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本该属于我的权利还给我

把本该属于我的权利还给我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下教育诸多问题,最终都体现在对个体基本权利的僭越,学生身边的成人,包括教师、家长、教育行政人员以管理、评价、教学等各种方式把本该属于学生自己的权利占为己有。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锒铛入狱。在更糟糕的环境里,布克制造钟表的水准,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布克成为瑞士钟表业的奠基人与开创者,他的制表理念保持至今:不与那些强制工人工作或克扣工人工资的外国企业联合。

当下教育诸多问题,最终都体现在对个体基本权利的僭越,学生身边的成人,包括教师、家长、教育行政人员以管理、评价、教学等各种方式把本该属于学生自己的权利占为己有。改革的关键是学生可以做学习的主人,应该由学生自主来判断怎么学习。从人本教育角度观察,当下中国教育众多的问题,假如能够切实保障教育当事人的学习自主权,中国教育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

(一)自由自主才最适合教育

当一个人处在被动的状态下也可以学习,并可能取得一定成效,但肯定不能达到他的天性所赋予的最佳程度,所以教育最佳的环境就是让学习者处于自由自主的状态。

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做出石破天惊的推断:“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这个与世俗观点不同的推论很长时间都被当作笑料。

然而,400多年后的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表明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的由30万奴隶所建造。

400多年前钟表匠布克凭什么否定了伟大的希罗多德?何以一眼就能洞穿金字塔是自由人建造的?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锒铛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制作大师,囚禁期间,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入狱之前,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日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布克苦苦思索。起先,他以为是制造钟表的环境太差,后来布克越狱逃跑,又过上了自由的生活。在更糟糕的环境里,布克制造钟表的水准,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此时,布克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因此,布克留下这么两句话:“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

正是基于自己的体验布克才能大胆推断:“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奴隶,绝不可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布克成为瑞士钟表业的奠基人与开创者,他的制表理念保持至今:不与那些强制工人工作或克扣工人工资的外国企业联合。他们认为那样的企业永远也造不出瑞士表。其背后折射出一个基本原理:严格监管下,人的智能就难以发挥到极致,也不能指望有奇迹发生,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谐的自由自主状态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从管理学上依次发展起来的X理论、Y理论、Z理论也能看出,若进行简单和初级的技能培训,严格的监管能够提高训练的效率。但教育是一门极其复杂尖端的学问,教育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以束缚、控制、压制、监管为特征对学生进行大负荷、高速度和快节奏的训练,将每节课都变得很紧张,每次测验都要学生一比高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就会严重干扰学生正常的生成过程,破坏人的天性,就没有千姿百态的学生,没有杰出人才,甚至严重到没有正常人才。

自由就是要让人免于恐惧,恐惧会让学生失去生命的安全感,此时学生只有小心翼翼的自我保全,没有活泼的主动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出来的学生心灵既不会完整,更不会幸福,还会将平和、充满好奇心的教育禀赋逐渐沦丧。

自主性即在承认个体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由社会决定的同时,也认可个体有选择其发展的主动权。自主不是自私,自私只能束缚自主性的发挥。自主是自觉地选择自己发展与成长的最佳途径,使之能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与社会的最佳匹配的自主才能在社会中得以充分实现。

没有自主性的个体肯定得不到充分的成长和发展。自主性要求个体自己选择目标,选择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个体发展的自主性与社会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社会性,自主性就缺少基础;没有自主性,社会性就缺乏本源。唯有具有强烈自主性的个体,才能自觉地适应各种情况的变化,自觉地发挥自身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具有高度自主性的个体,其方向明确,成就感、信任感强烈,并能体察到周围的信任感、温暖感、实惠感、舒服感。否定自主,也就否定了生活的意义,也就谈不上什么有效的教育,不善于自主的个体就不善于发展自己。

