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许,精心的课前准备,正确的课堂引领,有效的教研活动才能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可能过程会很辛苦,但是,经过一番磨砺,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学者都能闪耀光芒,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因此,每一单元的课文应落实到具体的教师个体身上,称之为责任人。为此,教师必须学会问题引领,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智慧。为什么说是“深沉”?在引导学生认识洪教头时,由于有先前研究林

李生令

当回眸我们倾心打造的每一个“情境”;我们别具匠心斧凿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超越自我真情随口抛出的每一句“赞誉”……有些自鸣得意,更觉风光无限。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磕碰、实践,蓦然发现我们的课堂忽视语言的感受和理解,忽略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缺失了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启迪……那么在“引领式教学”这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语文课堂?教研组该做怎样的思考?在历经“千百次的拷问”后,原本朦朦胧胧的答案已经越来越清晰。也许,精心的课前准备,正确的课堂引领,有效的教研活动才能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可能过程会很辛苦,但是,经过一番磨砺,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学者都能闪耀光芒,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一、构建学习型教研组:源头活水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有所增长,教研组内部成员年龄不一、知识层次不一,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集体,互相学习的资源应是比较丰富。我们何不取长补短呢?

(一)教案学案统一化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实践和反思,我认为“教案学案一体化”可以有效地集合先进文化、高水平教学技能。我们可以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思路。特别是已经上过一遍的课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找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其他教师进行修订和补充,从而研究出更高效的教学策略,统一制作教案。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情加以润色。每上完一节课,每位教师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成功之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形成自己的教学反思,写成完整的学案,待下次教研活动时供大家学习、借鉴、探讨。只要我们坚持写教学反思,你会发现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和有用的经验就蕴藏在其中,同时,组内成员也会共同成长,新的源头会不断注入新的活水。

(二)说课上课一体化

说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反映一个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对教材的理解、对课堂的把握。因此,每一单元的课文应落实到具体的教师个体身上,称之为责任人。首先,责任人利用网络媒体查找相关的资料,博采众长,整合成自己的说课稿;再集合教研组成员,先说课,全体教师各抒己见,群策群力,说课教师针对探讨的内容再加以修改、整理,重新制作说课稿,按照新的说课稿更改上课环节;最后按照群体的意见授课。记得我在参加沙区首届“卓越课堂”赛课时,我要上的内容是《我手写我心——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我首先设计了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预期效果,然后组内成员反复斟酌、商讨,最后集合集体的智慧,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每位教师的“参与度”和“成就感”都有所提升,真正实现了在交流中升华理念,在分享中实现创新,在反思中提升超越。

(三)听课磨课集中化

一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它有多高深莫测,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教研组集体听课,统一评课标准,集体打磨。“磨课”,即教研组带领组员围绕“教研组课题”反复课堂实践、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反思总结,通过“磨”达到“合”,即教与学的融合、理念与实践的融合。我在上《我手写我心》时分别在初一、初二、初三、好班、平行班各个层次的班级都上过,高初中的语文老师,甚至其他学科的一些老师也参与听课,每上完一节,老师们就会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教研组的反复打磨,跨学科的磨课,使我能灵活应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能预料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磨课应该是多层次的,例如,教研组围绕课题合作磨课;可以跨学科磨课;教研组与教研组之间的联合磨课;学校与学校之间联合磨课;在专家顾问的引领下磨课等。

磨课让教师感受到一节课从备课到课后总结过程的精细研究,体会教学环节中的问题产生与解决过程。磨课的重点是磨教学设计;关键是教学行为的改善;落脚点是教学效果。这样如此循环往复的磨下去,教师从中体会由学者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水到渠成之路。

通过创建学习型教研组,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促使教师之间建立起真诚的伙伴关系和合作关系。大家彼此吐露心声,彼此倾听着、理解着、支持着,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喜悦,共同承担失败的责任和辛酸,让教师懂得:我们是成长道路上的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二、构建问题型教研组:抛砖引玉

让教研组回归到教研中,把校本教研落实到教研组,把教研组变成本学科教学问题的“诊所”,教研组凸现以问题解决为本的理论学习和校本教研。让教师有能力从平凡、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从身边的“小问题、真现象”中看出新的动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让教师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踏上一条由“问题—设计—实践—反思”的校本教研之路。具体做法是:

(一)教学问题化

一名好老师不光要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找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教给学生提问的策略,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提升问题的质量。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必须充分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必须学会问题引领,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智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问题引领:

一是教师教学中用主问题的设计引领课堂教学,比如在教学《行道树》一课时,可以抓住“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一文眼设置问题: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怎样理解“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分析,成为这堂语文课探究文本思想内涵的线索。它能够让学生以探求的眼光进入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细细思考、深入探究的目的。

二是聚“点”——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展开教学,其余内容一带而过。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可以设置这是“什么样的林冲?什么样的洪教头?”这一主线开启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研读,一步步归结出了林冲的品质(谦虚、艺高、机智等)和洪教头的特点(骄横、自负等)。在引导学生认识洪教头时,由于有先前研究林冲的过程作“范式”,故而用时更精短。

三是教师用学生学习中的主动质疑引领课堂教学。比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把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罗列出来,收集整理后作为课堂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互相探讨解决。

(二)问题反思化

教师个人要善于反思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一一记载,形成自己的问题集,全体组员对上述问题进行反思、筛选;最后,确定有研究价值和能进行研究的“真问题”加以研究。这类问题通常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研组收集整理的问题集可以作为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永远遗传下去,为此,要注重引导教师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乐于记载,当然,教研组可以经常设计一些能够促使教师反思和相互启发的教研活动,打开教师的思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问题课题化

组员按照对“真问题”的关切程度和兴趣,把筛选出来的“小问题、真现象”变为“教研课题”并拟定具体的教研操作实施方案。

初中语文教学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程度,制定出适合学生层次的课题,如《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精神》《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等课题。

三、构建评价型教研组:良药苦口

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教研组对课堂的评价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效果,关系到教师个人的成长。组内听课教师及时把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授课教师,并且评价要实事求是,没有偏见,不盲从,不敷衍,态度中肯、真诚,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嘛!这样才能让授课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不足,再次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所以评价引领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对教师的评价有多种形式,如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从评价的目的看,有提升式评价、修正式评价、点拨式评价、启发式评价等。无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如一剂良药,能医治我们自身看不到的病灶。

“引领互动”式教研模式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方式,为教师自我提升提供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种相互学习、交流、探究的过程实质是多层面的互动,变个体发展为群体智慧。语文教学犹如在茫茫沙漠中寻找绿洲,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毅力,虽很辛苦,但受益匪浅,只要你是一名勤奋的学者,属于你的绿洲终会出现,因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