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悠闲的力量

悠闲的力量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悠闲意味着活在当下,不携带过去的经验、知识,不联想、渴望未来的成功——关注、接受、尊重自己正在做的事。悠闲意味着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没有动机,因而也没有方向。它是一种悠闲做事的境界,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意识里充满了各种体验,而这些体验都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之中。悠闲的力量就是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积极的东西上面,帮助你清除障碍,实现目标。适度的压力是悠闲本身的要求,也是悠闲的一种力量。

世界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主张:学校是一个悠闲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都在那里学习。这就是学校的核心——悠闲的学习。亚里士多德认为,闲暇生智慧。虽然学习是人的本能,但只有心有余力的时候,才可生出学习的欲望。忙碌中心紧张、人忙乱,智慧一边躲了。

悠闲意味着调整欲望,接受现实。教师需要悠闲的心灵来安静地独处,反省、解决自身的问题,祛除心中的怨、烦、燥及外界的干扰,聚集耗散的能量。当教师以一颗安静、不夹带个人生活的混乱噪音的心面对学生的时候,他才会发自内心地表现出理解、尊重、关心、亲近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反之,教师行为会变形。比如,当教师为了职称,为了“绩效工资”、“教师流动制”等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伤及个人利益而“烦躁、抱怨”的时候,当教师为了自己孩子“入托、入学、毕业、升学”等而心灵悸动的时候,或者心被人生的各种名利隐隐地牵引的时候,教师的整个心灵的敏感性就会衰退。他的关注就会被分散,他就没有能力发挥全部的才能,就不可能真实、真诚地去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灵,就不能完全地负起教育的责任

教师的心如果被各种欲望占据,它就会消耗思想的全部能量,以至于工作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只想去寻求感官的刺激,玩玩电脑游戏、发发微信、刷刷微博,哪有余力去冥思和提升!成功欲望让学生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成绩是唯一撬动学生学习激情的杠杆。名利欲望让教师忘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和快乐,领导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教师工作的最大快乐或痛苦的源头。

所以,我们要学会清空、卸载、放下,让悠闲的心灵带我们回到原点——纯然地观察、体验、经历、接纳和尊重事实本身。

放下企图心,放下比较心,放下最高的原则、最伟大的理想,放下思想制造的模糊梦境。从最近的地方——你自己开始,关注正在你的身上发生的实际的事儿。只有我们全心全意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时,我们才能发现事情的真相。否则真相就被我们的偏见、个人经验和预设的结论,以及担忧、恐惧、希望和快乐等染上了色彩。

悠闲意味着内心不是常常被各种事情——生存问题、某种享乐、感官的满足所占据。悠闲意味着活在当下,不携带过去的经验、知识,不联想、渴望未来的成功——关注、接受、尊重自己正在做的事。去经历、去感受、去观察身边以及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倾听,去清晰地看。悠闲意味着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没有动机,因而也没有方向。只有在这种悠闲的状态中,心才能学习,学习知识,体验人生。

比如,我读书不为功名利禄,任凭书中的观点随意闯进我的心房,横冲直撞,天马行空的思维撞击、肆意乱窜的心灵共振,带来身体各种器官的舒展、放松和享受。《钝感力》读得我拍案叫绝,《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得我酣畅淋漓,《狼图腾》读得我血脉偾张,《红楼梦》读得我泪流满面。学生读“闲”书不为考试,就会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废寝忘食,读得忘记了上课下课。悠闲的状态下,时间是自由的,心是放松的、开张的,学习会全神贯注、激情澎湃,是一种心灵绽放,是一种“福乐”体验。

“福乐”体验——这是一种完全沉浸在一项活动里面的体验,对正在做的事全神贯注,同时又对周围的一切保持清醒的意识。它是一种悠闲做事的境界,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意识里充满了各种体验,而这些体验都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之中。没有对过去失败的沮丧,也没有对未来的担忧、焦虑。全身心关注自己正拥有的,体验自己正经历的事。

