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动症与学习困难

多动症与学习困难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多动症与学习困难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多动症患儿伴有的品行问题,除自身心理因素外,与外界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5.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然而,由于以上症状,仍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第一节 多动症与学习困难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在5%~10%之间,国内调查在10%以上,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腹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

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让家长和教师束手无策。

一、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多动症患儿自婴幼儿时期即易兴奋、多哭闹、睡眠差、喂养较困难,不容易养成定时大小便的良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除活动过度外,还有动作不协调,特别是精细动作不协调,如穿针线、扣扣子、使用剪刀等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很短,行为无目的,情绪易冲动,缺乏控制能力,上课不守纪律,学习困难。这些患儿智力正常,但因精神不集中,听觉辨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较差,学习能力一般较低。

1.活动过度

活动过度是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其特点概括起来讲主要表现为“三多”,就是活动过多、小动作过多、说话过多三个方面。

(1)活动过多

活动过多就是指躯体活动明显比正常儿童多得多。多动症儿童就好像上足了发条的钟摆一样,只要不闭上眼睡觉,永远也不会安静下来。他们不喜欢待在家中,总是喜欢在户外到处奔跑、跳跃。上学后,一个课时就得从座位上起来好几次;下课后,从不在教室里停留,有时老师还没有宣布下课,就像出弦的箭一样,“嗖”地一下子就蹿到教室外边去了,不是大声喊叫,就是和其他同学打打闹闹,严重影响学校秩序,常常使老师和学校领导感到“头痛”。

(2)小动作过多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小动作特别多。在婴儿时期,哺乳时手从来不老实,当手还不会抓东西时,老是摆动;从手会抓东西开始,不是揪住妈妈的头发,就是揪着妈妈的耳朵,或是揪妈妈的衣服。稍大一点,也就是学龄前这一阶段,常常把手放在自己的口中,咬手指头或者咬手指甲,常把玩具搞坏。上幼儿园后,不是今天把小朋友惹哭了,就是明天把幼儿园的玩具弄坏了,上小学后,在课堂上,老师讲课从不认真听讲,双手也是不闲着,一会儿翻翻书,一会儿把铅笔放到嘴巴里咬来咬去,一会儿又挠痒痒;脚也没有安静的时候,不是双脚在地上动荡不安,就是用脚尖踢前后左右同学们的腿或脚。在家中做作业时,右手拿着笔,左手拿着小玩具,或者把书反复翻开又合上,或者在书上乱写乱画,学期尚未结束,书本已破烂得不成样子了。

(3)语言过多

语言过多是多动症患儿的又一个显著的特点。这些孩子与正常的孩子相比,显得话特别多,很难静下来听别人讲话,在别人讲话时,常常爱插嘴,并经常与大人顶嘴。在和小朋友相处时,常常发生争吵,不合群。在课堂上,好与前后左右的同学小声说话;经常会在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讲完就举手抢答,往往答非所问。

2.注意障碍

注意障碍也就是注意集中困难,是儿童多动症的第二个突出表现,主要表现在注意集中性、稳定性、选择性三个方面的异常。

(1)注意的集中性差

注意的集中性差或异常,也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从儿童的注意发展来说,正常的孩子2~3岁时集中精力专注的时间为10~12分钟,5~6岁达12~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左右,10~12岁为25分钟上下,12岁以上可达30分钟以上。多动症的孩子对一件事物专注的时间很短,这些孩子就是从事他们所喜欢的游戏时,其专注的时间也不足正常儿童的1/5。由于专注时间短,上小学后,每节课最多也就能集中精力听上10分钟或8分钟,然后,不是做小动作,就是思想“开小差”了。

(2)注意的稳定性差

注意的稳定性差或异常,也就是注意力易分散。注意的稳定性差,容易分心。比如说,上课时,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稍微有一点动静,眼睛立刻会循声找寻,东张西望;做作业时拖拖拉拉,半个小时的作业, 2~3个小时都做不完,不是喝水,就是上厕所,不是趴下,就是摆弄铅笔,很不安稳。由于分心,干什么总是粗心大意,给生活、学习带来很大困难。

