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幸福定位的中国梦践行者

以幸福定位的中国梦践行者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获宁波市青年科技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列入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4年被遴选为宁波市高校名师培养对象和浙江省“151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中国梦”是近两年最火的词之一,记者问干教授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

筑梦者之20世纪60年代

人物名片

干伟忠,男,工学博士,宁波工程学院教授,毕业于同济大学(本科)和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曾获“浙江省优秀教师”、“宁波市劳动模范”、“宁波市优秀青年”,“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员”、“宁波市首届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荣誉称号。获宁波市青年科技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列入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4年被遴选为宁波市高校名师培养对象和浙江省“151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

经过记者的多番周折,终于能够和干伟忠教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采访。我们的采访地点被安排到工建楼三楼的一个实验室——“宁波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听名字会认为应该是个大型实验室,但据记者目测,实验室总体只有50平方米左右,内部的设备也仅仅是几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个试验台,还有些零零散散的设备工具。干教授说这里比较安静,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实验室待着,平时工作的时候,就是和这些机器做伴。干教授身材偏瘦,衣着也十分的简朴,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从记者看到他开始,他的脸上就一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记者通过建工学院的同学了解到,干教授平时很和蔼可亲,脸上经常洋溢着他标志性的笑容。

一提及干教授曾经的梦想,他露出了笑容,他说他也没有什么正经的梦想,在他年轻的时候,祖国才刚刚开始建设,路况比较差,也没有什么桥,于是当时很果断地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希望毕业以后可以为祖国修修路、建建桥。说到这里他自豪地笑了起来,他说曾经的梦想现在也算实现了。包括杭州湾大桥、杭甬高速公路、舟山跨海大桥以及各种地铁工程,乃至东南西北中的各大工程项目,他都曾参与建设规划。

干教授说他现在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够在一次次的工程建设中吸取经验教训,能够在其他项目中把这些总结的东西运用于其中,他说曾经在一些像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的项目中走过不少弯路,国家之前也没有规划过一些这样大的项目,无论是理论、经验还是实践方面都有局限,所以这些经验则显得尤为宝贵,是用很多金钱、人力、物力换来的。

当记者问到干教授在大学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情时,他突然尴尬地笑了笑说,因为当时年纪还很小,15岁就上大学,没谈过恋爱,本科毕业时才19岁。他又说,现在的大学生和他们当时相比成熟得多,懂的东西也多多了。记者又提到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给新生的建议》中的一条“大学中一定要谈一次恋爱,无论成败”,干教授说这个建议不错,他也看了报纸,认为学校的做法很开明,男孩女孩到了一定的年纪,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大学生大多都是20岁左右,是应该谈恋爱的,这很正常,倒不是说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而是自然而然,才会碰出感情火花的。干教授又想起了他的学生时代,他说,他们上大学的时候,同学之间年龄差得很多,年龄小的只有十五六岁,年龄大的有30多岁,实际上很多同学处在谈恋爱的年龄段的,但是那时候不让谈恋爱,大家都一心学习,最后男女生搭对很少。聊到这里,干教授突然话锋一转,说现在的大学生生活丰富啊,并开怀笑了起来。

“中国梦”是近两年最火的词之一,记者问干教授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他说:“‘中国梦’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考虑,我觉得大家心情舒畅,大家都觉得幸福了,这才是‘中国梦’,你说是不是?如果民怨很多,大家对现状都不满意,怨言也很多,那国家发展得再好,或者经济条件再好,钱再多,官再大,心情不舒畅也没用。”记者又问最令他感到心情舒畅的事情是什么,他说最让他感到心情舒畅的事情就是能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干教授在混凝土耐久性领域内从事了多年研究,当被问遇到的印象最深的困难是什么时,他说最大的困难还是人员上的问题。在他看来,我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我国的建设大军,大部分都是广大的农民工,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是相对较低的,对一些操作上的细节不是很在意,在技术方面就会达不到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的技术人员,大多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培养出来的,差不多20多岁毕业之后就要在工地上担任技术管理人员,一个是水平方面有不足,另一个是经验方面也有不足,很多都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那么这些人组成的建设大军就会有缺陷,对质量方面的要求就不会特别高。在做一些研究的时候,可能技术方面还不是最主要的,土木工程和其他高新技术也不一样,是比较传统的技术,很多技术都是已经有了结论的,所以最主要的还是需要一些管理人员,需要有管理经验的人支持,有的时候管理可能比技术更重要。

在宁波教育方面,干教授也有他自己的见解:“拿大学教育来说,我觉得大学教育摊子铺得还是蛮大的,主要是内涵发展,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个性化,现在的大学都把学生当成零部件,每个学生仿佛都是流水线生产的商品一样,每个人都差不多。我觉得我们的学生的培养,可能更需要个性化。人跟物体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和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如果把每个人都放在统一的规格里培养是不妥的,我觉应该给每个人自我发展的空间,有些学校其实是有的,比如自主选择选修课,但是我觉得力度还不够。比如说我们学土木工程,要拿土木工程学位,哪些课是必修的,学分要多少,至于其他的课随你自己,你想学物理,你想学化学,你想学音乐,你想学新闻,都可以。这样的话大家大学毕业之后就是不一样的了,同样是土木工程毕业,但是大家各有所长。所以最终,我个人觉得,应该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学生刚进来的时候就不该定任何方向,比如我喜欢土木工程,我就可以自己去学,反正你自己学分够了,你就可以拿到学位,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干教授还说,很多同学之所以不开心,就是因为不喜欢自己学的专业,因为现在很多大学生报专业的时候都是盲目的,所以不要一进来就把专业定好。

