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检测十分严格,设立专门检测机构,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处理和分析科学数据,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食品安全的及时有效的监控和预防。总体上,当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以高技术为基础,日益呈现出速测化、系列化、精确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国际上特别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是,按一定的规范对受检产品取样进行快速检测。

1.2 国内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于食品安全性问题,近年来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政府都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模式由多头监管逐步过渡到现在的集中统一监管,由过去的重点环节监管发展到现在的全过程监管,从以政府部门监管为主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等总体发展趋势。各国的管理框架向垂直、高效的方向发展,并且特别重视监督管理和科技投入,并注重对消费者的宣传和安全质量知识的普及。

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检测十分严格,设立专门检测机构,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处理和分析科学数据,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食品安全的及时有效的监控和预防。如美国联邦谷物检测系统设有样本检测和监督系统、主观检测和评价系统、市场监管和早期预警计划,检测手段十分先进。美国畜产品检测方面也十分注重更新检测系统和方法,从注重危害后的跟踪检测转为对肉类和畜产品污染的检测和预防,强调生产企业利用HACCP来监管和控制生产程序。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是左右一个国家或地区食品安全水平的关键,在食品安全控制系统中处于优先地位。总体上,当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以高技术为基础,日益呈现出速测化、系列化、精确化和标准化的特征。

速测化:利用快速检测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确定食品的安全性。国际上特别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是,按一定的规范对受检产品取样进行快速检测。这种快速筛选的方法,一般是在非实验室的条件下在现场对样品进行筛检。如果检验结果为阳性,受检食品就不允许上市。快速检测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灵敏度高,可达到十亿万分之一,甚至更低;第二,方法的特异性高、假阳性相对降低;第三,适用范围较宽,可测定各类食品;第四,检测的费用低。在农残留药、兽药残留和生物素快速筛检的试剂盒方面,国外已有不少产品。当需要确切知道所检测项目的确实存在和定量结果时,把样品送到实验室内,用大型精密仪器(甚至超精密仪器),进行进一步的确证和定量分析。

系列化:目前,欧美国家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已从单个化合物的检测发展到可以同时检测几百种化合物的多残留系统分析,兽药残留的检测也向多组方向发展。目前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多残留分析方法主要有美国FDA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00多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农药,其中GC-MS检测239种,HPLC-Fluor检测12种)。同时为了适用于不同介质样品的分析,一些国家(如美国FDA等)将农药残留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样品的采集、制备、提取、纯化、浓缩、分析、确证等各步骤)采用的不同方法建立不同的模块,根据样品及分析要求的不同,而组合成不同的处理分析流程,从而建立了一个多残留检测选择检索程序的前处理技术平台,使复杂的技术流程简化而又有分析质量保证。

精确化:目前,发达国家对残留的限量越来越低。这对检测方法的精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对二 英及其类似物,检测方法灵敏度的要求达到超痕量水平(10-15~10-12),需要用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和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的严格质量控制手段。由于色质联机结合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具有灵敏、特异、可靠的特点,不仅用于二 英及多氯联苯等超痕量分析,在酱油中氯丙醇的痕量检测方面已成为欧盟唯一认可的方法;而在激素和克仑特罗等兴奋剂检测,也从奥运会兴奋剂检测领域向食品禁用兽药监控的确证技术发展。传统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方法检测食品中矿物质和元素,也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被更加灵敏和快速的ICP-MS取代。

高技术化:随着高新分析技术引入农、兽药残留检测之中,发达国家经常采用先进的残留检测技术加强残留监测工作,所用检测技术如: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以及气相、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药残留检测的定性能力和检测的灵敏度、检测限和检测覆盖范围。近年来,快速溶剂提取系统(ASE)、固相萃取系统(SPE)、超临界萃取系统(SPF)、免疫亲和层析柱(IAC)等样品的处理、浓缩技术等能够对于食品中很多痕量级成分进行提取、纯化的技术开始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生物性危害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致病菌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为基础的DNA指纹图谱鉴定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