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北省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河北省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义务教育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由于学龄人口的逐渐减少,以及学校布局的不断调整,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及学生数都有所减少。近年来,河北省小学教师素质稳步提高。虽然河北省义务教育的生均经费增长迅速,但是,从表1-9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还是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河北省与全国平均水平都存有差距。

一、河北省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义务教育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普九”目标基本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育投入逐年增长,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得到大力改善。

(一)学生情况

由于学龄人口的逐渐减少,以及学校布局的不断调整,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及学生数都有所减少。如表1-1和表1-2所示,2007年,全省共有小学17340所,比2003年的25700所减少32.53%;小学班数147290个,比2003年的192583个减少23.52%;在校学生4654366人,比2003年的6065832人减少23.27%;毕业学生935394人,比2003年的1459161人减少35.90%。近几年,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虽有起伏,但变化不大,入学率都保持在99%以上。

表1-1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班数及学龄人口入学率情况

数据来源: 河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根据该处提供的2003年至2007年河北省中小学情况统计中的数据整理、计算而成
注:初中学校数包含了九年一贯制学校

2007年,全省共有初中3403所,比2003年的4214所减少19.25%;初中班数56719个,比2003年的74011个减少23.36%;在校学生3062442人,比2003年的4294874人减少28.70%;毕业学生1153189人,比2003年的1366057人减少15.58%。近几年,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有一定的变化,2006年比2005年低了2.21个百分点,2007年则有所回升。

表1-2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情况(单位:人)

数据来源:同表1-1

(二)教师情况

1.小学教师

近年来,河北省小学教师素质稳步提高。2007年全省小学教职工340019人,其中专任教师315977人。从表1-3可知,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从2003年的99.60%提高到2007年的99.78%,比全国平均水平多出近0.7个百分点。获得本、专科学历的教师数逐年增长,尤其是本科学历教师数成倍增长;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教师数则呈递减趋势,到2007年,这两类教师大概为2003年的一半。另外,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小学专任教师不断增加,初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有所下降(见表1-4)。小学生师比从2003年的18.43∶1降低到2007年的14.73∶1,减少了3.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数低4.09个百分点。

表1-3 河北省普通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情况(单位:人)

数据来源:同表1-1

表1-4 河北省普通小学专任教师职称情况(单位:人)

数据来源:同表1-1

2.初中教师

2007年全省普通初中教职工211711人,其中专任教师201370人。从表1-5可知,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从2003年的93.42%提高到2007年的98.12%,增加了4.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94个百分点。获得本科学历的教师数增长较快,2007年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04192人,比2003年的45543人增长128.75%;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数则呈递减趋势,2007年专科学历教师93162人,比2003年的164101人减少43.23%,高中学历教师3710人,比2003年的14623人减少74.63%。而在职称方面,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初中专任教师不断增加,初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有所下降(见表1-6)。2007年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62%,这一比例几乎是2003年的两倍;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1.12%,比2003年的25.14%多出15.98个百分点。初中生师比从2003年的19.12∶1降低到2007年的15.21∶1,减少了3.9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数低1.31个百分点。

表1-5 河北省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情况(单位:人)

数据来源:同表1-1

表1-6 河北省普通初中专任教师职称情况(单位:人)

数据来源:同表1-1

(三)办学条件

1.小学办学条件

2007年,全省小学校舍建筑面积26928690平方米,新增992875平方米。计算机277233台,图书107577515册,仪器设备总值162360.98万元。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9.12%,比2003年增长2.33个百分点;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8.66%,比2003年增长0.6个百分点;音乐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5.28%,比2003年增长1.57个百分点;美术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4.49%,比2003年增长1.72个百分点;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3.79%,比2003年增长0.83个百分点;建立校园网校数的比例为21.40%,比2003年增长12.32个百分点(见表1-7)。

表1-7 河北省普通小学办学条件(单位:所)

