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老年教育服务的实践探索

农村老年教育服务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老年人教育服务的内容是要根据农村老年人教育服务内容设立的目标、原则来确定的,是农村老年人教育服务目标的具体体现。导向性是指对老年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引领作用,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教育内容。新形势下农村老年人教育内容既要根据老人的现实需要与可能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还要根据老人自身的实际需要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确立具有导向性的教育内容,做到实用性与导向性的结合。

第二节 农村老年教育服务的实践探索

一、强化农村老年教育服务的课程设置

农村老年人教育服务的内容是要根据农村老年人教育服务内容设立的目标、原则来确定的,是农村老年人教育服务目标的具体体现。从本质上来说,内容与目标都是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的影响和制约的,既由其所决定,又反过来为其服务。同时,也由农村老年人的素质状况所决定,既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到各自的现实需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开展农村老年人教育服务内容探索,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综合素质,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有利于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推进,构建相对稳定的而又能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体系,是提高农村老年人教育服务质量所必不可少的。老年人教育服务的相关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师资调集都要以教育内容的构建为前提。为此,在进行农村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教育内容的探究是一个重要领域,着重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农村老年教育服务课程设立的目标

农村老年人的教育服务,不能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角度去理解教育,老年人的教育与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是不同的,青少年的教育重在培养品德、传授知识、增长他们的才能;而老年人的教育则不同,重在改善他们的环境、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生活的质量与乐趣;所以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学用结合,还要能学乐结合,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学有所为,才能达到吸引他们的目的。

1.学有所用。即所设置的学习内容是老年学员们想学的,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且学了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是实实在在有用的,对他们的生活、健康是有帮助的。

2.学有所乐。即所开设的课程是符合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要求的,是从丰富他们的生活、增加他们的乐趣角度进行设置的;因需施教,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使他们学了以后觉得有所乐、有所趣。

3.学有所为。即所开设的课程是从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角度设计的;坚持颐养康乐与进取有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让他们觉得学了以后能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农村老年人教育服务内容确立的原则

1.时代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时代性是指农村老年人教育服务内容要反映社会的时代特点,反映新形势的要求。创新性是指教育内容要在吸收和借鉴过去老年教育内容中优秀的部分,如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思路,创新内容;坚持时代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就要坚持紧紧扣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增加反映时代发展的内容。同时也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老年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创造的优秀成果,用最优秀的文化成果滋养当代老年人的新生活,让他们充分感受晚年生活的丰富内含。

2.实用性与导向性(娱乐性)相结合的原则。

实用性是指老年教育的内容要切合实际,能满足老年人提高精神生活的需要,并使老人乐意接受。导向性是指对老年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引领作用,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教育内容。新形势下农村老年人教育内容既要根据老人的现实需要与可能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还要根据老人自身的实际需要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确立具有导向性的教育内容,做到实用性与导向性的结合。在此,“导向性”主要以娱乐性的知识为主,活动与教育相结合,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活动代教育,让老人充分体验教育的娱乐性。

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稳定性是指根据教育服务目标和农村老年人群体的特点,为提高老年人的整体素质而确定的基本的教育内容。灵活性是指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年人自身对新时期新生活的新要求,灵活选定某些教育内容。没有稳定的内容就难以对老年教育进行科学的计划安排,就易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也难以开展较高质量的老年教育课程建设。没有灵活性则会使老年教育服务流于形式,难以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

(三)农村老年教育服务课程的设计

教育服务内容主要从三方面着手,即“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养身之道、健身之技。

下面就从这三方面探求教育服务内容的设置。

首先看两组调查数据

第一组:老年人平时参加的主要学习活动,见下图:

img4

由上图分析可见:从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来看,参加老年保健(即以活动为主的教育)的人最多,将近38%;其次是参加健康教育者,主要是参加由镇老龄办及成校根据季节、气候特点所组织的各类健康保健知识的培训辅导课;各类学习活动都没参加的约占11.2%;而这只是调查人群中的比例,现实生活中没参加学习活动的人数比例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第二组:老年人自己希望学习一些什么知识?见下图:

