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思维渗透新课程,新起点谋求新发展

新思维渗透新课程,新起点谋求新发展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9月,江西省正式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九江一中应时而动,率先示范,成为省内外知名先进标本。当时,九江一中正遇更创新高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突破瓶颈的诸多挑战,樊仁校长站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适时提出“新起点·新思维·新发展”的崭新理念。九江一中语文学科今天取得的斐然业绩,皆由来有自;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也非空中楼阁。

新思维渗透新课程,新起点谋求新发展

紫云

2008年9月,江西省正式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九江一中应时而动,率先示范,成为省内外知名先进标本。2009年高考,九江一中继2007年、2008年的辉煌后再上新台阶,成功实现办学质量的良性循环。当时,九江一中正遇更创新高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突破瓶颈的诸多挑战,樊仁校长站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适时提出“新起点·新思维·新发展”的崭新理念。学校各部门尤其是包括语文组在内的各教研组的老师们,怀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深入探索总结,已经取得并将再收获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的成果。

今天,在九江一中首届学习型教学研讨会上,我谨代表语文教研组简要谈谈我们的几点体会,以此作为我们2010年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努力的方向。

一、坚守传统而不抱残守缺

所有“新”,乃是从“旧”中来。九江一中语文学科今天取得的斐然业绩,皆由来有自;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也非空中楼阁。因此,我们锐意求“新”,但不片面反“旧”。继承语文教学优良传统,延续濂溪文化百年流脉,是我们的坚定主张之一。

“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学的精魂,也是语文教学的要义。语文课不是纯文学鉴赏课,它还担负着把学生送进大学的责任;语文课亦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可它又承载着塑造人的灵魂的道义。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授业,更重解惑,在引领学生一窥文学堂奥的同时,还需主动参与学生的当下生活,积极影响学生未来的心智发展。如何在这方方面面寻求平衡,找到契合点,包括九江一中语文教师在内的古往今来的教育者,已经作了极富启迪意义的探索,值得我们汲取智慧,化入课堂。田立新老师在这方面游刃有余,厚积薄发,挥洒自如,绝对高效。我多次听田老师的课,心悦诚服,亦步亦趋,而难以望其项背。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古圣先师璨若群星,现今的教育大家也不可计数,九江一中语文组亦不乏学养渊博的名师新秀。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站在语文教学的长河之畔,当不满足一瓢之饮,而应游泳其间,浸淫当中,濯足沐发,洗身浴心,弃俗尘于室外,播芳馨在讲台。九江一中语文组素有读书学习的传统,近几年我们先后组织了“中学语文名师谈教学”“中外文学名著研读”等专题的读书交流活动,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既丰厚知识,流惠学生,又砥砺学问,纯净心灵。我们的资深教师不故步自封,虚怀若谷,更求博大;年轻新锐能尊重权威,潜心学习,显见长进。在九江市教研室组织的市直中学语文青年教师系列培训活动中,张安老师诲人不倦,言传身教;张武进、敖小东老师孜孜以求,手记心诵。教者与学者都得到了与会者的钦敬和赞许。富而华屋,学以润身,厚积才能广发,博闻乃可晓人。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如果能在帮助学生提高考试分数的同时,还能从学生身上依稀看到自己的才情品性、气质风度和理想期待,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要享受这种幸福,当向遥远的先哲学习,向身边的今贤求教,向文学的经典探求,向闻道在先的同事追赶,向才思敏捷的学生俯就,采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阳光下伸展枝叶,起舞婆娑。

二、与时俱进乃求更新发展

我们强调学习继承,更期待变化发展;提倡固守传统,更主张与时俱进。变化发展根扎博览群书之后的深度与广度,与时俱进源自思想解放带来的智慧与勇气。新课程改革方案告诉我们,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先生”自当“先行”,应该居高立远,引领“后生”不断追慕,鼓励学子争取超越。

我们的语文课堂,既要把握重点,化解难点,又要联类深广,给学生一条探幽发微、寻芳览胜的求知路途,一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思想时空。这都需要教师敢于取舍,大胆剪裁,跨越教材文本的樊篱,突破参考资料的局限。我听过饶满林老师的两节经典课,从1998年的《故都的秋》到2009年的《声声慢》,我就看到了这种可贵的突破与跨越。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说,《故都的秋》自然鲜明和生动;而从广有联类、深入阐发的意义上讲,《声声慢》更见丰富和邈远。我想,课堂的时间有限,我们无须忧虑学生食不果腹,也不必担心学生食多不化。有饥渴感他们自会觅求,正餐之外的零食可资身心营养;肚腹滞胀能促进肠胃蠕动,佳肴消融化为生命活力。我们只是学生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参与者,学生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教学中立足于文本,向纵深处、向广袤处开掘和拓展,能让学生离开了课堂,还惦念着去读书;告别了老师,还懂得向谁去求教;在远游外部世界之时,还能回归心灵深处的精神家园。