数据来源:同表1-1

2.初中办学条件

2007年,全省初中校舍建筑面积19857559平方米,新增382375平方米。计算机196217台,图书81235886册,仪器设备总值142977.11万元。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84.37%,比2003年增长4.16个百分点;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85.41%,比2003年增长4.58个百分点;音乐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9.08%,比2003年增长6.97个百分点;美术器材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9.05%,比2003年增长6.36个百分点;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91.80%,比2003年增长5.09个百分点;建立校园网校数的比例为59.46%,比2003年增长27.68个百分点 (见表1-8)。

表1-8 河北省普通初中办学条件(单位:所)

数据来源:同表1-1

(四)教育经费

近几年,河北省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且增速较快。

1.从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看

生均经费既考察了教育的总体投入,又考虑了教育发展规模对教育经费的影响,具体到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还可以考察各级财政在义务教育上的投入程度。2006年,河北省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普通小学1737.06元,比2003年的857.92元增加了102.47%;普通初中1703.78元,比2003年的856.44元增加了98.94%(见图1-1)。

图1-1 河北省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情况

数据来源:2003年—200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

2.从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析

公用经费是学校用于购买办公用品、缴纳水电费等日常开支,保障着学校正常运转的费用。预算内公用经费反映了财政对改善办学条件的支持程度。2006年,河北省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普通小学171.00元,比2003年的56.17元增加204.43%;普通初中235.18元,比2003年77.59元增加203.11%(见图1-2)。

图1-2 河北省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情况

数据来源:2003年—200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

虽然河北省义务教育的生均经费增长迅速,但是,从表1-9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还是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河北省与全国平均水平都存有差距。除了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超出全国平均数以外,其余各项指标都要低于全国平均数,其中,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河北省1703.73元,全国1896.56元,河北省比全国平均数少192.83元;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河北省171.00元,全国270.94元,河北省比全国平均数少99.94元;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河北省235.18元,全国378.42元,河北省比全国平均数少143.24元。因此,河北省各级政府还应加大财政投入对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全省义务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表1-9 2006年河北省义务教育生均费用情况(单位:元)

数据来源:《200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

二、河北省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表现

河北省义务教育虽然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从均衡发展的角度观察,河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状况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从层次上看,区域差别、城乡差别、校际差别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从内容上看,集中体现在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资源的配置上;从阶段上看,主要是在过程和结果上存在着差距。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义务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也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河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区域非均衡状态

河北省土地面积近19万平方千米,人口7383万,下辖11个地级市。考察河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是以设区市为单位。由于各市经济水平、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市义务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教育经费差距

虽然河北省义务教育经费总体呈上涨趋势,但是各地区间仍然存在着差异,这是导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图1-3可以看出,河北省各市之间义务教育生均事业性支出差异明显。2005年,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最高的唐山市为2732.40元,最低的衡水市为1348.09元,两市相差1384.31元。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唐山市(2732.40元)、承德市(2396.01元)和秦皇岛市(2195.23元),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衡水市(1348.09元)、邯郸市(1349.78元)和沧州市(1455.93元),前3位市别平均数比后3位市别平均数多1056.61元。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最高的唐山市为2296.56元,最低的邢台市为1331.37元,两市相差965.19元。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唐山市(2296.56元)、承德市(2005.58元)和秦皇岛市(1974.63元),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邢台市(1331.37元)、衡水市(1449.72元)和邯郸市(1525.78元),前3位市别平均数比后3位市别平均数多656.64元。

图1-3 2005年河北省义务教育生均事业性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2005年河北省教育经费统计提要

2.师资力量差距

从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这一指标来看,河北省各市差别不是很大。普通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基本都在99%以上,最高的廊坊市为99.89%,最低的秦皇岛市为98.88%,两市相差1.01个百分点。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最高的承德市为95.59%,最低的廊坊市为92.51%,两市相差3.08个百分点。