img5

由上图分析可见:培训菜单列出了10种培训项目,从被调查的人群分析,想参加健康、保健知识学习与活动的人数最多,超过一半,说明绝大多数老人对健康都是非常重视的,俗话说:“有钱难买健康。”但健康要靠保养,而保养又必须要有方法,要善于用科学的方法来保养自己的身体,增强自己的体质,尤其要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其次想学习一些历史知识和书画、象棋的人也不少。这同老年人喜欢讲自己的过去一样,学习历史可能适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交流需要。学习书画、象棋利于娱乐休闲,也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扩大了他们的晚年交际与交流。再者是旅游与烹饪,想学旅游知识的主要是一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老人,这可以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增长他们的见识;而学习烹饪者,是一些相对年轻一点的女性老人,这些人有的在家里还要承担家庭主妇的任务,所以学习这些知识对提高她们在这方面的操作“技艺”是非常有益的。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掌握必要的烹饪知识有助于发挥她们这方面的作用。其他就不一一分析了,总之,这些项目既包括“老有所为”的内容,也包含“老有所乐”的内容,同时也有“老有所养”的知识,比较全面。但老年人教育服务的课程到底该如何设置呢?

1.“老有所为”教育服务课程的设置。

“老有所为”的课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家庭教育方面(主要是隔代教育知识)。现在有不少老年人在家里担任着“带孩子”的任务,并且还充当着第一任教师的职责;个别的任务还不轻,既要承担爷爷、奶奶的“责任”,又要履行外公、外婆的“义务”。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一代的培养目标,下一代的教育要求,标准都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反过来家教对父母、祖父母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能再用过去那种传统的简单的教育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迁就、溺爱。要求家庭教育不仅要按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还要结合社会公德进行教育;近年来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管带,顺从、溺爱孩子情况比较严重;对孩子的人格、身心健康都有一定影响。现在老人中有84.4%左右的人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思想也在不断转变,可惜的是缺乏家教方面的知识。所以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对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对他们“老有所为”是直接有用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请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专家在理论上进行介绍,也可以请一些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家长现身说法,以便提高他们的认识,促使他们去模仿。

(2)为社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知识与能力教育。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应大力加强;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除了要有专门人员外,必须要有一批得力的义务人员;因这两个文明的建设从范围讲,涉及方方面面;从时间上来说,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同时现在老百姓的素质(尤其是农村)还很低(就以我镇某一社区为例:已属于四星级楼群,但垃圾乱扔,随地吐痰的现象还是不少;家里都会打扫得干干净净,但楼道卫生能主动自觉打扫的就不多)。光靠那些专业人员及文化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批有责任心的义务人员来参与管理,老年人可能就是一支最好的队伍。且日常生活中那些不文明、不文雅的行为发生,老年人去制止实际效果可能比较好,毕竟老年人资历比较老。所以让他们参与这项工作,一方面可为他们晚年生活发挥余热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尽早实现三个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3)学有所长的老年人知识、经验的传授。人生阅历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帮助老年人进行人生经验的总结,让他们把自己的“成功”工作经验、“先进”人生阅历讲出来,传出去,就是一种教育;其他老年人听了以后,他自己可能不会完全学习,但他若觉得有必要或有益的就会有意无意地传授给孙子辈,从而起到一定的辅助教育的作用。

(4)时事政治教育。帮助老年人跟上时代节奏,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性教育,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之一;老年人由于平时相对比较空闲,对国家大事大多是比较关心的。如下表反映了老年人对政治的关心情况:

img6

从上图可见:绝大多数的老人是关心时事政治的(其中很关心者占34%,较关心者占52.8%,而与我无关、很不关心的人只占1.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加入了WTO以后,国内外的形势更复杂多变,人们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关心度也自然会不断提高;而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又直接关系国家大局,影响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如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经济发展及台湾问题都是老年人喜欢谈、想了解的。随着教育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学习文化、学习知识、了解时事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不少老年人也想通过适当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目前老年人对国家大事、党的方针、政策的了解途径有哪些呢?由下表可见:

img7

可见,目前老年人获得时事政治及各类党的方针政策的信息主要以舆论宣传渠道为主;看新闻联播是多数人选择的途径,其次是看报纸;而通过有意识地教育方式几乎没有,所以适当开设这方面知识的教育很有必要。对我国的各项政策的落实、政治稳定是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2.“老有所乐”教育服务的课程设置。

