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塑造,关系到高等教育的使命,更关系到全社会发展的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未来。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状况将直接影响未来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大力提高教师素质;要创建高水平的大学,首先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

第四章 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

高等院校是进行人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任。而高校教师则是大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的指导者,是他们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引路人。高校教师必须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道德修养,因此,了解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理解高校教师道德过程,掌握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对于提高高校教师道德修养水平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以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因此,在我们跨入新世纪,为进入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今天,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师德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师道德水平。只有教师队伍整体道德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依法执教,更好地以德育人,继而进一步贯彻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使高校真正成为国家兴旺发达的人才教育基地。

一、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自身各方面素质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教师的道德修养是自身素质的重要内容,是教师的灵魂。教师道德修养对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端正教育态度、面对时代和网络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一)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树立崇高理想与信念的需要

任何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在憧憬和向往着美好幸福的生活。教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不但要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也有对幸福生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教师的理想信念也决定了他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追求什么样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家庭生活。生活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影响着他怎样在社会上做人。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良好精神风貌的教师,也应当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理想和高尚情趣的教师。同样,一个缺乏崇高的信念追求、政治灵魂和精神境界的教师,也必定不会有丰富的、充实的、健康的生活。

对生活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还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新世纪优秀教师的形象应该是,一方面具有充满激情的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专注投入和富于开拓创新;另一方面也应享有高质量的生活,充满情趣,热爱家庭,关爱孩子,乐于交友。简言之,教师的生活幸福在高境界而富于个性化的理想和信念追求中才能得以实现。

(二)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激烈,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面正在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这既为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对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面对网络时代教育的需要

网络时代的教育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各种挑战和要求。知识的传递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生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自由地获取各种信息。但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有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有效信息的价值取向。同时,由于获取信息途径的多元和开放,新兴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求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和平等,也要求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师生关系不再是单向度的输出与输入关系,而是相互学习和创新的关系。而且,面对多元化,道德的遵循是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培养学生理性判断能力,教师本身是否具有这种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能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取向的道德判断。再者,在市场竞争大潮中,教育的公益性和产业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教师自己能否经受市场经济和个人物质生存竞争的考验,教师如何处理公益性和产业性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对教师道德成长的新挑战。

二、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要求

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担负着传道授业的光荣职责。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与研究态度、情感意志及其行为习惯等都会以教育者真实内在的自我面貌呈现给学生,从而对学生产生无形的、潜在的、深刻的道德影响。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更能感染学生。只有师德高的教师,才能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主力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投入工作中,才能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并引导学生。因此,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塑造,关系到高等教育的使命,更关系到全社会发展的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未来。

(一)加强高校教师道德修养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客观要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教育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上升为一种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休戚相关的、和人民须臾不能离开的智力开发事业和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和知识创新的历史重任,而居教育主体地位的是教师。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状况将直接影响未来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素质。在当今改革开放的环境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与西方的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面临着考验,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挑战。同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经济的两重性日益明显,市场自身的弱点及其负面影响直接困扰着青年学生的思想。教师思想道德面貌如何,一方面直接关系到能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关系到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同时还将关系到能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建设优良高校教师思想道德,使高校教师思想道德与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保证高教事业顺利发展。

(二)加强高校教师道德修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大力提高教师素质;要创建高水平的大学,首先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更多优质教育的需求,关键也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教师和创办更多优质学校。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三、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道德自律的重要性,而只有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内化,教师职业道德才能由他律向自律转化。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发展,需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为教师个体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内化为个体道德之前,只是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存在着。教师道德规范和教师法律规范不同,它没有也不可能有专门的执行机构,它只有依靠社会舆论、道德行为主体的自律并通过道德行为主体的自主性道德选择活动,才能发挥其规范主体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职业道德行为,是从他律开始的。他律阶段是教师个体道德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过程中的不成熟的初始阶段。随着教师个体道德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外在职业道德规范也日益内化。当一个教师能自主地用内化了的道德规范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时,就发展到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自律阶段。教师道德自律,使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教师个体内心准则,体现在教师个体的道德行为中,并提高教师个体的道德境界,这才能作为教师个体行为的价值取向,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没有从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到教师个体道德的内化,就无法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节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培养的过程

