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金—银”到“金”

从“金—银”到“金”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金—银”双本位制下,政府规定了金币与银币的法定比价。因为在当时,黄金和白银的供给变化很大,金银市场的实际价格必然会偏离其法定价格。这种“金—银”双本位制带来的混乱,限制了英国的发展。但是在官方上,美国依然实行“金—银”双本位制。从“独立战争”到“南北内战”爆发,除了在1812年印刷过纸币外,美国政府一直只是铸造金属硬币。

本位大转型:从“金—银”到“金”

从18世纪后半叶起英国出现了一系列新发明,纺纱机、蒸汽机、织布机等先后问世,各种发明又相互推动,形成了工厂的生产形式。人们普遍认为,工业革命就在这个时候的英国诞生了。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英镑和先令逐渐上升为国际货币事务中的主角。正如英镑和先令的含义所示,它起初是建立在银币的基础上的。

工业革命在欧洲各国蓬勃发展了起来,各国间贸易、投资、借贷活动的国际交往大大增加。这就需要稳定的计价结算、签订债务的交易中介。但是,欧洲各国都普遍实行金银的混合本位制。银币和金币可以自由地铸造,金、银币之间保持固定的比价。金银双本位制逐渐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金银比价不断地变动,暴露出其自身的弱点。

早在16世纪,“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就被英国的财政学家和银行家托马斯·格雷欣(Thomas Gresham,1519~1579)发现了。他发现贵金属钱币里经常被掺入劣质的金属,这样贵金属含量高的钱币——良币,逐渐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而退出了流通领域;而那些贵金属含量低的钱币——劣币,则充斥了整个市场,成为流通的主要手段。格雷欣于1559年上书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建议政府收回贵金属含量不足的钱币,以阻止良币的流失。17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瑟·以萨克·牛顿(1642~1727)时任英国铸币局大臣,建议把先令银币和几内亚金币的比价固定下来,以解决“劣币驱逐良币”问题(之所以叫几内亚金币,是因为当时的黄金是在西非的几内亚开采的)。英国议会听从牛顿的建议,提高了黄金的比价,把“金—银”的比价从1∶15.21提高到1∶15.485。这个比例当时在欧洲是最高的。

在民间,英国逐渐实行了宽松的双本位制,允许金币和银币同时流行。这最早要追溯到14世纪。因为1344年爱德华三世主政时,就有金币推出的记载。1717年之后,英国更为正式、官方地步入了“金—银”双本位制(英国实际上采用了通货膨胀货币政策,1797~1821年英格兰银行票据也跟贵金属脱钩了,这样整个社会中流通的货币总量扩大了)。181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铸币法》,决定铸造金币,规定1盎司黄金为3镑11先令。1817年,金币被官方正式宣布为可同银币一样流通的基础货币。

在“金—银”双本位制下,政府规定了金币与银币的法定比价。但是,格雷欣法则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为在当时,黄金和白银的供给变化很大,金银市场的实际价格必然会偏离其法定价格。市场上实际价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并逐渐退出市场,实际价低的成为劣币,并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由于金银的供给在不同年份变化很大,谁是良币,谁是劣币,也是经常变化,反复易位。

18世纪上半叶,白银产量增多,银价下跌,成了劣币;1848年,美洲的加利福尼亚发现了大批金矿,开采后大量流回欧洲,金价下挫,银币又成了良币。这种混乱易变的“金—银”双本位制,给英国带来了麻烦。要知道,此时的英国是世界的中心,是工业化的发源国,也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的大国。这种“金—银”双本位制带来的混乱,限制了英国的发展。

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开始有意识地逐渐从双本位制转向单一本位制,1798年严禁银币自由铸造,法定铸造的银币面额限制为25英镑。1816年,法定铸造的银币面额进一步被限制为2英镑。1819年英国议会制定法律,宣布流通中的银行券不再可以和白银抵押、兑换;并且责令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只可和黄金兑换,并废除金币、金块的出口限制。

从此以后,英镑就建立在纯粹的黄金基础之上了。英国正式进入了金本位时代。[9]

世界上其他国家,进入金本位时代还要滞后好几十年。其他大多数欧洲国家以及美国,还继续实行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金—银”双本位制。亚洲一些国家一直继续沿用银本位制,这是因为亚洲一直是主要的白银产地,没有殖民的动力通过“拓殖”去世界其他地方运送更多的黄金回来(所以欧洲货币史的变迁,甚至欧洲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是与欧洲在世界其他地方拓展白银的殖民活动分不开的[10])。直到19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才逐渐都转向了黄金本位制,通常来说,国际货币关系史是从这时开始的。

美国在1792年颁布了《铸币法案》,在官方层面上宣布采用“金—银”双本位制。但是就像Dollar的英文含义“西班牙8-reales银币”最初表示的那样,在美国现实中白银依然是主要的金属货币(西班牙银币是欧洲流行的各种银币中的一种。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发行的大陆纸币上,也是标印着“西班牙银币美元”的字样)。1792年美国《铸币法案》中规定的“金—银”比价是1∶15,但是当时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规定“金—银”比价是1∶15.5,所以美国有许多商人就把美国的银币兑换成金运到法国去套利,也就是“格雷欣法则”起了作用。