这类课程要根据各地传统文化特点及老年人的兴趣爱好;重点考虑如何让老年人弹好琴、唱好歌、跳好舞、打好拳;还可以建立舞龙队、腰鼓队、秧歌队;可以通过联欢、近距离的旅游等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增添他们的乐趣。总之,要想办法让他们能“乐”起来。

要做到“老有所乐”,课程设置应坚持“三结合”原则,即“教育、娱乐与健身”三结合。教育是手段,娱乐是过程,健身是目的。根据对133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分析,可知他们平时的主要娱乐休闲、健身活动方式。

(1)休闲娱乐:休闲娱乐教育服务可以陶冶老人的情操、活跃他们的身心。根据调查,老年人平时的休闲娱乐见下表:

img8

由上表可知: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是以看报看电视为多,比例达44.4%,其次是喝茶聊天、搓麻将。说明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内容很少,范围也很小;农村老年人层次高一点的休闲活动不多,种花养草的只有约9.1%,其他高雅一些的能陶冶老年人情操的艺术休闲方式(如唱歌、跳舞)更少,据统计只有2.9%;平时什么活动都没参加的人比例较高,有16%以上,可以说这些人的生活是比较单调乏味的。所以适当地创设一些这类知识的教育服务与娱乐活动,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陶冶老年人的情操,丰富他们的生活,扩大他们的交流是有很大帮助的,也一定会得到绝大多数老人的欢迎。

(2)保健教育。一个人生活条件好了,自然就希望自己能够身体健康。俗话说:“有钱难买健康。”但健康要靠保养,现在农村老年人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更谈不上科学保健方面的知识,所以开展这方面的知识教育,会吸引不少的老年人前来参加。近几年我校每次到妇保院等单位邀请有关专家前来讲课都很受欢迎,尤其老年妇女参与人数较多。老年人平时自己在做的健身活动有哪些呢?见下表:

img9

从上表分析可知:平时他们最多的活动就是早晨跑步和饭后散步,占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另有15.9%的人没有参加任何活动,其他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参加的人数比例很低,如做老年操者只有3.6%,垂钓者只有0.7%。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方面可能是农村,各方面的条件差,设施跟不上,他们想学想活动而没合适的场所;另一方面,各有关部门这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平时这方面的引导性的活动组织太少;再者,不少老年人的思想还比较落后、保守,有这样的机会,但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只是当个旁观者。

有一项调查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即老年人平时最烦的是什么:

img10

上表可见,老年人精神生活空虚是最大的烦恼,导致精神生活空虚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有:想活动无合适地方、想学习无合适内容等;当然物质生活无保障也是老人烦恼的原因之一。

所以,以后在老年教育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乐”这类知识的安排,课程设置一定要注重:考虑如何让老年人能弹好琴、唱好歌、跳好舞、打好拳;能丰富、提高他们生活乐趣的活动有条件尽可能多安排,尽可能减少老人不必要的烦恼。一句话,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以娱乐促进老人的健康。

(3)老年美容。让老年人知道如何保健美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自己形象的要求、美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讲究,多开展一些该方面的教育服务,定会得到老年人群体的欢迎和支持。

3.“老有所养”教育服务课程的设置。

老有所养包括:自身健康、必要权益、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建设。宗旨在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现在是在向更富裕的小康社会迈进;但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考虑过我国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过得如何?生活愉快还是不愉快?满意还是不满意?本课题组调研后发现:有21.5%的老人平时生活是觉得非常愉快的;43.8%的老人认为是比较愉快的;另有30.7%的老人认为生活一般;但有3.8%的老人认为自己的晚年生活不愉快或很不愉快。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这可能同他们平时的生活及生活保障有关系。见下二表:

表1:平时每月的生活费来源

img11

表1可见,被调查者的生活来源绝大多数还是靠自己(离退休金与劳动所得),靠子女所给的约28.2%,靠社会资助、捐助及其他途径而生活的达6.04%。这个数据同他们的生活愉快与否是有关的,生活来源是自己的(如靠离退休金与劳动所得),生活就会觉得愉快或比较愉快;若生活来源是靠子女的,则老年人认为一般的较多;而靠其他途径可能就会觉得不怎么愉快。

