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拉住你的手

拉住你的手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会紧紧拉着你们,也请你们一定要拉着老师的手,千万不要松开。孩子们的生活并非总是光明。它来自班上一个叫晓峰的学生。4岁时,家里一场大火使他全身70%被烧伤,父亲卖掉了家里所有的猪和牛,借光了亲戚的钱,勉强带他去昆明做了几次手术,让他能继续上学。自己在学生家住了一夜,次日清晨离别时,给这家人照了张合影。

我们就好像站在悬崖边,只要我们耐心走完这段路,你们就赶上别的同学了。我会紧紧拉着你们,也请你们一定要拉着老师的手,千万不要松开。

——题记

支教两年,康瑜总是把一个纸盒带在身边。

她给它起名“心思盒”,每天上课都会把盒子带到教室,告诉学生:有任何烦恼都可以写成小纸条,放进盒子里。每天放学后,她都把纸条拿出来,一张一张地看,逐一写回信,帮学生解决这些困难。

班上有个叫晓银的女孩,平时很听话,上课也认真,康瑜却从没在晚自习上见过她。后来,她在心思盒中发现了晓银的纸条:老师,你能教我一些不怕黑的方法吗?怎么样才可以学会不哭,不怕?

老师心头一酸。她知道,怕黑是农村孩子的常态,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给不了子女太多的陪伴与庇护,每个夜晚的降临,都会成为留守儿童们最大的恐惧。“他们需要勇敢,他们必须勇敢,而我作为他们的老师,一定要给他们这样的勇气。”

那天,康瑜和晓银坐在篮球场上聊到天黑。她让孩子闭上眼睛,对她讲了很多,关于夜晚的自由,关于不受约束的自己,关于自己在黑暗里做过的奇特幻想,也关于一个人的孤独。她给孩子放了一首《月光》。晓银睁开眼睛:“老师,我觉得周围突然变亮了。”康瑜摸着她的头:“以后也这样,不要害怕,享受黑暗和孤独。”并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披在小银身上,让她穿了回去。

第二天,晓银把衣服送了回来,右边口袋里塞着一张纸条:“老师,我可以喊你姐姐吗?等这周回家,我也把你讲给我的故事讲给我妹妹。”那之后,她再没缺过晚自习。

“看到别人不好受,我会难过得要死。”康瑜选择支教的理由就这么简单。“我看到那些生活艰辛的人、需要我的人,他们就在那里。此刻,不幸福的事情正在发生,我是否还可以幸福?”

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的四年里,她留下一长串成就斐然的社会实践经历:带队参加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参与“千人百村”农村能源调查项目,毕业论文入选大学生创新年会,参加陶行知研究团队、台湾青年济慈志愿者团队、中国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去小学支教,去养老院做志愿者??大四刚开始,康瑜就同时得到了保送本校研究生、就读香港大学经济学研究生两个机会,她最后的选择是,加入美丽中国支教。

2015年初夏,细雨过后的北京,康瑜走出美丽中国支教办公室。钢铁水泥的丛林中,车辆汹涌而过,来往行人步履匆匆。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她捏紧手中的志愿服务协议,觉得自己可以像鸟儿一般飞向天空。

抬起头,澄澈的苍穹映出一弯彩虹。

漭水中学位于云南省保山市的昌宁县,每天清晨七点,晨曦透过云朵照亮青山的轮廓,学生们开始迎着朝阳晨跑、做早操,康瑜也会准时起床,喊着隔壁几个老师早起锻炼,和她们一同晨跑到山头,高喊着“健康教学五十年”。中午的课间,她经常来到操场上,照下学生们在阳光下奔跑的欢乐身影。

她还在学校开设了“四季诗歌”课堂,课程分为春光、夏影、秋韵、冬日四节,第一节课带学生鉴赏诗歌,第二节课上写作。有孩子把诗写成纸条,也放进心思盒,“老师,如果你是礁石就好了,那我可以变成海浪去拥抱你,可你是天上的星” 。还有孩子写:“星星是天上的花,牛郎每天都摘一朵,放到月亮花瓶中去,于是天上的星星越来越少。忽然有一天被王母发现,把花瓶打翻。”