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各种善恶观念的冲突中,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道德修养有助于正确解决社会道德要求与个人选择能力和践行能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自己内在思想品质中新旧道德因素之间的矛盾,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适应社会进步和个人完善的需要。

对于教师个人来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然是将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逐步内化为自身信念和道德品质的过程;是一个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等内容或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

一、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认识是情感产生的依据,是进行道德意志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决定行为取向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的先导。因此,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首先要解决道德认识问题。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性工作。

与人类的普遍认识过程一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认识一般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道德实践的两个阶段。职业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是职业道德观念的积累和形成,掌握职业道德概念、原则、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是道德认识的概括化过程。提高职业道德认识,还要从理性认识到道德实践的阶段。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认识,从道理上懂得是非、美丑、善恶的区别,而且要在实际生活中分清上述各种界限,培养道德判断能力。

高校教师在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在修养过程中,要将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细节性的道德要求。因为无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还是规范,都并不是具体详尽的,只是规定了总体的方向,并没有预见到具体教育情境中各种复杂的情况,也无法为这种情境确定道德行为方案。因此,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将较抽象的原则和规范转变为具体的要求。第二,在修养过程中,教师要以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为重点。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判断,即教师能对自己或其他教师的言行进行是非、善恶的判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能够使教师加深对职业道德要求及其意义的认识,同时增强其在环境复杂、诱因繁多的情况下的行为选择能力。在社会环境的变动性日益加大、变化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判断能力,教师才能做出既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又符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职业行为选择。

那种认为无须经过职业道德认识阶段,直接就可以培养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高校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教师于集体和社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职业道德关系,认识教育与教学的规律,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刻体会它的实质内容和要求,了解确定这些内容的要求的客观依据,明确它对教育活动的特殊意义,才有可能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培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高校教师在其所从事的职业、职业道德教育中会产生深刻的内心体验,正确认识自身职业的价值、意义、地位以后,产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随着工作实践,随着教育力度的加强,热爱本身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也就越强烈。当他们的这种情感逐步深化,就能自觉地把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转化成为正确对待和处理与服务对象关系的行为准则。

高校教师道德职业情感是极其丰富的,表现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眷恋和对学生的关怀上;表现在教师的自尊心、责任感和荣誉感上。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和表现水平不同的道德的因素。它是在职业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对职业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有着稳定的调节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道德修养的内在动力,是教师积极工作,勇于开拓进取的内部动力,是教师培养优秀道德品质,保持高尚道德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没有教师职业道德情感,也就没有践行师德原则和规范的自觉行为。

一般的说,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具有“润物细雨声”的特点,它将潜移默化的感化学生,需要教师以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教育教学活动的乐趣,去体验将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意义,去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和其他教师的可敬之处。所以,教师在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时,不仅需要积极的热情,而且需要持之以恒,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应当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社会环境的考验,能够抵御住物质的诱惑和外界的冷嘲热讽。只有积极、持久、稳定的职业道德情感,才能保证教师专注于教育事业和具体的教学工作,视自己艰辛的职业劳动为一种享受,一种幸福,并做到坚定不移,始终不渝。

三、锻炼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而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自觉意志的过程,教师的道德意志是形成品质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教师在履行职业道德义务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的毅力,表现在自觉的和有目的的行动中。它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明确而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积极自觉地献身于教育实践,这既是教育事业对每个教师的要求,也是每位教师成就事业的保证。同时,也要有坚定的意志,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复杂的教育环境,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地困难和干扰。但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必须以超常的勇气和毅力去克服一切阻力,才能坚守职业道德,矢志不渝。

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作用于道德行为的一种坚强的精神力量,能使教师果断地确定职业道德行为的方向和方式,是克服行为中各种困难的内部动力;它使教师时刻能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出行动的抉择,并在道德行为中整体保持一贯,长时间地专注于所确定的行为,并最终实现和完成职业道德行为。