(3)注意的选择性差

注意的选择性差,用医学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那就是多动症的孩子,不能同时从感觉到的各种刺激中,选择性地对某些刺激发生反应,而忽视另外一些刺激。例如,考试的时候,往往把1号题的答案写到了2号题目下面;明明是10道题,只做了8道;或是正反面的卷子,只答了正面就匆匆忙忙交卷退场。

3.控制力差

控制力差是多动症的又一突出表现,主要表现为冲动、任性、没有耐心等。

(1)冲动

遇事不冷静,行为鲁莽,不考虑后果,有时把原来很好的愿望变成了不好的后果。遇到挫折时不能忍受,常出现激烈的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甚至会动手动脚地打人、污言秽语地骂人,常常给别人带来伤害。上学后,经常违犯学校的规章制度,同样的错误经常发生,很难改正。

(2)任性

这些孩子当他们一旦有要求时,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非哭即闹,再不然就撒泼打滚,不听劝解。比如说,吃饭挑食,只吃米饭加鱼、肉、蛋,就是不吃蔬菜;或是吃饭时看着电视吃、玩着游戏吃、走着跑着吃等,如果改变吃饭的方式,他就不吃了。

(3)没有耐心

这些孩子干什么事都没有耐心,不按顺序、不守规矩、不愿等待。例如,在集体游戏或比赛中,不能遵守事先定好的游戏规则,不按规定的顺序轮流进行,而是抢先捅入,或常去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不受小朋友们欢迎。

4.品性问题

部分多动症儿童因为自控能力差、冲动任性、没有耐心等缺陷,会伴有违抗性、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如在家常与父母顶嘴,违抗父母的命令,故意与父母对着干;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经常与同学闹别扭,违反学校纪律;经常说谎,打架斗殴,旷课逃学,严重的可发展到偷盗、结伙滋事、外出不归或离家出走等。

多动症患儿伴有的品行问题,除自身心理因素外,与外界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这些孩子自控能力差,难以接受约束和控制,容易违反规章制度及社会公德。对这些孩子,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5.学习困难

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然而,由于以上症状,仍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部分孩子存在知觉活动障碍,他们往往分不清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清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各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有些多动症儿童将“6”读成“9”,把“b”看做“d”,甚至分不清左右;有的多动症儿童表现为双手交换翻掌、手指快速轮换等动作不灵活,拿筷子吃饭、握笔书写、扣扣子、系鞋带、做手工游戏等动作笨拙;还有的表现为空间位置障碍,如分不清东南西北、上下左右,阅读时眼球运动不协调,认字时常常把偏旁相近的字混淆起来。诸如以上这些功能障碍都会造成学习困难。

二、多动症在各年龄段的表现

1.婴幼儿期的表现

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主要表现为易兴奋、多哭闹、睡眠差、喂养难和不易养成良好的习惯。胎儿时胎动的次数特别多;到了会爬的时候,常爬出摇篮或从床上摔到地下;当到了学走步的时候,不是在大人的搀扶下一步一步地走,而是以跑代走,一丢开手就会马上摔倒;1岁以后,过度的活动常常弄得大人手忙脚乱,有时抱也抱不住;3岁以后,开始破坏玩具,不是弄得稀里哗啦,就是丢三落四,再不就是翻箱倒柜,把家中的东西弄得乱七八糟。

幼儿期(1~3周岁)的主要表现是注意力难集中、动作不协调、行为无目的、缺乏控制力。多动症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就表现出不安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分散精力,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再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不听话、任性、好激动。

2.学龄前期的表现

3岁左右,对大人特别依恋,尤其是对妈妈,往往一眼看不到就大声疾呼,整天纠缠妈妈,没完没了。这些孩子情绪不稳,常处于激动、兴奋的状态,还常常不避危险,头部、面部、四肢经常被摔伤或碰伤。倔犟、固执、好发脾气,得不到满足时就耍赖。缺乏控制力,纪律性差,不守游戏规则,常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接近他们。

4~6岁时的主要表现是行为目的不明确,安危不辨,与其他小朋友不合群,情绪易冲动,不听话,时常与大人顶嘴。

3.学龄期(中小学)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动症患儿的一些临床症状会逐步改善或消失。国内外调查研究显示,学龄前的多动症儿童到了小学毕业的时候,约有50%的孩子症状有显著改善或基本消失;初中学业结束后,大约还有15%的孩子仍有多动症的表现。那么,中小学生多动症有哪些表现呢?