适合教育的环境必须是你的心不再被恐惧占领,不再被理想、符号、词语所裹挟,你能舒适地敞开你所有的内心和触觉,直接和自然与社会的肌肤接触、碰撞,闻见世界的味道和气息,触摸到它的质地。你所见的是真实、永恒、不受时间限制、不被障碍遮蔽的东西。你能充分运用自己深刻的洞察力、领悟力,你能坚忍地永远保持你的敏感、审思去面对你的学习内容。

有了自由和自主性,人才能成就其精神气质、文化内涵、内在品格和创造性,没有自主性就无法成就这些。当年把春晖中学办得极有生气的朱光潜、匡互生等人因不满国民党企图将国民党的党部设在春晖中学,愤而辞职,出走上海,创办了自己的学校——上海立达学园。很快,这所充满人文气息又拥有几乎原班春晖优秀教员的学校也成为沪上名校,令海内瞩目。匡互生和朱光潜为这所学校写的办学宣言《立达学园旨趣》散发着一股独立、自由的清新空气,直言:“我们坚信人类生而平等,个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都应该有机会尽量发展天赋的资能,倘若有人因教育上的缺陷,成为社会进化的障碍,社会自身应负其责。教育是社会的义务,不是社会的恩惠。我们现在也只是本良心主张,履行社会的义务。”面对病根益固的现状“我们决计脱离圈套,另辟新境,自由自在地去实现教育理想”[170]

唯有自由的人才有感悟的闲暇、创造的快乐。不自由的教育就不会有创造,有了自由的教育才有为自己的创造而感动的机会,才能更深层次感受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才能选择自以为更有价值的教育,才会有灵感飞扬、思维穿越、自我实现的愉悦。

现实中教育最缺乏的就是自由,对自由最大的压制就是教训而不是教育,教育当事人需要设法争取自主和自由,摒弃不能使人自由的经验,走出阻碍人找到真正自由的各种局限和模式,以获得对自己的不断认识,从而不断达成对人和世界的不断认识。

教育当事人需要更多地选择主动学习,反对强加于人或被人强加,品味主动学习的愉悦,学会独自一个人行动,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动地管理自己的意志,免于不假思索地简单受别人指挥,遇事不必非依赖别人不可,不接受哪怕是教师、长辈不断的干涉、禁止、呵斥、诟骂,不做性格懦弱的可怜虫。

显然,生活在一个沉默、压抑、粗鄙、世故、实用、低俗、竞争激烈、令人焦灼,滋生官僚、腐败,排斥个性的社会里,纯正的教育也会发生折射、污染,不会有多少精神含量,也没有多少创造性,只能加重人的物质与精神负担,压制人性。真正的杰出人才不会在恐惧和束缚中产生。让学生获得自由,免于恐惧才会有真正的教育。

自由对于教育之所以重要,在于她能唤醒一个人自身的优异与卓越,也能让人理性地实现自己最大的可能性,让每个人自主生成而非全方位地强加与灌输,生成的是一个符合其天性的自然人,大大减少了因强迫而发生变异导致危险的可能性。

自由的状态下,教育才可能避免狭隘而成为对心灵的培育,按心灵的本性对其内在能力进行照料和提升。所以,自由是外界应该赋予教育当事人适当的态度和环境,也是教育当事人面对分歧时做出自主判断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单纯灌输和标准答案虽然来得迅速,却难以生成人的判断能力,也最容易把人引入狭隘的胡同。因此,自由就是兼容并包,就是心灵开放,就能实现有容乃大,实现一个人的杰出人生。

只有在自由自主的状态下,人心内在的一些品质,比如献身、专注、好奇、沉思、深邃等,才能有效生成并发挥作用,才能洞悉并识别现实世界中的真伪、善恶,才能清除世俗社会中的腐蚀性存在。自由教育是促使大众各方面素养提升所需要凭借的梯子,让更多的人以其自己的方式走向基于社会需求的属于自己的卓越。

