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是儿童读书的第一课堂

家庭是儿童读书的第一课堂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家庭中儿童读书的终极目的仍然是温总理倡导的为了滋养心灵,使儿童能快乐、健康成长。这也是很有名的传闻,可见其读书的专注。因此,家庭是儿童读书的第一课堂。如果有一本书,不论在中国、美国或法国等世界各地,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书,那么它肯定是一本好书。幼儿期的读物主要是图画书和故事书。四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小说,如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中国少儿出版社人与自然系列小说等。初中阶段,是儿童的自我探索时期。

家庭是儿童读书的第一课堂

现代人为什么要读书?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记得2009年2月底的时候,温家宝总理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说过这么一段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人人都捧着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我每次读到这段话,心里就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的境界。温总理讲的读书能“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是读书带给人的心灵感受。简言之,读书可以滋养人的心灵。

其实,现代人的读书,价值取向有两种:功利性阅读和非功利性阅读。所谓功利性阅读就是为了获得知识,追求学业,毕业时拿一个文凭,在社会职业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在当今时代,这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非功利性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滋养心灵、为成长的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不在于文凭和专业知识,但是它可以给你心灵的辽阔,给你安全感和幸福感。而家庭中儿童的阅读正是这种阅读。

一、儿童在家庭中为什么读书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般的父母都会认为:儿童在家中读书可以提前识字,开发智力,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增长知识,积累语言,为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家长们的这种认识自有他们的道理,无可厚非。现代家庭中儿童读书的终极目的仍然是温总理倡导的为了滋养心灵,使儿童能快乐、健康成长。具体讲,可以概括为:让孩子亲近书、爱读书,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引导儿童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人,实现滋养心灵、培育人格,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钱理群教授对儿童阅读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见解:母语是一个人存在的永远的皈依。引导儿童感悟汉语之美,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成长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肉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们从历史上伟人们的事迹中可以看出:阅读是对提升情商(EQ)最有效的方法。

发明大王爱迪生10岁的时候,就已经读过《罗马帝国的兴亡史》《大英历史》,以及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的名著,是个名副其实的阅读王。

牛顿12岁那年,在农场工作,在应该要照顾家畜的时间,他却偷跑到阁楼上去看书,结果把家畜搞丢了。这也是很有名的传闻,可见其读书的专注。

优良的书籍会在童年时期,带给那些阅读的孩子们快乐,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放下锚,让船身稳住的力量一样,这也是人在世界上可以依靠的力量。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童年便打好了人生的底色。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成功人士,都是在小学时受到阅读书籍的影响,从而决定了自己的将来,而这种阅读是从家庭开始的。因此,家庭是儿童读书的第一课堂。

二、儿童在家庭中应当读哪些书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为儿童选择可读之书,是年轻父母的首要责任。那么选书的标准是什么呢?

韩国的南美英博士在《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一书中提供了以下标准:

如果一本书不论你在10岁的时候或20岁的时候,甚至30岁、40岁的时候,还是觉得很好看、很值得看,那么它一定是一本好书。相反,儿童时觉得好看的书,成年觉得不好看,不值得看,充其量不过是二流或三流的书籍。那些书给儿童看,不过是浪费时间。

如果有一本书,不论在中国、美国或法国等世界各地,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书,那么它肯定是一本好书。相反,只在某一地区短暂地出名,然后很快就销声匿迹,那么它肯定不是一本好书。那种书也不需要给儿童看。

考察儿童读书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图书和成人图书一样,敏感地反映着时代与社会的特色,都需要经历时间的洗礼及地域的考验。

从南美英女士提出的选书标准中,我们可以领悟出那些长期流传,影响过很多代人心灵的世界文化名著或传世经典作品都是儿童可以读的书。比如世界经典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各国的优秀漫画、散文和传世的小说、诗歌、戏剧等。另外还有人物传记、科普读物,比如《名人传》《爱的教育》《昆虫记》等。

考虑到儿童的认知心理和阅读能力处于动态发展之中,父母为孩子推荐的读物应当依据年龄段而分别选择。我们将这些年龄段分为:幼儿前期(3~4岁)、幼儿后期(5~6岁)、小学低段(7~8岁)、小学中段(9~10岁)、小学高段(11岁~12岁)和初中阶段(13岁之后)六个时段。

幼儿期的读物主要是图画书和故事书。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文字简单、色彩鲜艳的图画书和充满想象的故事书,包括神话故事书和幻想文学书。父母的任务是引导孩子亲近书籍,可以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自己选书(父母应指导),也可以读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和书一起生活、一起思考,如读了小蚂蚁的故事,让孩子去找蚂蚁窝观察;读了儿歌、童话,可以让孩子唱一唱,也可以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以此来引导孩子亲近书、爱惜书,做书的小主人。