多动、冲动仍是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并不像学龄前儿童那样动手动脚,乱翻弄东西,扰乱别人了。而主要表现为坐立不安、坐卧不安,常在安静的场合下做些不经意的小动作。听课时看样子坐在那里很安静,其实,手、脚正在无目的地活动,要么手拿着笔不知在乱画乱写什么,要么脚在桌子下面不停地摆来摆去,做作业常拖拉。这些孩子做事常不假思索、不计后果,冲动、冒失,常与家长顶嘴或与老师发生争执,和同学们缺乏沟通、缺乏合作精神,对同伴讥讽、嘲笑,自己做错了事往往埋怨他人,不愿承担责任,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注意力难以集中仍是突出表现。这些孩子常常不能排除周围环境中一些正常儿童可以忽略的听觉或视觉的刺激。如常被教室内外的响声所吸引而东张西望,或观察同学的发型、衣服款式,或追视阳光内的飞尘。干什么都是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不能坚持始终,比如做作业时,不是忘了小数点,就是漏了一道题,或是抄错了题目答非所问。上初中的学生,常常脑子里冒出很多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且挥之不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强大动机的驱使下,或对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如看自己非常喜欢的电视节目或玩电子游戏时,集中的时间会延长,也可能非常专注。

进入中学以后,明显地表现出学习困难。由于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听课,课下又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常有波动。如父母或老师对其辅导抓得紧的话,成绩就会好,稍微一放松,成绩马上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多门功课不及格的情况。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还会出现对立违抗性障碍和品行障碍。在小学时主要表现为冲动、任性、好与家长顶嘴;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只注重自己,不受欢迎等。到了初中以后,随着心理、生理的发展变化,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在家庭,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独立愿望日益强烈,对父母的指令不服从,甚至和父母对打对骂起来。在学校或社会上,常有攻击和违抗行为,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或迷恋上网,荒废学业。

三、多动症与活泼调皮的区别

活泼、调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与多动症进行区分呢?主要从注意力、控制力、目的性和药物观察四个方面来进行。

1.从注意力方面进行区分

多动症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做起事来有始无终,丢三落四,对任何事情都显得心不在焉。活泼调皮的孩子好奇好动,你给他讲故事,或老师讲课时他都能聚精会神地听,做作业或做游戏时都能专心致志,一般不受外界干扰。

2.从控制力方面进行区分

多动症儿童做事情缺乏控制能力,没有耐心,冲动、任性,依赖性强,自主能力差。活泼调皮的孩子能约束自己,听话懂事,如和小朋友们一块做游戏时,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轮不到自己时,能耐心等待;做其他活动时能按父母或老师的要求去做;惹人喜爱。

3.从目的性上进行区分

多动症的儿童目的性不明确,做事冒失,集体活动不合群,常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向其他小朋友发号施令,大多数小朋友不愿意和他一块玩,有时不知道躲避危险。活泼调皮的孩子做事目的性很明确,活动有度,循序渐进。

4.用药物进行观察

这是一个最简便的方法。观察所用的药物就是镇静类的药品,按照儿童的常规用药剂量进行服用。多动症患儿服下镇静药后,反而会兴奋,会更加多动不安。活泼调皮的孩子服下镇静药后,产生催眠作用,很快就会入睡。

四、多动症的生物医学病因

国内外研究结果均表明,多动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包括生物医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其中,生物医学因素又具体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轻微脑损伤