四、坚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职业道德信念是根据一定的职业道德意识、情感、意志而确立起来的,是推动高校教师产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动力,也是促使职业道德意识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一旦牢固地确立了职业道德信念,就能自觉地、坚定不移地依照自己确定的信念来鉴定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认识到、体验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和高尚性,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才能树立起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职业道德信念,一个教师一旦形成了正确的道德信念,就具备了高度负责的精神、火热的工作热情、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就表现出持之以恒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的道德行为,就会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地全面履行自己对学生、对教育事业、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并且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激发积极行为动力,纠正不良行为,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培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在一定职业道德意识、情感、意志信念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是衡量每一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职业道德行为是指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了稳定的、持久的、自然而然的日常行为的习惯。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求高校教师能够自觉地按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行事,还要求能将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转化为职业道德习惯。帮助广大高校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是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精神文明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其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言行举止在学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才能为人师表、以身垂范,担负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重任。

第三节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教师通过学习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常言道,要当一名好教师,首先要做一名勤奋的好学生。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这一途径中,高校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学习以及与他人共同学习这两种方法,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加强自身学习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1.进行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思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一名教师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2.进行教师道德修养,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第一,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第二,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他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综上所述,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项根本内容,教师应该通过上述途径和方法,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二)加强与他人交流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师德修养不是教师个人孤立的脱离社会的闭门修养,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社会性活动,教师品德修养也是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蕴藏和涌现出美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同时也应该成为良好道德情操、思想风貌的效法者和学习者,因此,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就是师德修养的一个好方法。虚心学习他人,也要学习优秀教师,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虚心学习他人,还要向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古人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诚心诚意地向学生学习,在师生互学互勉中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师德品质。

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才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人,才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在师德修养中善于虚心学习他人、自觉与他人交流,才有可能成为师德修养高的教师。

二、高校教师通过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加强师德修养

加强教师道德修养,必须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它的形成需要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的过程。在实践这一途径中,高校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实践以及与他人协作这两种方法,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加强自身实践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参加教育实践,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只有通过教育实践,才能使教师把理论认识转化为内心的真实情感,进而付诸行动,达到师德境界的升华。

在自身实践这一方法中,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的教育实践以及“内省和慎独”的具体方法来进行职业道德修养。

1.加强个人的教育实践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技术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又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陶冶了自己的情操,磨炼了自己的意志,检验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养。而教师道德修养程度如何,也只能在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体现和检验。因为,只有当教师从事教育实践时,其道德水平的各方面才能表现出来,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显露出其自身的本来面貌从而体现和检验出教师道德修养的程度。同时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为了指导和服务于教育实践。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是为了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是为了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要求,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这种服务,只有通过教育实践才能实现。

2.注重内省和慎独

“内省”、“慎独”,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要注意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进行“内省”和“慎独”。内省,即指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内省是靠自觉性来约束的,不自觉或自觉性不高就难以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慎独”,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又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要“慎独”。古人云:“为人师者可无慎耶?”教育劳动是教师个人劳动和集体劳动的有机结合。每个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既具有重大的职责与义务,又拥有独立而自由地选择教育行为方式的权利。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的职业活动是单个进行的,他的许多教育行为具有“隐蔽”的特点。教师能否“慎独”,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处处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要求行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自觉进行“慎独”。离开了“慎独”,也就无所谓真正的道德修养。首先教师要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内心信念,化作行为的品质,并且以此来支配教师的行动,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其次,要在“隐”和“微”处着手,狠下工夫。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是我们锻炼自己师德品格的重要场所,是自我道德修养的“根据地”。只有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自觉进行修养,才能成为品行高尚的人。俗话说:“积小善而成大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优秀的师德品行,常常是从小事上开始培养起来的。“细微之处见精神”。教师要注意从细微小事上锻炼自己廉洁的师德,建起人民教师的“人格防线”。最后,要重视在无人监督时,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就无需外来的制裁和强制的压力来推动师德行为。而这一点对教师来说极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劳动特点富有极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没有“慎独”的修养,那就很难做好教育工作。

(二)加强与他人协作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的传播,要求人们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协作,有利于人们比较和吸纳新的信息,学习和掌握现代的最新科技成果。因此,师德修养具有社会性,是在教育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社会活动。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都会出现,教师要积极与同行进行探讨改革的趋势,及时了解教育的动态,掌握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培养自己与他人团结协作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促进师德的提高。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应该自觉地坚持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并要与时俱进,随着实践的深化而深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