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好笔记不等于就有好成绩

做好笔记不等于就有好成绩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把该同学的笔记本向全班同学推介,提倡向她学习。在该同学的反思中,似乎找不到不认真学习的痕迹,但就是成绩一般。说到学习方法的问题,可能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有不同,但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其学习方法都非常有效。以上两人的观点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处,突出的是学习的行动和方法。至于具体到每个学科,又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平时在学校学习,时间上的利用也要讲究方法,若能找到符合人的生理规律,就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做好笔记不等于就有好成绩——学习方法探讨案例

东莞市石龙中学 罗达明

去年9月开始,我接手高三(1)班的化学课。这是一个普通班。由于刚接手,我对每个学生都不太了解,除了正常的上课、提问外,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是看学生的作业。其中有个女生的作业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不仅字写得娟秀工整,格式也规范,答案也基本准确。好几次,我都忍不住在她的作业本上写上:“好!”

因为高三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是进行第一轮全面复习,所以我布置的作业也是多种形式的,有时是做教科书上的作业,有时是让学生根据当天学到的方程式或概念等内容自命题目且解题,以引导学生看课外资料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每当我看到熟悉的字体和作业时,都会被这个同学的认真所打动,也经常在作业后面写下鼓励的话语。

上课4~5周后,我发现本班同学有一个不好的学习习惯:几乎没有人动手做笔记。因此,我布置了一项作业——下周交笔记本检查,以督促学生不要“只带眼睛”来上课,因为我认为,只是听过、看过的这种不留痕迹的学习很快就会被忘记,一定要把眼、耳、口、手、脑一起动起来。同样是这个同学,笔记本是一本精装笔记本,封面漂亮,打开一看,内容充实,工工整整,还用不同的颜色做了批注、记号,基本记录了我上课的内容。我又在她的笔记本里写下:“你学习那么认真,我为你骄傲,相信你一定能取得更大进步!”并把该同学的笔记本向全班同学推介,提倡向她学习。

不久后,年级进行了这个学期的第一次单元检测,从测试结果来讲,该同学成绩出乎我的意料:她的成绩刚好达到班里的平均分,分析她的答题情况可知,基础知识部分的得分还算可以,但稍微有些难度的题目,就基本拿不了分。从此,我开始留意她的学习,在课堂上也不时请她回答问题,由于她上课认真,基本能回答出来。

一转眼到了学期的中段检测,结果也是一样,成绩也在中游。我不禁困惑起来:为什么她平时那么认真学习,但获得的成绩却不能与努力成正比呢?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我布置每个同学写一份学习反思。在该同学的反思中,似乎找不到不认真学习的痕迹,但就是成绩一般。她在其他学科的情况也是这样。

为此,我跟她进行了第一次谈话。从谈话中,我终于了解了她存在的最大问题:除了老师布置的少量作业外,她基本不做课外练习,仅停留在听课、记笔记、看书上,且笔记内容还用不同颜色的笔迹做了记号,大概是突出重点什么的,甚至自我陶醉于自己做的几乎一字不漏的笔记。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一针见血地对她说:“你不做练习,并不是你懒,因为你上课很认真,而是你害怕挑战。解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挑战的过程,高考就是一种竞争的锻炼,你不经常面对难题,只是停留在记忆一些知识,而不应用它们,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肯定不能有收获。再有,如果课堂上学的知识都不能解答课堂问题,更不用说将来到社会上使用知识了。有句话说得好:‘知识是学来的,而能力是练来的’,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把基础知识盘活,从而达到能力的提升。”接着,我问她会不会做饭,她回答说:“跟妈妈学过。”于是,我让她联系生活,作了如下比较:做好笔记相当于把米、菜、肉、油、盐等买回来,考试就相当于把买回来的米、菜、肉、油、盐等烹调出一顿可口的佳肴。买了米、菜等东西回来,只说明有了煮饭的条件,但假如不动手做饭,最后还是吃不上饭。也就是说,买菜就像积累了基础知识,而动手做饭的过程,就相当于应用知识(考试)的过程。从会买菜到煮一顿好菜肴,如果不经过努力尝试烹调甚至多次烧糊的历练,是不能达到的。看她已有感悟,我给她提了两个建议:一是继续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二是主动做练习,遇到不懂的要请教老师或与同学交流,学会去消化知识。之后,她的学习状况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也乐观很多,成绩在期末考中有了明显的进步,已经超过年级的平均水平。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体会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是多么的重要。因为老师的工作是教学,“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学生学”,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才有可能找到捷径,提高学习效率,用同等的时间获得更大的收效,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乐趣将能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动力。

说到学习方法的问题,可能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有不同,但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其学习方法都非常有效。比如,鲁迅先生提倡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又如,我市某中学的历史特级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变得聪明时,他把聪明作了这样的解析:“聪明”就是“要带一个耳朵、两个眼睛、一个口、一个心,且要每日、每月坚持学习”,这样就能变得聪明。以上两人的观点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处,突出的是学习的行动和方法。再如,由郭思乐教授倡导的生本教育,其方法论中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与其说是指导教师教法,不如说是指导教师给学生信心,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自主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具体到平时的学习,文科与理科的学习方法也略有不同。文科注重阅读、写、说、记忆等,且不要限于教材,能海量阅读,并不断提炼出观点,就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即点出了学习文科的方法要点;而理科较注重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动手能力,以及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等,所以,理科中的数学、物理、化学必须多做练习,从练习中体会知识的联系和应用。

至于具体到每个学科,又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化学,要学好化学,一定要先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首先,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动手做实验就必不可少;其次,化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和变化的,微观粒子是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凭的就是有抽象思维和潜下心来思考和探究,不可粗心和想当然。我跟学生讲学习方法时就这样说过:“讲台上摆放的电脑、书本、粉笔盒等是宏观的东西,找到它很容易,这好比物理学科的研究领域,而我让你们把灰色台面上的一小根白头发找出来,这个找的过程就是相当于研究化学的方法。”得到启发的学生,学起化学来就会特别细心和认真。

平时在学校学习,时间上的利用也要讲究方法,若能找到符合人的生理规律,就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假设学生一天都在学校学习,那么,用早(晨)读、晚自修的第一节课来记忆背诵文科知识、英语单词等或理科的概念公式,常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因为在这两个时间段,人经过晚上休息和下午放学后的体育锻炼、吃饭闲谈、洗澡等,头脑比较清醒,此时用来记忆知识,效果无疑是事半功倍的。而晚自修的后段,比如到了9时30分后,如果此时还在看书或阅读等,效果往往就不够好,因为经过前段两个小时的学习,大脑已经有点疲劳,而此时如果动手做理科的习题,效果就不一样,因为手、脑并用时,能激发大脑的深层活动。另外,学生到晚上11时后必须上床休息,否则当天学习的知识可能就难以“消化”,第二天也没有精神学习。这是英国某科研小组的研究结果,大概意思说当天学习的知识在晚上11时前存储在大脑表层,必须要有足够的休息才能转移到大脑深层,形成固有记忆,就好像电脑一样,休息相当于整理和清空了储存在电脑内存上的内容,这样就能留出大空间来存储第二天的知识。

所以,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相当于找到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的就是这一把钥匙,让学生能有效地获得知识,并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多体会学习的快乐。这也就是我们做好老师的必然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