但是,各市之间专任教师的本、专科比例还是有较大差距的。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本科及专科比例最高的是秦皇岛市,为61.80%,最低的衡水市为36.51%,两市相差25.29个百分点。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本科及专科比例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秦皇岛市(61.80%)、保定市(55.87%)和唐山市(55.61%),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衡水市(36.51%)、邯郸市(44.36%)和张家口市(48.19%),前3位市别平均数比后3位市别平均数多14.74个百分点。普通初中专任教师本科比例最高的是秦皇岛市,为32.29%,最低的邯郸市为17.21%,两市相差15.08个百分点。普通初中专任教师本科比例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秦皇岛市(32.29%)、石家庄市(23.50%)和唐山市(22.97%),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邯郸市(17.21%)、沧州市(17.63%)和衡水市(17.96%),前3位市别平均数比后3位市别平均数多8.65个百分点(见表1-10)。

表1-10 2003年河北省各市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情况

数据来源:同表1-1

各市除了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存在差距外,专任教师的职称情况也有差异。2006年,河北省普通小学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比例最高的张家口市为0.69%,最低的衡水市仅为0.03%,张家口是衡水的23倍。高级职称比例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张家口市(0.69%)、石家庄市(0.52%)和承德市(0.52%),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衡水市(0.03%)、廊坊市(0.07%)和保定市(0.19%),前3位市别平均数是后3位市别平均数的5.95倍。中级职称比例最高的是张家口市,为66.99%,最低的是衡水市,为28.45%,张家口是衡水的2.35倍。中级职称比例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张家口市(66.99%)、承德市(64.47%)和唐山市(59.41%),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衡水市(28.45%)、邢台市(31.44%)和廊坊市(34.86%),前3位市别平均数是后3位市别平均数的2.01倍(见表1-11)。

表1-11 2006年河北省各市普通小学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数据来源:于河北省教育厅人事处
注:① 未计算“未定职称教师”的比例,故高、中、初三级比例相加小于100%
② 表中邢台市高级教师数据缺失

河北省普通初中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比例最高的是邢台市,为21.50%,最低的衡水市仅为2.78%,邢台是衡水的7.73倍。高级职称比例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邢台市(21.50%)、承德市(16.17%)和唐山市(12.99%),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衡水市(2.73%)、廊坊市(4.88%)和保定市(7.33%),前3位市别平均数是后3位市别平均数的3.39倍。中级职称比例最高的是承德市,为59.58%,最低的是衡水市,为28.20%,承德是衡水的2.11倍。中级职称比例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承德市(59.58%)、秦皇岛市(54.46%)和张家口市(53.80%),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衡水市(28.20%)、廊坊市(33.60%)和邢台市(34.16%),前3位市别平均数是后3位市别平均数的1.75倍(见表1-12)。

表1-12 2006年河北省各市普通初中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数据来源:同表1-11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义务教育师资水平在各市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而且各项数据中最高与最低差距很大。从各市情况来说,秦皇岛、承德、张家口、唐山等市义务教育师资水平排在全省前列,而衡水、廊坊等市则排名靠后。

3.办学条件差距

在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方面,各市之间也存在差距。以校舍中危房所占比率为例,普通小学危房比例最高的是张家口市,为10.82%,最低的是石家庄市,为1.10%,张家口是石家庄的9.84倍。危房比例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张家口市(10.82%)、承德市(7.81%)和廊坊市(4.80%),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石家庄市(1.10%)、秦皇岛市(1.93%)和邯郸市(2.14%),前3位市别平均数是后3位市别平均数的4.54倍。普通初中危房比例最高的是张家口市,为7.02%。最低的邢台市为0.59%。张家口是邢台的11.90倍。危房比例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张家口市(7.02%)、承德市(5.89%)和唐山市(2.49%),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邢台市(0.59%)、石家庄市(0.89%)和保定市(1.11%),前3位市别平均数是后3位市别平均数的5.97倍。(见表1-13)。

