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情燃烧宁夏山川

激情燃烧宁夏山川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名教师获批国家科技人员服务中小型企业项目。曹兵教授带领生态林业科技服务团与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先后开展了“宁夏罗山植物与昆虫资源调查”、“罗山自然保护区施用农药对水土环境影响监测”等合作项目,鉴定出植物366种、昆虫872种,分别发现宁夏新纪录种1个、38个。

宁夏大学农学院建设发展系列报道之三“社会服务篇”

在宁夏这片“塞上江南”的沃土之上,在宁夏大学这所“塞上名校”之中,在宁夏大学农学院这个创造了数个“校内第一”乃至“宁夏第一”的大家庭里,一批由老中青三代教授、学者、专家及教学科研骨干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用他们的坚守、信仰、学识和激情,谱写出一曲曲服务家乡发展、建设美丽宁夏的时代乐章。从2008年至今,仅承担横向合作(含委托)项目就达60余项、立项经费900余万元,示范推广新技术近60项,引进新品种30余个、审定新品种8个,获批专利31项,制定地方标准(规程)近40部,提交政府决策咨询报告4份,出版科普读物30余部,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民13000余名,在宁夏山川引起较大反响,已成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组建服务团队,打造品牌专家。根据宁夏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及布局,组建了设施园艺科技服务团、优质粮食与制种科技服务团、优质牧草科技服务团、牛羊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科技服务团、葡萄产业科技服务团、红枣产业科技服务团、特色农产品加工与清真食品科技服务团、苹果产业团队、旱作农业与保护性耕作科技服务团、马铃薯科技服务团、生态林业科技服务团、农业病虫害防治科技服务团、农业科技培训服务团共13个科技服务团,全方位服务于宁夏现代农业发展。共有65名教授、副教授分别入选农业部现代农业奶牛产业、葡萄产业岗位科学家,自治区党委专家服务团、自治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首席专家、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岗位首席专家、自治区12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专家团、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和自治区科技扶贫指导员。在高水平人才强力支撑下,先后获批“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草地生态方向)”、“葡萄与葡萄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宁夏设施农业、优势作物、草畜产业”3个院士工作站,“特色农产品保鲜加工、草产业关键技术”2个自治区创新团队,“宁夏葡萄与葡萄酒、宁夏清真食品”2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高水平科技平台为聚集科技精英、畅通服务渠道提供了重要保证。

——坚持“三带三进”,创新服务模式。学院首创“带团队(含研究生及本科生)、带项目、带成果和进园区、进基地、进企业”这一“三带三进”服务地方新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在服务银川市、吴忠市、固原市、石嘴山市、中卫市等区域现代农业建设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发展等方面凸显了极大的科技优势,受到所在地各级政府及有关单位的高度好评。这一模式启动以来,先后为15个农业企业开展科技开发与技术咨询服务,建成38个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和“灵武长枣示范园区、同心旱作农业示范园区”等15个教学科研基地,大大畅通了服务途径。同时,学院相继出台了《农学院科技服务团考核与管理办法》《农学院科技服务团职责》《农学院科技服务地方绩效评价办法》等制度,对教师服务地方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和补贴奖励,为13个科技服务团提供4万余元的启动经费,确定以奖代补政策,并在科研项目申报、职称评聘推荐、年终考核优秀等方面对服务地方工作成效显著的教师优先推荐。