“冬日”课上,康瑜举办了一次诗歌比赛,还特意邀请到了诗人王家新,这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嘉宾,他的诗作《在山的那边》是语文课的课文。比赛结束,诗人问康瑜:“我能不能把孩子们的诗分享给我的朋友?”康瑜激动得一时语塞。

孩子们的生活并非总是光明。心思盒中有一张纸条被康瑜保存至今:老师,我想学画画。它来自班上一个叫晓峰的学生。4岁时,家里一场大火使他全身70%被烧伤,父亲卖掉了家里所有的猪和牛,借光了亲戚的钱,勉强带他去昆明做了几次手术,让他能继续上学。孩子在学校为数不多的乐趣是绘画,他的画透着独有的天赋和灵性,对美的感知也格外细腻独到。康瑜因此带着他一周做三次绘画练习,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孩子能在绘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练习刚开始几天,心思盒里就出现一张小纸条:老师,我没法继续和你学画画了,爸爸不同意。孩子告诉她,父亲觉得以自己的身体条件,无法进行任何劳作,未来的唯一出路只有读书,绘画会占用学习时间,是“不务正业”。

康瑜告诉孩子:“这周我们一起回家,我带着你,带着你刚画好的画,去找你爸爸。”周五那天,师生俩三点半放学后动身,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天黑才到家。康瑜给晓峰的父亲看孩子用半个月时间画出的一幅国画,还和他聊了很多,包括孩子对绘画的天赋,对绘画的热爱,并保证,如果孩子的期中考试成绩下降,他们就停止画画,直到提高后再继续。父亲终于同意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晓峰从班级里消失了。他烧伤的皮肤不再随身体发育而生长,父亲又把他带到昆明就医,这次是长期住院,孩子也不知道还能否重返学校。很久以后,晓峰给老师发来那张小纸条:老师,我想和你学画画。

这张纸条让康瑜回忆起那次家访。自己在学生家住了一夜,次日清晨离别时,给这家人照了张合影。饱经磨难的一家三口在镜头里笑得分外灿烂,身后是阳光下的澜沧江,波光粼粼,川流不息。

她给晓峰寄了一盒自己最喜欢的彩色铅笔,这是孩子在病床上最方便使用的绘画工具。后来晓峰告诉她,自己在医院感到无聊、苦闷,甚至满心绝望的时候,都会拿起这套画笔,一笔一笔画着对未来的期待。

后来,康瑜帮晓峰家联系到了资助,他也终于考上县城的高中,回到了学校,孩子的父亲给她发来信息:“孩子能遇上你这样的好老师,是他的福分。”

这只是康瑜遇到的无数故事当中的一个。

支教刚开始时,她分到了纪律最差的慢班,班里最差的学生又集中在最后三排,他们一起做着口型骂她:“别的老师都让我课上睡觉,我爸妈都不管我,你凭什么管我?”康瑜回宿舍哭了一通,然后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和每个学生谈话,每人谈了两天,每次一个多小时,之后每天用午休和晚上睡觉的时间,为他们补习两个小时的数学、物理和英语。

其中一次谈话的经历,她以第一人称记录了下来。

我叫晓强,我在课上从不听讲,打架也是常事,我和其他许多差生一样,座位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三排。这天又一次打架后,康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歪头等着她声色俱厉的斥责,这样的惩罚不算什么。

老师却没有骂我,和我聊起了天。

“毕业之后你打算做什么?”

“读中专。”

“读完中专呢?”

“随便找个工作吧。”

“你觉得找个好工作,需要读书吗?读书有用吗?”

我迟疑了。

爸爸种茶叶,每周还有一晚给工厂看门,我只有每个周六的晚上能见到他。妈妈在砖场给很多很多工人做饭,每个周日上午回来,累得不能给我做饭了。她在去砖场前会给我些零花钱,拍着脑袋劝我不要惹事,家里赔不起了。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平时也不管我。但是我的哥哥在读大学,其实我是羡慕他的,我也知道,读书不会让生活太辛苦。

只不过,我不能和老师说太多,我要维护一个差生的尊严。差就差,我知错,但这是我的生活方式,你管不了,也不要插手。

“你打架吗?喝酒吗?抽烟吗?早恋吗?”老师问了我各种问题,她总是对我们的一切都很好奇。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她不是个老师,而是个要努力和你变熟的厚脸皮朋友。