新生儿脑损伤多见于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等。颅内出血通常是指胎头通过产道受压、产钳助产所致。随着产科助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产伤性颅内出血已逐渐减少,但是产伤和缺氧两个因素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胎儿宫内长期缺氧后脑组织充血、水肿,血管壁变脆弱,即使产伤较轻,也可导致产伤性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死亡率很高,存活患儿大部分可留下智力低下、癫痫甚至脑瘫神经系统后遗症,轻者可导致多动症。

2.遗传因素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40%的多动症儿童的父母也患有多动症,也就是说,多动症具有家族聚集性。多动症患儿的父母与正常儿童的父母相比,前者多动症患者为后者的2~8倍。

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所引起的疾病。一般认为,遗传病发生的物质基础是遗传物质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是遗传病发生的根源,也是区别于其他疾病的根本点。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X、Y连锁遗传、线粒体遗传以及多基因遗传。

对多动症的遗传,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是染色体畸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染色体连锁遗传和多基因遗传。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单基因遗传,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他们在对以注意缺陷、阅读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多动症患儿进行研究发现,与位于第六号染色体上的人类白细胞抗原有关。20世纪末,又有学者提出来,多动症的遗传方式既不符合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也不符合X、Y连锁遗传,而可能是具有主基因效应的多基因遗传。总而言之,至今为止,国内外对多动症的遗传方式尚无确切的定论。

3.神经生化因素

(1)多动症与去甲肾上腺素有关

近年来研究资料显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与脑内儿茶酚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等,其前身是多巴胺)功能不足有关。以上的结论首先来自于动物试验,用药物使大鼠脑内多巴胺的存储减少或耗竭时,大鼠会出现明显的活动过度症;给大鼠服用苯丙胺以提高多巴胺在突触部位的含量,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可使大鼠安静。通过以上动物试验,去甲肾上腺素障碍或释放不足导致觉醒过度,造成了多动症。在临床上使用能加强脑内突触部位多巴胺含量的苯丙胺及丙咪嗪,对治疗儿童多动症有效。

(2)多动症与多巴胺有关

研究发现,多巴胺受体的密度与儿童发育有关。所以,临床治疗中使用能增加多巴胺功能的药物后,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增加、运动行为减少、冲动行为得到控制,并能协调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

4.神经系统发育因素

近年来研究发现,多动症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有一定的关系。多动症的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控制能力差三大临床表现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警觉水平、持续注意、运动的抑制、执行功能、语言记忆的损害的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

5.母亲孕期异常与剖腹产

在多动症患儿中,母孕期有异常史的占有一定比例,特别是母亲在孕早期感染弓形虫、巨细胞、风疹等病毒、细菌感染、中毒、X线照射等,这些因素均可造成胚胎神经发育早期宫内损害,造成胎儿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其中轻度脑功能障碍可导致神经系统软体征,造成儿童多动症。

孕期母亲吸烟,被认为是影响儿童认知和行为的主要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能自由通过胎盘,而且胎儿血中尼古丁浓度较母亲血中尼古丁浓度更高,因此,吸烟能增加母亲和胎儿血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导致胎儿缺氧,从而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母亲孕早期饮酒过量,可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出生后可致活动过度、注意力缺陷和冲动任性。

母亲孕期若服用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或者吸食毒品,将会给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害,轻者也会使出生的孩子患上多动症,重者可致死胎死产或先天愚型。

另外,剖腹产也与多动症有关。据国内外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剖腹产的孩子多动症在60%~80%之间。妊娠、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妊娠期间,母体内部的各种系统和器官,为了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足月妊娠后,子宫肌肉出现节律性的收缩,随之子宫颈扩张,这时,胎儿如果一切情况正常,就会自然而然地顺产道娩出。只有遇到难产、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时才进行剖腹产。

自然分娩对母婴一生都有很大的好处。一是经阴道分娩,临产前胎儿的全身随着子宫的收缩而得到摩擦,这对出生后孩子的动作发育和协调功能都大有好处。二是经阴道分娩,胎儿全身特别是头部通过弯曲的骨盆动作和软产道的挤压,使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得到了良好的训练。三是通过产前的挤压作用,使新生儿的肺部得到锻炼,为自主呼吸创造了条件,能够促使婴儿健康成长。所以说,剖腹产的孩子由于未经阴道分娩,没有经过母亲子宫收缩的摩擦,没有经过母亲弯曲的骨盆动作和软产道的挤压,神经系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出生后就会出现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自控能力差等多动症的一些症状。

