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活运用答辩技巧

灵活运用答辩技巧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⑤每个参赛项目应制作项目展板一块。组委会负责提供场地、展板、展台、电源和照明,其他用品和必要的防护设备均须自带。展板在大多数展示和问辩活动中都要用到。这块展板中,横板上显示了课题名称、研究者、编号,主版面上包含了摘要、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结论、下一步研究方向、课题的特色等内容。

四、灵活运用答辩技巧

(一)创新大赛参加终评决赛的要求

①终评决赛包括公开展示、项目问辩、技能测试、素质测评等活动。获奖等级将根据参赛学生在上述活动中的综合成绩确定。

②参加终评决赛的学生必须是经初评入围决赛的项目作者,入围决赛的项目作者如不能参加终评,将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

③终评展示按13个学科进行布展。

④参赛学生负责所需参赛材料的携带、布展、保管和维修,有义务参加大赛组织的各项活动,有义务为观众讲解本人项目。

⑤每个参赛项目应制作项目展板一块。展板尺寸为高120厘米、宽90厘米。组委会负责提供场地、展板、展台、电源和照明,其他用品和必要的防护设备均须自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不得在展位展出;用电电压不得超过220伏;参展物品体积不宜过大,长、宽均不得超过1.5米,高不得超过2米,重量不超过100千克。项目展示时,选手必须根据展示的内容和形式,发挥想象和创意,自行设计、现场动手制作,禁止整版喷绘或将已经提前做好的展板直接带进会场展示,如违反规定将影响参赛成绩或取消参赛资格。展示内容中不得出现指导教师、媒体报道、申请或已获专利、专家评价、以往获奖及其他未经授权的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等,否则将不能参加终评。

⑥终评决赛时,有实物的项目,必须将实物作品带到现场展示,并在项目问辩时向评委介绍。

(二)创新大赛答辩技巧

交流表达不仅是学生参赛的一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学习的绝佳机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会组织优秀的科学家参与评审,并与青少年进行交流。青少年可以通过这个过程了解专家的观点,接受专家的指导,在促进项目不断完善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科学素养。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学生忽视了科学、有效地展示研究结果的重要性,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不会展示和表达自己,失去了评委的信任和好评,最终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以下介绍一下在大赛中如何做好展示与交流。

1.正确认识问辩问题

问辩要求项目研究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评委介绍项目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创新点等,并根据评委的提问作出回答。通过问辩,可以反映出同学对研究项目的理解程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课题研究的参与程度,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参与正规的科技研究打下基础。问辩通常可以表现为展示型和答辩型,经常需要辅以必要的展板、展示材料、展示仪器或器具等,便于评委或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没有这种交流,评委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你的项目,没有这种交流,评委也很难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你完善项目。实际上,问辩活动意义重大,可以帮助评委发现项目研究中的问题,从而把学生参与度高、富有创新性的作品遴选出来。

2.采用合适的表达手段

问辩往往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般是10~15分钟不等。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表达项目、如何吸引评委的兴趣、如何赢得评委的好感是非常重要的。评委在问辩前通常已经阅读过项目申报书,对提交的论文或项目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需要选择富有创意的手段(如展板),利用有限的空间对作品进行说明,让感兴趣的评委和观众易于了解项目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实物可以提高项目的真实性,动画有助于表达作品,把作品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声光效果的使用也会为作品赢得眼球。但是必须说明的是,并不能指望通过手段最终决定项目的优劣。

展板在大多数展示和问辩活动中都要用到。醒目的题目可以吸引观众产生强烈的了解欲望。创新大赛中很多企业和组织设立的专项奖评委都非常重视展板。为了表达作品,展板中适当配置一些照片非常重要,以补充论文中无法展示的内容,如研究的主要场景、研究的重要步骤、研究的核心成果。展板要求图文并茂、图表清晰、言简意赅,能达到自明的效果。同时,在展板这么小的空间里,内容不可能太多,因此需要精心安排内容的逻辑组织,优化版面的内容组合,让评委和观众能快速找到项目的问题由来、研究方法与过程、结果和结论、主要创新点等。此外,还须注意版面整洁,色彩鲜艳醒目,避免不必要的装饰。

下面是一个获奖作品的展板照片:

img59

这块展板中,横板上显示了课题名称、研究者、编号,主版面上包含了摘要、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结论、下一步研究方向、课题的特色等内容。展示者可以根据研究项目的情况对这些内容进行调整和布局。工程类作品最好能配合实物样品进行展示。

多媒体展示工具配合展板和论文会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通常,可以制作幻灯片、Flash动画、3D效果图等来展示研究作品。