干教授说他们那个年代,基本上都是沿着别人给自己设定好的目标去前进,当时大学生少,国家又有很多职位虚位以待,所以只能按规格培养,一个萝卜一个坑地把人派出去,派到哪里工作,就在哪里扎根。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不一样了,现在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工作是需要去抢的,一个职位可能有四五个人在抢,所以如果一个人毕业之后没有自己的特长,是很难赢得竞争的。他拿大学生打游戏来举例子,他说从学校角度来讲,是反对学生打游戏的,因为学校认为很多打游戏的同学会耽误专业知识的学习,成绩会不好,但是干教授认为,打游戏的同学里面,很多同学脑子特别灵活,对计算机也懂得更多一些,所以打游戏也不全是坏事,如果说一辈子都没打过游戏,也挺遗憾的。干教授逗趣地说他就是一个例子,从小就没打过游戏,总觉得动手方面感觉比别人慢一拍,所以他个人是不反对同学们打游戏的,同时他还反对很多学校不让一年级同学带电脑的做法,有点矫枉过正。他又举了个例子,当时他上中学的时候,学校是不让带计算器的,说用计算机会让脑子不灵光。现在反过来想一想,当时提倡用的一个是算盘,一个是计算尺,比如三位数的乘法,如果不用计算器的话,其他算法都是很慢的,现在算盘和计算尺都已经被淘汰了,但是计算器还在,所以他认为,作为现代人应该都要赶上潮流,不能一直用老的观点来规范年轻人。

干教授有一个女儿,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不要求女儿以后要怎么样,同时他又尴尬地笑了笑说,女儿也不会听他的。他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有想法,比较少考虑将来的问题,比如工作好不好找啊,轻松不轻松啊,钱多不多啊,他们不会考虑。这样的问题一般都是父母亲考虑的比较多,给儿女挑专业的时候肯定是考虑到将来不要太辛苦,钱赚得多一点,稳定一点,学生都是先考虑自己的兴趣,实际上人年轻的时候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他再次回想起了他的大学时代,他说当时大学里要挑三个人去从事核防护工程,报名的人很多,保家卫国的事情大家都想去,但是去的要求是党员或者是预备党员,当时该专业130多个人只有3个预备党员,于是最后就挑了这3个人去。现在想想,假如问他们父母亲的意见,他们肯定是反对的,因为从事这个太危险了,人随着年龄增长会明白很多事情,有时候要听父母的话,毕竟父母的经历要比孩子多。他自己作为父亲,希望孩子能听自己的话,也希望把之前自己走过的弯路都告诉孩子,但是实际上,干教授说女儿根本不会听他的,于是只能放手了,随她去;如果不放手的话,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好的。他认为几十年前的做法放在现在不一定是对的;实际上现在很听父母话的同学,将来的发展也不一定就好。他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就应该走自己的路,最起码将来不会后悔,走错了路也不能怪父母,即使走错了,也是年轻人成长中应该付出的学费。

干教授认为他们那时的大学生和现在的大学生很不同,感觉完全不一样。他们那时的大学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傻傻的”,就是读书读书读书,当时听过“科学攀登”的郭沫若的讲话,全民的想法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只要把书读好了就行了,以后工作就不用愁了。但是现在的大学生看到的东西都是丰富的,以前大学生看到的东西都是很狭窄的;现在的同学们大多数都出过远门,但是以前的学生一般都没有旅游过,所以现在的大学生都是见多识广,人看起来也比从前聪明多了。

记者问道,在从教生涯中有没有遇到过特别难搞的学生,干教授回答说,特别难搞的学生倒是没有,现在的学生都比较独立,普遍都有自己的想法,用他的话说就是“都是非常可爱”的,跟他讲道理,虽然不是都听你的,不认同的会对你的观点进行反驳,在他眼里,这样的学生将来都会是国家的栋梁,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唯一觉得比较有缺陷的,就是现在的同学们看到的东西太多,接触的新鲜事物太多,专业上的知识学习得比较少,心思过于分散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干教授自己也用微博,他觉得自己也要跟上潮流,其他老师也是一样,不然会被社会淘汰。多多关注这样的一些社交平台,才能够及时掌握同学们的想法以及各种思想动态。干教授有时间的话也会使用微博微信,而且经常会发表自己的一些专业性知识,他还逗趣说,他经常会把专业的知识发到班级的微信微博平台然后被同学们“嫌弃”。他说现在同学们都喜欢看一些、发一些有趣的东西。虽然同学们烦他,但是也知道一些新闻,比如什么地方桥梁失事了,也会发原因上去,同学们也会看的。记者称赞干教授是个很负责任的老师时,干教授很谦虚地说,言传身教这些都是作为老师应该做的。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干教授和记者热情地握了手,脸上依然是那熟悉而灿烂的笑容,此时看起来更多了几分可爱和智慧。

文/图:刘丽丽 卢长涛

指导老师:邵 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