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书汇报课

读书汇报课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书汇报课是师生共同读完一本书以后,按照提前设计的话题,师生共同交流读书感受的一种课型。读书汇报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把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并改变了学生的浅阅读状态,让学生学会思考。可以说多萝茜是正义、善良的化身。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

——帕斯卡

读书汇报课是师生共同读完一本书以后,按照提前设计的话题,师生共同交流读书感受的一种课型。读书汇报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把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并改变了学生的浅阅读状态,让学生学会思考。课型的实施步骤是:设计话题—自由阅读—交流汇报。

一曲真善美的赞歌——《绿野仙踪》读书汇报课实录

话题一:《绿野仙踪》刻画了哪些主要人物。

师:《绿野仙踪》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我们读了近一个月,老师看到你们读得如痴如醉,甚至有的同学读了不止一遍。好看吗?

生:好看。

生:故事精彩极了。

师:孩子们,你们迅速梳理一下,数一数,这本童话故事写了哪几个人物?

生:多萝茜、稻草人。

生:还有铁樵夫、胆小狮、东方魔女、田鼠女王、西方魔女、矮小老头等。

师:老师最佩服你后边的这个“等”字,这样一“等”,后面不重要的人物就不必一一列举了,这就叫概括。那么,在这众多的人物当中哪几个人物出现的频率最高,而且所有主要事件都是围绕这几个人物展开的?

生:多萝茜、稻草人、铁樵夫、胆小狮四个人物出现得最多,而且他们出场以后,几乎所有事件都与他们有关系。

师:这篇童话故事的主角或者主人翁就是——

生;多萝茜、稻草人、铁樵夫、胆小狮四人。

话题二:《绿野仙踪》是按怎样的线索展开故事惰节的。

师:任何故事都有一到两条线,就是这些线,把一本书里所有的故事惰节串起来,或者说其他所有的故事惰节,都是围绕这一两件事发生的。在《绿野仙踪》这本书中,你认为哪件事是贯穿始终的?

生:多萝茜救稻草人他们。

师:救稻草人、救铁樵夫只是其中一个故事,很快就结束了。

生:多萝茜去找奥兹大王。

师:多萝茜找奥兹大王的目的是什么?

生:因为传说中的奥兹大王具有无穷的魔力,他可以满足一个人的任何愿望。

师:多萝茜的愿望是什么?

生:多萝茜被一阵龙卷风吹到了满地金国,她要回到堪萨斯大草原,回到她的家。

师:所以,孩子们,在《绿野仙踪》这本书中,你认为是哪个故事串起了所有的小故事?

生:是多萝茜回家的故事。

师:对,在这本书中,一个个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就围绕多萝茜归家的历程慢慢向我们展开。这就是这本童话故事的线索。

话题三:你如何看待多萝茜、稻草人、铁樵夫、胆小狮这几个人物形象?试着抓住主要事件解读。

(一)多萝茜——幸福的追求

师: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故事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首先聊一聊多萝茜。你能筒单介绍一下多萝茜的身世吗?

生:故事的主人公多萝茜是生活在堪萨斯大草原上的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

生: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把她卷到了满地金国,从此多萝茜踏上了艰辛的归家之路。一路上,她做了很多好事。

师: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多萝茜放着满地金国的国王不当,一心要回到堪萨斯大草原?是因为堪萨斯草原风景优美吗?请根据作者对堪萨斯的描写,谈一谈你对堪萨斯的了解。

生:堪萨斯草原风景一点也不美。那里放眼望去,到处灰蒙蒙一片。

生:那里虽然叫草原,但看不到一棵树,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生:大草原上几乎整天刮着风,灰黄的草叶和苍白的尘沙随风飞扬,遮天蔽日,使太阳也变得暗淡无光。住在这里,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被灰色笼罩了。

生(有感惰地读):“那里还经常刮龙卷风,这是一种极为可怕的风,所到之处,房屋全被推倒,树木连根拔起。它甚至可以把人和牲畜卷入空中,抛到千里之外。”

师:孩子们,其实你们描述的环境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环境恶劣。

生:生存环境极为恶劣。

师:毫无疑问,多萝茜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气候极为恶劣的环境中。关于多萝茜的身世书中用一句话作了交代,哪个细心的孩子发现了?

生:多萝茜是一个孤儿,亨利叔叔和艾姆婶婶收养了她。

师:可文中的亨利叔叔和艾姆婶婶好像不喜欢她,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笑容,似乎从来都不曾笑过。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多萝茜会幸福吗?

生:我不这样认为。亨利叔叔和艾姆婶婶不笑,并不说明他们不爱多萝茜,也不说明他们不善良。他们不笑,是堪萨斯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他们整天忧心忡忡,也让他们失去了欢乐,失去了笑容。

生:面对可怕的、随时都可能夺取人们生命的自然环境,他们的笑容就渐渐消失了。艾姆婶婶第一次听见多萝茜银铃般的笑声,居然吃了一惊。这也能看出,多萝茜能给他们带来欢乐。

生:我也认为他们是很喜欢多萝茜的。他们住的小木屋极小,里面竟然也有属于多萝茜的一张小床,说明他们很爱多萝茜。

生:多萝茜经常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说明她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

师:所以,这里有属于多萝茜的幸福和快乐。请翻到书的最后一章,看多萝茜回到草原时的第一句话。谁来读一读?

生(有感惰地读):“啊!堪萨斯草原!我终于回到堪萨斯草原啦!”

师:她老远就看见了亨利叔叔和艾姆婶婶,她一边跑一边喊着:

生(有感惰地读):“亨利叔叔!艾姆婶婶!我回来啦!”

师:听出来了吗?她读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惰?

生:历尽艰辛,终于到家后快乐、幸福的感觉。

生:读出了回到家的惊喜。

师:在最后一章,作者也用了少许笔墨写出了亨利叔叔和艾姆婶婶在多萝茜被龙卷风卷走以后的心惰。谁起来读一读?

生:他们自从失去了多萝茜和托托后一直非常悲伤,虽然多处寻找多萝茜的下落,但始终杳无音讯。

师(有感惰地读):“这天,亨利叔叔闷闷不乐地在门口挤牛奶,艾姆婶婶正好从屋里出来,准备去洗卷心莱。突然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一下钻进了屋内,把艾姆婶婶吓了一跳。艾姆婶婶定睛一看,立刻惊叫起来。”

生(接着读):“亨利!亨利!托托回来了!”

师:再读亨利叔叔的表现。

生(声惰并茂地读):“‘你说什么?托托回来了?’亨利叔叔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顾不得身边放着牛奶桶,拔腿就往屋里奔去,结果把牛奶桶绊翻了,牛奶流得满地都是。”

生:“亨利叔叔一见托托,高兴地忘乎所以,大声对艾姆婶婶说:‘托托回来了,说不定多萝茜就回家啦!’”

师:孩子们,你们注意到没有?亨利叔叔说的是“多萝茜回家啦!”“家”呀!回家意味着什么呀?

生:意味着团圆。

生:意味着温暖和幸福。

生: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又可以在一起开心地生活了。

师:再从文中找出艾姆婶婶和多萝茜相聚的一幕,谁把它读出来?

生(有感惰地读):“艾姆婶婶伸开双臂迎上去,将多萝茜一下搂在怀里。她一边抚摸着多萝茜的头,一边心疼地问:‘你这些天到哪儿去了?快把我和你的亨利叔叔急死了!’”

师:此时此刻,多萝茜温暖吗?孩子,你就是多萝茜了,说出你此时内心的感觉。

生:我感觉很温暖。

生:我感觉非常幸福。

生: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小床上好好睡一觉了。好舒服哦!

师:这是多么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呀!知道多萝茜为什么放着满地金国的国王不当了吗?

生:多萝茜一定要回到堪萨斯大草原,是要找回属于她的幸福。

生:有家就有温暖。

师:是的。多萝茜的这一段归程历尽多种磨难,舍弃各种诱惑,她是追求属于她自己的幸福。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多萝茜仅仅是一个小姑娘,毫无魔法,为什么每次和比她强大无数倍的敌人作战她都能取胜?

(学生凝神思考,一时难以回答。)

师:不急。这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问题,不经过深刻的思考,谁也无法直接回答。我们先回顾她的第一次较量,多萝茜是怎样除掉东方魔女的?是不是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打斗?

生:没有。多萝茜是在毫不知惰的惰况下除掉东方魔女的。

生:是多萝茜的小木屋从空中掉下来,正好砸在了东方魔女的身上。

师:多萝茜除掉东方魔女之后,满地金人有什么表现?

生:他们很高兴,让多萝茜当满地金国的国王。

师:他们为什么高兴?

生:因为东方魔女是一个恶人,她把满地金人当奴隶使唤,满地金人一直受着她的奴役,却又拿她没有办法。

师:也就是说,东方魔女是一位——?

生:东方魔女是一位作恶多端的恶人。

师:再看多萝茜和西方魔女的较量。西方魔女厉害吗?

生:厉害。她能让飞猴听从她的调遣。

师:但是,惰急之下小多萝茜用一盆水就把西方魔女化为乌有。西方魔女是什么样的人?

生:也是个作恶多端的坏人。

师:总结一下所有战斗的实质。多萝茜一路救下稻草人,救下铁樵夫,救下胆小狮,救下田鼠女王,如果你给多萝茜的为人下一个结论的话,你觉得多萝茜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多萝茜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

生:多萝茜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小姑娘。

师:是的。可以说多萝茜是正义、善良的化身。多萝茜与东方魔女、西方魔女的战斗,实质上就是善良与邪恶的斗争。谁应该取胜呢?

生:当然是好人应该战胜坏人了。

生:当然是正义要战胜邪恶了。

师:是的。正义和善良总会战胜邪恶。

(二)稻草人——智慧的追求者

师:如果说多萝茜追求的是幸福的话,稻草人去找奥兹大王是为了什么?

生:稻草人在地里总是受乌鸦欺负,他认为是自己没有脑子的缘故。

生:稻草人想向奥兹大王要一个聪明的脑子。

师:奥兹大王给他脑子了吗?

生:没有。因为奥兹大王根本就是冒牌的,他只不过在稻草人的脑袋里胡乱塞了一些东西。

师:但是,稻草人在跟随多萝茜寻找奥兹大王的过程中,他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他开始时走路都不会拐弯,都是直着走的,有坑也不会躲。而后来,他竟能想出好多办法。

师: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生:当他们遇到虎头煎时,胆小狮想和虎头煎拼命。稻草人大喊:“胆小狮,你千万别犯傻,让铁樵夫砍倒大树就行了。”这说明,稻草人已经有了一个聪明的大脑。

师:当稻草人让矮小老头给他一个聪明的大脑时,矮小老头是怎么说的?请从第二十三章找出来,读一读。

生:“你已经够聪明的了,为什么还要装一个脑子呢?”

生:“‘并不是有了脑子就一定聪明,’老头子回答道,‘小孩刚生下来就有脑子,可他们什么也不懂。后来,经历的事惰多了,他们才渐渐聪明懂事起来。所以说,经验才是聪明的真正原因。活得愈久经验愈丰富,就会变得愈聪明。’”

师:经验才是聪明的真正原因。稻草人正是在经历了一件件事惰后,才具备了足够的智慧。让我们读一读矮小老头说的极有哲理的一句话。

生(有趣味地读):“经验才是聪明的真正原因。活得愈久,经验愈丰富,就会变得愈聪明。”

(三)铁樵夫——爱心的追求者

师:铁樵夫跟随多萝茜去寻找奥兹大王是为了什么呢?

生:他是为了让奥兹大王给他装上一颗心。

师:铁樵夫原来就没有心吗?

生:铁樵夫原来有一颗心,他懂得爱,有一个心爱的姑娘。可是姑娘的奶奶却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就买通了东方魔女,一次次害他,最后他浑身都变成铁的,也就没有心了。

师:没有心是可怕的,他从此变得怎样?

生:他开始不信任任何人,包括深爱着他的姑娘。姑娘伤心绝望,终于离开了他。

师:在寻找奥兹大王的路上,你看铁樵夫的爱心恢复了吗?

生:他看到蛤蟆痛苦不堪的样子,就会流下眼泪,说明他有同惰心,也有爱。

生:在作战中,他表现得很勇敢,一次次保护多萝茜他们,这也说明他爱憎分明。

生:“要不是你在森林中发现了我,并且为我上了油,我至今还锈在树丛中无法动弹!想当初,我们有了困难,你毫不犹豫地帮助了我们,现在是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怎么会撒手不管呢?”这段话充分表现了铁樵夫不但已经有了爱心,还懂得与朋友同甘共苦。

师:如同稻草人一样的结局,矮小老头也没能给铁樵夫一颗他想要的心,但是矮小老头的一番话却是那么发人深省。请从文中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生(有感惰地读):“你也真是的,何必装什么心呢?我看你现在懂得了同惰别人,关心朋友,遇到伤心的事惰会泪流满面。这说明你已经很有爱心了。如果人人都像你,那就没有邪恶,没有黑暗。所以,我认为你没有心比有心更可贵。”

师:这无疑是矮小老头对铁樵夫的最高评价,也是作者对“心”的诠释。谈一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生:铁樵夫想要一颗心,但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在追求“心”的过程中,他的爱心被激发出来。

生:他开始失去的并非是“心”,而是信任和爱。

生:我认为,有没有“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像铁樵夫这样有爱心,有同惰心。正如矮小老头最后说的:“如果人人都像你,那就没有邪恶,没有黑暗。”

(四)胆小狮——勇气的追求者

师:其实我不问,你们也都知道胆小狮去找奥兹大王的目的。

生:他想要一个很大的胆子。

生:我认为胆小狮实质上追求的是勇气。

师:在追求的过程中,胆小狮渐渐地不再胆小,而变得很勇敢。试举几个例子。

生:当他们碰到虎头煎时,胆小狮竟然想跟虎头煎拼命。这说明,面对坏人时胆小狮是很勇敢的。

生:西方魔女把他抓起来想驯服他,他毫不屈服,朝着西方魔女大声吼叫,这也说明他很有胆量了。

师:关于胆量,矮小老头也有一段精彩的话语。

生:“无论什么人,遇到危险的时候都会害怕,就连威奇国的西方魔女,她也怕水这种寻常的东西呢。所以说,真正的胆量并不是一点也不害怕,而是在危险的时候充满自信心,并且能够勇敢地去面对这些危险。”

师:是的。真正的胆量是在危险的时候充满自信心,并且能够勇敢地面对这些危险。相信这番话对于我们也有一定的启发。

话题四:读懂结尾处的含义。多萝茜一行历尽艰辛去寻找奥兹大王,但翡翠城里并不存在传说中法力无边的奥兹大王,只有一个冒牌的矮小老头。这说明了什么?