表1-13 2003年河北省各市义务教育校舍情况

数据来源:同表1-1

(二)河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城乡非均衡状态

虽然河北省近几年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是,由于长期受经济社会中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城市中心倾向的影响,教育政策往往优先满足城市居民的利益,这导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十分突出。

1.教育经费差距

近些年,河北省一直在努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经费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根据2005年河北省教育经费统计提要中的数据计算可知,河北省城镇初中生均事业性支出为1917.21元,农村初中为1570.57元,城镇比农村多出346.64元。如果按该年在校学生计算,那么河北省城镇初中事业费用为39.90亿元,农村初中事业费用为25.49亿元,城镇是农村的1.57倍。城镇小学生均事业性支出为1809.26元,农村小学为1645.56元,城镇比农村多出163.70元。其次,从生均公用经费指标看,2007年河北省城镇小学生均205元,农村小学生均175元,城镇比农村多17.14%;城镇初中生均290元,农村初中生均260元,城镇比农村多11.54%。

教育经费之间的差距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且,由于经费短缺,导致农村中小学难以有效地改善办学条件,同时,农村相对落后的条件也使许多高校毕业生期望在城市工作,农村教师则向城市流动,这又使得农村中小学在师资力量上逐渐落后于城镇学校。

2.师资力量差距

我们可以从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三方面对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专任教师进行比较,以便能够清楚直观地了解教师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差距。从表1-14可知,2007年,河北省农村小学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还不及城市小学的1/2,农村初中仅为城市初中的1/3;而在中级职称这一项中,农村小学比城市小学少14.66个百分点,农村初中也比城市初中少5.82个百分点。再从学历结构看,农村小学获得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只有10.10%,仅为城市的1/3;农村初中本科学历教师只有44.81%,比城市初中少27.14个百分点。农村初中、小学专任教师中,31—50岁教师所占比例都比城镇低,尤其是农村初中比城市少了11.36个百分点;农村小学中51岁以上教师所占比例比城市和县镇都多出6个百分点。相对农村而言,城市生活条件更好,收入也较高,这些都吸引着农村学校教师进城市工作,而这也会引起城乡中小学师资力量的进一步分化。2007年,从农村小学调出教师15090人,农村初中调出的教师达8814人。这些离开农村、流向县镇和城市的教师当中有许多是拥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这就使得更多优秀教师集中在条件原本就好的城镇学校,从而加剧了教师资源配置失衡。

表1-14 2007年河北省义务教育城乡教师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同表1-1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样的角色决定了教师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乏骨干教师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办学条件差距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差异等原因,河北省城乡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上差距甚大。城市中小学除了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外,实验室、图书馆、微机室、语音室等教学辅助场所也一应俱全,这些硬件设施对于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农村中小学在这些方面远逊于城市,甚至在一些农村中小学仍有部分土木结构的教学及辅助用房,2007年全省农村小学这类房屋有61711平方米,而这种情况在城市早已不存在了。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上存在的差距。2007年河北省小学校舍危房面积334971平方米,其中农村小学282805平方米,占84.43%,城市小学16214平方米,占4.84%,农村小学校舍危房面积是城市的17.44倍;初中校舍危房面积218063平方米,其中农村初中112577平方米,占51.63%,城市初中30505平方米,占13.99%,农村初中校舍危房面积是城市的3.69倍。小学生均仪器设备价值城市454.25元,县镇342.94元,农村327.13元,城市比农村多127.12元。从表1-15可知,无论是在体育器材、音乐器材、美术器材、数学自然实验仪器配备达标校数方面,还是在建立校园网络校数方面,城市小学比例都远高于农村小学,城市比农村分别多20.24个百分点、21.49个百分点、22.06个百分点、16.53个百分点和49.64个百分点。