——依托支撑项目,服务现代农业。由许兴教授、李建设教授、何文寿教授、张亚红教授、许强教授、马琨教授、代晓华教授等主持的国家级、自治区级等各类型、各层次科技支撑项目,先后共建成7个科技示范园区,形成、推广9项技术成果和5个技术集成模式,建成科技示范基地14250余亩、辐射推广138万余亩,培训农业技术人员260余名、农民7000余名。研究成果的应用,对实现盐碱地改良、建设无公害设施农业节水、应用设施果树花卉节水、推广日光温室农业和砂田新型作物及种植模式、建立砂田保护性耕作区以及防沙治沙、实现旱作环境下马铃薯增产等起到了重大作用。谢应忠教授主持的国家西部专项“半干旱地区草业技术体系建设及产业化开发”项目,针对宁夏生态环境现状,分别以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草地生态恢复和草地水土流失治理为突破口,将生态与产业连接,建立了牧草良种繁育配套技术体系、丰产人工草地栽培管理技术、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等技术体系,为宁夏黄土丘陵区草地生态恢复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扩大横向合作,提升服务水平。9名教师获批国家科技人员服务中小型企业项目。在全区建立15个产学研基地,合作项目涉及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中低产田改良、生态林业与环境建设、重大植物病虫害防治,葡萄、红枣、高酸苹果、优质粮食作物、奶牛、肉羊等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何建国教授、贺晓光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与灵武市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成功研制“智能化红枣全表面多指标自动无损检测分级机”,解决了宁夏红枣产业中枣果自动分级关键技术问题并应用推广。以阎宏教授为带头人的课题组完成了农业部与地方横向合作重点项目“西北地区奶牛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研究结果对于西北地区奶牛高效健康、可持续友好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以孙权教授为带头人的课题组主持的中日联合治沙国际合作项目“内蒙古腾格里沙漠东缘生态恢复与可持续管理”,为该地区治沙工作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示范作用。以何生虎教授为带头人的课题组先后与自治区畜牧站、吴忠畜牧局合作完成“奶牛疫病防控技术研究”、“高产奶牛生产技术研究”等重大课题的研究示范与推广,解决了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养及疫病防疫规范管理方面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曹兵教授带领生态林业科技服务团与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先后开展了“宁夏罗山植物与昆虫资源调查”、“罗山自然保护区施用农药对水土环境影响监测”等合作项目,鉴定出植物366种、昆虫872种,分别发现宁夏新纪录种1个、38个。罗瑞明教授与盐池县宁夏荣宝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无菌包装和微波杀菌技术在滩羊肉制品生产中的应用”,制定手抓羊肉、羊肉臊子等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各6部,申请专利2项(受理2项,获授权1项)。刘敦华、贺晓光、王振平、张军翔、张光弟、蒋全熊、史娟等教授与银川市、盐池、中宁、灵武、永宁、青铜峡、红寺堡等地的企业开展了“清真牛羊肉枸杞深加工、红枣深加工、设施果树、葡萄栽培与酿酒、红枣栽培”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与咨询的同时,积极研发新工艺、新产品。

——加快成果转化,开展科技扶贫。在2012年举办的首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节暨第四届中国(宁夏)园艺博览会的园艺产业科技成果发布对接会上,何文寿、李建设等教授分别与区内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签署了一系列科技合作、技术转让、成果转化协议,推出的诸如“西北硬水区园艺植物水溶肥”、“日光温室群智能卷闭帘及防风控制系统”等技术得以应用推广并已辐射内蒙古等区外地域。蒋全熊教授为同心县王团镇黄草岭村制定了包括红枣、土豆、红葱、小杂粮、牛羊养殖等产业在内的农业规划,组织实施和建立红枣效益提升科技试验示范区。出版“服务三农”系列丛书(农家书屋丛书)24本。受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葡萄花卉产业局、宁夏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委托,先后开办“全区农村基层高层次农业技术人员研修班”、“宁夏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农业研修班”、“全区农技推广示范县农技人员培训班”和“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技术与管理人员培训班”,共培训各类学员、技术员5000余名。结合学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河河套地区盐碱地改良及脱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西北干旱地区压砂地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西北干旱冷凉区设施园艺节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设施果树花卉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和国家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项目(奶牛、肉牛、肉鸡、葡萄)、中日可持续农业技术研究培训及自治区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通过实地指导等方式先后培训农业技术人员700余人次,培训农民8000余人次。

在未来的发展蓝图中,农学院将继续秉承“以服务求支持,于贡献中发展”的办学思路,进一步加大科技服务地方力度,努力争取各方面的资金与政策,建设长效服务基地,突出新技术应用、示范、推广与农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服务重点,全面强化“产、学、研、用”的契合度,以为地方经济建设不断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 农学院 原载宁夏大学新闻网 2013年6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