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留守学生问题与教育管理的案例

留守学生问题与教育管理的案例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查显示,该班“留守学生”成绩优的仅有21%、79%的中等或偏差。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管教,部分“留守学生”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的现象。“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的建立,使教育管理工作内容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教育管理的对象进一步明确。

留守学生问题与教育管理的案例

兴宁市沐彬中学 陈云龙

所谓“留守学生”,是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谋生,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祖父母或亲戚朋友照顾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学生。“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为祖辈的占73.7%,是亲戚朋友的占26.3%。“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我就以我校高一年级某班的留守生现状教育为案例,谈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案例】

目前,我校高一年级××班有“留守学生”19人。“留守生”中,父或母单方在外务工的占79%(父亲外出的占84%),单亲家庭占21%。缺失了正常家庭教育的“留守学生”,自然也缺失足够的关心和指导,导致其心理失衡、缺乏安全感、情绪多变、心理恐惧,从而在情感、心理、生活、学习、安全、品行、习惯养成等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问题与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过程)

一、“留守学生”的问题

(一)“留守学生”的学习缺乏上进

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留守学生”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上进,学习观念淡薄,对学习缺乏热情,自觉性不强,作业不按时完成。他们认为读书无用,父母没读什么书同样能挣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助长了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厌学情绪,于是旷课甚至逃学,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另一方面,由于有的祖辈们文化素质不高,教育观和思想陈旧,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又缺乏教育的艺术,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导致孩子懒散,无心读书,学习成绩较差。调查显示,该班“留守学生”成绩优的仅有21%、79%的中等或偏差。

(二)“留守学生”的品行偏差

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留守学生”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隔代”、“隔亲”教育在情感和理智的把握上,往往品行上溺爱的多,教育引导的少;在物质和精神的把握上,往往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怀的少。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管教,部分“留守学生”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的现象。他们在家不听从祖辈的管教,顶撞祖辈。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规守纪,顶撞老师,常有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上网打游戏,有的喝酒、抽烟、早恋、小偷小摸,甚至与社会上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调查显示,该班“留守学生”中品行偏差的占21%。

(三)“留守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健全

由于父母长期与子女分离,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乏足够的关心和指导,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临时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的变化,这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状,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悲观冷漠、孤僻自私、任性霸道、叛逆等心理问题。从调查看,该班“留守学生”中心理发展不健全的占26.3%。

(四)“留守学生”缺乏安全感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学生”缺少家庭的有效管护,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对危险的预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差。遇到有人欺负和歧视,容易走上极端,要么出现过强的攻击性行为,要么退缩而任人摆布,很容易出现受侵害、意外伤害的事件。据统计,在“留守学生”中,遇到困难时能求助的占21%,经常受意外伤害的占31.5%。

总的来看,“留守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比较突出,不容忽视,学校、家庭、社会应在关爱“留守学生”、落实教育管理措施方面多下真功夫

二、“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针对“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从如下几方面加强教育管理。

(一)树立正确的亲情教育观

“留守学生”在校有老师管,在家无父母管,家庭教育成了空白地带。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之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感情培养和行为指导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失的手段。因此,树立正确的亲情教育观,有利于“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由于监护人的异位,大部分“留守学生”难于接受“隔代”、“隔亲”的教育指导,行为习惯表现偏差,心理上产生了对家庭、学校、社会的逆反意识,所以,当在学校接受教育时,总有这样那样的坏习惯难以改正。该班的小王其父母均在深圳做生意,他长期住在外祖母家,迷恋上网、无心上学,经常旷课,作业不完成,不听从老师管教。我与班主任积极与其父母联系,督促其父母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要求其父母每周打一次电话给其小孩,了解小孩的思想、表现、学习。一学期下来,小王改变很大,不再上网、旷课,学习较认真,成绩进入班级前十五名。我还根据实际,引导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亲情教育观,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亲情的温馨,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人。

(二)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

每学期开学初,我们通过家访、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对“留守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留守原因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把“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点、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的住址、联系电话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和联系卡,分学期建档,并及时补充变更档案。“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的建立,使教育管理工作内容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教育管理的对象进一步明确。

(三)制定“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计划

为了使“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每学期初,我们根据班级“留守学生”的情况,制订教育管理工作计划,教育管理工作做到计划具体、方案可行、目标明确、措施落实、管理到位。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摆在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位置。每学期开学初、中段后、期考前召开“留守学生”座谈会,不定期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学习、表现,并针对“留守学生”的学习、行为、品德、心理状况进行分类教育,通过谈心、学习交流、知识讲座等形式,正面教育,正面引导,让“留守学生”深切感受到学校、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期初,该班在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时,还专门建立“留守学生”心理档案和心理年龄记录,这有利于家长能正确地教育孩子,指导他们健康成长。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办心理咨询日,对身体发育不理想性格孤僻、情绪多变、自我封闭、心理发展不健全、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留守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心理疏导。还举办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使“留守学生”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的矫正。如该班的小张居住在亲戚家,性格内向孤僻,生活适应能力较差,学习缺乏上进,我和任课教师了解这一情况后,经常与其谈心,疏导他、鼓励他,几个月后,该同学变得开朗、自信,学习自觉,积极向上,成绩上升。

(五)开展多形式的关爱活动

为了让“留守学生”能健康成长,该班按学校的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担任“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关心、照顾、教育“留守学生”,帮助“留守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我们还利用主题班会、班团队活动,强化他们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训练,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组织“留守学生”开展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文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亲情和温暖,找到“家”的感觉,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的缺乏,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收益,成长的快乐。

通过对“留守学生”问题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该班“留守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行,学习自觉、认真,成绩得到了提高,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必须齐抓共管,全社会都要重视和参与,共同关注他们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