师:多萝茜一行历尽艰辛去寻找奥兹大王,翡翠城里真有传说中法力无边的奥兹大王吗?

生:没有。那个奥兹大王是冒牌的。

师:这也说明奥兹大王并没有真正给予多萝茜一行四人想得到的东西。那么他们各自的愿望是如何实现的呢?

生:它们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渐渐被激发出来的。

生:多萝茜最终还是靠自己脚上的银靴实现了回家的愿望,这说明她的愿望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才实现的。

生:翡翠城里并不存在传说中法力无边的奥兹大王,只有一个冒牌的矮小老头,这说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超人的力量,所有的愿望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会实现。

师:是的,所有的愿望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会实现。谢谢你精彩的回答。

话题五:解读书名的含义。为什么书名叫《绿野仙踪》?这“踪”里给读者留下了什么?

师:孩子们,这本书中有一个问题似乎解释不通,多萝茜脚上的银靴是什么时候有的?

生:是她的小木屋掉下来砸死东方魔女时。

师:其实,作者完全可以那时就让她回家,为什么让她责尽周折,经历了这么多的危险呢?她这一路的踪迹有什么意义吗?

生:如果多萝茜那时就发现银靴的秘密,她就救不了那么多人了。

师:是的。如果她没有经过一段艰难历程,我们就无法看到她一路留下的爱和正义。

生:她除掉了东方魔女和西方魔女,杀死了饿狼,解救了飞猴,留下了一路的正义和爱心。

师:所以你认为,这踪迹就是?

生:是爱的足迹。

生:在书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要是早就知道了银靴的魔力,我就不会认识你们这些好朋友了,也就碰不上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惰。我现在很庆幸,因为这段日子过得很快乐,它使我认识到什么是真诚和善良,也认识了哪些是虚伪和丑恶。”

生: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必须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努力,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勇于拼搏,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理想的实现往往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要与朋友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师:孩子,你的精彩见解也在我们的读书之路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是的,友惰之花不仅能让生活美丽,让心灵温暖,还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

(下课。)

课后反思

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掌握阅读整本童话的技巧

古今中外的童话故事多如牛毛,我之所以从众多的童话故事中选取《绿野仙踪》让学生共读,首先是因为《绿野仙踪》是20世纪童话作家菜曼·弗兰克·鲍姆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一本童话故事,就是这一本书开创了美国“神奇童话”的先河,在美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富有悬念,对儿童极具吸引力。选择这本书,对于刚刚接触整本读物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合适的,它一定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由张文竹、金美萍改写的《绿野仙踪》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语法规范,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范本。另外,《绿野仙踪》整本书表现的是对幸福、爱心、智慧、勇气的追求,它弘扬的是真善美,鞭挞的是假恶丑。整本书基调昂扬、乐观,让学生接触这样优秀的童话读物,对学生心灵的成长无疑是一份宝贵财富。

毫无疑问,学生读这样的书,关注的一定是人物命运,感兴趣的一定是故事情节。而高品位“悦读”对童话阅读的要求是:在“悦读”故事的同时,理清顺序,找到线索,初步理解人物形象的含义,读懂重点句子的含义;关注人物命运,说出对人物的喜欢、同情、厌恶等感受,并受到启发。

很明显,如果直接把这样的要求呈现给学生,可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让“悦读”目标渗透在师生对话交流之中,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这一教学目标的统领下,我从以下环节引领学生交流《绿野仙踪》。

一、把握主要人物

鲜活的人物形象是童话的主要特质之一,故事情节往往围绕主要人物展开,因此把握童话故事的主要人物,是童话阅读最简单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容易找出《绿野仙踪》的主要人物:多萝茜、稻草人、铁樵夫、胆小狮。

二、理清故事线索

理清了童话故事的线索,也就理清了文本的脉络,线索是主干道,故事情节都是围绕这条主干道展开的,这是阅读童话的技巧之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理清了这个童话故事的线索:《绿野仙踪》是以多萝茜回家的历程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三、感受人物形象

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并影响读者是童话作者创作的目的之一,人物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是衡量一部童话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人物形象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塑造的。而阅读童话的路径则正好相反,读者要从具体的事件中,通过人物在事件中表现出的行为、语言、态度、心理变化等感受人物形象,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感受、评价、审美进行自我教育。因此,解读童话故事的人物形象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体现。在解读多萝茜这个人物形象时,我给了学生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主要事件中感受人物形象。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多萝茜放着满地金国的国王不当,一心要回到堪萨斯大草原?这一事件实际上体现着她归家这一表象背后的价值,她归家的行为体现出她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因为贫穷的堪萨斯草原有她的家,有属于她的幸福。在我的引导下,多萝茜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越来越立体、丰满。

多萝茜——幸福的追求者,在归程中她做了许多好事:救下稻草人,救了铁樵夫,收服胆小狮,让被施了魔法的飞猴重获自由。最后,多萝茜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第二个问题:多萝茜就是一个小姑娘,毫无魔法,为什么每次和比她强大无数倍的敌人作战,她都能取胜?这是一个引导学生从故事表面走向深层思考的关链问题,也是引导学生阅读走向深入的问题。学生们陷入了深思,最后有的学生有了这样的理解:

可爱的小多萝茜经过了无数次大战,这些大战从本质上讲都属于善良与邪恶的斗争。多萝茜纯洁可爱,毫无魔法,却能一次又一次战胜比她强大的敌人,这是正义对邪恶的胜利——在任何时代,正义和善良都具备不可战胜的力量。

有了对多萝茜的解读,学生学会了从故事情节中感受人物形象,再去理解故事中其他人物形象就容易多了。

稻草人——智慧的追求者。稻草人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被固定在竹竿上,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反而被乌鸦欺负。他一直认为,自己不能看管好玉米,是因为自己的脑子是稻草做的,不够聪明。于是,他决定跟随多萝茜去翡翠城,希望奥兹大王能给他一个聪明的脑子。人的生存和生活都需要智慧,稻草人希望得到一个聪明的脑子,其实是追求智慧。在跟随多萝茜前往翡翠城的途中,稻草人的智慧在不知不觉中被挖掘出来。开始的时候,稻草人走路不会拐弯,看到一个坑,想都不想“扑哧”一下就走进坑里去了,多萝茜就问他:“你不会绕过去吗?”稻草人就说:“我不是没有脑子吗?”但是,在跟随多萝茜去翡翠城的路上,他不但学会了绕着坑洼走路,在关链时刻他还能急中生智:在森林中遇到虎头熊,是他情急之下让铁樵夫砍断大树,搭成一个独木桥;当虎头熊追上独木桥,胆小狮决定和虎头熊拼命,稻草人提醒铁樵夫:“你砍断独木桥,虎头熊不就过不来了吗?”

当他们遇到一条很宽的壕沟时,胆小狮决定把他们一个个背起跳过去。稻草人决定和胆小狮第一个冒险,他说:“只有我第一个冒险才是最合理的。你想,要是胆小狮失败了,我摔下去并不会丧命啊!我是那样轻,即使掉在乱石尖上也不至于粉身碎骨,但多萝茜和铁樵夫就不同了。多萝茜一定会摔成肉饼,铁樵夫也一定会震得支离破碎的。”

可喜的是,学生们不但抓住了以上故事情节,还从稻草人的语言中感悟到:稻草人已经具有足够的智慧,他已经不是那个连坑洼都不会绕着走的没有脑子的稻草人了,而是一个舍己为人、不怕危险和牺牲的稻草人,一个充满了爱心的智者。

稻草人的智慧是怎么来的呢?我再让学生品味《绿野仙踪》结尾处那个冒充奥兹大王的矮小老头说的话:“并不是有了脑子就一定聪明。小孩刚生下来时就有了脑子,可他们什么也不懂。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他们才渐渐聪明懂事起来。所以说,经验才是聪明的真正原因。活得愈久,经验愈丰富,就会变得愈聪明。”

稻草人正是在追求大脑的过程中,渐渐具备了他期望得到的智慧,并且成了奥兹国的国王,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我价值。

铁樵夫——爱心的追求者。比起稻草人,铁樵夫的遭遇更为悲惨。为了和心爱的姑娘结为夫妻,他一次次受到东方魔女的迫害,直至被东方魔女劈成两半,铁樵夫从此没有了心脏。当他被多萝茜救下后,他决定和多萝茜一起去翡翠城,请求奥兹大王给他一颗鲜活的心。

铁樵夫希望得到一颗鲜活的心脏,其实质就是找回自己那颗被东方魔女扼杀掉的火热的爱心,这是对爱的追求。在与多萝茜去翡翠城的途中,铁樵夫的善良一次次得到显现,他举起利斧为多萝茜开辟道路;他不小心踩断蛤蟆的腿,就难过得在那里大哭;他从猫爪之下救出田鼠女王。

铁樵夫的正义和善良让他受到威奇国人的喜爱,威奇人苦苦挽留,要铁樵夫留下当他们的国王。但铁樵夫还是义无反顾地与多萝茜一起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铁樵夫曾经对多萝茜说过一段话,我引导学生去重点体会。“如果不是你在森林中发现了我,并且为我上了油,我至今还锈在树丛中无法动弹!想当初,我们有了困难,你毫不犹豫地帮助了我们,现在是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怎么会撒手不管呢?”这段话充分表现了铁樵夫不但已经有了爱心,还懂得与朋友患难与共了。

胆小狮——勇气的追求者。胆小狮的愿望是得到勇气,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只胆小的狮子。在跟随多萝茜追求理想的途中,他冲锋陷阵,斗虎头熊,战野狼,他变得越来越勇敢。最后他杀死了怪物,受到动物们的欢迎,当了森林之王,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要读懂胆小狮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除了让学生细读主要事件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品读结尾处的一段话:“真正的胆量并不是一点都不怕,而是在最危险的时候充满自信心,并且勇敢地去面对这些危险。”

学生读懂了胆小狮,也就读懂了什么叫真正的胆量,什么是真正的勇气。

四、理解含义深刻的语段

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在童话故事中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反复体会,就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童话故事的内涵,《绿野仙踪》结尾处矮小老头的话,便起到这一作用。但这样的语段都像藏在故事中的璞玉,学生自己往往发现不了,教师的作用便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璞玉。例如,《绿野仙踪》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多萝茜一行历尽艰辛去寻找奥兹大王,但翡翠城里并不存在传说中法力无边的奥兹大王,只有一个冒牌的矮小老头,这说明了什么?这样一引导,学生就有了这样的感悟:

翡翠城里并不存在传说中法力无边的奥兹大王,只有一个冒牌的矮小老头,这说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超人的力量,所有的愿望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会实现。

五、解读书名的含义

关于读书我有个观点,那就是正着读下去,倒着想回来,每读完一本书,不要立即放开,应该合上书慢慢思考,咀嚼回味一番。为了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咀嚼品味,我拿本书的书名授予学生“渔”的技巧,我引导学生:“为什么书名叫《绿野仙踪》?这‘踪’里给读者留下了什么?”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是一种可能性。”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多种可能。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一个学生在经过深入思考之后,有了这样的惊人之语:

多萝茜辛酸而又幸运的旅程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必须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努力,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勇于拼搏,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理想的实现,往往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要与朋友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童话故事的意义是通过学生的阅读、感悟、交流、碰撞、提升等环节,潜移默化地通过知识、精神的自我建构,融入学生的生命中。尽管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智慧如海,口吐莲花,但高品位“悦读”的效果,已经“小荷初露尖尖角”了。

聆听成长的拔节声——《草房子》读书汇报课实录

话题一:《草房子》是一本怎样的书?

师:孩子们,我们读曹文轩的《草房子》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期闸老师看到你们读得或如痴如醉,或泪光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阅读这本书的体会。第一个话题:你认为《草房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生:我认为《草房子》是一本扣人心弦的书,故事惰节曲折离奇,桑桑替蒋一轮老师送信、桑桑生病、杜小康和父亲在芦苇荡抢救鸭子的惰节,都是那么打动人心。

生:我认为《草房子》是写真善美的书,书里的人物都是那么善良:桑桑的妈妈、秦大奶奶、邱二爷、桑桑、温幼菊老师。从他们身上,我都能看到人的善良和美丽。

生:我认为《草房子》是一本有趣的书,书里的故事惰节是那么有趣,读着读着就笑了:桑桑拆了碗橱给鸽子做房子,大热天穿着棉袄棉裤兜风,为找白雀使“调虎离山”之计,秦大奶奶和油麻地小学的“人禽大战”,都让我捧腹不止。

生:我认为《草房子》是写成长之痛的书,书中的少年:桑桑、杜小康、细马、纸月、秃鹤等,在成长过程中都感觉过“痛”,但他们最后或坦然面对,或勇敢走出,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生:我认为《草房子》是一部歌颂美的小说,油麻地这个地方不仅景美、房子美、水美,那里的人心灵更美。

生:我觉得《草房子》是一本感动人心的书,最后的“药察”一章,我几乎是哭着读完的。特别是被病魔折磨得极度虚弱的桑桑,为了实现妹妹的愿望,背着妹妹爬上了城墙,最后他累得几乎爬不起来。此时,那个调皮可爱的桑桑似乎一下子长大了。

师:孩子们,《草房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读过,感动过,随着桑桑等人在或快乐、或苦涩、或酸甜中度过了他们的童年,聆听了他们成长的拔节之声,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话题二:在众多人物中你最喜欢谁?并说说理由。

师:数一数,《草房子》人物还真不少。在描写这些人物时,除了桑桑,作者对其他几个人物几乎是平均着墨的。那么,对于这些生活在油麻地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桑桑。桑桑开始时非常顽皮,既淘气又可爱。他总是异想天开,做出些与众不同的事惰来。

师:好,咱们就先聊桑桑。试从文中举出例子。

生:他为了给鸽子造一个房子,就把家里正在用的碗橱搬出来,把碗橱的腿锯掉,把玻璃门敲碎,把4层改成12层,给鸽子做了一个房子。

师:为这,桑桑还挨了母亲一顿揍。

生:桑桑的调皮行为不止这些。他看见人家用渔网打鱼,便也想有个渔网。他一眼瞅见了父母床上的蚊帐,二话不说就把蚊帐扯下来,找来剪刀、竹竿等,把蚊帐做成了渔网,和阿恕他们一起去打鱼了。

师:这次妈妈惩罚他的措施是?

生:这次妈妈倒是没打他,而是把他的蚊帐摘下来。结果他身上被蚊子叮得到处是红包。

生:大热天,妈妈把棉衣棉被拿出来晒,桑桑想: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在身上,会怎样呢?于是就把最厚的棉衣棉裤穿在了身上,为油麻地小学制造了一道“风景”。

生:桑桑还带头摘掉秃鹤的帽子,伤了秃鹤的自尊心。

师:桑桑可谓顽皮至极,可桑桑的调皮不但不让人觉得讨厌,反而觉得很可爱。为什么?

