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

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浙大坚决实行“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选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合同期内受聘人员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或违反校规校纪,校方可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合同期满后,双向选择。浙大初步决定选聘其中的30人。张小蒂近期将在浙大开设“计量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统计学”等新课程。年仅34岁的益小苏在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被评为教授。

本报通讯员 徐有智 本报记者 钱崇芳 黄宇棠 杨曙望

要把浙江大学建设成为一所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稳定地居于全国同类大学前列,能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并在21世纪中国全面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必须时刻保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总的看来,这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师资力量相当雄厚。但浙大的同志们清醒地看到自己学校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另一方面,处于同一年龄段而且教学科研经历相近的人才大量积压。这种局面对保持和进一步提高教育和科研水平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为此,浙大坚决实行“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选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流动梯队 实行双向选择

注:本文原载《中国教育报》1989年4月8日第一版。

浙江大学1988年毕业的3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与校方签订了2—3年的工作合同。这是浙大改革校内人事管理体制,建立流动梯队、实行双向选择的第一步。从1988年开始,浙大从教师编制中划出一块作为流动编制。规定,今后凡毕业留校的从外校分配来的本科、研究生毕业生;经审查合格均列入流动编制,与校方签订为期2—3年的聘用合同。在聘用期内,享受正式在编教师的一切待遇,升职晋级、进修等一视同仁。在合同期内受聘人员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或违反校规校纪,校方可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合同期满后,双向选择。经学校考核后,少部分人续聘留校,大部分人将根据本人意思,或继续深造,或由学校协助联系到其他单位工作。今后流动编制将逐步扩大到1400—1500人,讲师以下(包括讲师)都将进入流动梯队,在编教师主要由教授和副教授组成。这项改革不仅改变了“一次分配定终身”、使学校和本人都处于被动的局面,而且可以避免人才长期积淀、队伍活力减弱的弊病,使师资队伍充满竞争,时时处于流动之中,保证整体的生机和效益。

实行公开招聘 广揽天下人才

去年年初,浙江大学先后在几家影响较大的报刊上登出了招聘启事,公开向海内外招聘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和有造诣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到目前,已有450多名中青年专家与浙大联系应聘,其中有在联邦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获博士学位的专家,平均年龄37岁,而且多为研究高分子材料、教育管理、发展经济学、生物工程、国际贸易、计算机智能等新兴学科的专家。浙大初步决定选聘其中的30人。为使这些人能一展所长,学校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应用统计学研究中颇多建树的自费赴美留学人员张小蒂博士,于去年10月到浙大工作。他对记者说,我在美国受聘于国家统计局,任副研究员,生活条件优越。但我是一个中国人,现在祖国需要我,我要把自己的知识献给祖国。张小蒂近期将在浙大开设“计量经济学”、“概率论数理统计”、“应用统计学”等新课程。广揽天下人才,给浙大不断增添新的活力。

打破学衔评审常规 使人才脱颖而出

为了使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浙大成立了教授资格特别评审小组,实行特别审批制度。学校规定,凡在本学科领域内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经同学科专家的评议推荐,特别评审组有权随时评聘为教授,不受现行的职务聘任程序和各系、室(中心)升职定额的限制。特别评审组建立以来,已评聘了4位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教授。年仅34岁的益小苏在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被评为教授。特别审批制度的建立,保证了中青年学术骨干能脱颖而出,使他们在最佳年龄段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学衔制度的改革上,持这一观点的有识之士很多,而在目前率先实现这一突破却仍需相当的远见和魄力。一经突破,效果很快显现出来。如益小苏正参加某项国家重点科研题的研究,并以教授身份成为该项专家组成员,主持一个项目研究工作,不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也促进了浙大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