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漓江源头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环境教育的调研报告

关于漓江源头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环境教育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漓江源头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环境教育的调研报告时春梅[1]当前环境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当前,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漓江源头也正遭受到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人为破坏,生态状况不容乐观。尽管华江瑶族乡政府在环境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通过各种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传播和灌输这些了环保理念,并制定了各项具体措施。
关于漓江源头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环境教育的调研报告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关于漓江源头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环境教育的调研报告

时春梅[1]

当前环境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尤其在我国,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已经突显出来。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政策、资金、技术等固不可少,但必须看到,通过有效的环保教育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是首要的决定因素。人们对于自然保护的态度、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对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做出的抉择等,都与我们的环境保护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除了物质层面的环保,我们应该加强人们精神层面的环保,加强环境教育已经迫在眉睫。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人们正确的生态意识、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及生态审美能力。最终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树立人们对待环境的正确的价值观,使人们积极地关注环境,主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

一、漓江源头地区环境教育现状考察与分析

我们调研的地点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140元。而广西壮族自治区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 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 224元,两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兴安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总面积2 348平方公里;人口37.2万,其中农村人口31.1万。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地处兴安县城西北部,位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南麓,该乡人口少,面积广,全乡总面积为422.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6万亩,林地面积5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4.2%,其中毛竹占18.57万亩,人均12亩,用材林36万亩,人均24亩,年产毛竹450万条,木材1万多立方米。瑶族乡的主要经济发展来源是毛竹产业、旅游业和造纸厂。我们去村里调查时发现村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生活质量不高。

当前,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漓江源头也正遭受到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人为破坏,生态状况不容乐观。例如,村民向我们反映说流经漓江源头的六洞河污染重,河水污浊,还有臭味。在河流还未遭受污染的时候小孩子可以下河去游泳,但是现在连鸭子也不敢下河了;污水附近的禾苗长势越来越差,河里难觅鱼虾的踪影;不仅如此,水量明显比原来减少了。

面对漓江源头生态正在恶化的趋势,兴安县及华江瑶族乡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并实施了一系列有益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为我们探讨适合当地需要的环境教育方法与措施提供了宝贵经验。

(1)兴安县各级领导重视环境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具体措施包括一个“绿色系列”,两个宣传日。一个“绿色系列”是指兴安县创建的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酒店、绿色教育基地。目前,兴安县一中、二中,兴安小学已获得了“绿色学校”称号,绿色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板报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灵渠饭店获得了自治区“绿色酒店”的称号,正在筹建的绿色教育基地有华江超然派、烈士碑林。兴安县环保局会举办大型环保知识普及活动,设置专门的宣传展板,解答群众的问题,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报纸专版,广播专刊宣传环保知识,在中心广场大屏幕播放自制视频等,宣传方式多种多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6年兴安县获得了“全国生态示范区”的称号。

(2)当地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管理。首先,在招商引资方面当地政府严格把关,坚持“环保三同时”原则,坚决阻止重大污染企业落户兴安县。其次,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企业生产进行在线控制与监测,防止人为上的失误。再次,环保与企业银行信用挂钩。最后,领导班子和规模企业结成“双联双促”。领导干部与规模企业结成对子,出现了环境问题就首先追究负责人的责任,这样既可以增强领导干部的环保责任感,又可以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环保义务。

(3)政府开通专门的环保热线,让群众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以上工作既结合了当地实际又有创新之处,值得肯定。但是我们实际走访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环境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尽管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污染严重,但是当地村民的环保维权意识和环保参与的主体意识仍不强烈,大多村民是有意愿去制止环境破坏行为,但往往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在看待谁应该在环保工作中起主要作用这个问题时,49.0%的村民认为责任在于政府,30.0%的村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在环保工作中起作用,17.0%的村民则表示环保是环保人士的事情,4.0%的村民选择环保工作应该由企业来承担。

当发现有损于漓江源头河段六洞河环境保护的现象和行为发生时,42.5%的村民积极制止,26.25%的村民知道不对,但不愿管,15%的村民会进行投诉,3.75%的村民无所谓。在对村民进行访问时,我们明显发觉村民对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管制的依赖性,他们抱怨环境恶化,但在付诸行动时又存在困难,理由是“农民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管”。