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比价之差一直持续到美国1834年和1837年《铸币法案》的出台,在这两个法案出台之前,美国国内的商业集团一直希望通过黄金扩大与英国之间的贸易,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州内利益集团也希望扩大黄金的作用以发展自己的地方产业,还有“反银行主义者”希望通过发行黄金货币来替代“美国第二银行”(1816~1832)的银行券,在这些压力之下有了这两个法案的出台。这两个法案把美元挂钩的含金量减少了6.2%,这样实际上就把美国的“金—银”比价调整到1∶16,从而逆转了美国和其他国家“金—银”比价之差,也就把美国逐渐从银本位推向了金本位。但是在官方上,美国依然实行“金—银”双本位制。

从“独立战争”到“南北内战”爆发,除了在1812年印刷过纸币外,美国政府一直只是铸造金属硬币。那些纸制的银行券,主要是由一些私人银行以及一些州的州立银行在发行。

1861~1865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林肯政府发行了“绿背美元”为战争进行融资,这些不和金、银挂钩的“林肯纸币”一直持续到1879年。除了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州之外,“绿背美元”在其他地方成了较为广泛使用的货币单位,虽然金币和银币还一直在发行,但是这些铸币是按照“绿背美元”的溢价在进行交易。

另外,1873年和1876年美国通过了两个法律,禁止“白银美元”的无限制铸造,进一步削弱了白银的地位。这一系列举措意味着,假如纸币再一次和贵金属挂钩,那么将不会再恢复“金—银”双本位制,美国将建立一个以银币为辅的黄金本位制。1873年和1876年的法案实际上宣布了白银作为货币退出流通流域,这基本确立了黄金本位。因为国内地区间、行业间的利益集团常常发生冲突,争执不休,直到1900年议会才通过了《黄金法案》,正式承认了金本位。[11]

19世纪中叶,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大发现”进一步使黄金对白银贬值。有许多人非常担心黄金的购买力会大大下挫,法国经济学家Michel Chevalier甚至建议回到白银本位制。1865年,法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和希腊组成了一个“拉丁货币联盟”,希望以此来创立一个“金—银”双本位制的国际标准。

1873年左右,世界市场上白银开始对黄金大幅贬值。荷兰和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岛国(包括挪威、瑞典、丹麦和芬兰)也在19世纪70年代左右从银本位制转向了金本位制。在已经实行了金本位制的国家,白银需求大减,白银大量地流向仍然实行“金—银”双本位制的国家;这使双本位制的国家货币实际贬值,购买力下降,引发了通货膨胀,这些国家都被迫纷纷废除“金—银”双本位制。

早先的“拉丁货币联盟”成员国也开始禁止白银的自由铸造,它们害怕其他国家的白银流入后,会使国内的货币供给膨胀起来。它们的“金—银”双本位制也是没法支撑了,也实行了金本位制(法国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之后,货币体系极其紊乱,金和银的比价差不多是1∶15.5。在1878年,法国采用了金本位制)。

1879年,奥地利—匈牙利发现它们发行的Gulden纸币和白银的挂钩比例无法维系了,因为其他国家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涌入,所以它们也关闭了“银币窗口”,在以后的13年里Gulden纸币更多地和黄金挂钩。到1892年,奥地利—匈牙利正式采用了金本位制,它们推出了和黄金挂钩的新纸币单位Crown,以一半的兑换比例取代了Gulden。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大获全胜,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皇帝。美洲黄金大发现之后,刚建立的德意志帝国也开始大笔地卖出白银,以储备黄金。德意志帝国议会宣布发行面值为5、10、20的黄金马克,并且宣布以黄金马克为货币单位,不再允许白银货币无限制地自由铸造。此外,德意志帝国还要求法国支付50亿的黄金马克作为战争赔款,德国用这笔赔款充足了德国的黄金储备,巩固了德国的金本位制度。德国走进了金本位制时代。

19世纪90年代,在南非和加拿大西北的育空地区又出现了“第二波黄金大发现”,这进一步加大了世界黄金的供给,世界(Yukon)各主要贸易国都基本走上了金本位制。

1897年俄罗斯采用了金本位制,其白银卢布也变成了黄金卢布。1893~1898年,印度卢比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波动后,印度当局通过外汇市场上的货币操作把卢比和英国英镑联系起来,印度实际上从银本位制过渡到了金汇兑本位制。日本也采用了金本位制度。而中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还是建立在银本位制上的,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的近一个世纪里,中国通过茶叶、丝绸、瓷器的国际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白银资本,国内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但是之后因为鸦片战争、越南战争、甲午战争向西方列强和日本赔偿了巨额白银,国内经济逐渐陷入通货紧缩、生产萎缩的困境。[12]另外,拉丁美洲几个国家的货币也是建立在银本位制上的,其货币价值不断波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