自由的教育当然需要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在古人与今人、不同种族和国别的人之间形成共通感(common sense)和共同价值(common value),能顺利地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与人类高尚、伟大的心灵之间的沟通,倾听最伟大心灵之间的交谈,以人本值约等于1的心态与他们“肩并肩”地平等对话,知悉先贤的卓越和高贵之处,得其德性和幸福的熏陶而又不跪倒在伟人脚下。

自由自主的教育是最适合教育的一种状态,它是微妙的、多样的、困难的,甚至是没有成法和规范的,它不存在预设的完全真理,需要每个人自主探索;它对普通的人来说显示出努力的方向,但它又是现实中可以实现的,最有可能把每个人推向杰出的教育。

自由和自主才能使人意识到心灵的尊严的同时意识到人的尊严的基础以及世界的善,让人回到人类精神的发源地去思考在当今或当下难以圆满解释的内容。自由教育本身是一次勇敢的冒险,要求教育当事人抛弃廉价的现成标准,冲破前人设置的知识结构,冲破喧嚣、浮躁、利益,从庸俗中得到解放。自由教育将让人历险后奔向美好。

(二)觉醒的孩子成长得最好

不同的人经受不同的教育可能得到不同的成长,相对而言,只有那些确实被唤醒了的孩子,或已经处于觉醒状态的孩子才能得到最好的成长。现实中常见到的是“被动成长”和“成功压抑”的人。

人的觉醒需要身体的发育和生命成长作为前提,需要一定的知性作为基础,需要悟性作为支撑,需要志性作为导向,唤醒则主要是唤醒人的生命内力,唤醒人的悟性和志性。人的这种力量一旦被唤醒,小则可以获得学业事业的迅猛长进,大则可能志比天高、悟彻大道、力大无限,就能改天换地、无坚不摧、势不可挡。

人的一生强大与否、成功与否、幸福与否、快乐与否,不取决于他的肢体力量,也不主要取决于他的知识多少,而主要取决于他的生命内力是否被唤醒。生命内力是人所能张阔的最强大无比的力量,生命内力被唤醒的人会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人际关系以及其他东西作工具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没有觉醒的人只会以追求知识、掌握技术,甚至沦落到追求考分、上名校、出国留学加工资、评职称、争课题、评奖作目标,并在这个方向上越走越远,不知所向。

曾经有一位教师,与学生斗智斗勇了大半年,总是严格要求,指出他们这样和那样的缺点,用严厉的口气震慑他们,关心他们的吃喝拉撒睡,让他们改掉拖沓懒散的坏毛病,让他们热爱学习,让他们变得有礼貌、懂事、上进,殚精竭虑,寝食不安。可事实是班级表面平静如一潭死水,实则波涛汹涌,宿舍里以强凌弱却没有人敢对这位教师讲,闹到家长之间发起责难才被教师知晓。教师才发现自己暴雨下的秧苗不若细雨无声滋润下的茁壮,自己是紧张的,学生是放松的;自己是批评的,学生是抗拒的;自己是强制的,学生是散漫的。

当孩子自己还没有觉醒的时候,常有一些教师或家长赶着孩子上路,结局往往事与愿违。在孩子没有“睡”好的时候,被别人强硬叫醒,不只是双方都感觉到难受,接下来的行程也会因为孩子未必真醒了而迷迷糊糊。初始条件弄错了,就好比人生扣错第一粒扣子,将留下接二连三的不赶趟。

一个人觉醒的最佳方式是自然醒,这种自然醒就如同种子发芽需要阳光、水分,每个人的天性是他的种子,自然醒需要社会、文化和人际间的影响,需要教育的春风吹拂,需要爱的孵化。

然而,这些都是外部条件,觉醒归根结底是每个人自己的事,需要自己以及自己生命的节奏,积极感知外在的各种存在,让自己的生命在反思、觉悟、蜕变中成长,获得更多的能量,让这些能量为我所用,催发自己醒来。觉醒以后所具有的强大力量足以引导人到达人生的彼岸,上什么学,学什么专业,到哪里去上学,受什么教育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问题。