在研究过程中,项目研究者可能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记录材料,有大量的过程性图片,这些在论文中无法呈现,在展板上也无法全部罗列,可以把它们整理成影集、原始记录册等,用以表达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创造性。有些科学家评委会非常看重你的研究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此外,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创造并使用了富有创意的工具、方法和手段,千万别忘了将它们也展示出来,这可能是评委了解你本人创造性的核心依据之一。

3.掌握问辩的语言技巧

语言交流是问辩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再好的论文、再好的展示材料都离不开语言表达。展示者必须使用普通话,语速适中,以每分钟200字左右为宜。如果是在国际比赛中,按照官方要求的语言进行交流十分必要,比如在ISEF中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往往会博得评委的极大好感。

语言交流的诀窍可以用16个字加以概括:开宗明义、朴实无华、言之有据、留有余地。

开宗明义就是要求把最重要的放在前面讲,要讲得非常明确,一言以蔽之,然后再展开细节。

朴实无华就是实事求是,不要用过多的形容词,而应该用数据来说明事实。当数据量比较大时,可以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做成直观的图、表,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言之有据就是要从正确性、原创性与继承性、实用性、先进性等方面陈述项目,便于人们接受、认可研究成果,这是项目问辩最重要的原则。正确性指问辩时必须准确表述实验目的、实验条件、调查对象等实践过程,便于评委对研究作出公正的评价。原创性和继承性指要讲清楚哪些是参考了具体的文献,哪些是自己的研究发现,也就是原创性的成果。实用性指要讲清楚项目的价值、意义、前景等。先进性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注意引用前人的研究资料、研究成果或研究数据进行对比,重点说明自己的研究与别人的研究相比有哪些不同,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也不要参考了别人的研究数据、研究成果却故意不说,这样会给人不诚实的印象。

留有余地就是在介绍自己的项目时不要把话说得过于绝对,不要过度拔高,也不要故意扩大范围,对于“领先”“原创”等词汇要谨慎使用。关于作品的原创性与先进性,让评委自己判断,故意反复说自己的原创性有多强,反而可能会引起评委的反感。

4.调整问辩的神态和心态

不少学生在介绍自己的研究项目时,底气不足,就像在背诵稿子,无法给人很自信的感觉。讲演时要看着评委的眼睛,辅以必要的手势,采取类似谈话的姿态比较受欢迎。其实,答辩的过程就是征服评委的过程,没有自信的神态和语言,很难与评委进行深入的交流,又怎能征服评委的心呢?

问辩的心态调整非常重要,这往往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也是评委比较看重的一条评价标准。正确认识问辩,不要过于在乎结果,往往会取到较好的效果;反之,带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难免动作变形、发挥失常。问辩的心态要做到开放自信、彬彬有礼、真诚坦荡、处变不惊。

开放自信就是不要放过交流的机会,能够参加科技交流应该感到幸运。参加大赛的目的是增长见识,让别人了解自己做了些什么。要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不要患得患失。

彬彬有礼就是要尊重别人的人格,懂得宽以待人。在观点有分歧的时候不要匆忙地站在别人的对立面,也不要弃之不理或强词夺理。要尽量找到共同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做到讲道理、讲逻辑,不情绪化。

真诚坦荡就是报告、数据和实验过程都不能是虚假的。自己不知道的问题,要虚心向别人请教。谦虚是美德,但不要过分谦虚,要把好的地方说足说透,别人肯定你的地方,决不要推辞。不要使用自己一知半解的名词,否则难以收场。如果已经意识到某些地方有问题,千万不要为此狡辩,不然只能越描越黑。

处变不惊就是对评委(特别是国际交流活动中的评委)的提问要随机应变,不要一个问题被问倒了,脑子里就一片空白。针对评委问及的可能很棘手的问题,要注意应对之策,善于迂回应答,善于即时学习。挑剔的评委往往是对你的问题感兴趣,要善于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心态的调整非常重要,正确认识大赛,正确认识自己的项目,正确认识自己,端正心态,问辩效果自然会很好。

5.进行适当的训练

学生要充分认识问辩的意义,教师也要给予必要的训练,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引导学生珍惜机会,全面地展示研究成果,并掌握必要的问辩技巧与评委进行有效沟通。

进行训练的最有效的形式是进行模拟问辩。模拟问辩可以在学校举行,也可以在校外举行,注意邀请一些相关的专家或志愿者参与,让他们模拟专家问辩,由学生进行展示、介绍,由同学或教师模拟观众进行评价,可以借机发现展板、媒体材料或学生表述中的不足之处。模拟问辩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技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完善展板和媒体材料,同时听取大家对研究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作必要的补充和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