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仑区教育局自推出学校文化建设主题以来,已积累大量资料,包括教育局的各项工作计划、评估方案、工作总结,以及区内学校上报的诸多学校文化成果汇编、各学校的文化活动报道、制度规章设计、专题研究报告等等。在区域层面探讨北仑区教育局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时的区域文化资料、文化建设理念、人员工作方法、评估形式、制度安排和相关成果。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书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抽样,访谈宁波市北仑区的教育局行政干部、各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实地了解该区区域层面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措施,分析其落实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北仑区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及各学校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和特点,提出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一、质的研究方法的含义及其在教育研究中运用的优势

我国学者陈向明在对国内外有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将英文中的“qualitative research”译成“质的研究”,认为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互动。[2]

质的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它在微观层面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保证了社会现象本身的整体性、意义性和动态性,发挥了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相互作用,体现了人文精神。质的研究是对事物全面整体地理解,不限于量化的部分,所以它比较适合运用到一些很难量化或者不能量化的教育现象中。这也是我们采取质的研究方法的原因。

二、关于本研究的取样与研究过程的几点说明

1.资料的收集

本书作者从2010年开始,就不间断地接触北仑区教育局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材料文件,并参与修改提议。北仑区教育局自推出学校文化建设主题以来,已积累大量资料,包括教育局的各项工作计划、评估方案、工作总结,以及区内学校上报的诸多学校文化成果汇编、各学校的文化活动报道、制度规章设计、专题研究报告等等。本研究建立在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和解读基础之上。

2.实地调查和访谈

质的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最主要方式是访谈(访谈提纲见附录1)。围绕着研究问题,本研究对北仑区教育局、区内各层级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访谈,采用的方式主要为开放式和半开放式,并对访谈进行笔录和录音。

访谈的主题围绕本研究提出的学校文化建设行动模型展开,具体访谈提纲分为北仑区教育局、区内各校长、教师和学生四类。在区域层面探讨北仑区教育局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时的区域文化资料、文化建设理念、人员工作方法、评估形式、制度安排和相关成果。在探寻北仑区各学校的文化建设现状时,围绕学校概况、文化建设思路、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与区教育局的关系、遇到的困难问题、评估与成效、未来工作方向六方面进行。

在抽取学校样本时,本研究本着多元、典型的原则,在区教育局有关领导沟通和推荐的基础上,确定了12所学校作为访谈的对象。

根据本研究对学校文化的维度的划分,选择在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方面特色较为明显的学校,作为典型案例展开研究。其中,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包括长江小学、柴桥实验小学和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典型案例选择了淮河小学、蔚斗小学和霞浦小学;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典型案例选择了泰河中学、东海实验学校和九峰小学;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典型案例选择了北仑中学、华山小学和泰河学校。

这样的划分并非意味着案例学校只在学校文化的某一个维度有所发展。实际上,学校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每所学校在四个维度上都有不同的举措,只不过每个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都有其侧重点,而这一个侧重点在这所学校是比较突出的,所以我们描述时会侧重该学校在这一方面的举措,同时兼顾其他维度的学校文化建设的举措。

这12所学校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四种类型,各学校的文化建设实况有优秀的,有一般的,也有存在困惑的。

访谈在2011年11月至12月之间进行。本书作者访谈了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和12所案例学校,并对相关研究对象进行了谈话录音。受访学校和受访人员的基本情况见表2-2。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质的研究中,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没有一套固定的、适用于所有情境的规章和秩序。对材料的解释依赖于研究者对情境的体验、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和对以往研究经验的积累等因素。

本研究对所收集的资料主要运用了类属和情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即将相同属性的资料归入一类,如按照各校文化建设的侧重和特点,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类。在呈现各校动态行动过程时,又从拟定的学校文化行动框架出发,从六个方面加以分析。由于北仑区教育局和受访的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资料过于丰富,呈现的主题相当多维,因此,本研究在选择和分析时,一方面根据反复呈现的主题来确定,另一方面从研究者自身的判断出发。

表2-2 受访学校和人员信息

img9

【注释】

[1]赵福庆:《特色学校建设刍议》,《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第56—59页。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3—26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