我告诉她,我打架,一个学期有七八次约架,我抽烟喝酒,我不谈恋爱,找一个女朋友显不出我叛逆,不找才是。不过,我还没文身,准备等哪天辍学之后再去。

我没想到,老师的目光中没有鄙视,只是一直在倾听。我讲完后,她轻声问,“会不会后悔?有没有想过以后怎么养活老婆孩子?”还问我如果以后我的孩子不好好读书,或者想要一个和别人一样的书包,而我拿不出钱,我要怎么办。

我闭上眼睛,求老师别讲。对一个被身边所有人放弃的人来说,任何一点忏悔和希望,带给自己的都是痛苦。

那次谈话成了晓强生活中的转折点。康瑜问:“要不要试试改变?我们正经地后悔一次?”许久的沉默。

康瑜告诉晓强:“我希望你能明白,其实我对你不重要,你对我也不重要。可是,这件事对你很重要,关系着你的一辈子,你才15岁。我知道这次改变会给你带来很多痛苦,但是,你至少没有放弃自己,而我更不会放弃你。只要你喊开始,我就帮你,尽我最大努力。你想结束,或者太累要暂停,我也尊重你的意愿,随你去干什么。”

谈话的最后,晓强终于同意了参加补习班。告别时,他向康瑜90°鞠躬,大声说了句“谢谢”,走出房间后忽然想起什么,气喘吁吁跑回来,隔着门帘喊:“康老师,那我们下周一见,晚安!”再次离开时,门外传来撞倒晾衣竿的声音。

康瑜笑了,让他路上小心点,然后突然掉了眼泪。

第一天补习前,她特意给学生们做了一次集中讲话:“我们就好像站在悬崖边,只要我们耐心地、认真地走完这段路,就赶上别的同学了。我会紧紧拉着你们,也请你们一定要拉着老师的手,千万不要松开。”

一片寂静,所有学生低着头。在之前的一次次谈话中,这是最常见的一幕,康瑜对此早有准备:“你们同意的话,就用手敲两下桌子。”

两声轻微的敲击在教室中响起,然后是更多的“咚咚”声。学生们还是低头沉默,但每个人都敲了起来。不是两声,是许多下,绵延不绝的敲击声在教室久久回荡着。

第一天补习结束,康瑜鼓励学生们:“你们真的太棒了,知道吗,你们认真了整整一个小时。”学生们欢呼着“这是奇迹”,一个学生还高举课本,让老师照下自己这少有的胜利。

第二天,补习进行到一半,老师问学生们累不累,他们反问老师累不累。

第三天,康瑜意外发现学生的笔记本上写着“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生物老师:康老师”。她又落泪了,自己本来只教政治

第四天,她感到有人在身后动自己的头发,以为学生在恶作剧:“你们不用想,老师什么都不怕。”转过身,只见学生背着手:“老师,上课时一只大虫子飞到你头发上,我们怕你害怕,想跟在后面把虫子抓走。”

第五天,学校停了电,学生们鱼贯拥出教学楼。康瑜担心几个孩子会不肯补课,在人潮中寻觅着他们,一路逆行赶到教室,推开门,教室后三排依旧坐着补习班的所有成员,一个不少:“老师,我们要不要出去读书?这里什么也看不到。”康瑜带着他们摸黑来到太阳能路灯下,一起坐在空地上读音标

第六天,补习班从原来的12个人增加到15个。康瑜给其他班级上兴趣班,这些学生也守在老师身旁,默默坐在地上背书。一次,他们做起了奥数题,至今他们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小学三年级的题,却记住了做出题时那一瞬间的快乐,以及对自己的信心。

第七天,学生们遇到了难题,又冒出退缩的念头,康瑜盯着他们的眼睛一遍遍地说:“没关系,我们一点点来,扛过去就好了,我们快要赶上别人了。”还在每个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了笑脸。

类似的反复是常事。学生们有时会认真听话,有时候会因落下的太多而不见进步,心情也随之失落。最艰难的时候,还有学生乞求老师放弃自己。康瑜比学生更加煎熬,有一段时间,她每晚都在做噩梦,时刻担心着学生中会有人退出。每个孩子思想上出现些细微动摇,她都要花上整整一晚去安抚。每次谈心,她自己心里都在打鼓,担心说的话不起作用,担心学生是否肯继续坚持下去。