尽管华江瑶族乡政府在环境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通过各种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传播和灌输这些了环保理念,并制定了各项具体措施。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对村民进行的问卷调查中,28.75%的村民认为政府开展的环境教育工作有一点成效,26.25%的村民倾向于成效一般,20%的村民认为比较有成效,而17.5%的村民认为没有成效,只有5%的村民认为政府开展的工作很有成效。由此可以看出村民与政府口径不一,政府说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村民却反映没有什么措施。这说明尽管当地政府已经制定好了较为完善的环保政策、措施,但是在执行效果上却存在与预期较大的出入。又如,在问及政府是否重视六洞河环境教育时,50%的村民选择“不太重视”,23.75%的村民选择“比较重视”,17.5%的村民选择“不重视”,有6.25%的村民选择“非常重视”。

我们把在调查中发现的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很多政府官员不了解“环境教育”这个概念,因此他们采取的环保措施不能和现代先进的环保理念结合起来。

(2)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当地村民缺乏环保的主体意识,他们把环境保护的责任都归咎于政府身上,遇到问题只是抱怨。

(3)我们发现官民口径不一,在环保问题上,政府与村民之间缺乏沟通。

(4)乡镇企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却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当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冲突时,如何实现二者的双赢?

综上所述,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条件、环保状况对于我们探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环境保护方法既具有典型的特征表象,又有普遍性的实践意义。一方面,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地处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当地必须要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企业来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兴安县华江瑶族乡背靠漓江源头猫儿山,当地河流纵横,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当地村民环保意识虽有提高但环保的主体参与意识仍然欠缺,政府环保工作成效不明显,当前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可见,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环境保护和教育工作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二、对当代农村环境教育的实施方法与途径的思考

在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应如何实施环境教育以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呢?农村的环境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作用的结果。因此,环境教育的开展也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环境教育,才能逐步提高农村各层次人群的环保意识,使环境教育更好地得到实施,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

环境保护的行为是通过人们具有环境意识和掌握环境知识而实现的。环境教育首先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地方领导和基层主要干部的教育工作,增强他们对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环境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对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广播等传媒资源,充分发挥党校的作用,并且协同环保部门多途径进行。

2.村民环境教育

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素质是农村环境保护的根本和关键,没有农民环境意识和素质的提高,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能是空谈。针对当地村民缺乏环保主体意识,他们把环境保护的责任都归咎于政府身上,遇到问题只是抱怨等现状,开展环境教育必须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首先,编写一些适用手册,结合当地情况传播环保知识,倡导环保行为,树立环保道德意识。其二,在村民中通过报道一些环境执法典型案例,鼓励和表彰先进典型,批评和曝光落后现象,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激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其三,要鼓励当地村民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组织引导群众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做好事,做实事,还要不失时机地通过环境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等。

3.企业环境教育

我们知道,工业企业是环境问题的主要制造者。在华江瑶族乡近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由当地企业行为直接导致诸多环境问题,例如,工业污染乱排乱放导致的一系列环境恶化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面对这一现状,除了市场的调节、政府的政策和法律的引导外,环境教育也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通过环境教育提高企业环保的自觉性。使当地的环境治理成本大大降低,治理效益自然会提高。

4.学校环境教育

农村中小学生将是新一代的农民主体,要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则应该从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抓起。首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校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的氛围去吸引学生,将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其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定期举行一系列的环境教育活动。最后,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环境教育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和引导,学生比较容易陷入随意性和盲目性,学校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环境教育知识和理念的充实,以促进环境教育效果的提升。

三、结语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这八字方针充分体现了环境教育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面对日渐凸显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农村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是一项刻不容缓、复杂的、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环保理念和做法,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的长效机制。同时,需要大力开展环境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广泛开展各种层次以及适合不同年龄群体的环境教育,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加强村民的环保主体参与性,切实提高亿万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才能建设好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真正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注释】

[1]时春梅,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