基本建设融资主要是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对于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特别是科研经费较多的学校,在基本建设过程中极有可能使用了大量的科研沉淀资金,而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是银行贷款,致使大部分学校利息负担过重,影响学校正常运转。

以南方某大学为例,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共计划安排了27个项目,总建筑面积354410万平方米,总投资估算222871万元,至2009年底累计完成投资约190491万元。在总投资中,其中通过教育部下达的国家预算内资金13372万元,国债资金2800万元,捐赠资金11788万元,地方政府4000万元,自筹(银行贷款或科研沉淀资金)190911万元,详见下表6-2某大学“十一五”基本建设项目情况表。

表6-2 某大学“十一五”基本建设项目情况表

续表6-2

根据以上数据,用EXCEL作饼图分析,见下图6-1某大学“十一五”基本建设资金比例图。可见,总投资中自筹和银行贷款占绝大部分份额,资金来源结构不甚合理。根据学校有关财务部门领导透露,学校利用科研沉淀资金有可能达8亿元至9亿元。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某大学2008年年底银行贷款本金余额7.45亿元,在国家2009年实施化债的过程中,某大学因各方面工作成绩突出,获得了3.96亿元的化债资金,化债后学校仅有银行贷款3.49亿元。

图6-1 某大学“十一五”基本建设资金比例图

该大学只是众多高校中的一个缩影,是中部地区的多校区合并的综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大学新校区建设也只是全国各地众多高校建设新校区和参与大学城建设的一个缩影,该大学是一个获取社会捐赠资金达1亿多元,获赠资金排在全国高校前6位的高校,融资渠道也都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其他众多的地方高校也就更不用说了。

专家万青调查了29所高校,其中13所高校的基本建设的资金来源,50%以上依靠的是银行贷款,其中9所高校贷款资金占基建资金来源的70%以上,2所高校贷款资金在基建投资中高达90%[164]

(3)高校基本建设过度融资贷款,引发高校财务风险,相当一部分高校陷入财务困境。

据《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165]西南大学博士叶通贤在其博士论文《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一文中,对中国高校举债进行了系统研究,引用了大量数据,分析了中国高校贷款现状,证实众多高校身陷债务危机、濒临破产,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行。很多高校由于贷款数额太大,危机终于浮出水面。尤以吉林大学为例: 2007年3月19日,吉林大学财务处在校园网上贴出了“吉林大学关于召开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建议座谈会”的通知,该通知称: 学校贷款已高达30亿元,从2005年起步入了付息高峰,每年支付的利息多达1.5亿至1.7亿元,财务困境逐步显现,学校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为此,学校不得不向全校师生征集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任吉林大学校长周其凤教授曾说过,“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要花掉500万元的钱”。如此庞大的贷款使全国规模最大的吉林大学每年的学费收入只能够归还银行贷款利息之用。而为了“偿还”银行贷款,在过去的几年里,吉林大学每年都是去银行“倒贷”,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暂缓学校资金压力。叶通贤博士在其论文中还指出: 我国高等学校贷款资金主要用于补充、扩建教学、生活等方面的“硬件”设施,而用于教学改革、人才引进、科研开发等“软件”等方面的投入比例却非常微小。[166]由此可见,高校基本建设是诱发高校财务危机的罪魁祸首。由于高校是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其创收渠道有限,偿债能力较弱,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党中央和国务院已高度重视,拿出了化债方案,严格控制各高校继续从银行贷款,积极动员高校,通过各方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来化解高校目前的财务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