即便如此,她依旧反复告诉学生:“老师会紧紧拉住你们的手,也请你们不要松开老师的手。”也在心底告诉自己:“是我给了他们希望,我就不可以让他们对自己产生失望。”

那段补课的日子里,这些早就被认为“没救”的学生,不再是学校里出名的“帮派”,成了老师眼中懂事听话的学生。他们开始认可康瑜,喊她“康老大”,主动去帮老师叫醒上课打盹的其他同学;还学会了相互鼓励,起初老师带着他们给自己鼓掌,后来只要有同学上台做题,即使没有全部答出来,全班也会有意识地鼓掌。补课更是成为习惯,每晚康瑜走到教学楼前,看到教室亮着灯,都会知道,学生们在等自己。

学生们后来告诉康瑜,从她挨个找他们谈话起就开始服老师了。康瑜问为什么,他们用当地方言回答:“晓不得。”老师自己则清楚,从学生们敲桌子的那一刻开始,她和他们的命运就已息息相关。

第三个学期初,康瑜回学校晚了一周,队友给她发信息说,学生晓杰每天都会来到宿舍门口,看她是否回来了,后来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康老师是不是不回来了?”康瑜赶忙给队友发信息:“快点告诉他,我还回去,我还要教两个学期。”等她匆匆赶回学校,中午去食堂打饭,晓杰就远远看着她,还有意排到了离康瑜最近的位置,只喊了一声“康老师”,什么也没说。

参加补习班之前,他是这些问题学生中的“大哥”。

第二年开学,学校重新分了班,康瑜不再教晓杰,也很久没有见到他,只是有时会梦见这个学生,梦里只是一张侧脸。最后一次梦到晓杰,康瑜慌了,不知学生发生了什么事,也想起了始终没有回来的晓峰。

她通过其他学生要来晓杰的QQ号,第一次加,没有通过,第二次加,还是没反应。别的学生告诉她:“老师,你放弃吧,他现在在县城里混,头发都染成了白色。”康瑜没有放弃,第三次加终于通过了,晓杰先向她打了招呼:“康老师。”

康瑜问他:“县城好耍(好玩)吗?”

屏幕上跳出两个字,“好耍”。

“在餐厅打工好耍吗?”

“做好吃的,哪有不好耍的。”

康瑜还没来得及再问,屏幕上已跳出一段话:“老师,现在我好好学习厨艺,以后攒两张飞机票,坐着飞机飞到你家,给你做一顿饭吃。”

康瑜约他周末回学校玩:“老师新换了宿舍,你要不要来看看?”晓杰如约回来,还给她带了个大橘子,告别时又在心思盒里放了一张纸条:

老师,对不起,我不继续读书了。但是,我会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那几个月。我会带着我的孩子,让他学会坚持,让他好好读书。我知道读书有用,读书才能改变现状。

那一刻,康瑜才意识到,自己教的不仅是一个学生,更是一个未来孩子的父亲。

康瑜结束支教的前夕,晓杰又来找老师,说自己发明了新的套餐,喊老师去吃。还告诉老师,补课的那段日子,他有一天没吃饭,老师给自己做的就是这顿饭。如今,他每天都会推着车去县城的高中门口卖这套“营养餐”,还打算去市里考厨师证。

支教两年,康瑜足足收到四五百张小纸条,装了满满两箱,每个孩子至少写给她一张,有的还写了很多张,每张纸条背后都是一段故事。支教结束时,心思盒里又多了学生们对她的不舍,那是他们在“四季诗歌”课上写下的小诗:“老师,我们想变成大鸟,变成白云,变成风,你去哪里,我们就跟着你去哪里。”但也会理解老师:“老师你去吧,有你陪伴两年,我们已经非常幸运。有更多的小花在等待你。”这让康瑜感慨:“两年前决定加入支教时,我本想收获一片树叶;两年后,我收获了整个春天。”

她也希望,即便自己以后不在学生身旁,他们依旧会记得那个留着齐刘海短发、有着一双大眼睛的康老师。有朝一日,当他们的孩子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他们或许也会想起,当年康老师曾拉着自己从“悬崖边”一点点走过,告诉自己不要再轻易否定自己,再多一些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然后,他们也会拉住孩子的手,慢慢向前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