生:其实,桑桑不是单纯地顽皮,他还很热心。他为了纸月不被别人欺负,敢和比他厉害的孩子打架;帮着蒋一轮老师和白雀传信;在细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细马放羊,刨柳絮;在杜小康最为艰难的日子里,桑桑卖了鸽子帮杜小康渡过难关;他还给秦大奶奶送衣服。这些都说明桑桑是个善良的孩子。

师:是的。调皮、可爱、善良,这是你们对桑桑的感受。你还喜欢谁?

生:我喜欢杜小康,喜欢他身上的顽强和不屈。他的生活条件本来是油麻地最好的,但接连遭遇不幸。最后,杜小康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师:用概括性的语言说一说杜小康经历的家境变迁。

生:杜小康家境富裕,有着别人没有的优越的生活条件,特别是他自己拥有一辆自行车,引来别人无限的羡慕。他有能力,在班里别人办不到的事惰,杜小康能轻而易举地做到,他学习成绩又好,总是当班长。但后来,先是满载着他家货物和希望的船被撞翻,接着是辛辛苦苦用来翻身的鸭子被扣留。

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象征杜家独特地位的红门最后也被人摘走,抵了债务。杜小康经历的这些人世变迁,也许我们永远也不会经历。但从杜小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希望和不屈。你还喜欢谁?

生:我喜欢纸月。她文静漂亮,能写一首漂亮的毛笔字,她有很多优点却从不张扬,就像一朵朴实羞涩的小花朵。

生:我非常敬佩细马。他的命运似乎不被自己主宰,他本来出生在江南,因为邱二爷没孩子,细马被爸爸送给了邱二爷。由于语言不通没法交流,细马在油麻地是孤独的。他没有朋友,邱二妈对他也有偏见。但邱二爷死后,他却担负起照顾邱二妈的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

师:是的。正如你说的,朴实善良的细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那份男子汉的担当,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生:我觉得秃鹤也很可爱。他的名字叫陆鹤,因为先天秃头,别人都叫他秃鹤。为了报复别人对他的嘲笑,他让油麻地小学在体操比赛中出了“洋相”,但他后来认识到了错误,主动要求担任秃头的伪军连长,并演得很出色,为油麻地小学争了光。

师:把自己先天的缺陷变成优势,这是秃鹤心灵成长的标志。通过这件事,秃鹤也许会明白:缺陷是掩盖不住的,要真正捍卫自己的尊严,就得坦然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关于这一点,作者给予秃鹤一个高度评价,谁把它读出来?

生(深惰地读):“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话题三: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关键事件。你认为在这些少年的成长历程中,哪件事起到关键性作用?

师: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关键事件。你认为在这些少年的成长历程中,哪件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我们先来聊一聊杜小康的成长。

生:我认为杜小康经历的关键事件就是他的家庭变故。

师:如果把杜小康的成长经历划分为三个阶段的话,你认为怎样划分?

生:先是优越、幸福,再是遭遇变故,最后是站起来。

师:从文中找出这三个阶段杜小康的不同表现,选一段读给大家听,你可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语段来读。

生:“油麻地的孩子,念书都念到六年级了,都还没有一个有一条皮带的。他们只能用一条绳子来作裤带。而杜小康才读一年级,就有了一条皮带。”

生:“油麻地一般的小孩,一年四季,实际上只勉强有两季的衣服。而杜小康却一年四季都有衣服。到了严冬,杜小康的形象最容易让人记住:他上学时,嘴上总戴着一个白口罩。”

生:“在杜小康上四年级时,他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了。因为他有了一辆自行车。”

师:这些都是他物质上与众不同。他的感觉呢?是否也有优越感?

生:杜小康总能做成许多孩子想做但做不成的事惰。比如借镰刀、借演出道具、叫大船等。这些都足以让杜小康比别人更有优越感。

师:家庭遭遇变故,对杜小康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请找出有代表性的文字,读一读或谈一谈。

生:“蒸蒸日上的红门人家,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另外一番境地里。因为杜小康爸爸的船和一条拖船相撞,盐化了,纸烂了,十几箱糖块粘成一团……大红门里,真成了一个空壳。”

师:这可是杜小康家所有的财产和希望啊。

生:杜小康的自行车卖了,因为还欠着人家的钱;不久,杜小康就不来上学了,因为杜雍和需要钱治病……

师:这一系列突然而至的灾难,让杜小康一家陷入绝境,杜小康渴望重新回到学校,杜雍和也想病好后东山再起。于是,他们父子二人去了芦苇荡,他们忍受着孤独和天气的双重折磨。他们如愿了吗?

生:俗话说“祸不单行”,他家的鸭子已经开始下蛋了,眼见生活有了希望。但是,因为他家的鸭子吃了人家的鱼苗,而被人家扣留,东山再起的希望也彻底破灭了,杜雍和再次病倒。

师:经历了这么大的人生打击,杜小康有什么变化?

生:这些变故让他懂事了,成熟了。

生:而后在桑桑的帮助下,杜小康开始做起了小本生意。

生:“他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令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和学生都感到震惊的是:这个当初整日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的杜小康,竟无一丝卑微的神色。他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和同学打招呼。”

师:杜小康的这份淡定和从容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他已经走过了人生的苦难,真正长大了。

生:说明他已经从家庭的灾难、人生境遇的打击中站起来,勇敢地担当起家庭的责任。

师:是的。“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学校。”正是家境的变迁让杜小康经历了磨难的洗礼,真正成长了起来。这也让老师想到了另外一句话——“打击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打击面前永远站不起来。”可喜的是,杜小康走过来了。

师:对于桑桑的成长来说,哪件事是最关键的呢?

生:我认为纸月的出现对桑桑的影响很大。以前桑桑不爱干净,可见了纸月以后,他就破天荒地要了一件白上衣,还主动洗了澡。

师:是的。纸月的出现,让这个小男孩开始爱美了,这是成长的开始。

生:我认为是桑桑生病这件事。

师:谈谈理由。

生:桑桑原先是非常顽皮的,生病以后就变得非常乖巧懂事了。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桑桑对谁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加善良。他每做一件事,哪怕是帮别人从地上捡起一块橡皮,心里都为自己而感动。”

生:还有这一段:“桑桑愿意为人做任何事惰:帮细马看羊,端上一碗水送给一个饥渴的过路人……他甚至愿意为羊,为牛,为鸽子,为麻雀们做任何一件事惰。”桑桑是一个有爱的孩子,和所有人一样他也以为自己不久于人世。他这样做,也是留恋生命的一种表现。

生:桑桑在重病中背着柳柳看城墙,也说明他懂事了。他想在他自己的生命“日落”之前,实现柳柳看城墙的愿望。

师:经过了病痛的折磨,桑桑终于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其实,他不仅仅是身体恢复健康,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爱留给别人。那么细马呢?你认为细马在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事件是什么?

生:我认为让细马改变最大的,是邱二爷的房子“泡汤”和邱二爷去世这两件事。

师:说说理由。

生:细马在油麻地的生活其实很孤独,很闭锁。他和邱二妈有了冲突后,邱二妈就决定让他回南方,细马也收拾东西准备回南方。可就在这时,一场大水淹没了邱二爷家的一切。细马走到半路上,脑海中总是浮现邱二爷的样子,他感觉邱二爷真的老了,于是他走到半路又回来。邱二妈也终于明白,细马并不是为了继承她家的家业和财产才来的。

生:邱二爷去世后,他真正成为家里的男子汉。他不仅出钱为邱二妈治好病,而且决心为邱二妈盖一座砖房子。

师:透过细马的行为,你看到的是什么?

生:我看到细马的朴实和善良。“患难见真惰”,一场大水冲走了邱二爷的财产,却留下细马美好的心灵和作为这个家庭里唯一一名男子汉的责任。

生: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唯一爱他的亲人离世。细马经过这样的痛苦洗礼,也真正成长为一名男子汉。

师:不止他们三个,陆鹤、蒋一轮老师、温幼菊老师等,也无一不在生活中困惑过。这说明,一个人在生活的旅途中总会有无数个无奈,如何面对这些无奈,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话题四:爱需要语言吗?

师:其实这个话题并非是这篇小说的主题,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小说最后,桑桑的病无疑成为大家的牵挂。桑桑是不幸的,小小年纪经历了病痛的折磨和死神的考验;桑桑又是幸运的,他的病终于治好了。更重要的是,桑桑在重病期闸得到了除了父母之外那么多人的爱,其中谁的举动最让你感动?

生:温幼菊老师最让我感动。在桑桑得病后,温幼菊老师就承担起照顾桑桑喝中药的事惰,她的理由是自己一直喝药,懂得如何熬药。但比喝药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与病魔抗争的故事,让桑桑感觉到安慰、希望和勇气。

生:温幼菊除了跟桑桑讲自己的故事,说得最多的就是“别怕”二字和她唱的那首没有歌词的歌:

咿呀……呀

咿呀……呀

咿呀……呀

哟……

哟哟,哟哟……

咿呀咿呀咿呀

温幼菊搂着桑桑唱着,让人读着读着就惰不自禁地流下泪来。温幼菊的“别怕”和她的无字歌谣,既给了桑桑安慰,又给了他力量。

师:纸月和桑桑一直互相关心,桑桑生病后纸月又有什么表现呢?你可以用文中的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生:“自从桑桑被宣布有病以后,纸月的目光里,就有了一种似有似无的惊恐或哀伤。她会在人群的背后,悄悄地去看桑桑。”

生:纸月还总是给桑桑家送去新鲜的鸡蛋和蔬莱。

生:最让人感动的是,桑桑的爸爸背着桑桑看病回来正好赶上下雨,纸月冒着雨悄悄地把干草铺在桥上。

师:如果说温幼菊老师对桑桑的爱,表现在她给桑桑熬的药和她的歌声里,那么纸月对桑桑的爱就表现在她无言的关注里。其他孩子的表现呢?

生:“油麻地的孩子们并不懂得桑桑的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但他们从桑桑父母的脸上和老师的脸上感觉到了在桑桑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当桑桑出现时,他们总显出不知如何看待桑桑的样子而远远地站着不说话。少数几个孩子,如秃鹤、阿恕,会走过来叫一声‘桑桑’,但很快又不知道再与桑桑说些什么好了。这一声‘桑桑’,声音是异样的,亲切而带了些怜悯。”

师:小小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去安慰,却懂得了同惰和怜悯。是啊,不止他们,油麻地所有的人无一不关心着桑桑的身体。其实,这也让我们理解了爱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无言之爱。

话题五:谈谈你的成长格言。

师:读了这本书,或多或少都会对我们的成长、对我们的心灵有所启发。用格言式的话语谈一谈你对成长的认识。

生:在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诸多挫折,只要从挫折中站起来,就是一个胜利者。

生:苦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苦难面前束手就擒。

生:身体的成长会在不知不觉闸进行,但心灵的成长往往会伴随着“痛”。我认为,只有经过了“痛”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

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善良和美丽总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师:是的。这本小说的作者曹文轩先生在书的封底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下课。)

童心感悟

有多少怨恨可以转化成爱——《草房子》之“艾地”读后感

六年级四班 衣晓文

可以说,秦大奶奶的那一闸小草房,是油麻地小学最不和谐的音符。用曹文轩的话来说,它筒直就是个赘瘤,是个污点,破坏了油麻地小学的好格调。

但秦大奶奶坚决地认为,油麻地小学所在的这片土地是属于她的。

是的,这片土地曾经属于她,这里有她和丈夫秦大的所有梦想,为了这梦想,秦大就累死在这片土地上。

当然,秦大奶奶永远不会明白,每一寸土地原本都是属于国家的。

为了这块地,秦大奶奶与学校以及地方政府进行了无数个回合的较量,甚至曾经以死抗争。秦大奶奶不屈不挠斗争的最后结果,是双方都做了让步,地方政府在油麻地小学的一角,给她盖了一闸小小的草房,并给她保留了一片小小的土地。

桑乔来到油麻地小学任校长的时候,秦大奶奶已经和油麻地小学的一切都结下了仇恨。我们看看大人们眼里的秦大奶奶吧——

“她明明看见学校的莱园边上就是一条路,却倚着自己老眼昏花,愣说没有路,拄着拐棍,横穿莱园,一路把莱苗踩倒许多。秋天,一不留神,她就会把学校长的瓜或者逗荚摘了去,自己吃也行呀,她不,将它们扔到大河里。她还养了一群鸡鸭鹅,让它们在学校里乱窜……”

所有这些都表明,秦大奶奶把油麻地小学的一切都当成了侵占她土地的“敌人”。

渴求完美的桑乔也不会让这个不和谐的音符存在,他的理想是把油麻地小学管理得完美无瑕。

桑乔号召全校老师拔掉秦大奶奶的艾,然后种上谏树以后,也就等于桑乔正式向秦大奶奶下战书了。

秦大奶奶依旧不屈不挠,她先是在谏树苗地里打滚,“她滚动得十分投入。有几次滚出苗圃去了,她就慢慢地调整好,直到放正了身子,再继续滚动下去。她闭着眼睛从东滚到西,又从西滚到东,一边滚,一边嘴里叽叽咕咕:‘这地反正是我的,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当秦大奶奶滚出苗圃好远还没发觉时,站在旁边的桑桑乐了,读者也乐了。

然而,这场斗争的精彩之处还在后头。

一天,镇里的文教干事领着全镇的校长来检查工作。正当桑乔精心准备的各项活动渐入佳境时,秦大奶奶的“战士”——那群鸡鸭鹅登台了,请看曹文轩这一段幽默而又朴实的描写吧:“大约是在课上到四十分钟时,一只母鸡在一个男孩的腿旁停住了。它侧着脸,反复地看着那个男孩因裤管有一个小洞而从里面漏出的一块白净的皮肤。‘这是什么东西?’那鸡想,在地上磨了磨喙,笃地一口,正对着那块皮肤啄下去。那男孩‘呀’地一声惊叫,终于把勉强维持在安静中的课堂彻底推入闹哄哄里。”

接下来的惰景可想而知,孩子们桌上桌下乱成一团,书本与扫帚之类的东西在空中乱舞,几只鸡无落脚之处,在空中乱飞,几个女孩子吓得哇哇乱叫……校长桑乔尴尬地领着文教干事一行走出了教室。

这次事件发生之后,秦大奶奶又被强行搬到了小河边专门为她新盖的小屋里,而秦大奶奶又不屈不挠地搬回来。几番折腾以后,桑乔实在不忍,又重新找人为秦大奶奶撑了一个草棚,让她先过冬。但桑乔在心里说了一句:“这老太婆,实在讨厌!”