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进行语文教学,是必要的;但不能是主要的,更不能是全部的。靠本教参,依据经验,对付两节课,凡有几年教龄的老师,自能驾轻就熟,胜任愉快;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一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新课程,对于新陈代谢要做到胸有成竹,走上讲台方能推陈出新;另一方面我们既要集萃共识,追逐潮流,更要独抒新见,另有天地。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教学理念的全新革命,决不能搞“新瓶装旧酒”。比如还学生以课堂主体的地位,就不能只是秀几堂公开课,来几个哗众取宠的噱头。让学生自主学习,就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进行课堂讨论,就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和自由。我们要真正能放得开去,不要唯恐收不拢来。樊校长说:“抢位而不越位。”于语文教学,亦是精辟之语。奇思妙想可以出新,这一点陈宁老师时有神来之笔,真正是“苟日新,日日新”,大家多去听听他的课,自会节节耳目清新;平实沉稳亦能求新,这方面邱佰林老师可谓行家里手。我曾到晨光听邱老师的课,他因材施教,娓娓道来,如风行水上,自然流畅,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毫无板滞沉闷之感,时见幽树花明之鲜。

三、融通百家自成个性风格

一个语文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九江一中寻求突破、浴火重生的历史关口,既要善于合作,勇于学习,从善如流,融合众家之长;又要有所扬弃,坚守自我,独辟蹊径,高扬个性风格。

语文组向有团结协作的浓厚风尚。我从2002年调入九江一中以来,对此感触颇深,也获益良多。李恂生老师古道热肠,张安老师长者风范,饶满林老师严师益友,王文明老师随和亲切,黄照明老师机趣开怀,沈玉山老师热情满溢……在九江一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遇谦谦君子能耳濡目染之,又一乐也。在这样一个集体里,年轻教师的成长也很快。曹颖、梅霞等老师常常坐进其他老师的课堂,笑脸盈盈,俯身以请,让人倾囊相授之余,也时惭萤火光耀之微,老教师也逼得更求源头活水,而年轻人虚心好学,日见圆熟。语文组的老师皆为襟怀坦荡、肝胆相照之人。在教研活动中,务虚而能相互启发,求实不吝彼此点拨。从不争个人之短长,唯愿共同有提高。学校提出要集各年级之智慧,共谋高三有突破。高三备课组在权小平老师的组织下,几乎每周都开展实实在在的集体备课,有分工,能合作,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其他年级的老师也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田立新老师精心编制的语文课本基础知识系统复习资料,已交到了权小平老师手中。可用,取之意欣然;不合,舍之无芥蒂。在尖子生培养方面,除有需要担当个别辅导任务的老师尽心尽力外,我们还提出今后大考,文理两个优生考场的试卷可由高一、高二抽调老师来改。一方面能改得更精细,给分更准确,真正能查出漏洞,指出缺失,好因病施治,对症下药;另一方面能更接近高考改卷,避免先入为主,多一些评判的标准,好让优秀学生的答题更规范,有更好的适应性。

但是,风格即人,个性是语文老师的魅力所在。因为我们在生动变化的课堂上,绝无可能完全按照预设的程序走下去。面对一位位个性鲜明、思想活跃的学生不断给我们创设的永无重复的全新课堂语境,我们要给他们一份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多时候,这些东西是来不及刻意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有真知灼见,不落别人的窠臼,也少炒自己的现饭,凭借深厚的学识素养,独创一方属于自己和学生的天地。当然,这天地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死水一潭无流动,而是天光云影共徘徊。课堂之余,我们也不过柴米油盐,泯然众人;讲台之上,但见梅香雪白,个性张扬。胡爱萍老师步步为营,黄照明老师天马行空,涂俊武老师睿智理性,权小平老师厚实深沉,朱群英老师以情动人,张春红老师光彩照人,徐林老师口若悬河,刘界老师激情飞扬……听涂薇老师上《锦瑟》《婴儿》,讲《奥斯维新没有新闻》,都别开生面,另见洞天。这几年新引进的研究生们,挟天风而起巨浪,使本来就激荡回旋的九江一中语文组波澜壮阔,滚滚滔滔。百年名校,原本就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更愿九江一中“奔涌不息入海流”。

(2010年九江一中第一届学习型研讨会发言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