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探索

关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探索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尤其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仍处在摸索阶段。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教师的认可。“我会在了解沉香的真正价值后,再去原始森林里寻找一些,带回来好好利用,加倍珍惜,发挥它的价值。”

关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探索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燕 鹏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在高中学校,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焦虑、自我意识的发展,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使得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但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尤其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仍处在摸索阶段。作为一名专职心理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教师的认可。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惑,那么心理健康教育课究竟该怎么上?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本文就我的一些思考和探索与大家一同分享。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心理氛围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础

如果说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是灵魂对灵魂的告白,是生命之间的互动。那么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则是这句话的完美体现,因为在这个课堂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尊重、接纳和信任,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真诚地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通过师生、生生的心理交流,能使学生不仅是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课程形成的心理场获得心理支持和经验,增进心理健康。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呢?

(一)适度的自我开放

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如在一次“生命线”的心理游戏中,我邀请学生分享一下他们经历过的哪几件事对他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家都低着头看着自己标注的生命线,很显然他们缺乏勇气或存有顾忌。于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自告奋勇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童年期、大学时期和最初工作时遇到的三件事和三个人,面对我的真诚和坦然,学生们投来了信任的眼神。随后学生们消除了顾虑也开始分享,大家畅所欲言自己的“小秘密”,谈了许多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和对今后人生的看法。

(二)接纳来自不同的声音

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在不断地增强,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独到的一面。作为一名心理教师,要想让你的课堂不死板,能真正起到心育的作用,就要学会接纳来自不同的声音。当你静下心来一想,原来每一种声音都有它自己的道理,而恰恰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让你的课堂获得了信任,达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一堂《认识我自己》的课中,我用“少年与沉香”的故事引入,少年不识沉香的价值,经不住对木炭生意的羡慕,将沉香烧成木炭卖了。当我询问学生:“如果你是那个少年,知道了沉香的真正价值时你会后悔自己的行为吗?”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很后悔,可一个男生却举手站起来大声地说:“我不后悔,既然已经烧成了木炭,后悔也没有用。”班上的其他同学被他突如其来的反对声愣住了。这时,我立刻送上了掌声,并问道:“那你会怎么做呢?”“我会在了解沉香的真正价值后,再去原始森林里寻找一些,带回来好好利用,加倍珍惜,发挥它的价值。”听了他的回答,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送去了掌声。我点评了这位学生的看法,指出他观点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学会了从多角度去认识一件事物。

(三)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笑脸相对一样都不能少

心理教师要像主持人一样有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幽默是化解尴尬和矛盾的良药,丰富的表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恰到好处地表达你的情绪和意图,让学生们在笑声中有所收获,激起学生的热情。没有笑脸的心理教师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只有像妈妈一样和蔼可亲的表情,用笑脸面对学生,才会让学生感到放松。心理课堂不像其他课堂,它需要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下进行,这就要求心理教师用更加宽容的心,睿智地去处理课堂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而不是严厉的指责和尖锐的批评。这样学生才能在你的课堂上获得安全感,才能由衷地喜欢你的课堂,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三、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心灵,满足不同学生需要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要承认并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心理教师的授课不能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只有满足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才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独特魅力,才能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作用。那怎样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课想学生之所想,供学生之所需呢?

(一)让学生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

人们常说三年就是一个代沟,而心理教师恰恰要想法设法去缩短和学生之间的代沟。因为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会认为他们应该需要什么,他们应该对这个感兴趣,可往往在应该的背后,却不能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我曾经在高考前一百天给一个高三尖子班的学生上一节考前辅导,我认为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放松心态,降低焦虑,将复习计划坚持到底,所以当我大谈特谈应该怎样复习,焦虑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不要过分担心考试的结果时。我并没有看到学生的信服感,而大多数人都提不起兴趣,让我的热情大打折扣。课后,我主动与班里的一些同学交流,才知道他们本以为心理教师会和其他教师讲得不一样,没想到我讲的那些复习方法,降低焦虑适度放松的内容,他们的耳朵都听出老趼了。他们反而更想知道如何处理考前班内人际关系紧张,与父母怎样相处,如何面对高三这份要不起的“感情”。学生的话让我恍然大悟,于是,每个学期初,我都会让他们将需要解决和关心的问题写在纸条上,等我归类和整理完毕,根据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