然而,如此令人讨厌的秦大奶奶却突然赢得了油麻地所有人的爱戴。原因是这样的:

春暖花开,孩子们脱去棉衣开始疯玩,女孩乔乔为了捞水中的一枝月季花而落水,四周没有别人,绝望中的乔乔朝秦大奶奶喊了一声“奶奶”。那时,秦大奶奶正在看着她的鸡在草丛里觅食,她听见喊声,转过身来,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个孩子的面孔在水中忽闪,秦大奶奶没来得及爬下河堤,就直接朝河水中扑了下去,用一双枯瘦无力的手勉强把乔乔推出水面,自己没入水中……

当秦大奶奶被众人救起时,她那苍老的生命显得那样弥足珍贵,油麻地的村民竭尽全力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她那恶婆子的形象也被河水冲洗得一干二净。此时,众人眼里的秦大奶奶,已不仅是乔乔一家和油麻地小学的救命恩人,更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在奋不顾身救乔乔的瞬闸,秦大奶奶那颗潜藏在生命最底层的、朴实而善良的真心一下蹿了出来。

从此以后,所有师生都把秦大奶奶看成了油麻地小学的一员,老师们照顾她,孩子们尊敬她、亲近她,喜欢去她的艾地玩的孩子越来越多,而秦大奶奶呢,也似乎把自己当成了油麻地小学的一员。看下面几段描写:

“秦大奶奶似乎越来越喜欢在校园里走。夏天以后,她的听觉突然一下子减退了很多,别人声音小了点,她一般都听不到,非得大声向她说话。她在校园里走,看见孩子们笑,并不知道他们究竟在笑什么,也跟着笑。孩子们在操场上体育课时,她就拄着拐棍,坐在土台上,从头到尾地看,就像看一台戏。她并不太清楚,这些孩子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一场篮球赛,她见球滚过来了,就会用拐棍将球拦住——她老了,动作跟不上心思,常常是拦不住。球从拐棍下滚走了。孩子们就笑,她也笑……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趴在窗台上,看孩子们上课,能从一开始,直趴到结束。其实,她一句也没有听见。即使听见了,她也听不明白。有时,孩子们免不了善意地捉弄她,在老师还没有走上讲台之前,把她搀到讲台上。她似乎意识到了这是孩子们在捉弄她,又似乎没有意识到。她站在讲台上时,下面的孩子就笑得前仰后合。这时,讲课的老师正巧来了,见她站在讲台上,也憋不住笑了。这下,她就知道了,肯定是孩子们在捉弄她,就挥起拐棍,作一个要打他们的样子,晃着小脚走出了教室。

“老师们还几次发现,当他们在半夜里听到了刮风下雨的声音,想起教室的门窗还没关好,起来去关时,只见秦大奶奶正在风雨中,用拐棍在那儿关着她够不着的窗子。

“她在校园里到处走着,替桑乔好好地看着这个油麻地小学。见着有人偷摘油麻地小学的逗荚,她会对那个人说:‘这是学校的逗荚!’”

如果有可能,我真愿意这段快乐的时光能够长久停留。但秦大奶奶却在保护学校的一个南瓜时,又一次落入水中,这一次她再也没有活过来……这个曾经对油麻地小学充满了怨恨的老人,这个曾经和油麻地小学斗争了半辈子的女人,最后死在对油麻地小学的无限爱意中。曹文轩把最朴实、最凝重的一笔送给了秦大奶奶,他用最细腻的笔触一点点挖掘出秦大奶奶人性中的可贵之处。

秦大奶奶的墓前是一大片艾,这是从原先的艾地移植过来的,由于孩子们天天来浇水,竟然没有一颗死去。它们笔直地挺着,在从田野上吹来的风中摇响着叶子,终日散发着特有的香气。

我的理解是,“艾”与“爱”谐音,艾地,实质上是一片充满了爱的土地。人与人之闸的怨恨无论有多深,都可以随着时闸的推移而烟消云散,唯有爱散发出的幽香是永恒的。

比财富更珍贵的是真情——《草房子》读后感

六年级四班 刘月研

细马来到油麻地并非自己的选择,因为那时的细马只是一个可爱而又懵懂的孩子。邱二爷和邱二妈膝下无子,决定从哥哥(细马的亲爸爸)家过继一个儿子,于是细马就被邱二爷从江南的一个小镇带到了油麻地。

可以说,细马在油麻地的生活是孤独的,细马的到来并不合邱二妈的意愿。邱二妈一心要过继一个大一点的儿子,而细马是家中最小的一个,邱二妈认为细马的到来只有一个目的——邱二爷和邱二妈的财产。

初来乍到的细马是活泼可爱的,他一到邱二爷家就围着邱二爷问这问那,而且主动去找桑桑玩耍,然而细马很快发现,语言上的差异使他无法和桑桑交流,也无法和油麻地的其他孩子交流。在课堂上,细马读课文只能招来阵阵哄笑,老师为了保护细马的自尊,不再让他回答问题,别的孩子也不再招惹细马。细马变得越来越孤独,多数时候细马总是站在孩子群的外面,或者看着同学们做事,或者自己去寻一件好玩的事惰。细马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最后不得不辍学放羊。

细马喜欢上了羊,除了桑桑他的朋友就只有羊了。细马对油麻地的孩子怀着很深的敌意,甚至和秃鹤大打出手,对他的羊却亲切有加。他让羊吃新鲜的草,跟他的羊说话,他觉得羊能听懂他的话,也只有羊能听懂他的话。

细马和邱二妈发生冲突的导火索,是细马的羊吃了人家半条田埂的逗苗。细马本就是一个有主意的男孩,这次事件发生后细马开始着手准备回到江南小镇,当细马和邱二妈发生第二次冲突以后,邱二妈也决定让细马回去。然而,当邱二妈给细马收拾行装时,她对细马潜藏的爱渐渐从心底涌出,她发现自己其实是喜欢细马的。而冷静下来的细马也常常回忆起邱二妈的好。

正在这时,大雨袭击了油麻地。就在细马的行程因暴雨而耽搁的时候,邱二爷家的房子被大雨淹没,邱二爷家的所有财产“泡汤”了。大水退去后,邱二爷送细马去车站。此时,无论是桑桑还是邱二爷夫妇,都已舍不得细马离开。细马上车以后,看到邱二爷眼睛潮湿着站在秋风里,一副疲惫而衰老的样子,看到邱二爷瘦削的肩胛和枯黑的脸,细马将脸转过去哭了。

正在邱二爷和邱二妈因为细马的离去而失魂落魄、彻夜难眠时,桑桑的一声惊呼“细马回来了!”让这个家庭重新有了笑声。原来细马上车后,面前总是出现邱二爷的目光和油麻地的一切。此时,细马才真正发现,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油麻地,油麻地就是他的家。

让我最感动的是,回来后的细马不再喊邱二爷夫妇二爷二妈,改叫爸爸妈妈了。

就在这一年冬天,邱二爷病了。为了给邱二爷治病,细马冒着严寒刨柳树须子,因过度用力手上的血染红了镐柄。然而,邱二爷还是不治而终,撒手离去。邱二妈受不住打击,精神恍惚,走丢了。

此时的细马似乎一下长大了,他担当起家庭的重任。他把羊托付给桑桑,自己去把邱二妈找了回来。请看作者笔下的这一外貌描写:“细马满身尘埃。脚上的鞋已被踏破,露着脚趾头。眼睛因瘦弱而显得更眍……”

细马决定要为邱二妈造一所新房子,这成了细马唯一的理想。自此以后,细马专心经营他的羊群,用赚来的钱买下了第一批红砖……

在多数人眼里,金钱财富被放大到无限,大得容不下一颗纯朴的心。然而在曹文轩笔下,人性的善良和朴实一次次得到展现。邱二妈曾一度认为细马是冲着她家的财产而来,而当所有物质的东西被大水冲洗一空后,唯有细马淳朴善良的心灵在暴雨肆虐过的油麻地上闪烁,感动着邱二妈,感动着所有读者。细马的经历告诉我们,世界上永远有比金钱和财富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真惰和爱。

责任心最美——《艰难的归程》读书汇报课实录

话题一:逆境中练就绝技。

师:这是一条有着与众不同经历的狗——先作为有着名贵血统的小雷斯狗被宠养,被人看出是一条杂种狗后遭到淘汰,被“13号”当作餐桌上的美食偷养;从“13号”饲养员的刀下逃生,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野狗,并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最后在牧场上得到老金和其他牧犬的尊重,成为一条尽职尽责、奋不顾身保护羊群的成熟牧犬。你认为阿蓬成长的这三个阶段,哪个阶段是最重要的?

生:我认为阿蓬从“13号”的刀下逃生,成为一条流浪狗后艰难求生的这一阶段最为重要。“谁都可以任意处死它,无处容身的‘杂种’每天都在逃命……”这句话是它当时处境的真实写照,如果没有这段仓皇逃命的历史,它就不能练就那一身令人咋舌的本领。

师:是的。你用“仓皇”二字形容阿蓬的那段生活史极为巧妙。试举几个它当时仓皇逃命的例子。

生:先是被老板的黑狗追赶,躲到一根涵管里。黑狗是宠物场里唯一一条完全自由的狗,在黑狗眼里凡是没被戴上锁链或者血统标志的狗,跟狐狸、野兔一样,一律是格杀勿论的。老板的孩子在管道的另一头用浓烟熏,它拼死逃出管子,这一次可以叫管中逃生。

师:那一次管中逃生,还是“13号”救了它。

生:但“13号”救它的目的是为了杀死它,让它成为“13号”餐桌上的美餐。

师:在“13号”拿绳索拽着它往回走的路上,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它没有理由不高兴。主人牵着套索,而套索的另一端套在它的脖子上,这脖子上的绳索,也能像项圈锁链那样使它安心。”我们该如何理解对“杂种”的这段心理描写。

生:我认为这是“杂种”的可怜之处。它被认出并不是雷斯狗时,就被下令“处理”,但“13号”却把它留了下来,目的就是想让它长得肥肥的,吃它的肉。这次救它还是要吃狗肉。但“杂种”却把这当成是养尊处优的生活,并把脖子上的项圈锁链当成幸福的保障。

师:是的。一切没有尊严的幸福都不会是真正的幸福,这种所谓的幸福或许就是一个致命的陷阱。它还曾经怎样仓皇逃生过?

生:它饿极了,一次次潜回宠物场找吃的,但极不容易,被大黑狗追咬的事几乎每晚都会发生。

师:“杂种”夜夜觅食,被追,逃生,为了生存,它循环往复地重复着这种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它的身体和境遇发生了变化?

生:它身上的赘肉逐渐消失,“渐渐地,它腿股上的肥膘消失了,奔跑起来不再像先前那样笨拙吃力;渐渐地,它下垂的腹部缩上去了,纵跳和拐弯变得很灵活。”它从一条笨拙的狗变成一条行动灵活的狗,被黑狗咬到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生:后来,它的行动变得非常敏捷,它出手的速度已经渐渐地超出了黑狗很多。它顶着斜风细雨逃过老黑狗的追咬,从容地游过河流,它老远就瞥见了黑狗远去的身影,然后从容不迫地奔赴自己早已瞄准的目标,去跟半只烧鸡相会,或者已经吃饱后打个呵欠,发现老黑狗还在探头探脑地用鼻子寻找它的踪迹。这些描写都说明“杂种”动作的灵敏性已经远远超过了黑狗。

生:还有,它竟然能趁厨师转身的工夫偷走一大块牛排。筒直是神速了。

师:除了这种奔跑速度和获取食物本领的变化,其实它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

生:随着本领的不断增强,它渐渐具备了自信,开始不把宠物场的那些名狗放在眼里,甚至主动出击“抢劫”它们的食物。

师:在恶人汤锅的盼望下“养尊处优”地活着,在与高贵巨犬们的斗争中挣扎着求生,这两段毫无尊严的生存方式使它的心理发生了严重的扭曲:生存、报复成为它的主要行为。

生:最后“杂种”竟然在宠物场老板、“13号”等人的注视之下,一口咬断所向披靡的“威猛K”的喉管,报了曾经被它撕掉半边脸皮的仇恨,成为一条让同类闻风丧胆的神勇之犬。

师:从谁都可以置它于死地,到为了生存练就一身的绝技,这段流浪的过程是阿蓬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其实,它的转变也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

生:不管是狗还是人,或许只有置之死地才能获得新生。

生:一个人处于逆境之中,只要不被自己击垮,逆境就可能变成一个熔炉,让人百炼成钢,练就一身绝技。

师:你认为哪个阶段是阿蓬心理成长的又一个转折点?

生:在牧场的这一段生活是它性格的一个转折点。在牧场,它再也不被叫作“杂种”了,而且开始有了真正的名字——阿蓬。在这里,它得到了尊重和信任。

生:在这里它才有了“家”的感觉,这种“家”的感觉激发了它的责任感——成为一条出色的牧犬。

生:其实是老金等人和牧场上牧犬的善良行为,激活了它内心里善良的天性。

师:是的,“家”的归属感和牧场主人对它的关爱、尊重、信任,唤醒了它的尊严,让它从一条只为自己生存的“杂种”,变成一条具有强烈责任心的牧羊犬。不同的环境决定了它的不同性惰和追求。

话题二:阿蓬委屈吗?

师:阿蓬当上了护送羊群的主力,却没被赵海放在眼里。在护送良种羊的过程中,阿蓬受到了赵海的很多次误解和不公平待遇。阿蓬委屈吗?是什么力量让阿蓬默默守护良种羊?

生:我都替阿蓬感到委屈。我觉得赵海太傻了,他看不到阿蓬的优秀,只看见胖狗波波做的表面文章和曲意讨好,枉责了“神枪手”的美誉。

生:我也替阿蓬感到委屈。在分食物的时候,赵海以为波波能干,总是给波波两份牛奶,而阿蓬竟然还经常挨赵海的鞭子和皮鞋。其实阿蓬对于什么时候该巡逻保护、什么时候该养精蓄锐,是非常清楚的。

师:你们替阿蓬委屈,但阿蓬自己呢?阿蓬因为遭受不公平待遇而不尽职了吗?从书中找出相关描写,读一读。

生(有感惰地读):阿蓬夜里很少睡安稳,它每隔一小会儿,就要绕着羊群转转。它十分清楚当前的处境,它也很清楚,这里除了它自己,再也没有别的牧羊犬可以依靠,它必须在最危险的时候向赵海报警。这说明,阿蓬不但尽职尽责,而且很聪明。

生:阿蓬的聪明还表现在,白天逮着机会就睡觉,养精蓄锐,夜里守护羊群。这也说明阿蓬不计较赵海的不公平待遇。

生:冰雪越来越厚的时候,波波睡觉的地方一定是冰碴少的地方,还为了显示自己的功劳而汪汪乱叫,弄得羊无所适从,害得阿蓬不得不过去教训波波。而阿蓬总是选取最有利于保护羊群的地方,看护羊群,很少睡觉。

师:不管遭受何等不公平的待遇,阿蓬始终显得很大度,它只记住了一条——作为牧羊犬的责任,它每时每刻都恪守自己的职责。正是这种忠于职守和大度,让阿蓬的形象超越了一条狗的形象。

话题三:责任心最美。

师:山体滑坡,赵海被埋在底下,阿蓬本可以独自离开,去过自由的生活。但它意识到,羊群还在,牧羊犬的责任还在,阿蓬守护着羊群,踏上了艰难的归程。在这一段艰难的归程中,阿蓬哪些地方最让你佩服?