表1-15 2007年河北省城乡普通小学办学条件比较

数据来源:同表1-1

完善的办学条件是学校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展开的基本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匮乏,无疑会妨碍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河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校际非均衡状态

长期以来,由于受精英教育思想和重点学校政策的影响,与其他省份一样,河北省目前的义务教育中存在着重点校、示范校、实验校与非重点校、非示范校、非实验校的类型区别。这些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均衡问题,尤其是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差距明显。从现阶段情况看,重点学校集中了许多优势资源,对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发展壮大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级别越高的学校,其获得的资源也越多。在办学条件方面,一般而言,办学规模、固定资产、校舍建设、学校藏书等指标在重点学校、一般学校和薄弱学校呈依次递减趋势。而在师资状况方面,情况也大致一样,重点学校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待遇等要好于一般学校,一般学校好于薄弱学校。

笔者选取了石家庄市四所小学(维明路小学、东风西路小学、曙光小学、玉村小学)进行比较,其中维明路小学和东风西路小学属于省级示范学校,曙光小学为一般学校,玉村小学则是一所较为薄弱的学校。维明路小学在校生2163人,曙光小学在校生627人,玉村小学在校生仅有190人(其中许多是流动儿童),维明路小学学生数是玉村小学的11.38倍。东风西路小学有34个教学班,曙光小学12个,玉村小学只有6个(1个年级1个班)。校舍建筑方面:东风西路小学为11000平方米,曙光小学2702平方米,玉村小学1231平方米,东风西路小学校舍建筑面积是玉村小学的8.94倍。师资方面:维明路小学教师87名,东风西路小学教师64名,曙光小学教师30名,玉村小学教师14名(其中代课教师3名)。在这些教师中,中高级职称比例分别是,维明路小学70.11%,东风西路小学59.38%,玉村小学57.14%,维明路小学比玉村小学多出12.97个百分点;专科以上学历比例分别是,维明路小学82.76%,东风西路小学94%,曙光小学70%,东风西路小学比曙光小学多出24个百分点。此外,在专业教室、仪器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维明路小学也优于玉村小学。

从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看,政府的教育政策应对所有学校一视同仁。然而,由于重点校政策的实行,校际之间在教育投入、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等多个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从根本上说,这种非均衡状况有悖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而且,校际之间的差别已经成为择校的重要原因,重点学校成为经济条件好或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家庭的首选,而普通家庭只好选择普通学校。

三、河北省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消极影响

义务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深刻影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立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北省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它不但制约了全省义务教育事业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影响到全省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影响全省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河北省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有:

(一)妨碍教育公平的实现

根据教育公平所意图调节的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或配置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将教育公平划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11]目前,河北省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在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学龄人口入学率一直保持着较高比例,义务教育的起点公平,即学生入学机会平等已基本实现。然而,河北省义务教育在区域、城乡和校际之间的非均衡状态,有悖教育过程公平的要求。如在农村地区,由于各种教育资源的缺乏,学生难以享受与城市学生同质的学习过程。而过程的不平等,又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结果的不平等。

(二)不利于地区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

如今,科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科技的进步主要依靠高素质的人才。2003年,河北省的教育贡献指数为52.7,位居全国第18位,落后全国平均值9.2个百分点,落后全国最高值38.3个百分点。[12]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导致不同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产生差异,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这将导致一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群众基础。

(三)形成新的阶层差别,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教育公平有广泛的社会收益,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导致了教育不公平,有权家庭和富裕家庭纷纷将子女送入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许多弱势人群只能将子女送入普通学校或薄弱学校就读。前面已经提过,过程的不平等将会导致结果的不平等,一个人所接受的义务教育质量的高低,对其终身发展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许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少年儿童,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这有助于他们进入社会的高级阶层;而另外一些儿童的情况可能恰恰相反,这样,若干年后新的阶层差别又产生了。

对于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仔细分析产生义务教育非均衡现状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努力消除非均衡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