(二)心理委员——心理教师的得力助手

心理教师要想了解全校几千名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动态是鞭长莫及的事,更何况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情况又各有千秋。而心理委员恰恰可以成为心理教师的得力助手,每年我都会在高一年级每个班的第一节课上选出一名性格开朗、热心负责、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心理委员,并成立高一年级心理委员联络会。有了这些得力助手,他们可以将班内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动态及时地与心理教师沟通交流,并带给你班内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心理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去满足不同年级、班级学生的不同需要。

四、活动方法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不是传授心理学的知识,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从中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它有别于学科的知识传授,不刻意去阐述心理学名词概念,而是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受益。因此,它更注重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注重学生关注的热点与需求,注重学生的参与与感悟,注重师生、生生的互动和交流。

我在教学过程中就运用到了情景剧表演、角色扮演、讨论法、绘画、游戏、行为训练、讲故事、音乐、室外拓展训练等多种活动方法,多角度、多感官地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参与的兴趣,并丰富了情感体验。但是,面对高中生身心、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如何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有所学、有所感、有所获呢?我想在活动方法的选择上并不是越热闹越好、越离奇越好;更不能以活动形式的丰富程度、新奇程度和学生表现的活跃程度、兴奋程度来评价一节课的成败。我积累了一些常用、有效、受欢迎的方法,特分享如下。

(一)课前分享必不可少,课堂参与人人有责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每位学生的舞台,我要让从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开口讲话的学生战胜自己,我要让从未当过“领导”的学生过一把“领导瘾”,我要让不懂得合作的学生体验一次合作的力量,我要让梦想成为演员的学生当一次“主角”。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多全其美的好办法。

每学年我会让心理委员将全班同学分成10个组,每组5~7个人,每组选出一个组长。每节课由一个组的同学全权负责,内容主要包括:课前5分钟的分享环节、这一节课要承担的情景剧表演、拓展训练的道具等,总之,这个组就是这一节课的“演员”“领导”和“服务生”。每次的课前分享,组长会选出组内胆子最小,最不敢当众发言的那名同学,鼓励他精心准备一个小演讲,可以讲一个故事,说一部电影,谈一谈你喜欢的明星。为了让大家都能参与进去,我还要求分享完后,其他学生要给予评价,谈谈你听后的想法和收获,分享的人要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或点评一下自己准备的内容。慢慢我们发现,世界名人、考古探索、体坛新秀、社会热点、励志故事、学习经验都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更重要的是让许多不敢当众说话的同学,有了战胜自己的经验。

记得一次在上《做情绪的主人》的课前,我将情景剧《一幅画的命运》布置给各班的心理委员,让他们根据内容提要让负责这节课的组编一个情景剧。没想到一个年级的16节课上完,学生的表演能力不得不让我叹服,那么简单的一个场景,他们却抓住了主人公两次将画拿到画廊让人们圈点后的情绪体验,满是“不足”时的失落沮丧,满是“优点”时的开怀惊喜。同学们的精彩表演,对人物性格、情绪的刻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增加学生的投入和参与程度,让学生切实体验了角色的情感和内涵,又能达到情绪宣泄的目的。

(二)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质疑探究中提高心智

在新课程理念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质疑探究中提高心智。运用讨论法不仅能增强明理的说服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更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一开始使用讨论法时也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随大流、讨论趋于形式等问题,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不断改进讨论的程序,使讨论法的效果大大增强。