五、多动症的社会心理病因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动症的病因除生物医学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诸如父母的婚姻不和、父母犯罪、父母亲双方或一方有精神障碍、母亲的不良分娩史、不良的养育环境、低社会阶层、饮食及食品添加剂问题等。在多动症患儿的病史中,这些不良因素并非是单单哪一个因素起作用,而常常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1.环境因素

所谓环境,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两个方面。

原生环境是指自然形成的环境,也叫天然环境。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像空气、水、土壤、自然界的声音等都与人的生长发育、疾病与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原生环境与多动症发生的相关因素,一是某些地区地壳表层放射性物质含量过高,母孕期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出生后的儿童易患多动症。二是土壤或水源中含铅的地区,儿童也好发多动症。

次生环境是指由于人为的原因,使原生环境被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因素所污染导致生活条件发生变化的环境。次生环境导致的多动症主要来源于铅中毒、微量元素缺乏和噪声污染等方面。次生环境带来的铅中毒主要是空气、水源、土壤中的铅被人吸收。微量元素缺乏主要是饮食不当造成的。噪声的污染主要是来源于工业的噪声。

社会环境与儿童多动症有关。社会制度、社会风气、社会阶层与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环境均与多动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不良的家庭环境、破裂的家庭、经济过于贫困、住房面积狭窄、父母性格不良或有其他心理障碍,或长期寄养于不良条件的家庭等,以上不良的社会环境都是造成多动症的危险因素。

儿童从出生到成长,无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良的社会风气如酗酒、吸毒、家庭破裂等,在给成人造成危害的同时,也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是造成儿童多动症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2.家庭因素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和睦相处、气氛祥和、团结友爱能消融不良社会环境所带来的苦恼与挫折,是培育孩子成才的摇篮;而不良的家庭因素,如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父母不和、家庭暴力、父母有物质依赖等不良嗜好、父母的精神障碍等因素都会对儿童多动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每一个人都会有家庭的烙印。这是因为除了有遗传因素外,家庭环境、养育方式对人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个人成长发育的主要年龄阶段大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经济状况好,从小就会得到合理的营养,能有效地防止各种营养缺乏疾病的发生,是体格健壮的基础。若从小营养缺乏,体弱多病,不仅影响体格发育,也会影响心理和智力发育。如果是营养过剩、膳食不合理,特别是蛋白质(肉、鱼)摄取过多,蔬菜摄取过少的话,也会发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在行为的发展方面,家庭影响也很重要。如家庭中的长辈之间具有亲密感情、文明行为、道德规范等,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特别是4岁前这段时间,是儿童身心发育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对其影响最为深刻。孩子处在这个年龄段的时候,如果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经常吵嘴、打架,或动不动就拿孩子出气的话,就会使孩子长期处在焦虑、恐惧的情绪之中,惶惶不可终日。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久而久之会形成攻击性人格、懦弱心理、注意障碍、自控能力不强等。

3.心理因素

心理、精神因素与多动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这是因为儿童正处于幼稚期,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这个时期又是幼童认识社会最敏锐的时期,注意力、记忆力、控制力等都在迅速发展。在这个时期,如果说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孩子的综合素质就会逐步提高,将来就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反之,若儿童生长在一个家庭内部矛盾突出,父母关系紧张,儿童在家得不到感情上的温暖,闷闷不乐;在学校又经常受到不当的体罚教育,老是感到委屈;在社会上由于不合群,常常遭到小伙伴或同学们的歧视,非常孤单。以上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不正当的方式,都会给儿童造成重大的精神创伤,导致多动症等行为问题。

六、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

截至目前,多动症仍是比较难以诊断的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之一,尚无明确的病理变化作为多动症的诊断依据,所以,目前主要是以患儿的家长和老师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特征、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 、精神检查为主要依据,进行综合的诊断。

