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效性强,新陈代谢频繁

时效性强,新陈代谢频繁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将科技文献的保存时限定为5年。为了便于测定,伯顿和凯普勒将这一定义理解为:某学科或者某专业现在仍被利用的所有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这导致现代文献的有效使用时间日益缩短,内容的新陈代谢频繁。文献的老化与文献的增长有密切关系。某学科文献增长越快,新文献用频越大,旧文献用频越小,该学科文献的半衰期越短。

第五节 时效性强,新陈代谢频繁

科学认知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往往是通过一个个客观事实的确认和校正,一个个假设的证明或否定,一种种理论的创新和迭更,才得以逐步形成的。这一情况的外在表现,就是学术著作和科技文献的新陈代谢。

文献内容逐步陈旧,使用的读者越来越少,用频越来越低,文献的“活力”下降,这就是文献的老化。

据前苏联《发明问题》杂志统计,各类文献的平均有效期是:图书10~20年、期刊与连续出版物3~5年、科技报告10年、学位论文5~7年、技术标准5年、产品样本3~5年。西方国家认为80%~90%的科技文献使用寿命5~7年。日本将科技文献的保存时限定为5年。

1958年英国科学学家贝尔纳(J.D.Bernal)在其著述《科学情报的分析:用户分析》中首次借用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中“半衰期(half life)”这一术语,来描述文献的老化速度。

1960年美国的图书馆学家伯顿(R.E.Burton)和物理学家凯普勒(R.W.kebler)合作,通过科技文献的引文分析,从而对文献的半衰期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般认为,半衰期的内涵性定义是:某学科或者某专业原先被利用的文献中有一半文献失去利用效率所需经历的时间。

为了便于测定,伯顿和凯普勒将这一定义理解为:某学科或者某专业现在仍被利用的所有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这后一理解因此可称之为半衰期的测定性定义。

现代社会中,人文科学知识、基础科学知识以及应用技术发展迅速。这导致现代文献的有效使用时间日益缩短,内容的新陈代谢频繁。现代社会中文献的“老化”速度加快。

伯顿和凯普勒当时统计了9个学科的半衰期,此后有人又补充了几个学科,结果如下:

img7

文献的老化与文献的增长有密切关系。某学科文献增长越快,新文献用频越大,旧文献用频越小,该学科文献的半衰期越短。

显然,掌握文献的老化规律,对于图书馆馆藏的选择、收藏和剔除等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