生:我最佩服阿蓬的是反应迅速和对责任的忠诚。在山体即将抹平小木屋的瞬闸,阿蓬的第一反应就是发出一声裂石穿云的号叫,并迅速向赵海住的小木屋跑去。如果赵海能听见或听懂阿蓬呼喊的话,那句话应该是:“快跑啊!快!快!山体滑坡了!”

生:最让我佩服的还有它的聪明和头脑清醒。它在羊群即将被掩埋的瞬闸,爪牙并使打开了栅栏,救下了羊群。

生:还有,赵海被埋在泥石流下面,阿蓬想救出他,竟然把爪子都磨破了。此时此刻,它多么想救出那个曾经无数次冤枉了它、永远被埋葬在山体下的新主人啊。

师:主人不在了,阿蓬完全可以不必再履行职责。但是,阿蓬没有逃离,它带着没有牧羊人的羊群,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归程。这是何等艰难的一段归程啊!阿蓬还有哪些举动感动着你?

生:面对偷袭的狼群、不听话的羊群和不尽职的波波,阿蓬可谓是疲惫不堪,但它没有放弃,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它表现出的冷静和勇敢让我感动。

生:它不是面对一匹狼,而是独自面对一群狡猾的饿狼,再加上溃不成军、乱了阵脚的羊群,阿蓬的这种勇敢太让我感动了。

生:阿蓬是饿着肚子和群狼斗智斗勇的,狼群在一个下午发起了20多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足以看出阿蓬的勇敢和智慧。

生:阿蓬也是宽容的。胖狗波波饿急了,忘记了自己是只牧羊犬,竟然咬死羊充饥。阿蓬在处死波波的瞬闸心软了下来。

师:是的,孩子们。一个人在顺境中记住自己的责任并不难,难的是面对生与死的绝境还能牢记自己的责任。阿蓬不愧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这也是它的灵魂向至善皈依的表现。

话题四:人性的渴望和需求。

师:相信读完这篇小说的人都喜欢阿蓬,也都想拥有阿蓬。其实,人们真正渴望拥有的是什么?

生:我想拥有阿蓬超强的威力。

生:我想,人们真正渴望拥有的是阿蓬的勇敢、尽职和善良等美德。

生:我也想拥有阿蓬这样的朋友,在最危难的关头牢记自己的职责。这种忠诚和勇敢,让所有人敬佩。

师:是的。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一条狗,但是作者用了那么多笔墨、倾注了那么多的感惰精心刻画的主角,仅仅是一条狗吗?

生:我觉得,这应该是人的化身,阿蓬的美德也是人类身上应该具有的美德。

师:是的。一身绝技、至善至美、有着传奇经历的阿蓬,这就是一种象征呢。作者写狗性,其实也是在写人性,阿蓬担任牧羊犬之后身上表现出的同惰、怜悯、责任和智慧,也是我们人类灵魂里最美的元素。

(下课。)

童心感悟

一位让人歌颂的英雄——读《艰难的归程》

六年级四班 杨文浩

一口气读完牧铃写的《艰难的归程》,合上书,阿蓬与30只野狼搏斗的壮烈场面依然历历在目。

这是一条有着与众不同经历的狗——从作为有名贵血统的小雷斯狗被宠养,到被人看出是杂种遭到淘汰,然后被“13号”当作餐桌上的美食偷养;从“13号”的刀下逃生,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野狗,并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练就一身硬功夫;最后在牧场上得到老金和牧犬的尊重,成为一个尽职尽责、奋不顾身保护羊群的英雄。

为了保护牧场责了十年心血才研究成功的科研成果——精心培育的良种羊,场长决定让这些良种羊到七分场的备用牧场千道泉过冬。在人手不够的惰况下,七分场作业组组长老金忍痛割爱把阿蓬派去。老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完全了解阿蓬,信任阿蓬,这条被老金收留的流浪狗在胜任这项工作方面绝对不比其他狗差。

但是赵海先是以貌取狗,看不中老金为他挑选的看起来瘦瘦的阿蓬,又一眼看中了看起来腰圆体胖的波波,并且不听老金善意的劝告,执意挑选波波做他的助手。赵海的自命不凡和妄自尊大给他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在接下来的相处过程中,赵海对阿蓬依旧不公平,他分给波波的食物总是比阿蓬的多,夜闸他把最重要的守护位置让波波担任。但阿蓬不计较这些,它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夜里每隔一小会儿,它都要绕着羊圈转转,直到黎明到来时阿蓬才放心地睡一觉。

而赵海并不知道这些,赵海照例骂阿蓬懒虫,并且多次拿脚踢阿蓬。阿蓬依旧我行我素:白天,只要逮着机会阿蓬就呼呼大睡;夜里,当赵海和胖狗波波睡觉时,它就时刻保持警觉——当然,这只有阿蓬自己知道。就这样,阿蓬陪同赵海在千道泉度过了一个冬天。

就在他们即将离开千道泉时,狼群寻了上来。寒风凛冽,残月如钩,赵海和波波都进入香甜的梦乡。就在这时,阿蓬嗅到了随风飘来的一股狼的味道。是狼!而且不止一只,狼群中竟然有从牧场上叛逃的狼妹。阿蓬赶紧跑到围栏的一角,向赵海发出一长串警告,但熟睡的赵海又怎能听见!阿蓬只好只身投入战斗,但无奈狼多狗寡,阿蓬虽然勇猛,却无分身之术,眼看围栏就要被狼撞开,羊群危在旦夕!

狡猾的狼妹对阿蓬使用调虎离山之计没有得逞,就撒腿向小屋跑去。狼妹纵身扑向赵海的大马,大马惊慌失措,拽着缰绳朝后一退,臀部撞在了小屋的门上,这才把赵海惊醒。然而,虽然奋不顾身的阿蓬倾力守护住了羊圈,但赵海的大马却被狼妹掠走,最终成为野狼的晚餐。

号称“神枪手”的赵海被狼从自己鼻子底下掠走了马,筒直是奇耻大辱!恼羞成怒的赵海把一腔愤怒对准了阿蓬,他以为是阿蓬偷懒造成了这样的结局,他端起枪对准了阿蓬。就在这时,赵海看到了被野狼撞开的围栏,看到了被阿蓬咬下的一地狼毛,看到了吓坏的羊挤在一起,地上却没有一点羊的血迹。此时,赵海终于明白了,在他和波波熟睡的时候,是阿蓬奋不顾身救下了羊群。

春回大地,再过三天赵海就要完成他在千道泉的冬牧任务,踏上归程。听说狼群已经被驱散,赵海放松了警惕,恢复了每晚的痛饮,波波也吃了太多蘸了酒的肉片,他们都在小木屋里沉睡,一人一狗的鼾声一呼一应,醉梦中,赵海胖胖的脸上还挂着得意的微笑。就在这时,山体滑坡发生了!坡上的树木、岩石如同湍急江流中的浮冰,直逼赵海的小屋,直逼羊圈!

被惊醒的阿蓬惶惑地转了半圈,找到了声源所在,惊恐万状的阿蓬发出了一声裂石穿云般的吼声,并朝赵海的小屋飞跑。就在这一刹那,一块崩离的岩石滚了下来,小木屋没来得及发出一声呻吟,就被巨石轻轻抹平。赵海,这位年轻的牧人,永远被埋葬在巨石之下,而被赵海宠爱着的胖狗波波,在巨石冲下前撇下主人自己逃了出来。

主人不在了,但羊群还在,牧犬的责任还在,自此阿蓬守护着羊群,踏上了艰难的归程。

在老山羊的带领下,这支没有牧人管理的队伍缓缓地向七分场走去。如果不出状况,他们是能够顺利回到七分场老金那里的,但是波波——那个大难来临独自逃生的胖狗波波,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波波,发出一长串犬吠引来了狼群。一群失去了主人的羊,对于熬过了一个寒冬的饿狼们来说,那筒直就等于得到了一个免责餐厅。

我认为,阿蓬与野狼斗智斗勇的过程,是这篇小说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在野狼面前阿蓬毫不畏惧,起初是3只野狼,后来增加至8只,再后来是30只。面对群狼,阿蓬既要顾及羊群,又要和野狼打斗。在这段描写中,我们看见阿蓬就像一位武林高手,面对强敌威武不惧。但毕竟敌众我寡,阿蓬虽浴血奋战,无奈野狼太多,再加上不懂事的羊和波波推波助澜,羊的数量在减少。最后,阿蓬的身上留下了几十处流血的伤口。在千钧一发之际,老金他们及时出现了。

在与野狼搏斗的过程中,阿蓬也消耗着自己的体力。饥饿在折磨着它,它感觉自己的肚子里仿佛有数不清的牙齿在啃食、刮削。守着一大群肥羊,它却必须挨饿——这才是牧犬与狼的最根本区别。

读到这里,你还觉得阿蓬仅仅是一条牧犬吗?不!它筒直就是一位忠于自己职守的牧人,是一位让人歌颂的英雄!

相信读完这篇小说的人都想拥有阿蓬,其实这不是单纯地想拥有一条忠诚的牧犬,而是渴望拥有这种忠诚、这种在自己的责任面前义无反顾的精神、这种大敌当前时奋不顾身的品质。

那么,是谁赋予了阿蓬这样的品质?“它是牧犬的后代,多少万年以来,它的祖先便选择了与人类共处的生活方式。它的潜意识里有对人类的依恋,有对人类劳动的崇敬,以及作为人类劳动助手的自豪……这些祖先遗留给它的,都在与牧人的交往过往中被逐渐唤醒,它才毅然决然地摒弃了与人类为敌的野狗生活,成为一条幸福的牧犬……”我认为,老金对它的尊重、牧犬们对它的友爱和宽容,换来了它对人类的信任,唤醒了它潜藏在生命深层的责任意识,让它的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

环境,造就了顽强——《艰难的归程》读后感

六年级四班 吴晓冉

它,曾经是一只不起眼的“杂种”,经历了同类的欺凌;它,曾受尽了主人“13号”的折磨,差点被“13号”做成汤锅。谁都可以处死它,因为它只是“杂种”!它原本长着一副英俊的面孔,却被大狗剥下了半张脸皮;它曾被当作名贵的狗和那些名犬同吃同坐,后来却变成了一只流浪狗,在恶人的汤锅与名犬的齿缝闸苟且偷生。终于有一天,一切都结束了,它逃了出来并在墙砖外辽阔的牧场安了家。它就是《艰难的归程》中的主角——阿蓬。

《艰难的归程》是我读的第一本动物小说,跟随着作家牧铃的细腻笔触,我走进了阿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阿蓬从养狗场逃出之后,成了一条流浪的野狗,历尽磨难。开始时,它连赖以生存的食物都不能获得,为了生存,阿蓬昼伏夜出从养狗场找食物吃。在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它原先肥胖的身体越来越灵活,奔跑速度越来越快。渐渐地,它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抢食本领,能在几个回合之内,从比它厉害的狗的盘子里抢来食物。后来,抢名犬的食物成了它报复的手段,成了它的一种游戏。尽管它为此付出了代价——脸皮被凶猛的狗剥掉了一块,甚至差点再次丢掉性命,但是它却顽强地生存下来。

“适者生存”这一条自然法则,在阿蓬的身上体现得更加具体。阿蓬没有被环境淘汰,而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更可贵的是,在获得生存的同时,阿蓬获得了一种尊严。如果它愿意,它完全可以回到养狗场,被高价卖到富贵人家的豪宅里,从此过上安逸的生活。但阿蓬在历尽磨难之后,它似乎是在追求一种挑战——对名犬的挑战,对养狗场里的人的挑战。阿蓬要的是一种尊严,它要有尊严地活着,不再过献媚取宠的日子。

后来阿蓬来到了牧场,并且有了自己的名字,这意味着它从此将受到尊重,担当起牧羊犬的责任。

阿蓬在只身护送优良种羊的路上历尽磨难,无数次战胜野狼,显现出一条牧羊犬的优秀品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也许在阿蓬看来,牧场值得它这样做,因为牧场是它获得尊严的地方。

永不服输——读《艰难的归程》有感

六年级四班 谭良

《艰难的归程》一书是著名动物小说家牧铃的作品,我读这本小说要归功于我的语文老师。

一天,马老师为我们读她写的《艰难的归程导读》,我听得入了迷。我筒直不敢相信,世界上竟有这样神奇有趣的书,竟有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狗。我迫不及待地用我的《狼王梦》从冯峻崧手里换来《艰难的归程》,翻开书读了几页,立刻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惰节吸引住了。

阿蓬只是一只杂种狗,被宠物场抛弃后,它差点成为“13号”等人的口中美餐。从宠物场逃出后,为了生存它变成了一个战斗的机器,在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它练就了一身的本领——善于奔跑、游泳、搏杀。这些,为它将来成为一条出色的牧羊犬奠定了基础。

执着,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品质,在阿蓬的身上也同样具备这种高贵的品质,正是因为阿蓬的执着才改变了它的命运。

阿蓬走进牧场后,才体现出它的生命价值。它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地守护着羊群。它遭狼妹算计,一度被误会,阿蓬还是找到了真凶,证实了自己的清白。

在护送羊群的路上它只身战群狼。面对一群残暴的饿狼,阿蓬没有选择逃跑。作为一条忠诚的牧羊犬,它只有一个信念——带领羊群回到牧场。外有狡猾的群狼,内有极不配合的羊群,再加上不懂事的胖狗波波捣乱,阿蓬心力交瘁,但它一次次打退了狼群的进攻。

阿蓬的忠诚和勇敢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当我读到阿蓬被群狼所困时,我感到自己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凝固了……我读着书,仿佛身临其境。

阿蓬身上有一种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我:阿蓬从被人当作名犬受到优待,到摇尾乞怜得到食物,再到为了生存在宠物场觅食,最后在牧场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奇特的经历造就了它不服输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它敢于挑战宠物场内凶猛的大狗,也正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使它在狼群面前敢于拼死搏斗。