一般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处在自然觉醒阶段。觉醒之后,每个人才有相对充分的条件为自己的成长发展做主,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发展不是别人的事,需要自己选择路径和目标,才不会懈怠,才会有持续的动力。

教师、家长以及相关当事人对孩子而言,最为关键的是在适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唤醒孩子,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和教师恰恰忽视了这件最该做到的大事,在孩子还处在“昏睡”状态下,在孩子生命内力没唤醒的状态下就给他施压、折腾、逼迫、严格管理,家长、教师与孩子陷入双累、互恨、互不买账的僵局,其结果只能是残害孩子。

从原理上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内力,每个人都会觉醒;但从人生的终点看,总是有不少人一辈子也未觉醒,他的生命内力一辈子也未得到有效发挥。有种子没发芽,主要原因当然在外部环境,包括一个人的人生际遇、家庭、学校等多重因素,或者归结为缺少恰当的唤醒者。

当然,人所受的一切教育都是在激活和唤醒人体内的巨大能量。没有唤醒就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一个人内在的原因,唤醒者与被唤者存在时间机遇或内容、方向等各方面的不匹配。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要比在一个相对压抑的环境里更容易唤醒,在一个压力适中的环境里要比在一个完全没有压力或压力过大的环境里更容易唤醒,在一个与自己的兴趣相吻合的环境里比在一个与自己的兴趣不吻合的环境里更容易唤醒,由此可见唤醒是一切教育活动中难度最大的部分。

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把每天完成作业、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获得上司的表扬、得到眼前的好处、获得官位和权力这样的小目标当成了大事,而没有觉悟到通过教育寻找机会唤醒孩子。孩子所取得的成绩不是觉醒的结果,而是他的体力加脑力简单结合的结果,这样的力量能够取得短期的效果,却难以维持人生持续的成长,这条费劲的路并不能走多远。在没有觉醒的状态,再大的勤奋努力也都难以充分发挥人的天性内力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最多只会有较好的人生结局,而不会有绝妙的人生结局。

中国古人有大成与小成之说,如果只想追求些名和利的小成,靠自己的体力、脑力、关系、机遇就足够了;若想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强大自己的内心,有幸福感、有满足感、有成就感、有自由、有尊严,这种大成则需要自己充分的觉醒,充分地激发自己的生命力,这样大成的人可能默默无闻,不在名利场上张扬,不为了身外之物放弃自主自由,但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一生幸福无憾。

当一个人觉醒了,就能感到自身的强大、安全、自信、幸福、自由,做事有超出一般的自觉,他的成长道路也会有波折,但总体上肯定比其他孩子简单得多,轻松得多,快乐得多,容易得多,一生有使不完的巨大力量,不用成人过多的监督陪护,他自然会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一环扣着一环地探索新知,提出新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他的自然成长过程。

当一个人没有唤醒的时候,一定要逼着他做这做那,就有可能制造内心的痛苦,阻碍一个人真正的觉醒。即便一个孩子有某方面的天赋,若采取不当的强制教育,则可能因为阻碍他的觉醒而导致这种天赋无法有效发展起来。

简言之,教育是点燃而非灌输、管束,每个人都要明智地拒绝灌输,充分利用外在的文化和教育环境,寻找适当的时机自主自觉地觉醒,再用觉醒后的巨大力量为动力,用觉醒后的清晰见识为导向,驶上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