1.收集病史

儿童的病史主要由其家长或主要监护人来提供,收集病史应当采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根据家长提供的线索,对重点问题再进行深入的询问。

首先是倾听家长的述说。父母或监护人往往是因为对孩子的问题感到苦恼来看医生,不少家长在谈到孩子的病情时显得非常激动,有的甚至会掉眼泪,要耐心听他们的诉说。其次是等他们的情绪稍微好转后,开始交谈并有目的、深入地询问一些重点问题。根据家长提供的情况,大概了解到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好、冲动任性好发脾气等。询问的问题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询问和了解儿童的主要症状

对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学习困难、冲动任性及一些不良行为问题,最好请家长举例说明。如注意力涣散问题,在家做作业或做游戏时能坚持多长时间,能不能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老师有什么反应等;在什么情况、什么场合下冲动任性,发脾气的频度和强烈程度是什么样子等具体的事例。这样才能了解主要症状,才能客观地进行评价和最终作出正确的诊断。

(2)询问了解有没有其他相关疾病

儿童多动症与焦虑障碍、抽动症、对立违抗性障碍等一些精神、心理行为疾病共患的情况多见。因此,应详细询问了解儿童合并其他障碍的具体情况,如孩子是否说谎?常在什么情况下说谎?都是给谁说谎?是否有偷家长钱的行为?有没有经常或无故顶撞家长、老师,或故意不服从的行为?有没有经常聚众打架斗殴的行为?

(3)询问了解家庭背景

一要了解是单亲家庭还是核心家庭;家庭关系(孩子的父母是否经常打架、犯罪坐牢) ,亲子关系(是否经常和孩子在一起,是否经常陪孩子一块玩)如何;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宽、严、放任自流)如何。二要了解父母的文化素养,工作性质,个人嗜好(有无酗酒、吸毒、赌博) ,脾气性格。三要了解家庭居住环境(住房面积) ,周边环境(是否紧靠大马路、紧靠噪声很大的工厂或铅、铜污染严重的工厂) ,邻里关系怎样等。

(4)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儿童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病,哪些症状逐步加重,哪些症状逐渐减轻等。

2.观察症状

(1)对多动症儿童进行现场观察

儿童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其行为的外在表现差异性很大,因此,医务人员应仔细观察。医院的诊室对患儿来说是个陌生的环境,要观察孩子进入诊室后是感到受约束、十分拘谨,还是大大咧咧、旁若无人;家长介绍病情时,是安坐静听、依偎大人身旁,还是东张西望、到处乱跑;对父母介绍他的问题是似听非听、无所谓,还是大呼小叫、激烈反对;对医务人员提出来的问题是认真回答,或是所答非所问,还是拒不回答。另外,还可以观察到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亲子关系。看一看父母之间是相互理解、补充,还是相互埋怨、争吵;对患儿是保护过度,或是关怀备至,还是态度粗暴、漠不关心。经过观察,可以对儿童的行为以及家庭关系一目了然。

(2)通过交谈观察患儿的症状

与患儿有目的地直接交谈,是了解患儿的心理状况、观察症状,为诊断提供依据的最好方法。比如,对家长反映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好的问题,通过与儿童交谈,了解是注意力涣散、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本没听;或是对家长、老师或其他人有消极对抗情绪;或是有其他心理障碍就是不愿意学习。儿童个人的叙述往往是比较可靠的,与儿童交谈中发现的问题是比较真实的。因为有的孩子父母管教方式不当,孩子往往不给家长讲实话,只要医务人员交谈的方法正确,大多数孩子还是愿意讲真话的。

3.综合检查

综合检查就是要根据病史,分别进行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物理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是指对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发展水平进行检测和计量。通过体格检查,可以获得被测对象的身体形态特点、发育程度、健康状况、机能水平的各种准确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最终的判断。

物理检查包括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核磁共振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遗传学检查(染色体及基因检查) 、生化检验(某些特殊的生化测定如铜蓝蛋白,苯丙胺酸、甲状腺能力、铁、锌等微量元素,血铅测定) 。