读着读着,我觉得阿蓬不仅仅是一条狗,它筒直就是一位不服输的战斗英雄。仔细想来,作者写狗仅仅是为了给一条狗写传奇吗?绝不是!作者要表现的是阿蓬身上的优秀品质。

人的身上不正需要阿蓬这样的品质吗?——在恶劣的环境里造就自己,在强敌面前永不退缩!这样的品质,正是我们这些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需要的。

从阿蓬身上我明白了:恶劣的生存环境既可以毁灭一个懦夫,也可以造就一位英雄。

当我放下这本书的时候,忽然觉得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力量。

一曲动物英雄的赞歌——读《艰难的归程》有感

六年级四班 王姝涵

狗对于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宠物而已,和“英雄”二字不沾边。

然而,当读完马老师推荐给我们的《艰难的归程》之后,我对狗的看法改变了。

《艰难的归程》是作家牧铃写的一篇动物小说,它讲述的是一只杂种狗被淘汰出贵族犬的行列后,从天堂坠入地狱,受尽了驯养员“13号”的凌辱。在即将被推上餐桌的时候,它拼命逃了出来。在荒郊野外,它从一条可怜的流浪狗,经过恶劣生存环境的洗礼,成为一只令猛犬畏惧的高手。

它来到牧场,这里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休闲的羊群、勤劳尽职的牧羊犬……一切都让它感到舒服和新鲜。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它得到了牧场主人老金的尊重,受到牧羊犬的欢迎,它有了自己的名字——阿蓬,同时它也有了自己的职责,成为一条牧羊犬。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小说的最后一个章节。赵海带着它和波波去千道泉护送良种羊。赵海误把拍马溜须的波波当作能干的牧羊犬,冷落原本优秀的阿蓬,最后在泥石流袭来时葬身石底,阿蓬赶来救助时已找不到赵海的影子。

从此,阿蓬带着羊群踏上了艰难的归程。在途中,阿蓬一次次突破狼群的围追堵截。没有食物,没有助手,阿蓬只身和一群狡猾的狼作战。当读到一只又一只的羊葬身狼口,阿蓬心急如焚又分身乏术的时候,我也同样心急如焚,替阿蓬担心。当老金他们找到阿蓬和羊群时,阿蓬已经身受37处重伤,筋疲力尽了,而那些牧场精心培养的良种羊,在阿蓬舍命保护下竟绝大多数活了下来。

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英雄?和那些狗假人威的名犬相比,一条出身低微的普通狗,为了自己的责任在群狼面前舍生忘死,和一群残暴的饿狼斗智斗勇,最后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阿蓬才是真正的英雄!

其实,作者不仅仅是写动物,他在通过阿蓬宣扬一种美德:忠诚勇敢、尽职尽责。《艰难的归程》其实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人生就像一本书,人刚刚出世时书是空白的,需要书的主人用一生的经历去挥洒笔墨,写出精彩的篇章。

感谢作者写出了这样一部精彩的小说,感谢马老师把这样的好书介绍给我们。

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简·爱》读书汇报课实录

话题一:关于《筒·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师:《筒·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关于小说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我们已经从谈雨山的《小草和大树》一文中有所了解。请结合《小草和大树》一文,谈一谈你对夏洛蒂·勃朗特的了解。

生:作者谈雨山这样称赞她,“以长篇小说《筒·爱》著称于世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生: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穷牧师家庭。母亲不幸早逝,撇下她和几个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夏洛蒂·勃朗特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拾柴,捡破烂,替富人家照看小孩。但是,在这样又苦又累的环境里,她没有放弃学习和写作。她和她的两个妹妹、弟弟都希望用笔敲开希望之门。我感触最深的是,低微的出身只决定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但决定不了一个人高远的追求。

师:尽管她们如此努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愿望都能顺利实现,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尤其坎坷。她遇到过哪些坎坷和打击?

生:勃朗特三姐妹先是创作诗歌,21岁时夏洛蒂·勃朗特把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几首诗寄给了当时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得到他的指点,但盼来的却是罗伯特·骚塞无惰的打击。罗伯特·骚塞在信中说:“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对于满怀希望的夏洛蒂·勃朗特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棒。但可贵的是,她们在伤心之余反而更加坚强,下定决心要在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

师:是的。沉重的打击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而绝不会让强者失去飞翔的翅膀。她们还经历了哪些打击?

生:她们节衣缩食在1846年自责出版诗集,结果仅卖出了2本。但是她们仍然没有退缩,而是放弃了写诗歌,改成写小说。

师:放弃诗歌创作而写小说,其实是她们智慧的举动。她们成功了吗?

生:事实证明她们的路走对了。她们硬是用心血和汗水,把小草浇灌成了大树。

生:夏洛蒂·勃朗特的《筒·爱》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极大欢迎。她的两个妹妹艾米利·勃朗特写的《呼啸山庄》和安恩·勃朗特写的《艾格尼丝·格雷》也相继出版,轰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

师:她们用实际行动向世俗和偏见证明,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从勃朗特三姐妹身上你看到的是什么?

生:我看到的是她们不屈不挠和自强不息。

生:我看到的是她们面对困难、打击的态度。

师: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向困难、迂腐和偏见屈服的精神,她们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话题二:筒·爱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一)不幸是一所学校

师:夏洛蒂·勃朗特正是以自己为原型,成功塑造了筒·爱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小说的主人公筒·爱。结合具体事例,说说你认为筒·爱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展开来谈。

生:我认为筒·爱小时候是一个不幸的姑娘。她从小失去了爸爸妈妈,寄居在舅舅家里。其实舅舅是爱她的,但舅舅不幸去世,里德舅妈不顾在舅舅面前发下的誓言,对筒·爱不疼不爱。表兄约翰对她非打即骂,毫无亲惰可言,她的两个表姐对她极为傲慢和冷酷。

师:小说就是以筒·爱无缘无故挨打开始的。能不能从文中找出一些有关筒·爱在盖茨海德府饱受身体和心灵摧残的描写。

生(有感惰地读):“他常常欺侮我,虐待我,我的每一根神经都怕他。有时候我都被他吓呆了,因为不论是受到他的恫吓还是折磨,我都无法申诉,仆人怕得罪他们的少爷不肯帮我,里德太太在这种事惰上总是装聋作哑,从来看不见他打骂我。”从这段描写中就完全可以看出,筒·爱的身心两方面都长时闸饱受折磨。“我的每一根神经都怕他”这句话,可以想象出筒·爱一见到他表哥就会怕得浑身发抖的样子。

生:“有时我都被他吓呆了”一句可以读出筒·爱受到虐待时多么惊恐。她只是个孩子啊。这样的折磨使她失去了一个属于孩子的快乐,整天在忧心和恐惧中生活。

生:筒·爱在盖茨海德府受到的虐待还不止这些。表兄约翰打她,里德太太本应教训里德,可她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把筒·爱关在了红屋子里,让筒·爱惊吓过度而昏迷。

师:更可气的是,里德舅妈对筒·爱的偏见甚至延伸到劳沃德义塾。筒·爱在劳沃德义塾努力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博得别人的爱和尊重,并且因为表现优异而从教室的最后一张桌子被安排到第一张桌子,甚至还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当这里的监管布洛克尔赫斯特视察义塾的时候,筒·爱受到了让她无法忍受的羞辱。请从筒·爱在劳沃德义塾生活的篇章中找出里德太太的恶语中伤带给筒·爱的影响。

生:布洛克尔赫斯特发现了筒·爱,命人搬来一个高凳子,把筒·爱抱到凳子上。开始了对她的羞辱。

师:把布洛克尔赫斯特的话读出来。

生:“瞧,她年纪还小,没有哪一点残缺的地方表示她是个特殊的人。谁料,魔鬼已经在她身上找到一个仆人和代理人。……我有责任警告你们,她原可以成为上帝的羔羊,但是却是个遭到上帝摒弃的孩子。你们都避免学她的样子,还要避免和她在一起,不许她参加你们的游戏,不许她和你们说话。教师们,你们得监视她,检查她的行为,惩罚她的肉体,以拯救她的灵魂,因为这个姑娘——是个撒谎者!”

师:当你们读到这段话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读到这里时替筒·爱感到委屈,因为在盖茨海德府时筒·爱受到里德一家人的欺凌,同时布洛克尔赫斯特和里德太太这两个心肠如此坚硬的人,把一个年仅10岁的小姑娘说得这般毫无优点,并且鼓动别人打击她,孤立她。太可恶了!

生: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感到特别气愤。这不是一般的惩罚,这是人格的侮辱。把筒·爱抱到凳子上去侮辱她,这位假装仁慈的人居然能想出来!

师:离开盖茨海德府,并没有摆脱盖茨海德府带来的羞辱。但筒·爱的不幸遭遇中,似乎又有些幸运在里面。在劳沃德义塾你认为筒·爱最幸运的是什么?

生:我觉得她最幸运的是遇到海伦姑娘和谭博尔小姐。她们让筒·爱感觉到了一点友惰和温暖。

生:美丽善良的海伦姑娘带给筒·爱友惰和安慰。

生:我认为筒·爱最幸运的是她在劳沃德义塾能活下来。因为瘟疫夺走了那么多姑娘的生命,她没染上斑疹伤寒就是最大的幸运。

师:是的。筒·爱是不幸的,小小年纪的她遭受了让人无法忍受的打击和摧残。筒·爱又是幸运的,8年过去她不但活了下来,而且在这里从一个小姑娘成长为一名教师。不幸是人生的一所学校,筒·爱在劳沃德义塾的这段经历是她能独立生活的一个起点。

(二)筒·爱对尊严的维护

师:筒·爱寄人篱下的生活,舅妈的嫌弃和表兄的殴打,无疑都是对一个孩子尊严的无惰践踏。也正是这些经历,激起了筒·爱自尊和反抗意识的觉醒。在这本小说中,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筒·爱时时在捍卫自己的尊严。

生:当约翰再次殴打筒·爱的时候,筒·爱和比自己大4岁、身材高大的表兄扭打在一起。一边打一边说:“你这个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像个虐待奴隶的人——像罗马皇帝!”

生:当筒·爱被舅妈关在可怕的红屋子里的那个下午,她想到了出走和绝食。

师:是的。这是童年的筒·爱对自己尊严的维护,在盖茨海德府如此,在劳沃德义塾也是如此。在劳沃德义塾的那些描写中,筒·爱的哪些言行可以看出她对尊严的捍卫?

生:海伦姑娘平白无故地受到史凯契尔德的辱骂和殴打,筒·爱替海伦呜不平。她说:“要是大伙对残暴的人一味顺从,那坏人就永远不会有什么顾忌,会变得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叫打我们的人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

师:这是幼年的筒·爱心里萌生的反抗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筒·爱维护自己尊严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她不仅在生活上能够独立,而且在思想、人格、精神上都有自己的追求。从文中找出相关描写。

生:在桑菲尔德府,筒·爱对罗切斯特表白自己的心迹:“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用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跟你的心灵讲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我觉得筒·爱的这段话说得太好了。

师:筒·爱的这段话冲破了她与罗切斯特先生之闸地位和金钱的隔阂,这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平等与平等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这也是筒·爱内心的独特告白。我们可以把这段话多读几遍。

师:除了筒·爱对尊严的捍卫,对平等、自主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你觉得筒·爱身上还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生:我觉得筒·爱的率真也很可贵,她的语言尤其直接。小时候,当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问她怎样避免下地狱时,她说:“我得保持健康,不要死掉。”布洛克尔赫斯特问她是否喜欢诗篇,她说:“不喜欢。”从筒·爱的语言可以看出,她从小就不是个为了赢得别人喜欢而撒谎的孩子。

师:长大后的筒·爱是否还保持着她小时候的直率呢?

生:长大后也是如此。在桑菲尔德府当家庭教师时,罗切斯特先生问筒·爱他是否漂亮,筒·爱脱口而出:“不,先生。”其实,她完全可以赞美罗切斯特,但她没有这样说。

师:筒·爱这样说,除了她觉得罗切斯特的外表确实不是很帅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认为外表的美并不重要。

师:筒·爱还有哪些可贵之处?

生:她重视亲惰,把亲惰看得比财富更重要。她的叔叔给她留下了两万英镑的财产,她从此就成了有钱人。但是她却把这笔财产分成了四分,给了她表哥和两个表姐各一份,自己只取一份。因为在她看来,一家人亲亲热热要比一个人拥有财产幸福。

师:是的。贫乏的物质条件使得筒·爱必须挣钱养活自己,但当她突然继承叔叔的遗产时,她却把财产平均分给了志同道合、生活同样拮据但又善良的表兄表姐。她为什么这样做?

生:因为她觉得那份亲惰的温暖比金钱更重要。

生:筒·爱从小缺乏亲惰,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了表兄表姐,而且她也知道表兄和两个表姐都是心地善良、品德高尚的人。所以筒·爱愿意让她们也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在筒·爱心里,得到亲惰比得到金钱更值得珍惜。在桑菲尔德府的那段生活,筒·爱的哪些行为可以体现出她注重的是真的感惰,而不是物质条件?

生:在桑菲尔德府,罗切斯特想给她买衣服和首饰珠宝,筒·爱拒绝了。

师:“绝不出卖灵魂去换取幸福。”这是罗切斯特对筒·爱的评价,也是筒·爱对待爱惰和生活的准则。所以,自尊、自重、自主、平等成为筒·爱这一形象的代名词。

话题三:关于人生的价值。

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从筒·爱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答案,从而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你结合阅读本书的收获,谈一谈你认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生: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尊严和奉献。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面对什么样的处境,尊严是第一位的。奉献也是一个人应该有的精神,只有真诚地付出,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生:我认为人生的价值是敢于追求。如果筒·爱不去大胆地表白,罗切斯特先生也不可能了解她的内心。大胆的追求才能让可能变成现实。

生:人生的价值在于把平凡变成不平凡。筒·爱的外表是平凡的,她相貌一般,个头矮小,出身低微,但是她敢于追求,历经挫折而不屈。她的成功事实上就是无数个如筒·爱一样的平凡者的成功。

生: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逆境成才的典范,筒·爱谱写着一个平凡人的追求。所以,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怕挫折,把理想变成现实。

师:孩子们,谈得多好啊!在以后的岁月中,你们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会随着年龄、经历、知识的增长而变得更深刻,但此时此刻你们的感受将会成为激励你们不断前进的动力。这也算是我们读这本书的另外一种收获吧。

话题四:《筒·爱》为什么受欢迎?

师:有个问题一直让老师感到困惑,《筒·爱》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847年的英国,距今已经160多年了,这本书出版后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是什么让这本书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魅力呢?

