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写作教学是感悟与表达语言文字美的生命运动

写作教学是感悟与表达语言文字美的生命运动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语表达思想的灵活性、模糊性、生动性、丰富性远远超过其他语种。这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并非天生,靠的是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汉语是感悟的文字,是人文精神的结晶体。让学生在诗歌的吟诵中、对联的创作中感悟汉语言文字中一种极具意韵的东西,用心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命灵性、独特个性。中国语言文字的美也正好是写作教学和人文教育的结合点。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精神发展同他的语言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中国汉语实质上是培养人的创造素质的绝好舞台,培养人的创造思维的绝好凭借。汉语表达思想的灵活性、模糊性、生动性、丰富性远远超过其他语种。学习具有这样一种品质的语言,等于让大脑做具有无限魅力的思维体操,展示具有无限魅力的生命运动。

1.从感悟入手,与阅读衔接,广化、深化、敏化、美化学生的语感

语感就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包括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语境感、语艺感。语感,通常被认为具有不可捉摸的特性。语感敏锐的人对语言直觉感知的能力特别强,对语言文字的正误、含义、形象、情味能够立即判断,用词中的细微差别顷刻之间就能判别。反之,则感悟力差,反应迟钝。这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并非天生,靠的是后天的训练和培养。

我们的书中每一单元安排了一篇或古或今,或中或外的名家经典之作,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语言文字的声、色、味、情、厚度、力度、质感等。

另外,我们还特地在《新语文写作》中安排了有关对联和诗歌的创作活动。初中卷1的第4课,有《对联、对联,相对相联》一章。从王羲之的一则对联故事引起话题,又提到了宋代王安石、苏东坡、黄山谷,明代的解缙,清代的纪晓岚,近人康有为、梁启超、鲁迅等充满智慧的对联故事。汉语是感悟的文字,是人文精神的结晶体。对联创作是语言智慧的体现,是生活情趣的体现,是文化品位的体现。而诗歌的情感与想象可以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诗歌的吟诵中、对联的创作中感悟汉语言文字中一种极具意韵的东西,用心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命灵性、独特个性。中国语言文字的美也正好是写作教学和人文教育的结合点。

2.丰富学生的语感图式,培养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

即使是丰富的矿藏,不开采,仍然长眠于地下,显不出光彩,更谈不上为人所用。对生活的宝藏,缺乏热情的无心者,便一掠而过,视而不见;执着追求的有心者,会感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只有观察力敏锐、深刻的人,想象力才会丰富。《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这样指出:6—9年级的写作,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因此,在我们的教材中,编写了在同类读物中难得一见的科幻作品练习,总题为《科学也疯狂》。当然,在其他所有的章节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一直是贯穿始终的,激发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神思飞扬中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

美的语言是美的精神世界的表达。言为心声,古罗马哲学家朗加纳斯说得好:“美妙的措辞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平实含蓄、博大精深;诗意盎然、温馨旖旎;任意挥洒、酣畅淋漓;个性张扬、气势磅礴……是语言风格,也是思想光辉。“思想宏通的人,语言自然宏通;卓越的语言,自然属于卓越的心灵。”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精神发展同他的语言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语言的发展能够促进精神生活中的情感、智力和意志发展。语言反映并表现对精神世界产生影响的无限可能性。思想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新语文写作》中的《心中自有一杆秤》《进入社会名片》等单元,在锤炼学生的思想和语言两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诚如初中卷主编黄玉峰老师在卷首“编者的话”中所说:我们是一群语文教学的理想主义者。这套书不过是我们在追求语文教学理想境界中的一个实验,无论是这个实验还是我们倡导过程中所形成的理念,都有待实践的检验。

参与编写后,最深的体会是:“新语文”之“新”,迫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它包括:教师的价值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教师的阅读量和信息量;教师独立理解文本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渠道的开拓;教学艺术的运用。

新世纪的语文教学,一定要从根本上提高质量和效益,而提高效益的前提是充分认识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体现语文教学的价值。

(本文发表于《全国中学生作文》2014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