(三)维护自己应有的选择权

每个人生来就拥有自己天赋的权利,在成长过程中,幼年人的选择权常常为成年人所僭越。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逐渐生成自己的权利意识后,就应该设法维护自己的选择权。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他的独立自主性决定着他可适度行使作为主人应有的选择权利。儿童逐步离开父母的保护,逐渐摆脱父母的控制,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拓展独立自由的空间,孩子自立性的不断发展,自尊心、荣誉感、成就欲的萌芽和逐渐增强,意味着孩子行使主人权利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成年成员和学校教师需要尊重儿童,将孩子作为家庭和学校中平等的一员,使孩子的主动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尊重他作为学习主人的权利;另一方面,儿童也须本着人本值约等于1的原则尊重他人,不能凌驾于他人之上,不能以“小皇帝”自居,这是维护好自己选择权的前提条件。

维护自己的权利不等于不需要别人帮助,因为幼年人的能力和知识都处在不成熟阶段,成年人在儿童自己的事情上对他们给予鼓励、尊重和支持,对于儿童自我人格的确立和判断、选择能力的开发都非常必要。这种帮助的主要特征是定位于提供各种可能性的参考,最终的决策和决定须由孩子自己做出。

成年人也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换位思考他们的感受,主动了解孩子们对父母有些什么期望和意见,不要自认为是权威和尊严的象征,是规则的当然制定者。孩子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就避免不了向父母和老师说“不”,孩子是有权利说“不”的,当孩子内心确实认为是“不”的时候,就应让他直白地说出来。能够说“不”和敢于说“不”,不仅是一个人独立、尊严和自信的体现,更是一种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孩子也应该勇敢而坦率地说“不”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注意这种说“不”不是习惯性的逆反,而是依据自己的天性和理性做出的判断。

“听话”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好孩子的标准,听话的孩子就会得到好处,听话就可能需要放弃自己的权利,就可能对父母、老师的教诲、训导和要求只能说“是”,不能说“不”;只能遵从,不能拒绝和反对。如果有不同或是反对的意见,不管你说的是什么事,也不管意见对不对,没说之前就先已经错了,这种文化常使儿童不得不陷入放弃自己权利的陷阱。

由此可见,依据人本值约等于1的原则,建设家长、教师和孩子之间人格平等的关系,哪一方都不要高高在上,也不必匍匐在地,不存在上面和下面,也不会因为说“不”就轻者责骂、打屁股、不给吃饭,重者轰出家门、开除出校。

维护自己的权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权利,还在于养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轻视孩子合法权益的事例仍屡见不鲜的当下,需要在《儿童权利公约》以及相关的法律框架里依法保障学习者的权利,包括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孩子自主学习的基本权利。

在教学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某校在晨间活动推广“绳操”,还准备参加当地组织的比赛,所以要求全体同学都参加。7点50分,广播里就响起了欢快的音乐,学生们条件反射性地赶紧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等待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准备到户外做操。这是多数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却也有几个小男孩不喜欢,但碍于大部分同学拿到绳子后都快乐地玩了起来,又不好意思说自己不喜欢,仅是扭捏着不愿拿绳子。待老师心平气和地问:“你看,别的小朋友跳得多好呀,这也是本领呢!你们为什么就不学学呢?”他们才说:“我不会跳绳!”“我怕女孩子要笑话我。”

接下来教师有两种不同的处置:

第一种是:不行,为了班级和学校的荣誉,所有人都必须参加,你们几个不能例外。

第二种是:大家玩得可开心呢!你们还想用这绳子怎么玩法?于是有学生说:我们可以用它来拔河!我们还可以玩“马拉车”。老师用赞许的口气说:“你们可真会想,让我也和你们一起玩吧?”于是他们到一个空旷的地方开始了愉快的游戏。

上述两种不同的处理体现出对儿童权利的不同态度,教育家蒙台梭利强调“给予儿童自由的选择权”。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明白,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可能要担风险,遇到困难,但以这种方式学习效果比被动学习好上百倍。

有了自由的选择权,首先要依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始终保持好奇心,始终保持激情,学习最有成就感的内容;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自控力,把自主与自控很好地结合起来,珍惜宽松的环境;有效利用自己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发展坚毅等意志品质。对自己选定的长期目标保持持续的激情和坚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