表2:老人平时与谁生活在一起

img12

表2可见:被调查老人平时绝大多数是与老伴生活在一起,这样相互之间有照应,这部分人对平时生活还是感到比较愉快的;独身、住敬老院或与儿子女儿住一起的就感到生活一般或不愉快的较多了;这其中的相关因素比较复杂,跟老人自身的身体状况、生活状况、邻里关系及与子女辈的关系有关,还会涉及老年人必要的一些权益等。若各方面的关系好,就会觉得生活有趣愉快,否则就会觉得无趣、不愉快。

同时老年人平时的烦恼也比较复杂,因物质生活无保障而烦恼者占18%;因子女不孝而烦恼者占6.7%;这些都反映出老人“老有所养”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以上所反映的都是“老有所养”的问题。根据以上问题,“老有所养”应开设一些什么课程比较合适呢?

(1)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每个公民的法律意识应该得到不断提高,老年人也不例外。从另一项调查数据可知: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有30.4%的人提出要多学习、贯彻《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尤其是对有些不孝的子女,一定要用《权益法》来维护老年人的合法利益。所以要重视这类课程的开设,让老人明确该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2)和谐人际关系理论的教育。人际关系的好差,关系到一个人生理、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一个人心情是否舒畅。另外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处理好邻里关系,也有助于处理好家庭中的婆媳关系、长幼关系。所以适当开设一些这方面知识的教育,对开启老年人的心扉,活化他们的“能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大有益处的。而且这本身就是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每个人的生活不仅要有物质作基础,同时每个人不能缺少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就是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也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文化建设的内涵之一。

(3)饮食卫生教育。饮食方面教育服务包括: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如何制作点心,怎样烧菜等,开设这些内容的教育服务,可以不断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

(4)基础建设。在开设以上课程教育服务的同时,还必须为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做一些重要的基础工作。如:

①为农村老人做好养老保险工作。老年人的养老保险做好了,他们的未来生活就有了保障,基本的生活就不用愁了,没有了后顾之忧。到目前为止,我区城镇参加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已近1581家,参保人员超过5.5万;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的有1558多家,参保人员近2.3万;参加失业保险的1100多家,参保人员约3.2万。目前我区被征地农民已经达到4.5万余人,并且仍在以每年5千左右的数量增加。为此,我区及时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目前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已达4万,保费由政府、村、个人共同支付,今后不足部分由区财政承担。这些都使老年人未来的生活有了保障。

②为农村老人做好医疗保险。为避免农民出现因病致贫的情况,为农村老年人做好医疗保险是明智的选择。我区在原有大病统筹的基础上,去年又出台了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农民每年只需出35元保费,就可以享受最高70%的医疗费报销。各乡镇街道为了方便群众就医,都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村、社区相应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区、镇街道两级政府对服务中心或服务站服务对象每年每人还各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同时,我区还设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并通过财政补助和社会募捐,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以解决无法交纳医疗费用的群众的困难。

③建立各种类型敬老院、福利院。随着我国人口政策作用的体现,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必须得到政府的关心与重视。对孤寡老人、家中无人照顾的老人集中奉养,既解决了老年人的寂寞之苦,又为有的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有的夫妻双方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双方老人,确实压力较大)。

同时也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让老人白天到敬老院、福利院集中生活、学习,晚上回家与亲人团聚,既解决了老年人的寂寞之苦,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使他们不失去亲情。

总之,课程建设要注重“一个体系,三个序列”,按老年人的特点及适宜需求,做好相应服务,开设相应课程。“一个体系”即“课程体系——符合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教育”,“三个序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如何围绕“一个体系,三个序列”开发老年教育服务的课程呢?