4.多动症的治疗

有人认为多动是孩子的天性,长大就会自己控制,不需要治疗。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如果不对多动症患儿进行及时治疗的话,孩子越来越大,症状越来越严重,治疗起来就很困难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多动症和其他疾病一样,发现得越早,治疗得越及时,疗效就越好。多动症的治疗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知行为治疗

通过语言的自我指导、角色排演、自我欣赏和自我表演的方法,改善和纠正患儿的行为问题。

(2)特殊教育

利用适合多动症儿童的教育环境和方法,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使其学业水平与智力水平保持一致。

(3)社会化技能

鼓励多动症儿童与有同情心的伙伴多接触,参加各种活动,为他们提供完成社会化的环境。

(4)躯体训练项目

躯体训练主要包括拳击、健身、田径、游泳、网球等,使躯体的外观和感觉处于良好的状态。感觉统合训练是多动症儿童躯体训练的好方法,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促进多动症儿童更好地自我控制、自尊和自律。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我们在后面会专门进行介绍。

(5)药物治疗

哌甲酯,又名利他林,是目前国内最常用于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证实,哌甲酯能显著地改善儿童的注意力、自控力和学习能力,减少多动性行为障碍。治疗学龄期儿童多动症的有效率在70%~96%。用药后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及冲动任性症状有所改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小朋友及父母之间的关系也逐步好转。

治疗多动症常用的药物,还有苯丙胺、匹莫林、咖啡因以及脑活素等。这些药主要是中枢神经兴奋药,而不是镇静药。在临床工作中,不少家长看了药品说明书后,常常会提出,“我的孩子是多动症,为什么还要用兴奋药呢”这样的问题。

这是因为多动症患儿的脑电图表现为较多的慢波活动,觉醒程度较低。这种低觉醒程度在精神生化上表现为大脑皮质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或功能不足。中枢兴奋剂的作用机制是促使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抑制其再回收,使两个神经细胞之间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从而达到提高大脑皮质觉醒水平、改善和提高注意力、减少活动过多的目的。

多动症的孩子在什么情况下适合药物治疗,第二军医大学制订了对多动症的用药标准。

一是孩子年龄在7岁以上,完全具备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包括多动、思想不集中、行为障碍、任性冲动及学习困难等,经脑诱发电位检查及心理测试证实为多动症者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二是虽然无多动的表现,但思想完全不能集中、学习困难、成绩很差者,亦应进行药物治疗。

三是虽然学习无困难,但有严重的多动、任性冲动、不守纪律、严重影响课堂秩序使老师无法授课者,也要进行药物治疗。

四是虽然有多动,思想不集中,但学习成绩尚可者,可暂不用药物,应进行心理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及脑电生物反馈等治疗;症状加重或学习成绩下降者,再进行药物治疗。

七、多动症儿童的家庭康复

多动症儿童的治疗和康复,除了教师和医生付出努力外,更主要的是需要来自家庭的配合,孩子被确诊为多动症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要正确对待,给孩子创造一个康复的良好家庭环境。

1.家长应关爱多动症患儿

(1)要注意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多动症孩子的心理机制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涣散,不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和游戏。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这些病理特点,想方设法地保护孩子的注意力,特别是当孩子集中注意某项活动或某件事情时,不要粗暴地干涉他,即使是孩子做的这项活动或事情有错误时,也不要大声训斥,而是要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讲清楚道理,并教给他正确的做法。

(2)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表现给予表扬和称赞。对于多动症孩子的一些好的行为表现,应立即给予口头的表扬或赞许;不论是在一天当中有多少次好的表现,都要一一给予表扬和称赞,对于突出的表现,要给予突出的奖励,除口头的精神鼓励外,还包括物质的奖励,如买小玩具、去公园等。