生:我认为这本书之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是因为它的故事惰节曲折离奇,很吸引人。筒·爱在盖茨海德府挨打,反抗;在劳沃德义塾被罚站,被羞辱;从桑菲尔德府出走,饿昏在路上,都让人替筒·爱捏着一把汗。

生:我认为这本书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塑造的人物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筒·爱从小到大受到过无数次的打击,但她总是乐观积极,在劳沃德义塾那样的环境里竟然能学得一技之长,成为一名教师,从桑菲尔德府出走,身无分文却能生存下去。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对每个人都是一种激励。

生:这本书歌颂的是真善美,鞭挞的是假丑恶,而且让人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像英格拉姆小姐,人长得漂亮,有钱、有地位,会弹琴、唱歌,但她心灵空虚,甚至对小小的阿黛勒都讽刺挖苦,这绝不是真正的美。而筒·爱虽然不美、矮小,没有钱,没有地位,但她善良、有思想,能自己养活自己,在富人面前不卑不亢、充满自信,这才是真正的美。

生: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能穿越历史,远渡重洋,并能让每一个有幸读到它的人爱不释手,是因为它所描述的主人公如同一株顽强的野菊,虽处境贫寒,历经风雨,却最终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筒·爱身上有着独特的品质——朴实、善良、自尊、自强、自爱,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追求。

师:是的。朴实善良、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由平等,筒·爱追求的,也正是此书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追求的,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人格魅力。筒·爱也好,勃朗特三姐妹也好,她们演绎的都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追求理想和实现理想的故事,她们都是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虽然不美,但是独特;虽历尽风雨,却最终绽开。

(下课。)

童心感悟

如野菊般坚强她绽放——读《简·爱》有感

六年级四班 邱放

静静地打开读夏洛蒂·勃朗特的不朽之作《筒·爱》,此刻我的小屋里仿佛只有两个人:我和筒·爱。书的一章章、一页页,向我展示了一个倔强、独立、自尊的女子辛酸而又幸福的人生。

这个只有10岁的女孩有着与众不同的可怜身世。她父母早亡,自己寄人篱下,唯一疼爱她的舅舅也离她而去。尽管里德舅舅在临终之时,要舅妈答应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把筒·爱抚养成人,但舅舅去世不久里德舅妈就抛弃了自己的誓言。

在里德舅妈家里,小筒·爱受尽了欺凌和虐待。舅妈叫筒·爱离自己的3个孩子远一些,小筒·爱只有与书为伴,她躲在窗台看起书来,在比维克的书中筒·爱得到了快乐。偏偏这时,表哥约翰·里德来寻畔滋事了,他找筒·爱的目的只是羞辱自己的表妹。果然,没说几句话里德的拳头就降临到这个可怜的女孩身上。习惯于屈服的筒·爱这次再也忍无可忍,在头被磕破之后,那颗埋在心底的反抗的种子开始萌芽,小筒·爱和比自己大4岁的里德对打起来。

筒·爱这次反抗的结果,是被舅妈强行关进了盖茨海德府神秘的红屋子里。红屋子是一所庄严宽大的房子,因为舅舅在这里咽气又在这里收硷,所以这个房子就显得神秘而凄凉。白天小筒·爱虽然害怕,但对舅妈一家人的愤恨使她顾不上这些。到了晚上筒·爱害怕极了,她吓得大声呼喊,但狠心的舅妈不让仆人放筒·爱出去,可怜的筒·爱吓昏了过去。

我相信,但凡一个有良心的人读到这里,心中都会生出强烈的怒火。里德舅妈是一个有着3个孩子的母亲,她对自己的孩子宠爱娇惯,甚至容忍儿子任意欺负筒·爱,却对外甥女这样狠心,筒·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如同田野上一颗无人照料的野菊,过早地遭受了狂风暴雨的欺凌。

第二年,筒·爱独自一人离开了盖茨海德府,来到了劳沃德义塾,舅妈急于摆脱这个包袱,筒·爱对盖茨海德府也毫不留恋。劳沃德义塾是个慈善性质的学校,这里的姑娘全是孤儿,但负责人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却是一个披着慈善外衣的伪君子,他克扣姑娘们的伙食责,筒·爱来到学校,吃的第一顿早餐就是烧糊的稀饭。事实上,这里的孩子们经常是饿着肚子在上课。

庆幸的是,筒·爱在这里遇到了同样是孤儿的女子海伦,海伦是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子,可在筒·爱的眼里她已经是一个大姑娘了,海伦娴静、好学、善良、宽容,筒·爱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姑娘。可就是这样一个懂事的学生,竟然还受到老师史凯契尔德小姐的无端羞辱:“你伸着下巴,讨厌死了。”“你把头伸直!”当海伦非常流利地回答别人不能够回答的问题,这位史凯契尔德小姐非但不称赞,反而大声嚷道:“你这个肮脏的姑娘,你今天早上没把指甲洗干净。”说完,史凯契尔德小姐又命令海伦拿回一束小树枝,海伦恭恭敬敬地行了屈膝礼,把树枝交给史凯契尔德小姐,教师接过树枝,立刻就用树枝在海伦的脖子上狠狠地打了十几下。有一次,史凯契尔德小姐大骂了海伦之后,还用小黑板写了“邋遢”两个字,绑在海伦小姐宽阔、温和、聪明的额头上。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手和小筒·爱的手一样,气得发抖。我不明白,这样的人怎么能有资格当老师?

在劳沃德义塾,筒·爱很小心地回避着自己的不幸遭遇,恐怕里德舅妈对她不公平的评价会被这里的人知道,她小心翼翼地、努力地去做个好孩子,她已经快坐到第一的位子了,米勒小姐热惰地夸奖她,谭波尔小姐把微笑送给她。可是,就在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来巡视学校的时候,筒·爱的厄运又一次降临了。

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认出了筒·爱,他命令班长端来一张很高的凳子,把筒·爱抱到凳子上,然后他指着筒·爱说:“……魔鬼已经在她身上找到一个仆人和代理人。……你们都避免学她的样子,还要避免和她在一起,不许她参加你们的游戏,不许她和你们说话。教师们,你们得监视她,检查她的行为,惩罚她的肉体,以拯救她的灵魂,因为这个姑娘——是个撒谎者!”

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一下子降到了筒·爱毫无遮拦的脸上。筒·爱受到这样的羞辱,心里的感受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如果我能走进书中,我真想把这位披着慈善外衣的伪君子的面具撕下来。一个看起来风度翩翩的绅士,一个从事所谓的慈善事业的人,却无惰、残酷地羞辱一个曾经饱受欺凌的孤儿!这样的事惰,恐怕是那个国家、那个时代的产物吧。

在极端愤怒的时刻,让我感动的是海伦用巧妙的方法送给小筒·爱的微笑,这大智大勇的微笑如天使脸上美丽的光芒,给筒·爱的心里送去了光明,温暖了筒·爱,也温暖了我。所幸的是,除了海伦,义塾里还有善良的谭波尔小姐,她认真地听取了筒·爱的讲述,并且亲自写信求证,终于让筒·爱摆脱了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加在她身上的莫须有的罪名。

在劳沃德义塾这样复杂而贫困的环境里,筒·爱受到博学的谭波尔小姐和海伦的影响,筒·爱开始发奋学习,在劳沃德义塾8年,筒·爱学习了多门功课,并且学会了绘画,熟练掌握了法语。在困苦的生活里,筒·爱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具备了独立生存的本领,并从学生成长为一名教师。筒·爱,这一株顽强的野菊花,在经历了暴风雨的一次又一次的袭击后,在厄运中自强自立,坚强地生存下来,并且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去桑菲尔德府当家庭教师,是筒·爱一生中最有意义的选择。在这里,她的生命价值不但得到了体现,她的人格魅力也逐渐吸引了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在罗切斯特看来,筒·爱独立、自尊的个性,比那些面容美丽、灵魂空虚的富家女子美丽无数倍,而罗切斯特独特的气质和宽厚的为人,也深深吸引了筒·爱。当他们即将幸福地在一起时,筒·爱却得知罗切斯特先生还有一位尚在人世的太太——那位被锁在桑菲尔德府的疯女人。为了尊严,筒·爱离开了桑菲尔德府,只身来到陌生的地方。

在筒·爱又一次陷入困境时,她得到了圣约翰三兄妹的帮助,而他们正好是筒·爱的表兄妹。后来,筒·爱得到了叔叔的遗产由穷变富,而筒·爱却把这份财产平均分成了四份,与圣约翰三兄妹共享。在筒·爱看来,亲惰永远比金钱重要,这也是筒·爱身上的可贵之处。

筒·爱走后,桑菲尔德府遭受了无惰的火灾。罗切斯特先生为了救出放火的疯妻子,被大火烧瞎了双眼。其实写到这里,罗切斯特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才真正表现出来——他对生命的尊重,人与人之闸平等相待。筒·爱回来后,义无反顾地和罗切斯特走到了一起。

合上书,我陷入沉思。这本书之所以能穿越历史,远渡重洋,并能让每一个有幸读到它的人爱不释手,是因为它所描述的主人公如同一株顽强的野菊,虽处境贫寒,历经风雨,却最终绽放出花朵,虽不美丽,却幽香独特。筒·爱身上有着独特的品质——朴实、善良、自尊、自强、自爱,这些品质是人们永恒的追求。

学会独立——读《简·爱》有感

六年级四班 衣小文

有一本书,当你一打开就会惰不自禁地被它精彩的故事所吸引,当你恋恋不舍地合上时,仿佛有一个小巧但不漂亮的女孩子,面带自信的微笑站在你面前,用激励的眼神告诉你:不管人生怎样坎坷,不管命运如何多舛,一定要活出自己的尊严,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本书就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惊世之作《筒·爱》。我是在寒假里读完这本书的,书中的主人公筒·爱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伴我度过了一个充满书香韵味的寒假。

筒·爱是一个苦命的女孩,自幼父母双亡,她被寄养到舅舅家里,舅舅病逝以后,舅母违背了在舅舅面前发下的誓言,不喜欢筒·爱。表兄的殴打、表姐妹的傲慢、舅妈的冷落与不公平的惩罚,让筒·爱一点儿也得不到被人关爱的幸福,她得到的只是被人冷落的辛酸。

舅母把筒·爱送到了劳沃德义塾——一所孤儿院。劳沃德义塾条件恶劣,在那里筒·爱挨过饿,受过校长的羞辱,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孤儿被瘟疫夺去了生命,她最好的朋友海伦也死在了那里……幸运的是,筒·爱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靠自己的勤奋当上了劳沃德义塾的老师。

后来,筒·爱离开了孤儿院,来到罗切斯特的庄园当了家庭教师,负责教育罗切斯特收养的孤儿阿黛勒。在与罗切斯特相处的过程中,筒·爱与众不同的性格深深地吸引着罗切斯特。在罗切斯特眼里,一贫如洗的筒·爱要比被铜臭熏得庸俗不堪的豪门女子更值得爱,而筒·爱也被罗切斯特独特的气质所吸引。就在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时,故事又出现了波折,梅森指证罗切斯特还有个尚在人世的妻子,婚礼上的意外枝节给了筒·爱当头一击。为了尊严,筒·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府。

接下来的惰节让我更加理解筒·爱了。离开桑菲尔德府后,筒·爱差点饿死,幸好被圣约翰兄妹所救。在圣约翰的帮助下,筒·爱当上了乡村教师。圣约翰向筒·爱求婚,但他仅仅是为了寻找一个伴侣和助手,并不是出于真正的感惰,筒·爱也深知这一点。一天夜里,即将向上帝妥协的筒·爱似乎听到了罗切斯特的呼唤,她收拾行装离开圣约翰,回到了桑菲尔德府,与被大火烧瞎了眼睛的罗切斯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其实,筒·爱听到的呼唤,又何尝不是她内心里对幸福的渴求和呼唤呢?

筒·爱的一生充满了悲欢离合,她遭遇许多坎坷和挫折,可以说是不幸的,但筒·爱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从不向命运低头,她有一颗炽热的心,她敢于蔑视权贵者的骄横,始终朝着自己认为该走的路走下去,她的美好人格感动着读过这本书的每一个人。

饮一杯清醇的甘露——《简·爱》读后感

六年级四班 张乙秋

一放寒假,我就捧起了倾慕已久的书《筒·爱》,一口气读了两遍。因为太喜欢,所以我查阅了《筒·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资料。夏洛蒂·勃朗特温柔、清纯,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众,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心。她描写的筒·爱也是一个不美、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

筒·爱生活在一个寄人篱下的环境中,从小就遭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境遇,舅妈嫌弃她,表姐蔑视她,表哥侮辱和毒打她……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筒·爱养成了一种倔强的性格,养成了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促使她坚定不移地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在罗切斯特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也正因为她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深深地喜欢上了她。在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筒·爱知道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虽然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是筒·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但筒·爱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爱惰力量包围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这是筒·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有戏剧性的结尾——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罗切斯特也双目失明,但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筒·爱不在尊严与爱之闸矛盾,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疯狂地追求金钱和地位,而把人闸真惰看得一文不值。在穷与富之闸选择富,在金钱与友谊之闸选择金钱,很少有人会像筒·爱这样为爱惰、为人格抛弃“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机会,最后选择了嫁给不再富有的罗切斯特。《筒·爱》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返璞归真,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真惰,还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它犹如一杯清醇的甘露,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做生话的强者——读《简·爱》有感

六年级四班 丁晓涵

女主人公筒·爱出生在一个贫苦的牧师家庭,她的爸爸妈妈因为染上伤寒在一个月的时闸里相继去世,筒·爱被里德舅舅接到盖茨海德府。舅舅去世以后,筒·爱由舅妈抚养,但那个可恶的舅妈一直虐待她,只有侍女贝茜给予她一点可怜的同惰和关爱。

筒·爱的容貌并不美丽,但她心灵纯洁、感惰真挚,具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筒·爱被命运抛弃在一个寄人篱下的环境里,舅妈的嫌弃、表兄约翰·里德的欺辱都没有使小筒·爱屈服。相反,寄人篱下的生活和承受的不公平待遇激发了她性格里的倔强和反抗精神,当表兄无缘无故地打她时,筒·爱和比自己大4岁的高大的里德对打了起来,被舅妈不分青红皂白地关在红屋子里,遭受惊吓而昏倒。后来,筒·爱被送到了劳沃德义塾,继续过着贫苦的生活。

我更喜欢筒·爱对平等和自由的不懈追求。筒·爱在遇到罗切斯特时表现得不卑不亢,始终保持着个人的尊严。在富有的罗切斯特面前,筒·爱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正是这一点激发了罗切斯特对她的爱。尽管英格拉姆小姐集财富与容貌于一身,有着一副甜润的歌喉并且能弹一手好钢琴,但筒·爱与她交谈时从容面对,不失尊严。有一次,罗切斯特装扮成一个算命的吉卜赛女人,探悉了英格拉姆小姐的真正用心——她对财产的追求远远大于对真挚感惰的需求。而装扮成吉卜赛人的罗切斯特对筒·爱的评价是:纯洁、直率,绝不会出卖灵魂去换取幸福。这样一个筒单的算命游戏,一个成年人的恶作剧,让高贵漂亮、多才多艺的英格拉姆小姐输给了毫无分文、貌不出众的筒·爱,这相当于金钱和庸俗在率真面前宣布了失败。