小学低年级的读物重点是童话类的书籍。家长应当为孩子提供各种短篇童话,包括外国和中国的经典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王尔德童话以及中国的严文井、金近、任溶溶等作家的童话。还可以选择各国的经典寓言给孩子读,如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读完后,可以让孩子讲一讲,也可让孩子评价童话中的人或动物的言行。

小学中年级是一个多读书的时期,因为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同时也可大量去读有拼音的读物。这一时期孩子已不完全满足于幻想图书,可以推荐反映人类生活的如《一千零一夜》《岳飞传》《杨家将》《水浒传》《鲁宾孙漂流记》等。一般情况下,男孩子喜欢反映探险、侦探内容的图书,如《金银岛》《汤姆索亚历险记》《福尔摩斯探案记》《冒险小虎队》等。同时,漫画类图书也已进入了儿童的视野,如《父与子》《三毛流浪记》《绝对小孩》等。而女孩则喜欢读激发同情心的书,如《苦儿寻母记》《没有家的天使》等。家长应关注孩子这一时期的阅读需求,指导孩子去选择好书。

小学高年级是儿童知识的积累与伦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了解社会、探索自然奥妙,思索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这一时期应读书籍主要有五类:一是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红岩》等。二是抒情文学,如杨红樱的校园小说,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三是科幻、推理小说,如《哈利波特》系列等图书。四是反映人与自然(动、植物)关系的小说,如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中国少儿出版社人与自然系列小说等。五是科普读物,如《地球还会转多久》等。另外还有反映友情的小说,亦可阅读。

初中阶段,是儿童的自我探索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开始进入青春期,因此他们对读物的选择更注重满足心理和情感的需要。他们喜欢亲自选择所读之书,开始亲近通俗文学和校园青春读物,女孩更青睐凄美的爱情小说,郭敬明的作品、韩寒的小说常是他们喜欢的书。也有不少男孩沉迷在录像和电脑游戏之中,另一部分孩子开始关注社会政治内容和未来专业的发展。因此,他们会选择这方面的书籍阅读。家长应重点向孩子推荐世界文学名著,并指导孩子去读这些书。文学名著比知识类书籍更具有感染力,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错过了初中大好的读书时期,以后就很难再找到充分阅读世界文学名著的时间。

三、家长如何指导儿童读书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在指导孩子读书时的角色,即做好角色定位。

父母在家中指导孩子读书的角色定位是帮助者、合作者和分享者,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指手画脚下命令、提要求,更不是一味去批评、指责。所谓帮助者,指父母对孩子的家庭读书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关心孩子读书,了解孩子读书的内容,及时帮助解决孩子读书中的困难;所谓合作者,指父母应参与到子女的读书活动中,而不是以旁观者、局外人的面目出现,可以和孩子共同阅读,一起交流读书体会;所谓分享者,指父母还应关注孩子读书的感受,分享孩子读书的快乐,鼓励孩子不断提高阅读水平。总之,父母应当为孩子在家庭中的读书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为子女提供书房、书架、书桌、文具和丰富的书报资源,还要形成温馨的家庭读书氛围,形成安静、整洁、和谐的气氛。

其次,父母应当为孩子的家庭读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支持。父母为子女读书提供必要的物质和心理支持,包括为孩子购书,向孩子赠书,为孩子订阅报刊,对孩子的读书给以鼓励。父母经常带子女一起去逛书店,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书籍。我的外孙从3岁开始我就带他去书店买书,同时他妈妈也时常带他去书店。在孩子的生日或节日(如“六一”“国庆节”“新年”等),父母要有意识地向孩子赠送好书,作为生日或节日礼物。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父母有目的地为孩子订阅报刊,因为报刊的信息更及时、更有时代气息,如《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少年文摘》等。同时,父母还要注意对孩子的读书给予及时鼓励,如读后感写得好,学习书中人物的优良品质有行动,都可以用书来作为奖品加以鼓励。

帮助。父母为孩子解答读书时的疑问或困惑,建议孩子到图书馆和租书屋去借书,帮助办理借(租)书卡,鼓励子女和同学交换书籍,欢迎孩子的同学来家中一起读书。

最后,父母还应做好合作和评价的工作。

合作,指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包括为孩子朗读童话、故事、小说等,要求孩子静下心来认真听,这对小学低年级孩子特别有用。有时父母和孩子可以互相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再听,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还可以实现读书互动。