二、强化老年教育服务课程的实施

要使老年教育服务课程得到有效实施,必须有师资、场地、经费作保证。

(一)多元化的师资库构建

农村成校一般专职教师比较少,要使老年教育能顺利进行,就必须有一支较为稳定的、热心于老年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否则老年教育就难以顺利、稳定而长期地开展。这支队伍主要可以由以下几类人员组成。

1.主兼职教师:成校教师。因乡镇农村老年学校还不可能有专职教师,而这项工作大多主要是由成校来抓,所以成校教师就被看成是主兼职教师。

2.兼职教师:由镇老龄办、镇党委有关领导、镇卫生院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形势教育、生活常识教育及日常保健教育可由他们来教授。

3.外聘教师:可以看成是县市区级师资库。这支队伍应以区老龄委牵头,将区级有关医院的专家医师及有关部门的有经验、有专长的老年教育人员组织起来,根据他们各人的特长落实课题、内容,各老年教育服务的办学点就可根据他们的需求安排课程,并可根据师资库的信息,及时聘请有关教师,方便基层学校的教育服务。

4.老年人自身:即人生经历的教育。对有些本社区内过去有一技之长或人生经历比较复杂,或某方面工作能力比较强的老人,或家教比较成功的人,都可以现身说法当老师。

总之,要提高教育服务效率,师资问题是关键,教师的知识丰富、专业性强,并且讲课生动,学员就会愿意听、认真听,效果就好;如果教师讲课死板乏味,没有吸引力,老年同志就不会有兴趣,而且还会感到有压力。因为他一方面是为了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若讲课没有吸引力,他就不会浪费时间,更不会花时间来增加自己的负担。

(二)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1.组班方式的灵活性。

成人教育的特点在于办学机制的灵活性,办学内容的实效性,办学形式的多样性。老年教育服务也不例外,也要从灵活、多样、实效出发,要善于整合各类资源,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善于提高社区老人的参与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老年教育组班方式也不同于常规教育,人数不须要规定,10人可以组成一个班,20人也可以组成一个班,组班的方式也可以因情而异,可以同一个社区或一个村组班,也可以几个社区或几个村组成一个班,灵活性较大。

2.教学场地的多方位。

老年教育除了组班方式灵活外,教育场地的选择也是多方位的。教育场所要充分利用校外设施与场地(村级分校)。

(1)利用社区与各村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人教育不比成年人,离居住地太远是不适宜的;除了个别类型的、参与面比较小的活动可以集中到镇老年学校外,其他要求面比较广的教育服务活动都可以借助于各社区及各村的老年活动中心,以方便他们就近参与,利于扩大参与面,提高服务实效。

(2)利用公共活动场地。对于有些娱乐性、保健性的活动(如老年操、晨舞等)就可以利用各个运动场、公园及较为开阔的场地进行。参与人员可以自由组合、就近组合,时间上也可以自行安排,可以是早晨,也可以是傍晚。这样,使他们感到宽松自由,没有压力。

(3)利用娱乐、休闲场地。有些大型的活动,如老年人文艺演出,参加人数比较多的时事政治教育等可以利用镇文化中心的影剧院集中进行,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节约时间,节省资金。

3.教育方法、手段的综合性。

老年教育要淡化学习掌握知识的原则,不能让他们为学习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活跃身心、丰富生活而学习,所以教育方法、手段要讲究综合性。

(1)集中辅导。对有些日常保健、季节性的卫生保健及有关法律知识和时事政治可以集中进行适当地辅导,帮助他们掌握预防保健的方法。

(2)远程教育。如电大学习,可以组织学员集中进行电视听课,理论性、逻辑性强,讲课比较有条理,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老人对此较易理解。

(3)网络教育。为了配合市区政府提出的信息化“扫盲”,“普网工程”,各校必须重视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投入,并要大力为老年人提供上机学习的机会,虽然他们学习接受能力差,记忆力差,但一旦学会,对丰富他们的晚年娱乐生活,了解时事政治是大有好处的。有条件的可以足不出户就知道国内外大事。

(4)体育锻炼、活动设施。为普及全民健身活动,各乡镇(街道)、社区、村根据实际,布局适当的健身器材,也可以满足老年人早晚健身锻炼的需要。

(5)休闲娱乐活动设施。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或社区、村,为了便于把老年人吸引并集中起来,可建一些较为集中、健康且类别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中心;中心可设台球、乒乓球、健身房等,让老年人在保健、健身方面可以有自我发挥的地方。

(6)自我修养设施。对于一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老人,为使他们有一个不断吸取营养,提高自我修养的环境,可建图书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三)多类型的课程教材

