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管理是塑造还是服务

教育管理是塑造还是服务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克礼希望教育领域应拥有更多选择和良性的竞争。在魏克礼这段描述中,包含着两种不同的教育管理理念,一种是他所看到的世界各国都一样的由政府管理的学校,它的定位是通过管理对师生进行塑造;另一种是他所希望的“并不一样”的学校,它的定位是依据学生的天性和成长发展实际需要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教育服务还具有迟效性、不可重复性等特点,学生的成才与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产品。

美国学者魏克礼认为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学校都一样,将它们的指导性原则归纳为14条,概括而言就是:“学校组织形式的基础都是‘教室’;被教授的内容基本都分科;孩子都根据年龄分组,比如一年级、二年级等;学生都由教师进行经常性的管理和监督,年龄比较大的学生也不例外;学校基本都有一个漫长的暑期;公立学校不仅仅由政府资助,还应该由政府来管理……”但他对这些原则的正确性持怀疑态度,他所构想的下一时代教育模型的一些关键词是“做自己教育的主人、个性化教育计划、老师=教练+顾问+引路人、无边界”,等等。“而当我设想到未来的学校系统,只有一个理念在我脑海中出现——没有一种唯一正确的途径。”魏克礼希望教育领域应拥有更多选择和良性的竞争。不仅仅有一种类型的现代学校产生,还会有各种新的模式产生,或简括为“我们的学校并不一样”[134]

在魏克礼这段描述中,包含着两种不同的教育管理理念,一种是他所看到的世界各国都一样的由政府管理的学校,它的定位是通过管理对师生进行塑造;另一种是他所希望的“并不一样”的学校,它的定位是依据学生的天性和成长发展实际需要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

(一)塑造的学校管理

塑造的观念本身是以管理者为本而非以学生为本,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志的教学和基于这种理念的学校管理必然以训练、塑造学生为己任。在以官本位、社会本位、学校本位、教师本位作为办学理念的时候,学生都处于从属的地位,成了被管理、被教训的对象。

塑造的学校管理不承认学生、教师与管理者之间是相互平等的,而是认为管理者高于被管理者,于是设法维护并利用管理者特权实行管理。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有或明或暗的身份差异、角色区分,管理过程中自我定位为行政领导,管理过程中常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塑造的学校管理常以自身的立场为出发点,单方面确立管理的标准、规范,而不是与师生协商确定;若遇到学生不符合其规范时,自认为天然具有当然的裁判权,常采用的手段就是惩戒,偶若也使用表扬、批评,最终还是为维护自授的垄断的裁判权服务。

塑造的教育管理方式中管理者以自身的利益为重,一切管理行为都是为了维护管理者的利益,提高管理者的尊严和权威。一旦管理者的权利与学生的基本权利不一致或冲突的时候,就会忽视乃至侵害学生的基本权利。

塑造的管理认为自身的规范不可逾越,因而常用管理规范来禁锢的学生个性发展,阻止学生自由发展,甚至采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消磨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自由,把管理者的想法潜移默化或直接铺盖给学生。

塑造的管理把不同学生当作相同的标准件,忽视因材施教,忽视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发展状态的差异。

塑造的学校管理在各个环节对学生和被管理者的要求都是唯一的,没有选择空间和机会,没有选课制,看重固定知识,看重标准答案,就连学生的宿舍、座位也都由学校统一安排,没有选择的机会。

塑造的学校管理常常方法单一、陈旧,还自以为是。

塑造的学校管理最终想把学生塑造成管理者心目中理想的人格和个性,而不希望促进学生自由自主地发展为最好的自己。

塑造的学校管理并非是毫无价值的,人类文明大约2000多年的历史中就这样建造秩序。只是它与人本教育是有差距的,也很难符合人的天性,很难充分满足社会对人的成长发展的需求,在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形态的时候需要改变。

(二)服务的学校管理

服务的观念就是要明确管理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校存在之本,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存在的必要,没有教师存在的必要,更没有学校管理的必要。因此学校在办学、管理方面要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办学、管理要通过为教师或教学服务去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

在社会转向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教育本身,认识教育工作本身的性质,探讨学校管理工作的思路与模式是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教育管理上必须牢固树立服务的意识。

学生的成长发展是教育的中心,越来越多的家庭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同时也提高择校期望,以使自己的孩子获得较好的教育。让受教育者有选择学校的权利与让所有人都有权享受教育一样应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放开管控以后学校供给必然增加,学校的垄断地位自然会消失,学校在适度竞争的环境下必须放下身段,与家长、学生平等交往,这同样要求学校管理牢固树立服务的意识。学校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就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就要求转变观念,重视对学生与家长的服务工作。

服务的学校管理的逻辑基础是教育即服务。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无论学校的经费由国家拨款还是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国家或学生(家长)就是学校的投资者与消费者。学校的一切工作包括学校管理、后勤服务、教育活动、课堂教学及教学改革等诸方面都要为这些投资者与消费者服务,都要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主要看学生是否愿意选择这所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主要看家长对这所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是否满意;一个老师教学好不好主要看学生是否喜欢他的课。因此要求学校各项工作都树立服务意识。

教育服务必须尊重消费者与投资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员工绩效的一个主要依据。同时,教育服务的独特性在于服务对象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情感,具有主动性。在教育服务过程中,服务的提供者与服务的对象是多层次、多主体的。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家长与社会。学校管理服务包括教学与后勤服务,服务对象又包括一线教师、学生及家长,服务的内容也是有差别的。教育服务还具有迟效性、不可重复性等特点,学生的成才与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产品。对学生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多方面的努力,而学校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教育元素。

服务的学校管理中,管理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人格和权利是平等的,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超越出教与被教、管与被管、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教师需要评定学生,学生也有权评议教师;教师对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探求真理的同伴;学生仍需要尊重教师,教师也需要尊重学生。教师可以以其人格力量和丰富的知识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却不再享有天然的师道尊严。同时面对吸收新知识能力更强的学生,教师在知识方面的权威也受到极大的挑战,老师和学生将成为平等的交流对象,某些时候某些方面学生甚至会成为老师的老师。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点,才能以高质量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赢得学生。

服务的学校管理中,学生和家长是可以选择哪个学校的服务的,他们可以用脚投票,这是促使服务质量提高的有效机制。它能促使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不同需求的学生特点进行不同的管理和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并进而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引入竞争机制,使教师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的观念,形成良好的师德,处理好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服务的学校管理需要不断追求更优的质量来获得信任和自身生存的基础,不能依靠政府作为后盾继续端铁饭碗,吃大锅饭。公立学校相对于新建起的私立学校已具有历史较长、积淀较厚的相对优势,有传统、社会声誉、教师等多年积累长处。但随着学校办学体制的多样化,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间的竞争将形成更为良性的教育生态,尤其是私立学校在管理上的灵活性将成为与公立学校竞争的长项,也会牵引着公立学校向服务型的管理发展。

服务的学校管理需要打破计划体制下学校管理的僵化和封闭性,激活学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因素,生源、师资、财源、信息源,使学校和社会之间实现充分的能量交换,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正如陶行知所说:不能充分运用社会力量的教育是无能的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

服务的学校管理需要健全与家长的联系渠道,由家长自主组建家长会,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随时听取家长与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并及时纠正学校工作中的失误,共同营造培养人才的教育环境。

服务的学校管理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保障机制,提高各环节服务工作的质量。管理必须配合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师生开展的各类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逐步改善学习和活动条件,尽量能够满足家长与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创建优美舒适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环境的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做到实用、美观、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