合作的另一项活动是交流。父母和孩子共同读完某篇文章或某书后,选定一个话题讨论,或共同回忆最感人的段落,谈自己的认识。我曾多次同外孙共同阅读沈石溪先生的动物小说,如《象警》《藏獒渡魂》《骆驼王子》等。从孩子的谈话中,你可以发现他完全被动物身上表现出的勇敢、忠诚和义无反顾的精神所感动。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净化心灵、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很有意义。

合作的第三项活动是指导孩子摘录喜欢的读物中的好词、好句和精彩的段落。每当语文老师布置摘抄好词、好句和精彩语段的作业,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来选择读过的优秀作品中的词句和段落,让孩子抄下来。选择和抄写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品味的过程,更是一种心灵感悟的过程,因为这当中有深层解读和体悟。

合作和评价的最有价值的活动是对表达的评价。有阅读,就必须有表达,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因为阅读理解的效果只有通过表达才得以检验。在家中,儿童有了丰富的读书积累,只要老师有写读后感或其他文章的要求,孩子便可自然地借助自己的读书积淀去表达、去书写。对孩子的表达,尤其是书面表达,父母务必要及时给予评价,最好是书面评价,因为书面评价可以为儿童留下思考的余地。

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将孩子家中的阅读同学校的语文学习有机结合,如三年级语文版教材中选入了《父与子》的漫画,家长可以同时向孩子推荐(购买)《父与子》的书,和孩子共同阅读,交流各自的理解。二是区分男孩和女孩,为孩子选择他或她更喜爱的读物,比如男孩喜欢探险、科幻类的作品,而女孩可能更钟情于杨红樱的校园小说。三是正确引导孩子去阅读漫画类的作品。一般来讲,由于漫画充满想象,具有夸张成分,孩子都很喜欢。而有些家长或许不太了解儿童的这一阅读心理,不赞成孩子去看漫画书,这是不合适的。但应注意为孩子选择、推荐适合儿童的优秀漫画,如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德)卜劳恩的《父与子》、朱德庸的《绝对小孩》等。同时还应引导孩子尽量不要过早去看成人题材的漫画,如《老夫子》一类的书。四是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字读物和电子读物。作为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读物由文字作品的一枝独秀发展到文字作品和电子作品花开两朵,是必然的。对于小学生,读物的主体依然是文字作品,因为便于勾画批注,有助于理解消化,而电子作品信息新、容量大的优势,又吸引了儿童。对此,家长不能“一刀切”,应引导孩子以读文字作品为主,辅之以电子作品。告诉孩子,长时间阅读电子作品,对视力会有影响。

四、儿童在读好书的过程中快乐成长

读好书可以滋养心灵,促进人格健全,有利于儿童成长,已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

由于职业的关系,从外孙小玮3岁开始,我就一直关注他的阅读,坚持同他的父母一起支持、引导孩子热爱书,亲近书,主动从书中汲取营养,使书成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朋友。同时,我们也亲眼见证了孩子在好书的影响下幸福成长的过程。

小玮现在12岁,上小学六年级。他读书的经历绝大部分都记录在“小学生成长记录册”中。我们从“成长记录册”中选择一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四篇习作,反映孩子认知的发展、心灵的净化和社会化程度提高的点滴感受,以印证好书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

习作1.《月亮》(一年级上)

月亮

天上月亮明又圆,照在湖里像银盘。

一群鸭子游过来,银盘碎成好多片。

鸭子吓得快逃跑,一直逃到草丛里。

鸭子回头看一看,月亮还是明又圆。

家长评价:富有想象,有生活感受。

习作2.《百变妈妈》(一年级下)

百变妈妈

我有一个百变妈妈,她一会儿讲出《青蛙王子》这个故事,又一会儿讲出了《皇帝的新衣》这个故事。

中午,她又到厨房里变出了美味可口的饭菜。我吃得饱饱的。

下午,她又会变成严厉的管家,一会儿催我写作业,一会儿催我读书。

晚上,她又让我拿作业,给我批作业。

每天早晨,她又催我起床吃早点,吃完早点去上学。

但是我爱她,因为她是我的百变妈妈。

家长评价:小作者写了妈妈关心自己读书、生活和学习的几件事,表达了对妈妈的理解和热爱。文章感受细致,是儿童心声的自然流露,应当珍惜!