要开展系统实用的老年人教育服务,必须要有一套符合实际的教材。课程教材应如何建设?课程教材建设时,首先要考虑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即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教育目标(即教材要从“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学有所为”的角度去构建),同时要坚持颐养康乐与进取有为相结合的办学宗旨,采用多元化的办学形式,因需施教,遵循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能根据目标设计一个比较实用的课程教育体系,使教学不会太零乱,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而应有个较为完善的逻辑体系。其次要注重教育的实用与实效。一要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教育服务本身就是为老年人的,若老年人不需要,开展的教育服务就无意义了。二要与其他成校交流合作,这样可以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更好地提高教育服务效果。

课程内容要服务于课程目标,具体的教材建设必须根据有关课程的目标有计划地选用、开发或改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电大课程的利用。我们现在老年电大利用的教材就是电大统一的教材。但在电视听课之后要进行精心辅导,尤其是有些重点、难点要组织进行讲解,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2.利用其他培训教材。有些教育服务可以利用相类似培训的教材,如老年人的面点制作、美容保健,我们就利用劳动局职业技能培训所用的《面点制作》、《美容知识》等教材,这样既节省人力物力,又节省财力;同时教材又比较规范。

3.自编教材。对于有一定意义的乡土历史资料、传统文化知识及本地、本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都可以作为老年人教育培训的好教材(如每年都遵循镇党代会、人代会的报告精神,将反映家乡变化的政治、经济形势内容作为教育服务的题材,向老人们传达)。因老年人大多离开了工作岗位,对于日新月异的变化形势还体会不深;访谈调查所知,他们也非常想知道这些方面的情况,因这是与他们的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是他们家乡真正的变化。另一方面根据老年人的健身保健的需要,收集并自编教材,如我校在实践中自编了《老年人日常保健常识》,作为老年人日常保健知识的培训教材。

4.时事政治。每年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三个文明”建设的要求,对老年人进行有关教育服务的知识。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精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都是很好、也是切合要求实际的教育内容。

(四)多渠道的经费筹措

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必须有经济作保障。经费是开展正常教育的基础,没有经费,购教材、聘师资、搞活动都是一句空话。但经费筹措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可以从以下几条路去争取。

1.本乡镇老龄办。乡镇老龄办是抓当地老年工作的主要机构,应通过老龄办在本街道、乡、镇及有条件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立老年学校(或老年教育活动中心)。各街道、乡、镇及社区、村民委员会则可利用老年教育活动中心组织各种形式的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体育等教育服务活动,不断充实老年人的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市、区有关部门(如老龄委、教育局)及乡镇、街道。这些应当是老年教育发展投入的主体。老年教育服务工作应当纳入本行政区社会和教育发展计划。只有列入了社会和教育发展计划,才有可能使老年教育服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各级人民政府一方面要组织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老年教育服务的统一规划、监督指导和协调等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承担老年教育适当的设施设备投入,为老年教育能顺利起步并有效地开展打下基础。其三,各级人民政府还应当统筹本行政区的教育、文化、体育等资源,为积极发展老年学校、不断开拓老年教育服务、充分扩大老年人的教育面创设良好的环境。其四,教育部门应当把老年教育服务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和管理各级各类老年学校教育。同时在资金方面给予适当补助,保证老年教育服务能长期稳定的发展。

3.社会募捐。老年教育服务是社会公共事业。应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关心。首先,各级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都应当关心、支持老年教育事业。

其次,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设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人教育服务的宣传。鼓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创办各类老年学校或者组织其他形式的老年教育服务活动。使老年教育服务真正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

其三,老年教育服务经费可以多渠道筹集。乡镇、街道应当根据本行政区老龄人口的数量及对老年人教育发展的需求,逐步增加老年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政府创办的老年学校(今后大多属于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同时鼓励各企业、事业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积极为老年教育服务献计献策、出钱出力,从而使老年教育事业能进一步发展,有一个稳定的支持系统。

其四,老年教育服务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适当收取一点学费。根据老年教育有关专业及各地老年人的条件,专业开设成本比较高(当然老年参与比较积极),个别老年人条件比较好的(如退休人员待遇比较高的)可以收取适当的教育成本(或资料成本)费用,以弥补部分老年教育服务经费不足的状况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