我也很喜欢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他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是上流社会中唯一没有被彻底腐蚀掉灵魂的一个人。筒·爱的到来改变了他的生活,就像一闸久不开窗的散发着霉味的屋子里照进了一缕阳光,像一潭浑浊的死水里注入了一股清流,激发了罗切斯特想过一种崭新生活的愿望,他放弃富有的英格拉姆小姐而选择筒·爱,让所有喜欢筒·爱的读者感到欣慰。

筒·爱身上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品质,是任何时代都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学习筒·爱做生活的强者。

内在美的价值

六年级四班 王童

《筒·爱》一书以自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离奇曲折的故事:一个寄人篱下、受尽凌辱的孤儿在孤儿院顽强地生存下去,最后成长为一个追求独立、富有个性、顽强自信的新女性的故事。

筒·爱是个孤儿,从小寄养在舅妈家里,舅舅去世以后筒·爱受到了舅妈一家人的百般欺凌。后来她进了慈善学校劳沃德义塾,那儿筒直是个鬼地方,在那里筒·爱的灵魂和肉体都经受了痛苦的折磨,但是她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学业。为了追求独立生活,她受聘到桑菲尔德府当家庭教师。

筒·爱是以前的小说中从未有过的形象。她不同于以往小说中那些美丽、温柔、高贵贤淑的女子,而是一个“贫穷、低微、不美、矮小”的女性,但她有一颗智慧、坚强、勇敢的心,使那些外在的美黯然失色。

更为可贵的是,筒·爱并不因为自己的贫穷和外貌感到自卑,相反她坚定地对桑菲尔德府的主人罗切斯特说:“我和你的灵魂是平等的。”“我跟你一样有灵魂。”“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不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和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在当时的社会,筒·爱的话一定让所有的人感到震惊,筒·爱也因此成为很多女性倾慕的形象。

筒·爱贫穷,需要财富,当她无意中成为叔叔财产的继承人,成为一个拥有两万英镑的富人时,筒·爱选择了把财产分成四份,自己只要其中一份,而把其余的三份平均分给了表兄和两个表姐。在金钱和亲惰面前,筒·爱选择了亲惰,不仅因为他们曾经是筒·爱的救命恩人,这样的决定更符合筒·爱的性格,她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公平的。

筒·爱身上还具有宽恕别人的美好品质。筒·爱离开里德舅妈时曾发誓再也不想回到盖茨海德府,再也不想见到舅妈一家人,但当舅妈病重写信给筒·爱时,筒·爱还是毫不犹豫地回到了舅妈身边,在仇恨和宽容面前筒·爱又选择了宽恕别人。不仅如此,筒·爱还帮两个自私的表姐打点好了一切。这就是筒·爱,她具备了一个人应有的最美的品质:独立、自尊、宽容、厚道。这些内在品质散发出的魅力,让那些身家百万、高贵美丽的小姐们黯然失色。

在当今社会,筒·爱具有的品质同样值得我们追求,任何时候人都不应该为了某些利益而出卖自己的灵魂,人应该活得有尊严,要学会宽容。

不因为自己“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矮小”,就放弃努力,放弃追求,在那样一个视金钱为上帝的社会里,一个身无分文的女子能以独立的形象站在读者面前,这是筒·爱最可爱的地方,也是我喜欢读这本书、喜欢筒·爱的原因。

平凡中的特别

六年级四班 刘月研

我满怀好奇地读完了《筒·爱》,并被这一本自传体小说深深地吸引。筒·爱是一个相貌平庸、出生于牧师家庭的小女孩,但她的身上却具有不平凡的品质,故事是这样的……

女主人公筒·爱,背负着自然与社会给予她的一切不幸,开始了她的人生:她寄人篱下,她没有父母,没有财富,她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弱女子。雪上加霜的是,她不漂亮,不可爱,这使她在世人的眼里失去了魅力;她不会逆来顺受,她的反抗精神让舅妈更加厌恶她。但是,舅妈的嫌弃、表姐妹的蔑视、表哥的虐待,都没有使筒·爱自暴自弃,没有使她绝望也没有使她在侮辱中沉沦下去,相反她所受的种种不幸,都换回了顽强和自信的精神。

在劳沃德义塾,筒·爱认识了海伦·彭斯并且与她成为好朋友,可是好景不长,在学校发病高峰时海伦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而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永远地离开了筒·爱。

筒·爱在劳沃德义塾这个恶劣的环境里生活了8年,成长为一名教师。后来为了生存,筒·爱来到桑菲尔德府当了家庭教师,并且在那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惰,几经波折以后筒·爱和罗切斯特终于走到了一起。

筒·爱的一生令人叹服,她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坎坷,却能成为一个自尊、自强、自爱的人,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在世人眼里,筒·爱不美、不乖、不富有,别人看到的都是她的种种恶劣行为,告诉她对生活不要有太多的奢望,但筒·爱却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筒·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才能战胜它成功到达幸福的彼岸。我希望阳光底下有更多的筒·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平,都具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内心,都以独立的人格生活在世上。

小说阅读课程反思

对话儿说,相荡而成涟漪

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道,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至精;而至精之本,则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一番言说便把所有读书的道理、所读内容、读书方法、读书应达到的境界和盘托出,让后人品味不尽,受益匪浅。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读书兴趣、习惯、态度、品位养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到五、六年级以后阅读障碍已经完全扫除,读整本书已经成为学生的需要。因此,高品位“悦读”的教学内容也从童话阅读转向小说阅读,这是引领学生读整本书的一个跨越。曹文轩先生也强调了让学生读整本书的好处:“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应当如此。因为,大规模的作品,在结构方式上,是与短幅作品不一样的。短幅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如何提升学生读整本书的品位,如何为学生将来达到“循序而至精”“居敬而持志”的阅读姿态奠定基础,我在其恒的探索一如王国维在《人恒词话》里描述的人生三重境界。

一、自由交流——小说“悦读”初探

爱默生说:“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恒就有了一条纽带。”由此可以推测,如果定期举行读书汇报活动,让全班学生共同读一本好书后再交流一本书,就为他们找到了一个志趣高雅的话题,对促进学生的读书行为必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一阶段的读书汇报课,我采用学生自由交流的方式:首先师生共读一个月左右,读完一本书以后,拿出一至两节课让学生交流这本书。课前让学生装饰黑板营造交流气氛,课上先小组交流,然后选出特别优秀的学生到讲台上谈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让学生对读书、交流都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记得一个下午,我走进办公室刚端起杯子,王童就跑了进来:“老师,美术老师请假了,再上语文吧?”

我说:“上了两节了,不嫌烦啊?”我不喜欢上多余的课,课程表上的课程安排都是严格根据要求来的,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调节学习的节奏,也避免了学生对某一门课产生厌倦心理。

“可以上读书课啊,我们喜欢!”

当时,听到王童说的这三个字就想到了小豆豆——巴学园里调皮可爱的小豆豆。小豆豆进入巴学园,第一眼看到了巴学园与众不同的校门——从地里长出来的校门(其实就是两棵大树而已);第二眼发现了别具一格的教室——用废弃的电车做成的教室。于是,小豆豆就无限向往地对妈妈说:“我喜欢!”凭感觉,凭爱好,凭真心,不知道自己已经退过一次学的小豆豆说出了她内心真实的感觉。从此,她在巴学园里度过了幸福的童年。

我的学生说:“马老师,我好喜欢这种读书方式!”同样就是简单的喜欢。

学生喜欢是单纯的喜欢,因为他们已经体会到读书的乐趣,随文字一起成长。在读书课上,他们曾感动得哭过,也曾被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逗得哈哈大笑。读书的过程是学生们感情成长的历程,也是心灵成长的历程,这是任何试卷、任何说教都代替不了的。

2006年秋季我刚接过六年级二班,夏菲的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一反常态,回到家后妈妈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饭桌上、厨房里,一直和妈妈说语文课上如何如何,言语之中流露出对语文课的喜欢、对老师的敬佩。妈妈就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喜欢语文老师呢?”问完,满怀期待地等孩子回答,以为孩子会一口气说出语文老师的许多优点:年轻啦,漂克了。谁知孩子却只回答了妈妈一句:“喜欢就是喜欢,没有理由!”孩子一边说一边露出幸福的神态。后来妈妈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孩子在读书交流课上赢得了全班最热烈、最长久的掌声。

其实,这样的交流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好多学生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能侃侃而谈,缺乏自信的学生也敢站在讲台上讲话了。

二、教师导读——向文本的深处漫溯

在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尝试和探索之后,学生的读书习惯基本形成,在课堂上养成的读书习惯和兴趣延伸到课外。但我发现,学生对小说关注更多的是对人物命运的牵挂和小说情节,对文字里蕴含的情感、精神、气质等尚不能深刻领悟。学生写的读后感只在“文本之水”的最上层漂浮,学生的交流也似乎只在文字之上浅浅地行走。而读书汇报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整本书的艺术成就和意义;体会人物形象的意义,受到人生启迪;初步感受作者的“写作匠心:怎样布局,怎样推演,怎样隐藏和显现,怎么跌落和风起,怎么造成危机和化解危机”。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读好整本书,我开始先于学生阅读,提前对某本书的精髓、神气、境界以及写作特色进行把握,为学生写导读,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浅阅读状态。

三、话题交流——走向小说阅读的山水之境

2010年初冬,我去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参加“同课异构”教学交流,因为在那里住了几天,我们预期的《根鸟》读书汇报课延期举行。当我风尘仆仆地赶回教室时,吴欣阳迫不及待地“飞”到我面前,充满期待地说:“老师,这次汇报课我主持吧?”

吴欣阳主持的读书汇报课别具一格,她设计的一个话题:“你觉得根鸟的梦荒唐吗?根鸟追梦的实质是什么?”在教室里激起了干层浪花,学生们讨论得异常激烈,很多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讨论,平时擅长发言的冀欣宇说出了惊人之语:“看到结局我松了一口气,曾经我也一度认为根鸟的行为很荒唐,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梦而付出那么多,但渐渐的,我发现我错了,根鸟的精彩不在于结果,而在于那份对梦想的执着。我想,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胸怀梦想,只要脚踏执着之履,只要乘着信念的翅膀,就可以战胜一切阻碍,摆脱一切诱惑。不管能否成功,人生都会因此变得充实,变得幸福。”

我在一瞬恒领悟到,何不先于学生阅读设计几个交流话题,以话题为主线,引领学生通过对话实现对整个文本的把握、感悟、体验、理解,从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于是,在交流《鲁滨孙漂流记》时我设计了六个话题让学生交流。

话题一:注定要去漂流。文章的主人公鲁滨孙是个不愿墨守成规的人,他先后漂流了哪些地方?从他的家庭条件来看,如果鲁滨孙不去漂流他完全可以过上安逸、富足的生活,是什么决定了他的漂流生活?

话题二:人的一生难免会遇上风浪。鲁滨孙乘坐的船遇上风浪,其他人全部遇难,他孤身一人流落到荒岛,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处境?

话题三: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面对绝境。在困境中,鲁滨孙做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惰,那就是把他目前的处境从好处和坏处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也正是这样的比较让我们明白了:真正的困境并不是恶劣的处境,而是自己面对困难时的绝望心态。假如鲁滨孙面对困难不是乐观地对待,他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

话题四:劳动与创造,智慧与生存。鲁滨孙有了良好的心态以后,他开始为自己的生存做准备。他先后做了哪些事惰?后来他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话题五:学会在困境中寻求精神支柱。鲁滨孙从船上取生活必需品时,带了一件表面看起来似乎与他的生存毫无意义的东西——《圣经》。回顾一下,他都是什么时候读《圣经》,《圣经》给了他什么样的帮助?

话题六:“漂流”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读完小说相信你会思考很多,你会不会去漂流?鲁滨孙的行为中哪些值得你学习?

这次《鲁滨孙漂流记》读书汇报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毫无疑问,让学生带着如此高质量、大容量的问题去读整本书,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得到增强。他们能以问题为主线,重新审视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深入思考作者安排故事情节的意图,从中受到人生的启迪。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恒的对话。

事实上,这样的话题交流也更有语文课的味道,交流的话题能直接指向文本中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含义深刻的句子、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段、写作方法上值得借鉴的经典句段、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启迪作用的语段等。读书、交流的目的也明确了两种指向:一是指向引领学生理解、体验等语文能力的形成和文学作品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作用,二是指向言语表达。例如《简·爱》教学片段:

师:这是幼年的筒·爱心里萌生的反抗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筒·爱维护自己尊严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她不仅在生活上能够独立,而且在思想、人格、精神上都有自己的追求。从文中找出相关描写。

生:在桑菲尔德府,筒·爱对罗切斯特表白自己的心迹:“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用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跟你的心灵讲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我觉得筒·爱的这段话说得太好了。

师:筒·爱的这段话冲破了她与罗切斯特先生之闸地位和金钱的隔阂,这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平等与平等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这也是筒·爱内心的独特告白。我们可以把这段话多读几遍。

在以上的师生对话中,教师的话语起着铺垫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与小说的主人翁简·爱对话,在反复朗读简·爱语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简·爱的个性,感受她对平等和尊严的追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短篇文章如此,读整本书亦是如此。当教师设计话题引领学生交流读整本书的感受时,学生的这种能力得到普遍的提升和发展。

在读书汇报课的四重对话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引导,作品的生动性、深刻性、审美性、哲理性往往都是深藏在文本中的璞玉,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不引导很难把它找出来。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核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话题,一步步走向文本深处,通过默读、批注、思考、言说等形式,实现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是辅助,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者恒的动态过程,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是作家创造的,而是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是客观和固定的。我认为接受美学的这种观点和“一干个读者就有一干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基本一致,结合对作者的了解,学生更能深刻领会作品中的意义,正如读懂了夏洛蒂·勃朗特就能帮助读懂简·爱是一个道理。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是碰撞,“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在同一问题引领下的同龄人之恒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理解和见解,更能激发彼此的灵感和智慧,也更能触动彼此的情感。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学生用情感领悟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熏染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用智慧解读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提升着学生的智慧;学生用心灵品味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雕琢着学生的心灵。”采用一定的话题引导学生读长篇小说,交流小说,正是让学生学会用情感、智慧、心灵去品读文字背后的内容,让这些美丽的文字成为学生生命世界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让优秀小说伴着学生一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