习作3.《我和书的故事》(四年级)

我和书的故事

小时候,我常听爷爷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受爷爷的熏陶,我十分喜爱读书。

为了一本好书,我也曾经尴尬过。

有一次,我拿到了零花钱,兴致勃勃地到书店寻找“猎物”。进了书店,只见琳琅满目的书整整齐齐地摆在书架上,令我目不暇接。我快速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猎物”,终于找到了《爱的教育》这本书!顿时,内心的喜悦冲淡了我的疲惫和焦急。

付款后,我迫不及待地走出书店,在街边的长椅上坐下来,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很快就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太阳公公心情急转直下,微笑的面庞消失了,板起了脸,好像在和我开玩笑,居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赶快把书藏在衣服里,快步走进一家饭馆,这时原本高谈阔论的人们变得鸦雀无声,一双双眼睛注视着我这只“落汤鸡”,众人的眼光令我尴尬不已。

书,就这样给了我童年的乐趣和美好的享受,教我去思索人生,使我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

家长评价: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表现了儿童对书的热爱和读书的执著,写得真切、感人。文章叙事简洁,语言生动,前后呼应,给人留下了美好印象。

习作4.《聆听大自然的野性呼唤》(五年级)

聆听大自然的野性呼唤

      ——我与沈石溪动物小说的不解之缘

去年夏天我过生日时,妈妈带我去了书店,我挑选了两本书——《第七条猎狗》和《最后一头战象》。回到家里,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读完后意犹未尽。于是,爷爷又给我买了一系列的动物小说。

在这些书中,有许多沈石溪的作品,我都很喜欢。从故事中的动物身上,我感受到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象警

西双版纳大黑山的水池被鳄鱼占领,当地生活的人们和动物都不敢去喝水,这时大象帮助了大家。人和小动物在象群的保护下进入水池喝水、洗澡。这个故事表现了象群不怕危险,战胜困难,勇于助人的精神。

第七条猎狗

忠诚的猎狗赤利为了保护主人,与蛇展开了殊死搏斗,而主人又差点死于野猪之手。主人误认为赤利胆小,便要杀了它,赤利逃脱了,成了野狗。后来主人遇难,赤利为了保护主人死于非命,主人才明白了赤利并不是一条胆小的猎狗。赤利对主人的忠诚让我感动不已。

藏獒渡魂

在野外工作十分危险,因此沈石溪买了一条凶猛异常的藏獒,后来这只桀骜不驯的藏獒竟然不顾安危,解救了一只小红岩羊,它也终于成为一只渡了魂的藏獒。藏獒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博大的母爱令我震撼。

和我同龄的许多中小学生都喜欢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我想,这恐怕是因为青少年对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吧。

很多人都养过小动物。我养过小鸡、小狗、小兔、金鱼、鸽子、蜗牛……至今,家里还养着一只十岁的大乌龟。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宠物,我对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曾为小鸡死亡而伤心,也曾为鸽子的失踪而哭泣。从小动物身上,我认识了不同生命的存在,理解了生命的宝贵。我在心灵上与动物沟通,在情感上与它们共鸣。小动物带给我的快乐感动和生命教育伴随着我健康成长。这也许是中小学生喜欢动物乃至喜爱动物小说的真正原因吧。

在沈石溪的小说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动物友好相处。小说启迪我们:人类对动物的了解越多,就越会发现自己,反省自己。21世纪,人类文明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却又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就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抛弃了同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多么令人担忧的现状呀!

人类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就必须停止杀害,而停止杀害的根本原因,是要人们不去买卖动物的骨肉和皮毛。许多动物种类濒临灭绝,人类却还在无止境地偷猎,这种行为难道不可耻吗?体育明星姚明在公益广告中说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因此,我们作为动物最友好的朋友,更应该善待它们,与它们和谐相处,那样,人类社会才会祥和安宁,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家长评价:文章既写了阅读动物小说的深刻感受,又写了自己饲养小动物的难忘经历,将两者巧妙结合,表达了人与动物关系的主题。结尾借姚明的公益广告词深化主题,有画龙点睛之作用。

文章感情真挚,是小作者美好心灵的折射。

写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了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梅子涵教授关于儿童阅读的见解“童年阅读”:“我们希望很醒目地把它写到社会的视线里去,写进成年人的意识,写入所有年轻父母们的计划。我们确信一本好的书,一个童话,如果在童年的眼前搁放了,那么很可能就把一生的美好方向决定了。”

我们说:童年必须阅读!

童年阅读取决于成年人对童年阅读的理解和认识。

孩子的阅读成长取决于父母们对童年阅读的态度和行为!

家庭是儿童读书的第一课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