悠闲并不是懒散和放任,悠闲会带来专注和责任。责任会带来适度的压力,专注会将你所注意的事物在你的生活中加强或扩大。我们的注意力创造了我们的经历,成就了我们的生活。比如,临考试前专注于复习的学生,学习能力、理解力“瞬间”提高,学习的节奏、兴奋感增强。有人证明:专注可以让记忆力增幅40%。反之,某些懒散复习的学生,因为缺乏有意专注,随意地散发他的注意力,浪费他的创造力,没有为他带来任何实际利益。悠闲的力量就是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积极的东西上面,帮助你清除障碍,实现目标。

随着你的专注,你认识到是你创造了你的人生,你开始担当责任了——作为你人生的设计师,不再是受生活随意摆弄的受害者,你变得为自己负责。责任可以让人对所做的事保持兴奋、激情,责任要求人们趋利避害、平衡压力(压力源于责任)。这时悠闲与压力和平共处,彼此接受。“接受”的唯一含义就是接受,不带任何评判,不再拒绝,并能保持积极的能量,释放没有充分利用的心理能量。适度的压力是悠闲本身的要求,也是悠闲的一种力量。

现实教学中,我的压力总是纠结在教育惩罚的“度”,来自于“hold”不住的教学场面。最常见的是,我实际采用的纪律管理手段和理想的最佳状态总是存在距离。我一方面想以最短的时间维持课堂纪律,另一方面又希望采用无可非议的教育手段。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造成当我无法像自己预期的那样控制纪律时就会产生过大的压力。压力大的时候非常可能采取不当的处理办法,或者导致自己高度紧张,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如担心、自责、紧张、幻想和自闭,甚至由于压力过大而恐惧进教室或体罚学生。我听过“校长下跪求学生遵守纪律,好好学习”的自罚行为,虽然夸张,但我相信、我理解、我懂的。

适度压力状态是悠闲和责任如酸碱中和后的沉淀物;是对现实学习紧张、倦怠、淡漠、乏味、无趣情绪的转化,对未来学习的期盼、渴望,对过去学习美好瞬间的“锚定”,对自己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能力的自信,从而提升身体和心理能量的一种情感状态。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心灵都披着厚厚的盔甲,总为自己的故事涂脂抹粉,不断编辑修改故事,故事也因此失去了力量。我的故事、孩子的故事从未彼此打动过,直到那一次例外。

女儿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对她的考试失利,我们大家一致的表现为“没关系,这只是人生的一个站点的失误,不是人生的失败”。我们经常讨论着她同学的志愿选择,比较着比她考得更惨更糟同学的选择,讨论着大学之后的更远目标——研究生、工作等,转移情绪,迁移情感,大家似乎忘掉了失利……直到志愿表确认后的第二天,她的身上突然起了大片的“多形红斑”。从医院回家的路上,老公说:医生说病因有可能是“心情引起的”。本来平静的女儿忽然失声痛哭,那种全然释放的、撕心裂肺的哭泣深深震撼了我,我的眼泪也横飞……只是,在难过之后,我忽然有了一种特殊的感觉:我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

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言,这自然的悲伤的确如宝石,而女儿只是握着它,这时,这就是一种美。那种自然的感受,和最纯的悲伤一样,也是一种美。心的打开让人更完整、更真实。

放掉所有的心灵负载,不要去压抑什么,也不要装饰什么,只观照内心最真实、最自然的感受。一个学生迟到了,作业没有做,与同学发生了矛盾……重要的是事实本身给你带来了不良感受,把这种感受告诉学生,而不是用道德标准、校规校纪去衡量,不是用外在的秩序去改变“内心的冲突”,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事情的真相、心灵的平静。学习应该大于学习的意义,生命的成长应该高于成长的意义。用心去经历和感受师生间的成长故事,而不是用教育的技巧和教学的策略这些外在、一般的东西去剪辑、去修改。

教师的心因为“悠闲”便会发自内心关注、尊重自我,关注、尊重学生,关注、尊重教育的规律和本质,悠闲为每天经历的事件提炼教训和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