(3)对孩子的过错,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进行惩罚。对于孩子的过错,也就是不良行为,不要一开始就惩罚。在希望改变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之前,必须告诉孩子什么是良好的行为规范,应该如何去做,当孩子这样做了,就应及时进行表扬奖励;如果不这样去做的话,应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等。一旦孩子违犯,就按照事先的约定去进行惩罚。

2.家长要配合医生对患儿进行正规治疗

既然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所以治疗起来时间比较长,见效比较慢。在孩子的治疗康复当中,父母对待多动症患儿的态度和方法,是关系到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因此,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父母要了解多动症的一般知识,分析孩子的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按照医生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家庭治疗氛围。

二是在掌握孩子发病规律的基础上,帮助孩子避免过度兴奋、激动与过度疲劳。

三是克服对孩子简单粗暴、不讲道理以及保护过度、溺爱无边等不良的家庭教养方法。

四是如果父母有心理障碍,必须与孩子同时接受心理治疗。或者是父母的治疗在先,也就是说先解决父母的心理障碍,再对患儿进行治疗,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正规治疗。一些初次到医院进行诊疗的多动症患儿,往往是用药一个疗程后效果就非常明显,家长认为孩子好了,就不再进行治疗了,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多动症又复发了,再去医院治疗就没有第一次的治疗效果好了。有的孩子这样反复多次,症状越来越复杂,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甚至辍学。所以,在对多动症孩子的治疗上,一定要正规,并且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教育训练综合进行,治疗效果才更显著。

六要对孩子始终保持期望。面对一个多动症的孩子,有的家长会失去信心和希望,变得脾气急躁。当所有的办法都用尽,而效果仍不明显时,变得灰心丧气,甚至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这是不对的,这是一种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任的消极态度。应该学会谅解,学会克制,这是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有病的孩子,要保持冷静,要对孩子充满希望,只要方法对头,孩子的多动症是可以治好的。

3.多动症儿童饮食上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多动症患儿的饮食上,应坚持“三多三少”的原则。

“三多”是指多吃富含蛋白质和卵磷脂的食物,多吃含锌食物和多吃含铁食物。

(1)多吃富含蛋白质和卵磷脂的食物。因为蛋白质和卵磷脂这些营养物质参与脑的代谢,可以改善大脑的神经传递信息,达到缓解多动症症状的目的。所以在家庭膳食上应注意给孩子进行调节。富含蛋白质和卵磷脂的食物主要有各种动物的肝脏及心脏、鱼(鱼子) 、鸡蛋、大豆(豆制品) 、核桃仁、花生米;虾米、海带、紫菜、淡菜等海产品(因为这些海产品中含有多种能够安定神经的物质) ;牛奶等。

(2)多吃含锌食物。孩子缺锌会造成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差,多动、任性等问题。所以多动症的孩子应多吃富含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肝脏、南瓜子、脱脂奶粉、花菜、卷心菜等。

(3)多吃含铁食物。因为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造血的原料,缺铁会造成大脑的功能紊乱,注意力涣散等。因此,多吃含铁的食物有助于多动症患儿的康复。含铁比较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血(鸡血、鸭血、猪血) 、动物肝脏、动物肾脏、大豆、黑木耳、芝麻等。

“三少”是指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含酪氨酸及甲级水杨酸的食物,少吃糖。

(1)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调料如辣椒、胡椒面等,食用后容易令人兴奋、躁动不安。所以,多动症患儿不宜多吃这些东西。

(2)少吃含酪氨酸及甲级水杨酸的食物。含酪氨酸及甲级水杨酸的食物也有兴奋作用,多动症患儿应少吃为好。常见的含酪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含甲级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橘子等。

(3)少吃糖。因为糖在体内分解产生能量时,会产生丙酮酸和乳酸等废物,而这些废物靠含有维生素B1的酶分解后排出体外。如果说孩子吃糖很多的话,会使体内的维生素B1大量消耗,导致维生素B1缺乏而影响丙酮酸和乳酸等废物的排出。如果丙酮酸和乳酸在人体内堆积过多,会令人不安,出现莫名其妙的恼怒、脾气急躁、情绪激动等症状。所以,多动症的孩子不能多吃糖,否则,会加重病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