讨论不能流于形式,所以在最初使用讨论法的时候,心理教师就要充分做好讨论前的准备。一是合理分组,尤其是教室内的随机分组,更要选派好每组的组长,规定书记员做好简单记录,让每个学生都要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推选代表发言。二是心理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好题目,力求讨论题目具有趣味性、生活性、教育性和针对性。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根本没必要去讨论,讨论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心理行为和生活实际。我在上《爱,我们需要等待》的那节课时就大量使用了讨论法。以一名女生收到一名男生的“表达信”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收到信后这个女孩的选择,并进一步讨论每种选择可能导致的结果。没想到那节课我想说明的问题,学生都自己经过讨论分析找到了,并谈出了许多自己真实的感受,尤其是早恋的“危害”,高中生应该怎样处理这份“感情”的对策,很多方法都是我不曾想到的,这堂课让我也受益匪浅,更让作为一名高中学生的他们明白了爱是需要等待的,爱是神圣而负有责任的。

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辩证思维有了新的发展,尤其在讨论环节中,要使他们敢想、敢说、敢于质疑,勇于大胆创新。心理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更要接受学生的不同看法,允许他们畅所欲言。但在讨论结束的时候,教师的点评就尤为重要了,虽然高中生的思维情感在不断地成熟,但在一些问题上还要求教师善于总结、恰到好处地归纳和提升。

(三)心理游戏不仅要学生身体动起来更要心理动起来

福禄培尔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对于在高考压力炙烤下的高中生,正需要这种“自由”,使他们摆脱外在的控制和约束,让他们尽情地展露自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流露出真实的喜怒哀乐,也显露出存在的问题。可以满足平时无法满足的欲望,宣泄被压抑的情感,揭开人格的面具,使自己变得真实、豁达,进而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要学生身体动起来更要心理动起来。

心理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明白游戏选择的意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比如在讲《合作与竞争》时,我带领学生在操场上做“圈之魅力”的游戏,让学生体验到探索与创新的快乐;“解开手链”让学生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验个人对团队的信任与责任;“造房子”让学生感悟到团队的合作和竞争力。针对高一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帮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更好地建立人际交往群,较快地融入新集体,设计游戏“有缘来相识”,通过交换彼此的信息,结交新朋友。给高三学生上课时用游戏“一分钟价值”来热身,让学生意识到生命是由分秒组成,利用好每一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要“留作业”

有人会说:高中生已经够累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还凑什么热闹,留什么作业,孩子还有“活路”吗?其实不然,当你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作业“留好了”,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没给孩子们增加额外的负担,反而让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有了更深的感情,不信你也试试吧!

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的作业通常分为三类:一是口头作业,需要用语言交流完成;二是书面作业,需要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行动作业,需要用行动体验完成。比如每节课上完我都会随机请三名同学来完成课堂的口头作业,主要是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随着上课次数的增加,良好课堂氛围的建立,学生们消除了顾虑,畅所欲言。他们谈到游戏中一个小细节的收获,谈到课堂案例带给自己的启发,谈到自己对这堂课主题的另一种认识,谈到课堂中他们感觉没意思,不恰当需要改进的地方。三名同学口头作业完成后,无论是什么样的观点都能获得大家的掌声,并在下次团体活动中获得嘉宾的资格。书面作业一个学期只有一次,曾利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学生规则PK生命;给一封“单相思的我”写一封回信为主题,让学生谈谈他们对“中学生早恋”的看法;在母亲节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妈妈想说的话,并节选编印了《妈妈我要对你说》一书;给学生讲《活了100万次的猫》的故事,让学生谈谈生命的意义;给学生做一次音乐放松回忆童年期的自己,让他们讲讲自己童年期最难忘的事。这每学期一次的作业,我认认真真地批改着,也成为我最幸福的时刻,我被学生的想法感动着、心灵感动着、纯洁感动着、成长感动着。通过这次作业学生也有了梳理自己心智的机会,我会将有着“闪光点”的文章推荐给学校校报,让学生的“心理作业”有机会在校报中留下足迹。行动作业,是不定期的,比如明天是父亲节,我会给今天上课的班级留一个行动作业,明早给自己的父亲倒一杯茶。下课后我会在教案中特别注明,哪天给哪个班布置了什么行动作业,下次上课之前我一定先“检查”作业完成的情况。

以上是我在平时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上的几点思考和探索,我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心理教师正需要的是一种“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正需要的是一种“通力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