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凌星华《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凌星华《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别的树木容易招虫。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本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面运用了语境教学法。这样,借助语境教学法,指导学生全面把握中心,理解写法,使教学充满着浓郁的语文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用上下文学习法理解“瞻仰”“繁衍”等生词的意思。

3.品读课文、能用上下文学习法理解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和“香气永存”的精神气质。

4.能感受借物喻人、对比烘托的表现手法,体会宋庆龄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忠贞不渝的高贵品质。

教学方法:

上下文教学法、社会文化语境教学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了解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生字,指导书写。

①出示课后练习第3题词语,同桌互读检查。(课件出示词语)

粗壮 稠密 保持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崇敬 瞻仰 纪念 繁衍后代 枝枯叶落

教师重点检查“瞻仰”、“繁衍”,指导书写生字“瞻”。

(3)联系语境,理解词语。

①理解“瞻仰”,结合所在句子。

学生自由说“瞻仰”的意思。

结合句子“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说。

总结方法:上下文学习法。

②运用方法,理解“繁衍”。

呈现句子,运用上下文学习法理解。

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居在树上。

2.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板书。

三、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1.学习第四自然段——走进“蓬蓬勃勃”外形特点

(1)理解“蓬蓬勃勃”,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

(2)默读圈画:哪些字词语句让你感受到樟树的“蓬蓬勃勃”?

相机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①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伸”,感受“蓬蓬勃勃”的力量。

②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扣住一个“亮”字,体会树叶之绿,生命力之旺盛。

③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理解并运用关联词“无论……总是……”。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和运用。

(3)指导朗读,配乐朗读,指导背诵。

2.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樟树香气永存的精神气质。

(1)自学,交流学习收获。

(2)聚焦:作者是如何写出香气永存特点的?

①对比朗读,感受对比的形式,体会表达效果。

②教师引读,体会樟树品质。

(3)指导朗读,背诵该段。

四、小结学习内容

本课时运用上下文学习法,重点学习了两个生词,理解了樟树的品质。

齐背课文第四和第五两个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生字书写

六、作业:

1.抄写课文第四和第五两个自然段。

2.思考:文章仅仅是写樟树的特点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生字词默写。

2.背诵课文第四和第五两个自然段。

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有何特点?

二、学习借物喻人写法

1.齐读全文。

2.思考:为什么宋庆龄会因为两棵樟树而不愿搬家?为什么人们总爱在樟树前留影?仅仅是因为樟树蓬蓬勃勃和香气永存的特点吗?

3.补充宋庆龄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忠贞不渝的历程。

(1)要求学生捕捉其中的关键词。

(2)朗读第四和第五两个自然段。

(3)体会樟树特点和宋庆龄品质间的关系。

(4)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5)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加深认识。

(6)理解本课中借物喻人写法的好处。

(7)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

三、学习衬托手法

1.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初步理解衬托手法。

(1)指导朗读、背诵。

思考:

①为什么开头要写上周总理劝宋庆龄搬家的故事?可不可以删去?

②为什么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反复提到树,而且直到第三自然段才点出樟树?

③点出衬托手法,简要说明其好处。

2.自学最后一段,进一步理解衬托手法。

思考:为什么要写“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可不可以删去该段?

四、齐读全文,理解思路

五、比较阅读,分析两篇的优缺点

呈现茹志鹃《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原文,说说删改的地方,评价改动后的优劣。

六、小结

本节课重在通过上下文学习法和社会文化语境学习法,把握了借物喻人和衬托手法。

七、附课文与原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原文

茹志鹃

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着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枝干,茂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繁繁密密,荫凉特大。

这是两棵树荫很大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屈体前进的;以叶作伪装的;密密麻麻,不易发现的。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它们也还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

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其奥秘也可能是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在树的本身,树的内里,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这一点,恐怕世界上任何科学制作的化妆品,都难以做到的。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简评】

本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面运用了语境教学法。凌星华紧扣文本教给学生语境阅读法,在联系上下文中解词释句,掌握“瞻仰”“繁衍”等生词的意思;用上下文学习法指导品读课文、理解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和“香气永存”的精神气质。运用上下文学习法、社会文化背景学习法感受借物喻人、对比烘托的表现手法,体会宋仄龄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忠贞不渝的高贵品质。这样,借助语境教学法,指导学生全面把握中心,理解写法,使教学充满着浓郁的语文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